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课件范文网>语文课件 > 初二 > 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安塞腰鼓

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安塞腰鼓

2021-08-06 10:23:56 浏览量:

     高峰只对攀登它而不是仰望它的人来说才有真正意义。下面课件范文网小编为您推荐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安塞腰鼓。

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安塞腰鼓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感受安塞腰鼓的雄浑气势,从中领悟中华儿女的英武精神。

  2、品味排比句式的节奏,气势与激,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

  3、领悟作者所歌颂的生命的力量,并将这种精神融入学生日常的学习中,成为学生改变自我现状的精神动力。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对文章的朗读、分析揣摩,感悟文章的主旨与情感。

  【教学方法】 朗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

  师生共同欣赏《安塞腰鼓》视频,谈感受。了解安塞腰鼓。

  你们知道中国的“腰鼓之乡”是哪里吗? 陕北的安塞

  了解安塞腰鼓

  安塞腰鼓是一种独特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具有两千年以上的历史。独具魅力的安塞腰鼓象掀起在黄土地上的狂飚,展示出西北黄土高原农民朴素而豪放的性格,张扬出独特的艺术个性。在中国的首都北京,在香港,在中国的各地展现风采,并为世界瞩目。豪迈粗犷的动作变化,刚劲奔放的雄浑舞姿,充分体现着陕北高原民众憨厚朴实、悍勇威猛的个性。

  安塞腰鼓表演可由几人或上千人一同进行,磅礴的气势,精湛的表现力令人陶醉,被称为“天下第一鼓”。1996年,安塞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腰鼓之乡”。

  如今,它已成为中华民族坚毅不屈、意气风发、蓬勃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象征。

  二、相关资料

  1.刘成章,生于1937年,陕西延安市人,现任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散文学会常务理事。已出版六种散文集,其中《羊想云彩》获首届鲁迅文学奖。

  2.安塞腰鼓起源于春秋以前,原有迎神驱邪之意,后来发展为民间舞蹈,新年一过,冬闲的农民便以打腰鼓为乐,逐渐成为习俗,继而发展成文艺表演。安塞腰鼓是陕北高原特有的地域文化现象,也是陕北人精神的象征。在古代既是激励边关将士冲锋陷阵、浴血奋战的角号,也是将士凯旋的欢迎曲。如今它已成为中华民族坚毅不屈、意气风发、积极进取的精神象征。

  三、检查预习

  瞳(tóng )仁 羁绊(jī bàn ) 颤栗(zhàn lì ) 蓦(mò )然 恬(tián )静

  冗(rǒng )杂 戛( jiá )然 磅礴(páng bó )亢(kàng )奋 烧灼(zhuó )

  晦(huì )暗 骤( zhòu )雨 辐( fú )射

  四、朗读指导

  朗读课文,体会全文语速、语调的变化。

  1—4自然段语速较慢,语调沉稳有力,表现腰鼓表演前安静中蓄积力量的特点。

  5—27自然段:语速较快,语调高昂激越,表现腰鼓表演的欢快、火爆、热烈的特点。

  28—30自然段:语速舒缓,语调轻柔,表现腰鼓表演结束后场面寂静的特点。

  请找出段中精彩语句,谈谈自己怎样通过美读来体现句子的气势和情感。

  例:第7自然段

  本段描写安塞腰鼓表演开始时那种 壮阔、豪放、火烈 的场面、赞颂了 那股喷涌而出的、不可扼制的生命力 。因此,“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三个短句要读得 简洁有力;“骤雨一样……强健的风姿”这组排比句要用 急促的、富有跳跃性 的节奏,来表现腰鼓场面的 火烈、豪放、动力十足 ;最后,“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要读出对腰鼓场面,对人的生命力的 赞美 之情。

  例:第25、26、27段

  写腰鼓表演达到了高潮,要把短句“愈捶愈烈!”的三次反复和一切都在“交织!……升华!”读得 简洁有力、铿锵激越 ,使人体会到:腰鼓表演达到 高潮 ,人的生命力被尽情释放,生命的一切在这释放中得以超脱和升华。

  五、理清文章结构

  表演前(1—4) 安静人的安静

  表演中(5—27)亢奋 简洁有力铿锵激越 以动衬静 对比鲜明

  表演后(28—30)寂静 没有声音时的寂静 前后呼应

  找出文中标志文章脉络的语句,并探究其作用

  “好一个安塞腰鼓”

  作用:这句话反复出现了四次,使文章形成回环往复的气势,推动情节和感情到达高潮。

  找出揭示安塞腰鼓文化内涵和生命意识的一句话:

  “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课文第12自然段)

  第二课时

  六、合作探究,理解文本

  1.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劲”要“挣脱”“冲破”“撞开”什么?是什么“束缚”“羁绊”“闭塞”了那么一股劲? )

  “那么一股劲”要打破人们身上层层坚硬的外壳,让生命宣泄在天地间,让人“遗落了一切冗杂”,“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像力”,使人明白人之所以为人,生命之所以为生命。

  2、“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 过着贫困生活的农民,哪里来的那么强大的力量?

  他们有着自然、健康的生命,是原始的未经人工雕饰的、没有半点污染的、不掺杂任何杂质的完完全全的生命,这是他们力量的源泉。

  3、多水的江南为什么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江南流水更多地表现柔媚的风格。而安塞腰鼓需要承载这样原始、粗犷的生命力量的“厚土”。

  4、“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为什么听到这样的“鸡啼”?

  当鼓声停止后,人们仍沉浸在激情中,好像炽热后的沉寂,这时以“鸡啼”反衬寂静(也可认为这是实写) 有声写无声,将后生们搏击完毕,凝气喘息的心态展露得淋漓尽致。

  七、讨论主题

  (1)文章的主题:

  歌颂生命中奔腾的力量。

  表现要冲破束缚、阻碍的强烈渴望。

  歌颂阳刚之美。

  人就应该这样痛快淋漓的生活、表现。“遗落了一切冗杂”,打破人们身上层层坚硬的外壳,而不必计较功名利禄,不必患得患失,不必苍白憔悴。

  (2)黄土高原的性格:朴实、粗犷、开朗

  安塞腰鼓舞姿的特点:壮阔、豪放、火烈

  (3)哪段用的反义词最多?找出来并谈谈它们的作用

  冰冷—燥热 恬静—飞溅 困倦—亢奋

  作用: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安塞腰鼓舞姿的特点:壮阔、豪放、火烈

  七、学习句式

  本文大量运用排比和反复,请找出有关句子,体会其作用

  排比的运用

  1、句子内部排比

  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增强气势)

  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感情充沛,富有感染力)

  2、句与句之间排比

  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节奏感强,渲染动感形象)

  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排山倒海,气势磅礴)

  3、段与段的排比

  写虚:借助联想想象表达主观感受。

  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

  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

  (层层推进,一气呵成)

  归纳写作技巧

  1、铿锵的短句。

  有力地表现了生命沸腾、力量喷涌不可遏止的情景。

  2、激昂的排比。

  有句内部、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排比。一气呵成,气势磅礴。表现气势的同时渲染了形象。

  3、疾猛的节奏。运用反复

  内容表达更激烈、更激荡,充分表现了生命和力量喷薄而出的神韵。

  八、揣摩句子

  1.“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运用排比和比喻,用层出不穷的美好想像和联想,来描绘鼓声,思维大开大合。气势恢弘。

  2.“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四野长着酸枣树的山崖上,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

  “碰撞”化无形为有形。写出了鼓声的力度。“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运用比喻,写出了沉重的鼓声清楚地回响在山崖之间,似乎山崖也被敲出了强烈的鼓点。三个“隆隆”反复出现,造成一种回环音的效果。

  3.“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遗落了一切冗杂的观众的心上,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

  “遗落”表现观众在这鼓点中不自觉地遗忘和放弃了一切繁杂的思绪,情不自禁地与之产生共鸣;运用比喻,形象传神。

  4、“隆隆”在文中的作用?

  它模拟鼓声的回响,重叠使用是为了形成排比句式,突出腰鼓释放的磅礴能量,还从人的感觉,人的联想和群山大地等周围环境的回响上,多方位渲染它的奇特效应。

  5、“落后是暂时的,只要生命还在期盼“搏击”,重生之日并不遥远。”请围绕这个话题展开讨论。

  作者认为西北的落后是暂时的,只要西北人民为改变西北的落后面貌而奋力搏击,相信西北的重生会很快到来。

  6、西北现在好像成了贫困落后的代名词,作者为什么这样歌颂西北汉子?

  西北,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源地,曾有过秦、汉、唐的强盛,拥有雄睨世界的辉煌文明。在今天,凝重的土地,贫困的生活,西北好像落伍了。

  作者为什么这样深情地歌颂这片土地?歌颂什么?——“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并没有因生活的贫困和封闭而丧失希望,复生的生命能量就在这沉重的躯壳内奔腾,终有一天会喷发的。这里的人们是有希望的,这里的土地是有希望的。

  九、品读场面描写

  宏伟的场面(5-13)

  雄浑的声响(14-17)

  击鼓的后生(18-22)

  奇丽的舞姿(23-27)

  小结

  这是一篇描写抒情性散文,通过对安塞腰鼓的场面描写,歌颂了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这是生命和力量的宣泄,这是人情和自由的挥洒,这是中华民族和黄土高原特有的一种文明、一种文化。

  我们品读了文章主体部分,领略了排比句式的节奏、气势与激情,感受了安塞腰鼓的意蕴;又分析学习了由写实到写意的艺术描摹手法。

  十、延伸联想

  结合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具体谈谈这股旺盛的生命力在中华民族身上是如何体现的。

  我们的民族虽然经历了太多的痛苦和磨难,太多的束缚和挫折,但我们总能神奇般地重新崛起。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祖国走进了一个令人振奋自豪的新时代,只要我们立足本土,放眼世界,大胆创新,勇于开拓,我们就一定能够再造

  十一、拓展练习

  1、请仿照给出的例句格式,完成句子。

  例句: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仿句:这(鼓声、笛声、琴声、钢琴曲等),

  使(暗淡的眼神立即变得明亮了),

  使(紧皱的眉头立即变得舒展),

  使(落寞的心情立即变得兴奋了)。

  2、模仿文中的排比句写一段话,描述晨跑、

  合唱或运动会时的场面。

  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铿锵激越、满怀豪情的感情。

  2、摘抄并背诵文中的佳句。

  3、拓展写作:尝试运用文中的表达方式,充分调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描写一场雷声隆隆的狂风骤雨,注意表现骤雨冲刷世界万物的气势。

  板书设计

  安塞腰鼓

  刘成章

  表演前——蓄势待发 安静

  宏伟的场面

  表演中——雄壮的声响 激昂 磅礴的力量

  击鼓的后生 旺盛的生命力

  奇丽的舞姿 冲破束缚阻碍的渴望

  表演后——戛然而止 寂静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课件范文网 友链、商务、投稿、客服:QQ:1870841073 邮箱1870841073@qq.com

Copyright @ 2006 - 2020 课件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课件范文网 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1245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