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课件范文网>语文课件 > 初二 > 《新闻两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教案14

《新闻两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教案14

2021-03-29 10:35:56 浏览量:

  语文是听、说、读、写、译的语言文字等的能力和语言知识及文化知识的统称。那么关于语文的试卷列提有哪些呢?以下是课件范文网小编为您推荐《新闻两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教案14。

 

  课题:新闻两则 课型:新授课 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

  1、 新闻常识的掌握。

  2、 文章内容的理解。

  3、 文章语言特点的体会。

  4、 新闻写作的学习。

  预习要求:

  1、 通读全文,划出不会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解决。

  2、针对练习一、二的第一句话(即“阅读新闻,要注意它的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阅读新闻,还要注意它的结构的五个部分,即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教学过程

  1、 导入

  1) 请同学们看“单元提示”,回答本单元作品的题材。

  2) 同学们能说出一二个古今中外的著名战例吗?

  3) 今天,我们就开始学习毛主席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期间写的两篇新闻。

  2、 写作背景简介:

  中国人民解放战争

  战略防御 → 战略进攻 → 战略决战(三大战役) → 国共和谈 → 渡江作战

  3、 检查预习:

  1) 本文字词的检查

  重点掌握的字词: 鄂 豫 绥靖 阻遏 锐不可当

  2) 练习一、二中新闻常识的了解————新闻的六要素和五结构。【背诵】新闻常识的补充: 1)新闻,又称消息,它用事实说话,及时报道最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常分为( )、( )、( )、( )四类。动态新闻是报纸、广播最常用的一种。

  2) 新闻结构五部分中的主要部分,( )、( )、( )是主要部分,必不可少;背景、结语是辅助部分。

  3) 新闻的标题包括引题、正题、副题。正标题必不可少。

  4) 正文导语前的话是电头。

  (接着拿当日的报纸为例,让学生具体认识标题的种类和电头。)

  5、 第一则新闻的教学:

  1) 请同学们找出这则新闻中六要素和标题、导语、主体的内容。

  找出本文新闻六要素:

  人物:

  时间:

  地点:

  事件发生的原因:

  事件的经过与结果:中路军 西路军 东路军

  结构的主要部分:

  标题(正题):

  导语:

  主体:

  深入研讨:

  (方法:同组讨论,合作发言——即同组成员之间发言时可以互相补充、纠正,以尽量发挥群体的力量。)

  A、 为什么本新闻要按中、西、东路军的顺序叙述?

  (中路军首先发起渡江作战,所以先说。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敌军抵抗甚为微弱,而东线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所以西路军接着中路军说,合在一起,可以议一议。最后说东路激战,文势也涌起高潮。)

  B、就中路军的报道,找出它的新闻六要素。

  C、本则新闻的遣词造句举例:比较下边每组中的两个句子,说说哪一句好,并说说理由。

  (1)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越过安庆、芜湖线,到达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共渡过三十万人。

  (2)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

  (提示:注意从斜体词语含义的差异上体会它们不同的表达效果。)

  ((2)句好。“突破”表明有敌军防守,我军歼灭或击溃守敌,冲破敌阵。用“越过”表现不出经过战斗。“渡至”比“到达”含义丰富,有横渡与到达两层意思,且文字简洁有力。“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时间明确,且含渡江迅疾,作战顺利之意;用“共”字不能表达这些意思。)

  (1)结果就在二十一日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2)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提示:注意比较语句的感情色彩。)

  ((2)句好。“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有嘲讽意味,嘲讽汤恩伯过高估计东面防线的巩固性,过低估计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力,倘说“结果就在二十一日那天”,毫无感情色彩,且与上一句“二十一日”重复。)

  D、根据刚才的学习,请同学们总结一下新闻的特点和写法。

  (特点:立场、观点鲜明,内容真实、具体,反应迅速,语言简明准确。

  写法:主要是叙述,有时兼有议论、描写。)

  6、堂上学写新闻:

  (1) 标题要概括中心意思。

  (2) 导语要较详细概括中心意思。

  (3) 六要素和电头要完整。

  2) 题材与要求3) 自己写为主,组员间可以互相咨询、提醒,教师巡视、指导。

  4) 写完后每组的新闻先组内交流,然后推选一篇在班上交流,教师点评,并总结本次写作的总体优缺点,特别指出不足的地方。

  7、 本节课总结:

  阅读下面这则新闻,按要求回答问题:

  腾讯文化讯 作家帕特里克·莫迪亚诺(Patrick Modiano)获得2014年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为:他唤醒了对最难以捕捉的人类命运的记忆和揭露了对人类生活的占领。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是当今仍活跃于法国文坛并深受读者喜爱的著名作家之一。他1945年7月30日出生于巴黎西南郊布洛涅——比扬古的一个富商家庭。父亲是犹太人,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从事走私活动,战后在金融界工作,其母为比利时籍演员,他有个哥哥吕迪,但不幸早逝。莫迪亚诺自幼喜爱文学,10岁写诗,十四五岁便对小说创作表现出浓厚的兴趣。1965年他在巴黎亨利四世中学毕业,后入巴黎索邦大学学习,一年后辍学,专事文学创作。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已发表了近20部小说,而且从第一部小说《星形广场》(1968获得当年的罗歇·尼米埃奖)开始,连续获得了包括龚古尔奖和法兰西学院小说大奖在内的多种文学奖,他和路易·马尔合作的电影剧本《拉孔布·吕西安》(1975)搬上银幕后甚至获得了奥斯卡金像奖,从而在当代法国文坛上为莫迪亚诺奠定了当之无愧的第一流作家的地位。

  他的作品曾多次被翻译成中文,代表作有:《暗铺街》(译林出版社1994年版)、《八月的星期天》(今日中国出版社1994年版)、《青春咖啡馆》(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年版)、《地平线》(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年版)。

  一、 标题(20字以内)

  二、 本则新闻的导语是:

  4、小结(1分钟):本节主要学习了第二则新闻,并巩固了这两节课所学习的知识,加深了对新闻的理解。

  板书设计:

  找出本文新闻六要素:

  人物:

  时间:

  地点:

  事件发生的原因:

  事件的经过与结果:中路军 西路军 东路军

  作业设计:

  1)同学们常看报纸吗?请从中摘录一篇你认为六要素最完整的新闻,和一篇你认为内容最精彩的新闻。

  2) 家中或社会上新近发生的事为题材写一则新闻,二三百字。

  教学反思:

  对于学生而言,本文是一种新文体,所以在讲述的时候我用了3节课的时间。对于新闻的类型,基本结构,新闻的语言特点等问题,必须毫不保留的传达给学生。另外在备这篇学案时,我脑海中总会浮现我的老师给我讲两篇新闻时的授课模式。一篇学完之后,学生对于这些内容已经能够轻松的掌握。

  标尚学校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语文教案(012)

  课题:新闻两则 课型:新授课 单元课时:第 2 课时

  教学目标:

  1、 新闻常识的掌握。

  2、 文章内容的理解。

  3、 文章语言特点的体会。

  4、 新闻写作的学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学生讲述有关解放南阳的历史背景,教师作适当补充。

  二、整体感知

  范读课文,出示下列问题,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a.在文中圈点标记出新闻的六要素。

  b.找出本则新闻的导语和主体。

  a.人物:中原我军

  时间:1948年11月4日下午

  地点:南阳

  事件发生的原因:蒋军因全局溃败,被迫将整个南部战线近百个师的兵力集中于以徐州和汉口为中心的两个地区。在我强大的野战军和地方军配合打击之下,困守南阳的蒋军,不得不被迫弃城南逃。

  经过与结果:自去年七月,南线人民解放军开始向敌后进军,大量歼敌,扩大并巩固了根据地,壮大了人民武装,彻底孤立了敌人,南阳守敌王凌云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从此河南全境除若干据点外,全部为我解放。(大意正确即可)

  b.导语为“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的攻势下,南阳守敌王凌云于四日下午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其余部分为主体。

  三、重点研讨

  1、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并标记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a.本文题目为“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文章为什么不仅报道解放南阳的消息,还概述了一年多来南线解放军的战绩?

  b.文章可分为哪几个部分?试概括出各层大意。

  小组讨论,共同完成上述题目。

  提问,教师总结。

  南阳解放,是南线人民解放军一年多来取得伟大胜利的必然结果,所以南阳解放之日正是总结一年多来伟大胜利的最好时机。另一方面,总结一年多来的战绩,也可以说明守敌为什么弃城南逃。

  第一层为第一句话,概述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指出南阳守敌弃城南逃的背景、时间。

  第二层:“南阳为古宛县……多是出生于南阳一带”,用两则史料说明南阳自古以来在军事上的重要战略地位。

  第三层:“在过去一年中……已全部为我解放”,回顾过去一年中蒋介石从重视南阳到弃城南逃的变化。

  第四层:“去年七月……不得不弃城逃窜”,回顾一年多来南线人民解放军取得的伟大胜利。

  第五层:“南阳守敌王凌云统率的军队是第二军……康泽的命运是在等着他的”,预言南阳逃敌王凌云前途黑暗。

  对于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在小组内讨论解决。若不能解决,提交全班讨论完成。

  四、拓展延伸

  1、两则新闻均出自毛泽东之手,学完两篇文章后,你认为它们在语言风格等方面有何异同?

  2、学生交流自己搜集的新闻资料,并分析它的要素和结构。 (见附)

  作业设计:

  运用所学有关新闻的知识,写一则新闻,报道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新鲜事,300字左右。

  附新闻一则:

  喜马拉雅冰川消融 我国面临严重缺水威胁

  (新华社3月14日上午专电) 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14日警告说,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喜马拉雅冰川迅速消融,这会使中国、印度和尼泊尔数亿民众面临缺水威胁。

  报告说,喜马拉雅地区是除了北极之外全球最大的冰川聚集地,而现在那里的冰川却在以每年10至15米的速度迅速消融。

  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全球气候变化研究小组主任珍妮弗·摩根说:“喜马拉雅冰川迅速消融将会首先引起附近河流水位上升,造成大范围的洪水灾害……但在几十年之内情况就会发生改变,河流中的水位将会下降,这意味着中国西部、尼泊尔和印度北部的居民将会受到由此产生的经济和环境问题的影响。

  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说,当喜马拉雅冰川融水减少时,水力发电能力也会随之减弱,这会使工业生产受到影响。水量减少还会影响农田灌溉,导致庄稼减产。

  研究发现,如果人类再不采取措施,那么最短只要20年,气候变化就会达到一个危险的程度。在2026至2060年之间,全球平均气温将会上升2摄氏度。摩根说:“所有国家必须明白,气温上升超过2摄氏度这个极限是非常危险的。”

  喜马拉雅冰川是亚洲七大河流恒河、印度河、雅鲁藏布江、萨尔温江(中国境内称怒江)、湄公河、长江、黄河的源头,居住在印度次大陆和中国的数亿民众都依靠着这些河流供给水源。

  教学反思:

  课文的深度挖掘、细致品味不够,由于时代背景及学生的阅历所限,对文中的议论理解不是很透彻,老师要做一定的补充与讲解。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课件范文网 友链、商务、投稿、客服:QQ:1870841073 邮箱1870841073@qq.com

Copyright @ 2006 - 2020 课件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课件范文网 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1245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