当前位置:课件范文网>历史课件 > 初二 > 八年级历史复习知识点四篇

八年级历史复习知识点四篇

2021-02-26 11:03:08 浏览量:

  先生不应当专教书,他的职责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当专读书,他的职责是学习人生之道。下面课件网小编为您推荐八年级历史复习知识点四篇。
 

八年级历史复习知识点

  第10课清末民初的文化与教育

  【内容标准】

  (1)以科举制度的废除和京师大学堂的开办为例,了解近代新式教育发端的主要史实。(2)以《申报》、商务印书馆等为例,了解大众传播媒体对近代社会生活的影响。

  1.以科举制度的废除和京师大学堂的开办为例,了解近代新式教育发端的主要史实。

  (1)史实:

  ①1898年戊戌维新期间,光绪帝颁布诏书,设立京师大学堂。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学府,也是百日维新留下的成果。它的开办,对中国近代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②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以教育法令公布并在全国实行的学制。

  ③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考试制度,这是中国教育的一件大事。

  (2)作用:

  ①有利于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②有利于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人才;

  ③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推进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

  2.以《申报》、商务印书馆等为例,了解大众传播媒体对近代社会生活的影响。

  (1)《申报》:

  ①19世纪70年代,《申报》在上海创刊。它是中国近代第一份商业性报纸。

  ②特点:《申报》紧密结合社会生活,报道大量的社会新闻,内容丰富。

  ③影响:很快发展为全国的大报;它的办报形式大都为后来的报纸所继承,是中国大众传播媒体的先驱。

  (2)商务印书馆:

  ①1897年,商务印书馆在上海创办。

  ②特点:以编印新式教科书、工具书和翻译介绍西方的学术著作为主。

  ③影响:是中国近代规模的文化出版机构之一。

  第11课社会生活的变迁

  【内容标准】

  (1)知道照相和电影等在中国出现的史实。

  (2)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1.知道照相和电影等在中国出现的史实。

  (1)照相:照相术于19世纪30年代末在西方国家诞生,40年代以后传人中国。19世纪晚期,照相这一西方科技文明成果开始走进清朝宫廷生活。不久,中国的许多城市都有了照相馆,拍照留影逐步融人社会生活。

  作用:它锁定了瞬州即逝的历史片断,保留了社会发展的真实证据,为我们观察当时的社会风貌提供了珍贵的影像资料。

  (2)电影:1896年,上海徐园“又一村”放映“西洋影戏”,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次放映电影。1905年,中国人自己拍摄了第一部电影《定军山》。这是一部京剧艺术记录片,它揭开了中国电影事业的序幕。20世纪初,随着技术的进步,电影从无声默片发展为有声电影。20世纪30年代,电影界涌现出一批优秀作品和演员,中国电影事业初具规模。

  2.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1)剪发辫:1912年3月,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剪辫令,要求留有发辫者,限期剪去辫子,去除旧俗,做中华民国新国民。

  (2)改称呼: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还颁布法令,革除“大人”“老爷”等前清官场的称呼,规定民国政府的职员相互之间一律改称职务。同时规定,民间普通称呼改为“先生”或“君”。这些规定体现了资产阶级追求平等的愿望。

  (3)易服饰:服饰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反映。清末民初,随着社会的巨大变革,人们的服饰也出现了很大变化。西服成为男士在正式场合首选的服装;中山装是这一时期特色的服装。在女士服饰方面,高领服装逐渐开始流行,它是现代中式旗袍的雏形。

  第13课伟大的开端

  【内容标准】

  (1)简述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理解五四精神。

  (2)简述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史实,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1.简述五四运动开始时间、导火线、口号、经过、结果和意义。

  (1)开始时间:1919年5月4日

  (2)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3)口号:“废除二十一条”“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4)经过:

  ①1919年5月4日,北京十余所学校的3000多名学生,到*广场和东交民巷外国使馆区举行集会、*等*活动;

  ②北京学生的斗争得到各地响应,学生纷纷罢课和**,爱国浪潮席卷全国;

  ③6月5日,上海工人举行罢工,声援学生运动。紧接着,全国100多个城市的工人相继响应,商人也举行罢市。

  (5)结果:北洋政府被迫罢免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三人的职务;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6)意义: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2.比较五四运动前期和后期的不同变化。

  地点斗争主力斗争形式

  前期北京学生罢课

  后期上海工人罢工、罢市

  3.什么是五四精神?我们应该怎样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

  (1)精神: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精神;追求进步、民主和科学的伟大精神;站在时代前列,不畏强暴,敢于斗争,不怕牺牲的精神等。

  (2)继承:热爱祖国,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积极投身爱国运动;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追求科学和民主,为国家的繁荣富强作出贡献。

  4.简述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史实,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1)时间:1921年7月23日

  (2)地点:上海

  (3)主要代表:毛泽东、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何叔衡、李达等13人,他们代表全国50多名党员。

  (4)内容:

  ①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

  ②党的奋斗目标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③党在当前的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开展工人运动。

  ④选举产生了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

  (5)意义:这次大会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

  第14课国民革命的洪流

  【内容标准】

  (1)知道黄埔军校的创建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2)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

  1.知道黄埔军校的创建。

  (1)创建:1924年5月,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建议下,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军校设在广州附近的黄埔岛上,又被称为黄埔军校。

  (2)机构:孙中山兼任军校总理,蒋介石为校长。设立党代表,建立政治工作制度。廖仲恺任党代表,后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

  (3)方针:黄埔军校实行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并重的方针,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和革命精神。这是它同一切旧式军校根本不同的地方。军校学习苏联红军建军经验,

  (4)作用:黄埔军校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政治和军事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2.知道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及其原因。

  (1)时间和主力: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10万人正式出师北伐。

  (2)目标: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股军阀势力。

  (3)方针:集中兵力、各个歼敌——首先向湖南、湖北进军,消灭吴佩孚,然后挥师向东,消灭孙传芳部,最后北上攻打张作霖。

  (4)先头部队: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叶挺独立团。

  (5)主要战役:湖南、湖北交界处的汀泗桥、贺胜桥战役。

  (6)结果:攻克武昌,占领湖南、湖北;连克九江、南昌,歼灭孙传芳主力;直捣南京、上海。北伐战争取得巨大成功。

  (7)原因:

  ①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②正确的战略方针;

  ③人民群众的支持;

  ④北伐军的英勇奋战等。

  3.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

  1927年4月18日,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建立起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反动统治。随后,国民党在各地“清共”,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失败了。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课件范文网 友链、商务、投稿、客服:QQ:1870841073 邮箱1870841073@qq.com

Copyright @ 2006 - 2020 课件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课件范文网 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1245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