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课件范文网>语文课件 > 初二 > 苏教版八年级(上)语文表格式教案合集:八年级上册第六单教学设计

苏教版八年级(上)语文表格式教案合集:八年级上册第六单教学设计

2021-04-17 09:02:15 浏览量:

  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的一部分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他们最肯学习,最少保守思想,在社会主义时代尤其是这样。以下是课件范文网小编为您推荐苏教版八年级(上)语文表格式教案合集:八年级上册第六单教学设计。

 
 
  
 
苏教版八年级(上)语文表格式教案合集:八年级上册第六单教学设计

  一、 单元教学总体设想

  第六单元,站在学生的角度看,有两大特点:学习内容,是“高新科技”;学习形式,是“自由读写”。

  教学设计,要围绕这两个特点。也就是说,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以“自由读写”作为主要的学习形式去学习一组关于“高新科技”的文章,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增强自学语文的能力。

  这其中的教学难点,是如何开展“自由读写”。

  一是还权与生,将读写的自由最大限度地交还给学生。教师能做的,就是尽最大可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同时,对学生建立必要的约束机制。二是授渔与生,将阅读的一般方法介绍给学生。这样才能保证“自由”而不散漫,“读写”能有实效。三是搭好舞台,创设活泼丰富的教学情境,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如果仅仅是让学生进行单调的“读写”,那是索然无味的。

  本单元,宜采用单元整体教学的形式,把整个单元看作“一篇”课文,几篇课文是其中的章节。教学进程,也不宜以课文的顺序为顺序,而宜以合理的逻辑为序,教学的基本思路:发动准备——自由阅读——综合实践。之所以安排综合实践活动,一是科技文的教学内容相对比较单薄,我们往往觉得“没什么可教”,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可以进行拓展延伸;二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走出课堂,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在实践中获得真知。

  二、 单元教学目标:

  1.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参见《教学参考书》P440~441)

  (1) 掌握课文涉及到的一些高新科技方面的常识;

  (2) 增强爱科学、爱自然的情感,树立投身科学、为国出力的志向;

  (3) 懂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并明白要“善用科技、造福人来”。

  2. 使学生掌握序言的写法;能就课文的结构、语言等方面的特点作出自己的分析。

  3. 使学生掌握或进一步巩固基本的阅读方法,并促其初步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

  三、 单元总课时:12课时

  整体感知 1课时

  阅读方法交流学习 1课时

  自读、荐读 2课时

  读书交流评比会 2课时

  综合实践活动:走近科学 4课时

  自由作文 2课时

  第1课时 单元整体感知

  教学重点:1、激发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和使命感;

  2、整体感知单元内容
       一、了解自己和公众的科学素养:
      1、教师下发一份《科学素养调查问卷》,学生当场完成。

请按实际情况回答本问卷各个项目
一、判断题
1、 地心非常热。
A对  B.错  C.不知道
2、 人们呼吸的氧气来自植物。
A. 对 B. 错 C.不知道
3、 千百年来,地球上的陆地一直在缓慢地漂移。
A. 对 B. 错 C.不知道
4、 最早的人类与恐龙生活在同一个年代。
A. 对 B. 错 C.不知道
5、 抗生素能够杀死病毒。
A. 对 B. 错 C.不知道
二、选择题。
1、 计算机病毒是:
A 计算机程序  B 计算机部件  C 寄生在计算机中的微生物  D 不知道
2、 DNA是指:
A 提供人体营养的主要物质    B 影响环境质量的主要物质
C 控制生物遗传的主要物质    D 不知道
3、 臭氧层破坏的原因是:
A、废气排泄过量。B、人口过多造成空气污染。C、氟里昂的使用。D、不知道。
4、 如果要确认一种高血压药物的疗效,最好的方法是
A、征求患者的看法。
B、用医药知识来进行证明。
C、将患者分成两组,一组服药,一级不服,然后观察、记录,比较两组的结果。
D、不知道。
5、你对算命之类:
A、 非常相信  B、有点相信  C、说不清楚  D、完全不相信。

 
2、教师下发一则调查报告,学生阅读。

我国公众基本科学素养现状仍堪忧
2004-05-21
我国第5次公众科学素养调查历时一年多时间,5月19日终于得出结果。这是中国科协继1992年、1994年、1996年和2001年之后,于2003年按照国际通用方法,对全国(除台湾、香港和澳门地区外)18岁-69岁成年公民科学素养进行的最新一次调查。从调查结果看,虽然我国公众的科学素养水平在逐年提高,但公众整体科学素养现状仍然不容乐观,令人堪忧。
公众迷信程度仍然严重
最新调查显示:我国公众具备基本科学素养水平的比例达到1.98%,比2001年的1.4%增长了近0.6个百分点,比1996年的0.2%提高了近1.8个百分点。与历年相比,虽然我国公众的科学素养水平稳步提高,但同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距离,处于落后地位。早在1985年美国公众达到基本科学素养水平的比例为5%,到1990年时,这个数字已经达到6.9%。此外,在对18个国家公众对科学知识了解程度的调查显示,我国名列最后,仅18%。瑞典第一,高达70%。因此,提高公众科学素养任重而道远。
不仅如此,在调查公众对封建迷信相信的程度时发现:高达20.4%的公众相信(包括很相信和有些相信)“求签”;26.6%的人相信“相面”;14.75%的人相信“星座预测”;4.8%的人相信“蝶仙或笔仙”;22.3%的人相信“周公解梦”。
年龄越大,科学素养水平越低
需要指出的是,从被调查者的年龄上看,年轻人的科学素养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年龄段的人,不同年龄段公众的科学素养水平存在较大差异。科学素养的水平与被调查者的年龄成反比,年龄越大,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越小。如:18-29岁为3.7%,30-39岁为1.8%,40-49岁为1.4%,50-59岁为1.15%,60-69岁为0.5%。由此可见,面对飞速发展的21世纪,尽快“充电”,已提到每一个中老年人的议事日程。
在对不同职业公众的科学素养状况调查时发现,学生及待升学人员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最高,为15.6%;其他职业依次为:企事业单位负责人、专业技术人员、国家机关有关人员、生产工人、商业及服务人员、农林牧渔水利生产人员。相对而言,这可能与年轻人的受教育程度更高有关。
一年中绝大多数人没去过科技馆
“什么时候能让公众像迷足球和流行歌曲一样迷科学就好了。”著名物理学家赵忠贤院士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从我们的现状看,要把科学变成像足球和流行歌曲一样通俗的东西,科普工作者还真得多费点脑筋。因为,这次调查显示,在过去的一年,有92.3%的公众没有参观过科技馆,参观过一、二次科技馆的比例仅为7.2%;而公众参与科技周的人数仅为11.1%。
令人关注的是,根据调查统计,在各种没去科技馆参观的原因中,门票价格并不像通常我们认为的是影响公众参观的主要原因(比例只有1.8%);而“本地没有”却占第一位,比例为57.7%;“没有时间”和“不感兴趣”占第二位和第三位,比例分别为17.8%和8.9%。看来,政府应尽快加大科普设施投入的力度;同时,利用现有条件因地制宜地进行科普教育,也不失为一种选择。例如美国的黄石公园,在进门的时候首先对参观者进行地貌、地况及其成因的介绍,这就是一种科普。可是在中国的景点,听到更多的是仙女、天师的传说,甚至在向导游询问有关地理知识时也只能听到一声“抱歉,我不知道”。
专家介绍,公众科学素养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对科学知识的基本了解程度,对科学方法的基本了解程度,对于科学技术对社会和个人所产生的影响的基本了解程度。
“公众科学素养的调查,将为有关部门制定科技、教育、科普等方面的政策提供可靠的信息支持,也为国家制定发展规划和宏观经济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中国科普研究所负责人表示,现在世界各国都把促进公众理解科学作为国家科技战略之一。我们不仅要通过调查了解我国公众科学素养的状况,也要努力找到如何提高国民科学素养的途径。
美国、日本、加拿大、原欧共体成员国等发达国家对公众科学素养的调查工作十分重视,经常和定期地对本国公众科学素养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和评估,并积累了大量的连续数据。美国的研究从1972年开始,每两年进行一次,从来没有间断过。英国科学和工业馆中积累了长达170年的相关资料。学者可以从这些数据中分析英国科技传播和经济、科技发明之间的相互关系。
为了更有效地提高我国公众的科学素质,中国科协联合各有关部门和单位正在抓紧制定“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实施纲要”和“公民科学素质标准”(2049计划),使我国公众科学素质按照分阶段的不同标准逐步达到较高的水平。
——信息源:《中国公众科技网》

 
3、请同学谈谈感想。
4、教师小结:科教兴国,匹夫有责。
二、整体感知单元内容
1、过渡语:心动不如行动,爱科学、学科学,渠道很多,其中之一,就是阅读。我们的同学中,有许多人喜欢阅读科普作品,尤其痴迷科幻作品。这里,我们奉上几篇反映“高新科技”的文章,那么,一起来吧!
2、学生浏览目录、课文
3、组织交流:在本单元的课文中你最喜欢哪几篇课文,为什么?在本单元中你认为应当掌握哪些知识,在哪些方面得到发展,又希望老师提供哪些方面的帮助呢?
4、教师小结,介绍下阶段的教学安排,征求学生意见。
 
三、布置作业:搜集关于几则“读书”的格言警句
 
 
 
第2课时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教学重点:1、阅读的一般方法
          2、《从小就要爱科学》
一、导入:
1、提问:有句话叫做“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说明了什么?
2、组织交流,引导认识方法的重要性,学习中也同样如此。
3、提问: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有很多,你能讲出几句吗?
4、组织交流
二、组织学生学习阅读方法
1、组织学生阅读P216的《阅读方法介绍》,要求:用勾画圈点法将要点划下,准备与大家交流。
2、组织交流、评价
3、引导:除了书上所介绍的方法,也许你还有自己的独门绝技,可否拿出来与大家共享?
4、小结:“方法”并不深奥,人人都能掌握;“方法”要学以致用,下面我们小试牛刀,用这两种方法阅读《从小就要爱科学》。
三、组织学生阅读《从小就要爱科学》
1、引导:虽然掌握了阅读方法,但独立面对一篇课文,我们是否仍觉得无从下手?那么,阅读一篇文章,一般从哪几方面入手呢?(引起注意思考即可,不要求学生给出严密的答案)
2、教师明确:一篇文章,无非“文”(语言)和“质”(内容)两方面,我们既要读懂文章的内容和主要意思,也要学习文章的语言、布局等方面的优点,也就是我们既要弄清文章写的“是什么”,也要弄清文章是“怎么样”写的。后者往往被我们忽视,所以提醒大家注意。
2、学生阅读课文2遍:
第1遍,勾画圈点:生字词、词汇;关键句;佳句;段序;生疑处……(不必面面俱到,看有没有必要;不必到处勾画圈点,要精要、有价值。)
第2遍,生疑发问:每人提2~3个问题(提问一要有价值,二要“小、新、奇、特”。)
3、巡视、点拨
4、组织交流
(说明:教师要作两手准备,以防学生做得不在点子上。如果学生提问没有价值,教师可将预先准备的问题混在学生的问题中,让大家一起讨论哪些问题提得好,然后再一起解决问题)
附:本文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①苏步青教授为什么说“从小就要爱科学”?
②本文属于什么文体?这种文体一般应该怎么写?
③“电脑与外语是进入21世纪的通行证。从一定角度上看,这句话确实没错……”,这句话说得好不好,为什么?(一是比喻精妙,二是用语严密。)
④“文盲”与“科盲”有什么区别?扫除“科盲”,从我做起,那么你觉得应该怎样避免自己沦为“科盲”?
三、布置作业
1、将课堂上所提问题整理在文后,自问自答。
2、为自己和同学的练笔集写一篇序言。
 
 
第3、4课时  自由阅读和荐读
教学重点:1、自由阅读一篇或多篇课文
2、推荐一篇关于“纳米技术”的文章
 
一、教师搭台,做好几个工作:
1、明确这2节课的学习任务和展示形式:
①在后面三篇课文中自由阅读一篇或多篇课文,学习小组推荐一名同学主讲,准备上台讲课。
②推荐一篇关于“纳米技术”的文章,写好推荐理由,参加评比。
2、分组,以便开展合作。(说明:可以自由组合;人数4人左右,过少合作不起来,过多会人浮于事。)
 
二、学生自由阅读和荐读,教师巡视、指导、督促。
(说明:教师的巡视、指导、督促切不要走马观花,要真正“深入群众”;事先要充分钻研教材,对于课文的重点、难点应该了然于心,在巡视的时候尽可能帮助同学准确把握文章的重点、难点;指导要掌握好分寸,既不要蜻蜓点水,也不要横加干涉。)
 
三、确定主讲人选;上交荐读作品。
 
四、主讲人在小组内试讲
 
五、荐读作品评奖(课后进行,可以由各组分派一名同学作评委。)
 
 
 
第5、6课时  读书交流评比会
教学重点:1、自读成果交流评比
2、荐读成果交流评比
 
一、活动准备:
1、落实评委人选,组建评委会。评委会在老师指导下制定评比标准。(可以由讲课内容和讲课艺术两方面构成,两方面稍作细化但不必过细。)
2、公布评委名单及评比标准。
3、抽签决定讲课顺序。
4、明确:讲课时间5~8分钟;一人主讲,小组成员可以作补充阐述。
 
二、自读成果交流评比
1、各组主讲人按抽签序上台讲课,评委当场评分。
2、宣布自读优胜小组,进行表彰。
3、学生点评
4、评委点评
5、教师点评:各小组的优劣得失;学生讲课中出现的重要遗漏和错误。
 
三、荐读成果交流评比
1、宣布荐读优胜作品,进行表彰。
2、获奖作品在全班交流。
 
四、活动总结
 
 
第7~10课时    综合实践活动:走近科学
一、活动内容:1、问卷调查活动
2、科普宣传活动
(说明:两项活动,可以都搞,也可以任选其一;也可以分工搞,一部分同学开展问卷调查活动,一部分同学开展科普宣传活动。)
 
二、活动准备:
1、明确活动内容和成果展示形式:

活动名称 活动内容 活动成果
形 式 要 求
问卷调查 针对一定的人群,进行一次科学素养问卷调查 《      科学素养调查问卷》 针对性强,充分考虑被调查对象的特点
《调查报告》 能对调查数据作出统计和分析,文字表达清楚
科普宣传 针对一定的人群,确定一个专题,开展探究活动,搜集所需的信息并进行一定的加工,然后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科普宣传 科技小报展(例如“科技下乡村”、“科技进社区”) 内涵:信息的数量丰富、质量高;能对搜集到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而不是全盘照搬;针对性强、讲实效。
版面:文字整洁清楚,讲究一点排版、美工。

 
2、教师提供信息搜集工具、教一些搜集信息的方法:
①提供阅览室、电子阅览室。
②教学生学会查阅书籍、查阅网络信息(如学生已经掌握,可以略去或者补充教一些上网的窍门)。
③教师就相关的科技资料,开列一份书目、搜集提供一定数量的科技网址。
 
3、征集课题,师生共同提出自己感兴趣的课题。
4、选题、分组:志同道合者组合成学习小组。(说明:教师要调控好人员的组合,避免一个学习小组的人员数量过多或过少,避免组合“唯亲”。)
 
三、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督促
1、校内活动:设计《      科学素养调查问卷》;搜集、加工科技信息,编辑“科技小报”。
2、校外活动:问卷调查
3、校内活动:撰写调查报告
4、校外活动:科普宣传
四、总结表彰
1、各组自评,派代表上台陈述
2、同学互评,教师补充。
3、综合各方面意见,评出先进小组若干。
 
 
第11~12课时  自由作文
教学目标:学会自由的、有创意的表达。
一、导入:
1、讲:“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可见,在人们心中,自由最宝贵。今天我们的作文课,就给大家自由。
2、板书“自由作文”。
二、作文导引:
1、启发:如果说命题作文和给条件作文是把大家关在笼子里,那么,自由作文就是把大家从笼子里放出来。两者各有利弊。关在笼子里,你没有选择权,但什么都不用自己操心;出了笼子,选择无穷,反而又会无所适从。所以,大家别只顾高兴,现在,你得自己安排笼子外的生活了。
2、组织学生学习教材上的写作知识短文《自由作文》,要求边读边思考:自由作文的“自由”,你如何理解?
讨论后明确:文体选择自由、选材极为广泛、立意多向发散。
3、小结:总之,自由作文在文体、题材、立意等方面的选择很自由。接下来我们得明白在这些方面我们都有哪些选择、怎么选择。
4、组织学生思考讨论:
(1)作文题材,也就是作文的内容,你准备写什么方面的?怎样的内容你最能写好?(启发: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大自然,亲情、友情,现实世界、幻想世界等等;从笼子里出来,你最想干什么?——说自己最想说的话、说自己的心里话,言不由衷、说假话其实很累。)
(2)文体,有哪几种?你擅长哪种?(明确:采用自己最擅长的文体。)
(3)“班门弄斧”、“飞蛾扑火”,人们一般是怎么看待的?你能有不同的看法吗?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明确:力求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感受。)
三、学生写作,教师巡视、从旁作个别指导,也可以下下水。
四、组织学生交流、反思、修改作文:
1、教师出示评价标准。
2、学生自改:大声朗读自己的作文,发现并改正错误之处,做到文从字顺。
3、同伴互改:4人小组,互相修改别人的作文,写好旁批、总评,打好分数;讨论、推荐优秀作文。
4、全班交流优秀作文:
作者上台朗读          小组出示意见            全班同学自由点评            教师点评
五、布置作业
课后对自己的作文作二次修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课件范文网 友链、商务、投稿、客服:QQ:1870841073 邮箱1870841073@qq.com

Copyright @ 2006 - 2020 课件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课件范文网 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1245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