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课件范文网>历史课件 > 初二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新文化运动》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新文化运动》

2021-04-27 08:52:54 浏览量:

  成功=艰苦劳动+正确的方法+少说空话。下面是课件范文网小编为您推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新文化运动》。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新文化运动》

  教学目标

  根据本文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参照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确本文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识记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主要阵地、代表人物、旗帜、活动基地。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究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问题引导、讨论“打倒孔家店”口号来培养学生解读、判断历史事物的能力,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②引导学生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和解读得出结论,做到论从史出,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分析材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新文化运动是先进的中国人为振兴中华,改造黑暗的旧中国的探索,中国要富强必须提倡民主和科学。以此来进行历史观的教育。对民主和科学的追求,也是个人健全人格,形成正确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主要体现,以此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

  ②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无畏探索真理的精神是一种关心国家、民族前途的爱国行为,以此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及其内容,难点是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当历史的车轮驶入20世纪的时候,西方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逐渐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而中国的发展状况怎样呢?请同学们看一段记录片。(记录片解说词:资产阶级的辛亥革命通过武装斗争终于摧毁了满清专制,但照搬西方政治的结果,却是画虎类犬。虽然名义上建立了共和政体,民主政治却仍与中国无缘。先进的中国人由此得出了新的结论:国家贫弱的根源在于封建思想和封建传统的阻碍,要振兴中华民族,就必须首先刷新国民的观念,将国魂重铸。)

  根据录像内容教师步步设问:

  l 从刚才的录像中同学们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l 辛亥革命有没有使中国走上民主、富强的道路?

  l 当时先进的中国人认为造成国家贫弱的根源是什么?

  l 怎样才能振兴中华民族?

  学生一步步回答。

  二、新课讲授:

  教师:为了重铸国魂,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在思想文化领域内掀起了一场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那就是——新文化运动。今天就让我们来重温这段历史,领略先辈们那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和胸怀。按照课标的要求,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要能够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并进而探讨新文化运动对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设计意图:以视频的方式来吸引学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从视频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通过这段录象使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的缺陷,初步感知开展新文化运动的必要性。并利用录象中的最后一句话“刷新国民的观念,将国魂重铸”来点题,引出本课的课题。

  师生互动: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背景:

  设问:为什么要重铸国魂呢?是哪些因素促成了这场思想解放运动?

  由于学生在课前已经根据提纲预习过本课,所以请一名学生来回答,并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去分析。

  引导学生根据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以及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找出新文化运动发生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指出辛亥革命没有在思想文化领域完成反封建的任务,新文化运动则补上了这一课。

  2、概况:

  要求学生齐声回答.

  设计意图:检查学生预习的效果,落实基础知识。

  层层设问:当时被称为“官僚养习所”的北大之所以能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活动基地,谁起了重要作用?为改革北大他提出了怎样的办学方针?在旧思想、旧文化占统治地位的北大,提出这一方针的实质目的是什么?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实质是允许各种科学思想自由发展,让资产阶级的新思想去占领封建旧思想的阵地。

  教师进一步指出新文化运动塑造了新的北大,此后北大的历次爱国活动无不与新文化运动精神的传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设计意图:为后面分析新文化运动对五四运动的影响做铺垫。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1、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与迷信

  怎样重铸国魂呢?

  课件展示以下材料

  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设问:“德先生”和“赛先生”及其内涵分别是什么?你能从材料中看出陈独秀先生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及其为什么吗?这与以前向西方学习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

  引导学生对材料一步步进行分析。

  教师点拨:“德先生”是指民主,包括民主制度和民主精神。“赛先生”是指科学,包括自然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此段材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与迷信。陈独秀先生认为“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它与以前向西方学习相比,已经由技术、制度层面深入到思想文化的层面。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分析材料,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在历史学习中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并进行比较的意识和能力。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课件展示一段文字材料“1917年上海某报刊登‘陈烈女殉夫’之事”和图片“裹脚的小女孩”。

  设问:这两个材料共同反映了什么现象?你还能找出类似的实例吗?

  (学生列举实例)

  设计意图:使学生对以儒家伦理道德为核心的旧道德的危害有直观的感受。

  设问: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为反对旧道德提出了什么口号?同学们能不能从下面这段材料中找出批判封建伦理道德的原因?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认为,中国所以危亡,民主科学所以不能实现,是由于封建伦理道德的严重束缚。陈独秀指出,以孔子为代表的封建伦理道德,阻碍了中国人的觉醒和社会进步。孔教与帝制,有不可离散之因缘。李大钊指出,孔子是“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杜维明《儒学创新的契机》

  教师点拨:封建伦理道德造成中国的危亡;使民主科学不能实现;阻碍了中国人的觉醒和社会进步;是维护封建专制的工具。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理论上来说明批判旧道德的原因;培养学生阅读材料,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课件展示鲁迅先生及《狂人日记》的有关图片和文字材料,并请一位看过《狂人日记》的同学给大家简要介绍其梗概及主题思想。

  教师对学生的介绍给予点拨,指出鲁迅先生借狂人之口喊出了“封建礼教吃人……救救孩子”的呐喊。用什么来救孩子?用旧道德行吗?这样让学生自然得出新文化运动的又一项内容: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设计意图:即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又自然引出新文化运动的一项内容(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并深化了学生对此项内容的理解。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设问:新文化运动不仅是一场思想革命,还是一场文学革命。那么为什么还要进行文学革命呢?

  请一位同学朗读以下两段材料:

  材料一 萧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李白《忆秦娥》

  材料二 “这柯(棵)大树很可恶,他碍着我的路!”来!快把他砍倒了,把树根亦掘去。哈哈!好了! ——胡适《乐观》

  教师一步步设问:读完这两段材料,你有何感觉?哪一个读起来更顺口,而且更通俗易懂?两段材料在语言文字方面有哪些区别?新文化运动要宣传新思想、新文化,用哪一种语言更容易普及到大众之中?你能说出新文化运动中进行文学革命的原因吗?

  学生一步步回答。

  教师点拨:文学革命的原因是新文化、新思想需要通俗易懂的文字,才能普及到大众之中,而文言文比较难懂。

  设计意图:通过一段文言文和一段白话文的对比,学生能直观地感知到二者的区别,很容易理解开展文学革命的原因。

  教师:文学革命需要从哪些方面来进行呢?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得出文学革命是从形式到内容的革命:

  1、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2、以新鲜、平易、明了的新文学代替陈腐、雕琢、迂晦的旧文学。

  设问:文学革命起到了什么作用?引导学生分析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1、为新文化、新思想的传播与普及提供了载体。

  2、推动人们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

  3、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酝酿和发动做了思想文化方面的准备。

  要求学生归纳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完成下面填空:

  提倡______与_____反对____与___

  提倡______________反对_________

  提倡_____________反对_________

  根据表格引导学生分析新文化运动是如何重铸国魂的。

  教师点拨:用资产阶级的新思想、新文化,去冲击人们头脑中的封建旧思想、旧文化。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再一次突出主题:重铸国魂;为下一步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做好铺垫。

  4、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教师指出内容和代表人物:宣传十月革命;李大钊

  结合教材的材料《庶民的胜利》设问:“新纪元”、“这种潮流”分别指什么?引导学生认识十月革命的性质,对中国的影响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阅读材料和把中外历史有机的融合在一起的能力。

  教师:如何看待这场重铸国魂的运动呢?(引出下一标题)

  (三)、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

  1、性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是民主主义的思想启蒙和文化革新运动。

  设问:为什么说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是民主主义的思想启蒙和文化革新运动?

  学生分析、讨论。教师点拨:

  新文化运动宣传了资产阶级的新思想、新文化,既是一次思想革命,又是一次文化革命,对封建的思想文化给予彻底的冲击,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内反封建斗争的继续。

  课件展示以下材料:

  材料一:反动军阀污蔑新文化运动是“异端邪说”、“洪水猛兽”,守旧派文人甚至谩骂新文化运动的提倡者是“众叛亲离”,“人头畜鸣”。

  材料二:《新青年》受到广大青年知识分子的普遍欢迎,被誉为“青年界之金针”和青年的“良师益友”。青年得此,如清夜闻钟,如当头一棒。

  设问:你能从以上材料中看出新文化运动的哪些积极影响?

  学生分组讨论。

  l 教师点拨:

  1、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2、中国知识分子在运动中受到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

  3、对五四运动的爆发起了宣传动员作用

  4、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所接受,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设问:新文化运动还促进了文化的普及与繁荣,你能找出这方面的论据吗?

  学生思考、举例。

  设问:新文化运动有哪些局限性?请同学们通过下面材料进行分析。

  课堂总结:

  提问知识要点:背景、概况、新文化运动内容、评价

  教师强调:新文化运动用资产阶级的新思想、新文化刷新了国民的观念,重铸了国魂,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

  设计意图:巩固、强化知识结构。回应导入,突出主题。

  课后小结

  学完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习题

  单项选择题:

  1.新文化的主要阵地是 ( )

  A、《敬告青年》 B、《每周评论》 C、《新青年》 D、《民报》

  2.下列对应不正确的是( )

  A、陈独秀--- 《敬告青 年》

  B、李大钊——《孔子与宪法》

  C、鲁迅---《狂人日记》

  D、胡适——《文学革命论》

  3.新文化运动后期的主要内容是( )

  A、提倡民主与科学

  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C、提倡 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D、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4.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局限性在于( )

  A、没有学习西方的民主制度

  B、没有进行武装斗争

  C、缺乏对马克思主义的宣传

  D、对东西文化绝对肯定后绝对否定

  5.有人说,新文化运动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继续,其主要含义是指它( )

  A、继续反封建 B、向西方学习 C、反对尊孔复古 D、主张民主共和

  6.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提出的民主和科学的口号,其中“民主”的含义是 ( )

  A、三民 主义的“民权思想”

  B、无产阶级的民主政治

  C、资本主义的自由平等思想

  D、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参考答案:

  1.A 2.D 3.B 4.D 5.A 6.C

  板书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背景:

  (1)经济方面: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2)政治方面:①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②帝国主义加紧侵略。③北洋军阀专制独裁。

  (3)思想文化:①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②北洋军阀推行尊孔复古的逆流。

  2、概况:

  l 兴起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

  l 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等。

  l 旗帜:民主 科学。

  l 主要阵地:《新表年》。

  l 活动基地:北京大学。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1、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与迷信。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4、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宣传十月革命。

  三、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

  l 性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是民主主义的思想启蒙和文化革新运动。

  l 积极影响:

  1、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2、中国知识分子在运动中受到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

  3、对五四运动的爆发起了宣传动员作用

  4、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所接受,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l 局限性:

  1、没有同群众运动相结合。

  1、对东、西方文化存在全面否定或全面肯定的偏向。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课件范文网 友链、商务、投稿、客服:QQ:1870841073 邮箱1870841073@qq.com

Copyright @ 2006 - 2020 课件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课件范文网 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1245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