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课件范文网>语文课件 > 初二 > 新闻两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导学稿

新闻两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导学稿

2021-04-06 09:14:23 浏览量:

  趣事是指本身就有趣的或者人们感兴趣的事情、有趣味的事。那么考试相对一些人来说同样也是一件趣事。以下是课件范文网小编为您推荐新闻两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导学稿。

 
新闻两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导学稿
  1、新闻两则

  【学习目标】

  1、通过圈划、旁注、查工具等,掌握“绥靖、阻遏、锐不可当” 等字词的音形义

  2、掌握新闻相关知识:了解两则新闻的历史背景、内容及结构特点,培养阅读新闻的能力。培养速读课文,迅速筛选主要信息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正义感、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学习重点与难点】

  1.把握新闻的结构及各部分的写法与作用。 2.了解新闻的三特点,分析新闻的语言特点。

  [资料补充]

  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时代背景简介: 1947年7月到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全国范围内转入战略进攻。1948年秋天,人民解放军连续发起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给国民党反动派以致命的打击。1949年4月15日,国共双方谈判, 20日南京国民党政府拒绝在和平协议上签字,谈判破裂。4月21日,毛主席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21日清晨,人民解放军即执行最高统帅的进军令,在西起九江的湖口,东至江阴,长达一千华里的战线上,发动了渡江战役,国民党反动派惨淡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一触即溃。23日晚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宣告国民党反动派政权的覆灭。

  2、《中原我军解放南阳》背景简介:这一则新闻发于1948年11月5日,辽沈战役业已胜利结束,电文说:“杜聿明则刚从徐州飞到东北,一战惨败,又逃到葫芦岛”,即指蒋军在辽沈战役中的失败。淮海战役是1948年11月6日发起的,这则新闻发电之日正是淮海战役前夜。

  3、新闻知识介绍:(新闻结构知识:见课本研讨与练习一); 新闻的定义:新闻(消息)是简明和迅速报道国内、国际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一种体裁。 “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来说,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等;从狭义来说,就是指消息。  新闻的写法:以记叙为主,有时兼有议论和描写。

  【学习过程】

  课前自学(自主学习为主有疑难必求助) 批阅评分

  [方法指导]:

  1、读准音(生字注音)、记住形义: 横渡、区域、突破、溃败、抵抗、微弱、英勇善战、锐不可当、签订、协定、泄气、督战、控制、业已、封锁、切断, 弃城、绥靖、阻遏、鄂豫区、豫皖区、管辖、阻隔、茂盛、策略、减租减息、逃窜、统率、惨败、白崇禧、宋希濂、杜聿明(补充:) (自查互查)

  2、分析两则新闻的背景、标题、导语、主体内容:

  找出两电头对照相关内容读一读:交代了通讯社(报社)名称、发电地点和时间,电头的作用:表明消息来源可靠、材料真实、报道及时。

  背景:二则新闻都发生在

  标题:第一则角度: , 第二则角度:

  导语:第一则角度:

  第二则角度:

  主体:第一则层次:

  渡江部队渡江地点渡江时间渡江兵力 渡过结果

  第二则层次:我军已占南阳-插叙历史地位重要- 过去一年

  -去年七月起 -去年下半年起 -最近

  第一课时

  一、 20′自学成果展示擂台赛:

  (规则:各小组三位代表轮流接受挑战,给每人1个小题,题目来源以 “课前自学题”为主。一题过关换另一组,各组轮流接受挑战。各组人淘汰最少得6分,依次得分为6、5、4、3、2、1分,并列和相同分)

  二、自主研读20′

  (一)新闻写作一要清楚 、 、 、 、 的结构框架。

  二要明白新闻的三个特点:内容真实;(真实性)、报道及时;(及时性)、、语言简明准确。(准确性)请从这三个特点出发,分析下列语句用词特点:

  A、“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

  B、“至发电止……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

  C、“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

  再从课文中找出代表三个语言特点的句子:

  真实性的语句:

  及时性的语句:

  准确性的语句:

  三、作业:

  1、完成《作业本》或《课时特训》中的基础积累和运用题 2、预习下课时题目

  第二课时

  一、自主研读:15′

  (二)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攻势下,南阳守敌王凌云于四日下午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南阳为古宛县.……潢川、光山、商城、固始等地尚有残敌外,已全部为我解放。

  1.这则消息最核心的内容应是什么?

  2.本段表达方式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3.用横线画出说明的文字。这段说明文字主要介绍了什么?它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三)研讨与练习二(见课本)

  (四)《作业本》或《课时特训》中“阅读理解题”

  二、小组学习:交流订正以上三大题5′——或疑难问题求助后巩固:5′

  三、理解课文擂台赛(全班展示)8′

  (规则同上,题目:“课前自学题2”与“自主研读题(一二三四)

  四、阅读质疑:

  我的题目有

  五、作业

  1、复习巩固以上所学 2、完成订正《作业本》或《同步特训》。

  3、预习下文

  2、《芦花荡》导学稿

  班级 组名 姓名

  [学习目标]

  1、学会复述课文情节;感知老头子的英雄性格、传奇色彩;

  2、细心揣摩景物描写的妙处,提高自己的描写能力;

  3、懂得中国人民是不可征服的,中国人民是英雄的人民。

  [学习重点]

  重点:学会概括性复述课文情节;体味这个老头子英雄故事的传奇色彩;

  难点:注意揣摩景物描写。

  第一课时

  补充资料

  1.孙犁,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原名孙树勋,河北省安平县人。1913年4月6日出生。 1937年冬投身革命,主要从事革命文化工作。他的许多作品都是反映白洋淀人民英勇艰苦的对敌斗争生活的,赞颂他们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主要作品有:《荷花淀》、《芦花淀》、《嘱咐》等,后来都收在《白洋淀往事》,这是作者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他的创作风格的一部一部小说和散文合集。作品从多方面勾勒了时代和社会历史风俗画面,以明丽流畅的笔调,秀雅、隽永的风格和丰富的劳动者形象,在读者中间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这些作品成为广泛流传的名篇,文艺界甚至称其为现代文学的一种风格流派的标帜,被视为“荷花淀派”的主要代表作。

  2.写作背景:白洋淀位于冀中平原,共有一百四十余个淀组成,占地面积达四十多万亩,淀中水道纵横,共的三千余道。孙犁长期在白洋淀生活,收集了一批抗日故事,这位老英雄的故事即是其中之一。孙犁以白洋淀为背景,创作了一系列的优美故事,如《荷花淀》等。

  一.认识字词

  悠闲( ) 疟子( ) 寒噤( ) 吆喝( ) 蹿( )

  仄歪( ) 飒飒( ) 泅着( )转弯抹角( )张皇失措( )

  二.梳理文章思路

  1.快速默读课文,理清记叙要素,复述故事情节,把握课文内容。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

  2.学生复述故事情节(注意时间、地点、人物、情节的把握。学生互相点评,注意复述中的问题。)

  复述:

  三. 再读课文,思考并明确下列问题

  1、 本文的主人公是谁?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刻画人物的?画出来并加以分析

  例如:

  外貌描写:“撑船的是一个将近六十岁的老头子,船是一只尖尖的小船。老头子只穿一条蓝色的破旧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手里拿着一枝竹篙。”

  “老头子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可是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

  2、故事主要表现老头子的什么性格?哪些内容表现出来的?你从文中还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老头?

  3、你认为本文的主题是什么?体会老头形象的现实意义。

  第二课时

  一、体会孙犁文章语言的表现力:

  《芦花荡》写的是残酷的战争环境里的人和事,但是我们读后并没有感到非常的凄惨,没有让人感到压抑,而是感到写得非常优美,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其中一个原因,是得宜于作者对白洋淀美丽风光的描绘。请同学们找出文章中关于环境描写的句子,揣摩这些景物描写的句子的作用。

  1、画出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并体会其作用。(景物描写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精神境界、加强抒情韵味的作用)

  2、体味下列句子,赏析其作用(与上题重复的语句可略)

  ①他“只穿一条兰色的破旧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手里拿着一根竹篙”,像是“老了的鱼鹰”。

  ②“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在淀里,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

  ③“鲜敕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散。”

  ④“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⑤“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里去了。”

  ⑥“苇子还是那么狠狠的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请你结合上下文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并说说“狠狠”一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二、问题探究

  这篇小说主要写了一个老英雄——老头子。他有鲜明、倔强的个性,智勇双全,决不认输,决不退缩。他的身上展示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性格,他的行为证明了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这篇小说怎样渲染老英雄的传奇色彩?

  1.作者用强烈的反差来渲染老英雄的传奇色彩。你看出了哪些反差?

  2.课文着重写一场“英雄的行为”,更有点传奇色彩,作者主要从两个方面加以渲染,你认为是哪两个方面?

  三、拓展延伸

  讨论:敌人严密监视着苇塘,然而,“每到傍晚,苇塘里的歌声还是那么响”,这响亮的歌声唤起你怎样的联想和想象?你还想起其他文艺作品中的战斗歌声吗?

  四、课堂检测:

  听写本文部分字词

  1、新闻两则自主研读题答案:

  (一)A写出了参加渡江战役人数之多,体现了一种排山倒海、无坚不摧的力量;

  B说明了战线之长; C、表现了攻势之凌厉,我军所向披靡,渡江战役已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二)1 .中原我军占领南阳 2.在记叙中穿插说明3.南阳为古宛县,三国时曹操与张绣曾于此城发生争夺战。后汉光武帝刘秀,曾于此地起兵,发动反对王莽王朝的战争,创立了后汉王朝。民间所传二十八宿,即刘秀的二十八个主要干部:多是出生于南阳一带。介绍背景,说明南阳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突出解放南阳的重要意义。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课件范文网 友链、商务、投稿、客服:QQ:1870841073 邮箱1870841073@qq.com

Copyright @ 2006 - 2020 课件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课件范文网 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1245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