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课件范文网>语文课件 > 初二 > 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社 戏》

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社 戏》

2021-07-05 14:00:46 浏览量:

  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社 戏》

 

     教材分析

  《社戏》是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第四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就体裁而言,它属于小说。就内容而言,本单元内容定位在“文化生活”上,这体现了语文同社会文化生活的密切联系。课文《社戏》以“社戏”这一江南水乡文化活动为线索,通过“我”和少年伙伴们夏夜行船、船头看戏、月下归航等情节的描写,展示了“我”的一段天真烂漫、意趣盎然的童年生活经历。

  学情分析这个年龄段的学生都喜欢自己的天真、烂漫的童年,这样的课文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面对着带有和自己童年生活相近的故事情节的课文,喜欢读,喜欢讨论,喜欢发问,喜欢探究,喜欢说自己童年的故事。但是我校学生基础薄弱,要上好这节课,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问题的设置应降低难度,另外教师必须在预习上加强对学生的指导。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情节。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在熟悉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文中景物描写对表现主题的作用;体会人物描写对烘托主题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农家小友高尚、淳朴的优秀品质,体会文中所表现的对劳动人民的真挚而深厚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

  理清文章的思路,把握文章的内容。景物描写对抒发感情、烘托人物形象的作用。

  难点理解人物和环境对表现小说主题的作用。

  教学策略与 设计说明教师语言诗意化,力求教学语言精练,教学手段多样化,追求教学的诗情画意美。在自读中感知,在合作中领悟,在探究中启迪,在实践中运用。通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阅读、讨论、探究本课蕴含的人生哲理。注重过程的评价,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张扬个性,亮出自己。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注明每个环节预设的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3分钟)

  初读课文

  (10分钟)

  再读课文

  (15分钟)

  感受课文

  (9分钟)在江南戏台这种建筑司空见惯,但唯有这座戏台与众不同,它因中国一代文豪鲁迅的一部作品《社戏》而闻名。这座戏台上到底上演了一出怎样的社戏呢?鲁迅又生发了怎样的感时情怀呢?就让我们共同走进《社戏》。

  1、读准下面的字音。

  惮 踱 颇 归省 行辈 撺掇 凫水 潺潺 宛转

  絮叨 怠慢 蕴藻 家眷 渔父 喝采 旺相 桕树 楫子

  2、理解下面的词语。

  惮: 絮叨: 撺掇: 弄潮:

  依稀: 宛转: 悠扬: 皎洁:

  归省: 漂渺: 自失: 弥散:

  1.你能用简练的语言概括《社戏》的主要内容吗?

  2.文章描写了一件看社戏的故事,你觉得那出社戏好看吗?

  3.既然这出戏如此不好看,文章的

  结尾是怎样写的?

  1.小说塑造了一系列人物形象,请为他们分别起绰号,并从文中找出相应的依据。(提示:可从人物的相貌、性格、身份、职业等方面思考。)

  2.找出文章中景物描写的段落,读出景物之美。

  鲁迅先生在童年时期就看过社戏,而且留下了极深的印象,以致于成年后回顾起看社戏的经过还记忆犹新。这位文学大师用语言文字表述看“社戏”的过程时,语言相当的精彩,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默读时,请同学们完成下面两个学习任务:

  (1)自己认为最精彩、重要的词语、句子和语段勾画出来;

  (2)进行旁批,写出自己的看法。

  (用屏幕打出要求)(好、中、差同学各找2名进行回答)学生倾听

  1.学生根据昨天预习情况,迅速组织语言概括回答。

  2.跳读课文,找出能证明这出戏不好看的句子或词语。

  3.学生齐读课文,品读社戏难忘的原因

  1.学生进行人物性格的分析,赏析人物性格的纯朴和善良之美。

  2.学生自读,小组合作读,推荐展示、竞争读。

  精彩的地方大胆讲出来。以“我认为 用的好,好在它写出了(或表现了) ”的形式说话。

  小组合作研讨,每组推荐代表发言

  学生有感情地齐读月夜行船、午夜归航精彩片段,品味文章细致逼真的图画美和作者深挚的思想感情引领学生感受江南社戏的内容,为下面的文化之旅做好铺垫。

  此环节设计目的是了解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程度,以便安排下一环节读文章的时间,并鼓励学生学会预习。

  学习《水浒传》起绰号的方式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习动力,培养语文学习的能力,并让小组之间采用评比的方式,评比三个智多星。

  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突破,扩大学生的视野,认识鲁迅的两部代表作

  课堂小结

  2分钟你认为还原后的小说《社戏》一文除了表达对故乡纯朴民风和优美景色的怀念,还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布置作业

  1分钟如果“我”和小伙伴们回来时碰到的不是阿发家的罗汉豆地,我们该怎么做?

  板书设计社戏

  戏前波折

  夏夜行船

  穿透看戏

  月夜归航

  教学反思1、我对本节课比较满意,认为上得比较成功;

  2、课文中的课文再读部分比较精彩,与学生互动交流比较多,比较让我兴奋;

  3、学生对这节课的学习较好地达到了期望的水平,比较满意,这节课中不足之处就是让学生没有全面地进行讨论;

  4、课堂上没什么出乎意料的事件发生;

  5、如果让我重新上这节课,我会增加学生的阅读时间,更多地把课堂还给学生,增加学生的主动权;

  6、从学生的作业、课后谈话等途径我觉得学生的学习效果比较令人满意。

  本单元为我们展示了斑斓多彩、充满浓郁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第一篇是鲁迅先生写的《社戏》。在他的带领下,我们共同感受到了湘西人民端午日 “赛龙舟”、“抢鸭子”的热闹气分,也使学生欣赏到了作品中所展现的优美画面和语言风格,并初步认识了鲁迅的写作风格。

  在大学时我们最怕讲的就是鲁迅的文章,因为他的文章最深奥、最艰涩、最难懂,所以总是敬而远之。现在,没有了退路,只得硬着头皮去啃。只有把它啃透了,才敢站在讲台上讲给学生听,也才能对得起鲁迅先生。还好,鲁迅的这篇文章并不艰涩,寓意也不是很深刻。相反,文章的语言充满了童年的活力,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湘西特有的水乡美景图,读来令人陶醉。

  这篇课文我所设计的导语是通过“解题”来实现的。我们来看一下:同学们,大家看过戏没有?那么你们所了解的中国戏种有哪些?(学生答:京剧、豫剧、越剧、黄梅戏、秦腔等)那请问:有没有人看过这样一种戏“社戏”?(教师板书,学生回答)好,待会老师会带领大家去看看“社戏”是个什么戏。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社戏”。大家来看这两个字,前面是个“社”字,请大家迅速打开字典查看这个字的解释。(学生查:社,古代指祭祀土地神的地方)好,“戏”的前面的那个字该是用来修饰和限制“戏”的,那么大家猜一猜“社戏”应该是用来干什么的戏?

  新课程对课堂教学改革的要求,首先突出师生的关系。本案例试图通过对话的方式,达到课堂的一种理想境界:课堂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成为孕育智慧的沃土;教师与学生和文本之间实现真正的对话。在这堂课里,我惊喜地感觉到学生的思维在相互碰撞着,也相互启示着。当学生隐约发现了声音描写的美、看戏时红红绿绿的动的感觉时,教师能很好地倾听,并给予肯定、引导和启示,归纳总结方法,站在一个高度,带领他们往更深层的方向前进。这时,教师是一个领路人,领着他们向着更高的目标走去。当学生的思维在相互的碰撞中激起串串火花,别人的想法为自己所吸收,自己的看法也被别人的看法所唤起时,真正的课堂交流开始了。这时,教师是一个真诚的听众——真的,有什么比用心倾听更能表达我们内心的赞许呢?当学生的交流遇到障碍时,教师给予疏导、示范,与学生交换意见,并在他们的话题中适时地表达自己的一些见解,履行自己的职责,使课堂对话更坚实地向教学目标走去。这时,教师是首席,也是朋友,把众多的力量拧成一股劲,在他们需要帮助时真诚地助一臂之力。当学生与学生、教师交流时,教师需要直接地引导探究活动,又要融点拨、校正、概括、提升、评价、赞赏于一体。这时,教师是课堂的促进者,适时运用教学策略,促进教学的动态生成,更好地体现教学现场的活力与真实。这节课中教师扮演着多种角色,在阅读教学中于无意中有意引导,在发散思维中提升高度,使课堂有了我们课前期待的效果。

  这节课让我深深感到,如果教师能更好地孕育发现的土壤,如果学生发现的眼睛能被擦亮的话,那么,学生那颗体悟的心便会光芒四射:对作品的发现,对自我潜在精神的发现,对“人”的发现。正如所谓的“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只要发现意会,自然界的花鸟鱼虫皆可悟道。经典的作品也就散发出永远的清香。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课件范文网 友链、商务、投稿、客服:QQ:1870841073 邮箱1870841073@qq.com

Copyright @ 2006 - 2020 课件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课件范文网 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1245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