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课件范文网>历史课件 > 初二 > 八年级历史复习知识点六篇

八年级历史复习知识点六篇

2021-03-03 10:52:23 浏览量:

  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下面课件网小编为您推荐八年级历史复习知识点六篇。
 

八年级历史复习知识点

  第6课近代工业的兴起(洋务运动——经济工业化)

  【内容标准】

  (1)列举洋务派为“求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2)知道轮船、火车、电报等在中国出现的史实。

  (3)讲述张謇兴办实业的故事,了解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状况。

  (4)知道詹天佑等近代科学技术方面的重要人物及其成就。

  1.简述洋务运动时间、代表人物、旗号、目的和措施。

  (1)时间:l9世纪60—90年代

  (2)口号:前期:“自强”;后期:“求富”

  (3)代表人物:中央:恭亲王奕,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

  (4)目的:学习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和练兵方法,建设近代化国防

  (5)措施:前期:学习西方技术,创办军事工业;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筹建新式陆海军,采用西方军队的训练方式操练;建立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后期:创办民用工业。

  2.列举洋务派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1)军事工业:l865年,李鸿章在上海设立江南制造总局。1866年,左宗棠成立福州船政局,开办船政学堂。

  (2)民用工业:李鸿章先后创办开平矿务局、上海机器织布局等企业,张之洞创办湖北织布官局和汉阳铁厂等企业。

  (3)评价: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它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工业企业。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评价:进步性(积极作用):引进了西方的科学技术,创办了近代企业,培养了一批科技价人才,对中国的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启动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局限性(消极作用):没从根本上触动封建制度,因而成效不大,没使中国富强起来。)

  3.知道轮船、铁路、电报等在中国出现的史实。

  ①1872年,轮船招商局在上海成立,经营沿海和内河的新式航运业。这是当时中国规模的民用企业之一。、

  ②1880年,开平煤矿为运送煤炭,修筑唐山至胥各庄铁路,次年竣工,全长11千米,中国开始拥有自己的铁路。以后,唐胥铁路向西延长至大沽口、天津,向东延长至山海关、绥中,全长276千米,1893年通车。这是当时中国最长的一条铁路。

  ③1880年,清政府在天津设立电报总局。1881年,天津至上海之间的电线架设完工。电报沟通了中国各重要城市间的联系.

  4.讲述张謇兴办实业的故事,了解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状况。

  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后,外国直接在中国内地设厂开矿,进行经济掠夺。这种状况激发起一部分官僚、地主和商人投资新式工业的爱国热情,民间出现投资设厂、兴办实业的高潮。

  张謇是1894年科举考试的状元,他抱着实业救国的志向,回家乡创办大生纱厂。大生纱厂后来逐步发展成为一家较大规模的棉纺织企业。20世纪20年代,张謇创办的企业处境艰难,濒临破产。他兴办实业的历程,成为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一个缩影。

  5.知道詹天佑等近代科学技术方面的重要人物及其成就。

  随着中国近代工业的兴起,涌现出一批中国自己的工程技术人员。

  詹天佑是杰出的铁路工程师。l904年,他担任京张铁路总工程师,主持北京至张家口铁路筑路工程。l909年,京张铁路全线建成通车。这是中国人自己设计和修筑的第一条铁路干线。它的建成,振奋了民族精神,为中国工程界赢得了荣誉。

  第7课维新变法运动(戊戌变法——政治民主化)

  【内容标准】

  (1)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2)了解严复的主要思想。

  1.了解“公车上书”。

  1895年春,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的消息传来,正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康有为和梁启超等联合了1300多名应试举人,上书光绪帝,反对议和,请求变法。历称之为“公车上书”。

  这次上书没有达到目的,但康有为、梁启超等为救亡图存掀起的维新变法运动就此拉开了序幕。

  2.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这一年是农历戊戌年,又称戊戌变法。

  (1)内容:

  ①经济上:发展农工商业;

  ②政治上: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军事上:

  ③训练新式陆海军;

  ④教育上: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

  (2)影响: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一次爱国自救运动,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3.了解严复的主要思想和影响。

  (1)思想:学习西方先进制度,实行变法维新。

  (2)影响:严复以西学理论鼓吹变法,震动了当时中国的思想界,推进了维新运动的发展。他是中国近代的启蒙思想家。

  第8课辛亥革命(政治民主化)

  【内容标准】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1.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

  ①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了兴中会,喊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

  ②l905年8月,孙中山联合华兴会、光复会和兴中会的成员,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并被推举为“总理”。这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③在同盟会机关刊物上,明确提出了“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革命的旗帜;

  ④领导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

  ⑤1912年1月l日,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清朝的统治在辛亥革命的浪潮中崩溃,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终干结束;

  ⑥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从此,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日益深人人心。

  2.知道武昌起义,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1911年10月l0日晚,武昌新军中的革命党人和士兵打响起义的第一枪。起义士兵迅速占领楚望台军械库。起义军经过一夜血战,占领武昌城,取得首义胜利。

  武昌起义胜利后,仅一个多月时间,全国有十几个省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形成了席卷全国的革命浪潮。这年是农历辛亥年,这次革命又称辛亥革命。

  意义:

  ①辛亥革命是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它*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制度深入人心;它推进了中国政治民主化和社会生活近代化进程。

  ②由于资产阶级革命的软弱性,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的性质。

  第9课开启思想解放的闸门(新文化运动)

  【内容标准】

  (1)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2)知道鲁迅等人的主要成就。

  1.简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阵地、旗号和内容,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1)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2)主要阵地:《新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

  (3)旗号:“民主”“科学”,向封建礼教发动猛烈攻击,斗争锋芒直指封建儒家思想,提出了“*孔家店”的口号。

  (4)内容:

  ①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②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③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④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5)作用:新文化运动激发了广大青年追求新思想的热情,促使人们冲破封建思想的罗网,探索救国救民的新出路,在近代中国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的风暴。

  2.知道鲁迅、胡适等人的主要成就。

  (1)鲁迅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1918年,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短篇小说《狂人日记》。这是中国文学第一篇白话小说。鲁迅在小说中愤怒揭露了延续几千年的封建礼教吃人的真面目,对封建统治和封建道德进行丁深刻批判。

  鲁迅将反封建的革命内容与新文学的形式结合起来,树立了新文学的典范,显示了文学革命的成果,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2)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继胡适之后,陈独秀明确提出“文学革命”的口号。以白话文运动为发端的文学革向,对传播新思想,繁荣文学创作,推广国民教育,起了重要作用。

  第10课清末民初的文化与教育

  【内容标准】

  (1)以科举制度的废除和京师大学堂的开办为例,了解近代新式教育发端的主要史实。

  (2)以《申报》、商务印书馆等为例,了解大众传播媒体对近代社会生活的影响。

  1.以科举制度的废除和京师大学堂的开办为例,了解近代新式教育发端的主要史实。

  (1)史实:

  ①1898年戊戌维新期间,光绪帝颁布诏书,设立京师大学堂。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学府,也是百日维新留下的成果。它的开办,对中国近代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②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以教育法令公布并在全国实行的学制。

  ③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考试制度,这是中国教育的一件大事。

  (2)作用:

  ①有利于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②有利于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人才;

  ③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推进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

  2.以《申报》、商务印书馆等为例,了解大众传播媒体对近代社会生活的影响。

  (1)《申报》:

  ①19世纪70年代,《申报》在上海创刊。它是中国近代第一份商业性报纸。

  ②特点:《申报》紧密结合社会生活,报道大量的社会新闻,内容丰富。

  ③影响:很快发展为全国的大报;它的办报形式大都为后来的报纸所继承,是中国大众传播媒体的先驱。

  (2)商务印书馆:

  ①1897年,商务印书馆在上海创办。

  ②特点:以编印新式教科书、工具书和翻译介绍西方的学术著作为主。

  ③影响:是中国近代规模的文化出版机构之一。

  第11课社会生活的变迁

  【内容标准】

  (1)知道照相和电影等在中国出现的史实。

  (2)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1.知道照相和电影等在中国出现的史实。

  (1)照相:照相术于19世纪30年代末在西方国家诞生,40年代以后传人中国。19世纪晚期,照相这一西方科技文明成果开始走进清朝宫廷生活。不久,中国的许多城市都有了照相馆,拍照留影逐步融人社会生活。

  作用:它锁定了瞬州即逝的历史片断,保留了社会发展的真实证据,为我们观察当时的社会风貌提供了珍贵的影像资料。

  (2)电影:1896年,上海徐园“又一村”放映“西洋影戏”,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次放映电影。1905年,中国人自己拍摄了第一部电影《定军山》。这是一部京剧艺术记录片,它揭开了中国电影事业的序幕。20世纪初,随着技术的进步,电影从无声默片发展为有声电影。20世纪30年代,电影界涌现出一批优秀作品和演员,中国电影事业初具规模。

  2.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1)剪发辫:1912年3月,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剪辫令,要求留有发辫者,限期剪去辫子,去除旧俗,做中华民国新国民。

  (2)改称呼: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还颁布法令,革除“大人”“老爷”等前清官场的称呼,规定民国政府的职员相互之间一律改称职务。同时规定,民间普通称呼改为“先生”或“君”。这些规定体现了资产阶级追求平等的愿望。

  (3)易服饰:服饰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反映。清末民初,随着社会的巨大变革,人们的服饰也出现了很大变化。西服成为男士在正式场合首选的服装;中山装是这一时期特色的服装。在女士服饰方面,高领服装逐渐开始流行,它是现代中式旗袍的雏形。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课件范文网 友链、商务、投稿、客服:QQ:1870841073 邮箱1870841073@qq.com

Copyright @ 2006 - 2020 课件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课件范文网 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1245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