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课件范文网>语文课件 > 初二 > 初二下册语文期末考试重点知识点五篇

初二下册语文期末考试重点知识点五篇

2022-07-02 14:14:31 浏览量:

  初二下册语文期末考试重点知识点五篇

  对待成功者,最忌讳的是抵触、不服气和坚持已见,而是应该观察他、学习他、跟随他,把自己定位成一个跟班的角色。下面是课件网小编为您推荐初二下册语文期末考试重点知识点五篇。


 

初二下册语文期末考试重点知识点

  1.初二下册语文期末考试重点知识点

  一、句号。

  1、陈述句末尾的停顿。如: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单句)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复句)

  2、语气舒缓的祈使句末尾也使用句号。如:请你等一下。二、问号。

  1、疑问句的末尾用问号。如:你见过金丝猴吗?

  2、反问句末尾也用问号。如:难道你还不了解我吗?

  3、选择问,只在句末用一个问号。如:你是同意呢,还是不同意呢?

  4、有的句子虽然有疑问词,但不是问句,所以不要用问号。如:我也不知道他在哪里。

  5、倒装的问句,问号应该放在句末。如:怎么啦,你?

  三、叹号。

  1、感叹句的句末。如: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努力奋斗吧!

  2、情感强烈的祈使句也用叹号。如:同志们,跟我来!

  3、语气强烈的反问句也用叹号。如:我哪比得上他呀!

  四、逗号。

  1、主语谓语都比较长,中间用逗号。如:我们看得见的星星,绝大多数是恒星。

  2、宾语是较长的主谓词组,前面用逗号。如:应该看到,科学需要一个人贡献出毕生精力。

  3、句首状语后边可以用逗号。如:对于这个城市,他并不陌生。

  4、复句各分句之间,大多用逗号。如:石在,火种是不会绝的。

  五、顿号。

  1、句子内部并列词语之间用顿号。如:中国共产党是伟大、光荣、正确的党。

  2、句子内部并列的短语之间用顿号。如:我们要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

  3、较长的并列成分之间,不用顿号,而用逗号。

  如:这翻滚的麦浪,这清清的流水,这鲜艳的山花,使年轻人深深地陶醉了。(前两个逗号不能用顿号)

  4、概数之间不用顿号,但表确数的地方必须用顿号。如:十二三岁七八个人①学校距这里二三里。②今天做值日的是四、五组。

  5、集合词语(尤其是约定俗成的词语)念起来不停顿,不用顿号。如:公安干警中小学生大专院校男女老少省市领导调查研究

  6、并列谓语之间(实际为分句)不用顿号。如:这个省今年水利建设,任务重,工程难,规模大。

  7、连词“和”“与”“及”等前边不用顿号。如:我国科学、卫生、文化、教育和新闻出版业有了很大发展。

  8、带有语气词的并列词语间不用顿号。如:①这里的山啊,水啊,草啊,都是我们从小就熟悉的。②我们的院子里种了一些菊花,月季啦,山竹啦,美人蕉等好多花。

  六、分号。

  1、复句内部并列分句之间用分号。

  如:语言,人们用来抒情达意;文字,人们用来记言记事。

  2、非并列关系的多重复句,第一层前后两部分之间,也用分号。

  如:这样的人往往经验很多,这是很可宝贵的;但是,如果他们就以自己的经验为满足,那也很危险。

  3、句中没有逗号,不能径直用分号。如:天才出于勤奋,知识在于积累。

  七、冒号。

  1、用在称呼语后面,提起下文。如:同志们,朋友们:现在开会了。

  2、用在“说、想、是、证明、宣布、指出、透露、例如、如下”等词语后,提起下文。

  如:他十分惊讶地说:“啊,原来是你!”

  3、用在总结性话语后,引起下文的分说。

  如:北京紫禁城有四座城门:午门、神武门、东华门、西华门。

  4、用在需要解释的词语后,引出解释或说明。

  如:外文图书展销会日期:10月20日至11月10日

  5、总括性话语前边,也可以用冒号,以总结上文。

  如: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想和做是紧密联结在一起的。

  6、引语中间的“某某说”后不能用冒号。

  如:“大桥就要通车了,”他环顾四周说,“请大家咬紧牙关,作最后的冲刺。”

  7、冒号一般管到句终,若只管到句子的中间而不能管到句终的,则不能用冒号。

  如:①本市文坛三位女杰:王安忆、王小鹰、程乃珊在一起谈笑风生。(冒号应去掉,或改为破折号)②记者在一些家庭采访,不少家长反映:孩子作业多,作业时间长,有时做作业到深夜,这些情况在全国多处学校都存在。(句中的冒号只能管到“作业到深夜”,所以使用错误。)另外:同一句中不能用两个冒号。

  八、引号:

  1、表示引用。

  独立引用——把引用的话独立来用,末了标点放在引号内。

  如: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非独立引用——把引用的话作为作者的话的一部分,因为末尾不用标点。如在句末,标点放在引号外。

  如: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人所评价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计”。

  2、表示强调着重论述的对象。如:“小”和“大”比较起来,“小”总是被人轻视的。

  3、表示含义特殊。如:这样的“聪明人”还是少一点好。

  4、表示特定称谓如:为实现“四化”大干苦干。

  5、表示讽刺和否定。如:他企图在共产主义事业中把自己装扮成“伟大人物”和“英雄”

  6、引号里面还要有引号时,里面一层用单引号。

  如:他站起来问:“老师,‘有条不紊’的‘紊’是什么意思?”

  九、省略号:

  1、表示引文的省略。如:她轻轻地哼起了《摇篮曲》:“月儿明,风儿静……”

  2、表示列举的省略。如:色和么都有:稻鸡、角鸡、鹧鸪、蓝背……

  3、表示话未说完。如:“忘了?这真是贵人眼高……”

  4、表示说话断断续续。如:“我……对不起……大家,我……”

  十、书名号:

  1、表示书名、篇名、报纸名、刊物名、戏曲名、影视歌曲名等。如:《史记》、《孔乙己》、《人民日报》、《人民文学》

  2、书名号里面的书名号用单书名号。如:《〈中国工人〉发刊词》

  2.初二下册语文期末考试重点知识点

  一、通假字:

  1、才美不外见:“见”同“现”,显现。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同“饲”,喂养。

  3、食之不能尽其材:“材”同“才”,才能。

  4、其真无马邪:“邪”同“耶”,吗。

  5、板印书籍:“板”同“版”,雕版。

  6、若止印三二本:“止”同“只”,只,仅。

  6、已后典籍皆为板本:“已”同“以”,以后。

  7、舟首尾约八分有奇:“有”同“又”,表示零数。

  8、诎右臂支船:“诎”同“屈”,弯曲。

  9、左手倚一衡木:“衡”同“横”,跟竖相对。

  10、盖简桃核修长者为之:“简”同“拣”,挑选。

  11、满坐寂然:“坐”同“座”,座位。

  12、四支僵劲:“支”同“肢”,肢体。

  13、同舍生皆被绮绣:“被”同“披”,穿。

  14、与之论辨:“辨”同“辩”,辩论。

  15、裁如星点:“裁”同“才”,仅仅。

  二、古今异义字

  1、一食或尽粟一石或:古义为“有时”,;今义为“或者”

  2、无丝竹之乱耳丝竹:古义为“管弦乐器”,文中指奏乐的声音;今义为“丝绸和竹子”

  3、无案牍之劳形形::古义为“身体”;今义为“形状、样子”

  4、孔子云云::古义为“说”;今义为“云彩”

  5、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冒:古义为“蒙、盖”;今义为“冒出”

  6、药稍熔药:文中指“松脂、蜡和纸灰”;今义为“治病的药品”

  7、有布衣毕升布衣:古义为“平民”;今义为“衣服的.一种”

  8、而计其长曾不盈寸曾:古义为“尚”;今义为“曾经”

  9、其两膝相比者比:古义为“挨着”;今义为“比较”

  10、高可二黍许许:古义为“左右、上下、光景”;今义为“答应或表猜测”

  11、尝贻余核舟一尝:古义为“曾经”;今义为“尝试”

  12、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但:古义为“只”;今义为“转折连词”

  13、微闻有鼠作作索索闻:古义为“听”;今义为“用鼻子嗅”

  14、虽人有百手虽:古义为“即使”;今义为“虽然”

  15、两股战战股:古义为“腿”;今义为“臀部”

  16、几欲先走走:古义为“跑”;今义为“行走”

  假:古义为“借”;今义为“与真相对”

  17、以是人多以书假余是;古义为“这”;今义为“判断动词”

  18、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趋:古义为“奔向”;今义为“趋向”

  19、不敢出一言以复复:古义为“辩解”;今义为“又、重复”

  20、主人日再食再:古义为“两次”;今义为“又一次”

  三、词类活用

  1、策之不以其道(名词作动词,鞭打)

  2、用讫再火令药熔(名词作动词,用火烤)

  3、会宾客大宴(名词作动词,举行宴会)

  4、妇抚儿乳(名词作动词,喂奶)

  5、苔痕上阶绿(名词作动词,长到,蔓上)

  6、不能名其一处也(名词作动词,说出)

  7、有仙则名(名词作动词,出名)

  8、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名词作动词,穿着緼袍敝衣)

  9、腰白玉之环(名词作动词,挂在腰间)

  10、主人日再食(名词作状语,每天)

  11、妇手拍儿声(名词作状语,用手)

  12、手自笔录(名词作状语,动手、用笔)

  13、只辱于奴隶人之手(形容词作动词,辱没)

  14、一食或尽粟一石(形容词作动词,吃尽)

  15、无丝竹之乱耳(形容词作动词,使……乱)

  16、无案牍之劳形(形容词作动词,使……劳累)

  17、有龙则灵(形容词作动词,成为灵验的水)

  18、京中有善口 技者(形容词作动词,擅长)

  19、食之不能尽其材(使动用法,使……尽)

  20、是可谓善学者矣(形容词作动词,擅长)

  21、遥闻深巷中犬吠(形容词作状语,远远地)

  3.初二下册语文期末考试重点知识点

  第一部分

  二种语言类型:口语、书面语。

  二种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二种说明语言:平实、生动。

  二种说明文类型: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

  二种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

  社会环境描写--交代时代背景。

  二种论据形式: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第二部分

  三种感情 色彩:褒义、贬义、中性。

  小说三要素:人物(根据能否表现小说主题思想确定主要人物)情节(开端/发展/高 潮/结局)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议论文结构三部分: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三种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语言运用三原则:简明、连贯、得体。

  第三部分

  四种文学体裁:小说、诗歌、戏剧、散文。

  四种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

  句子的四种用途: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 潮、结局。

  记叙的四种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引号的四种用法:①表引用②表讽刺或否定

  ③表特定称谓④表强调或着重指出

  第四部分

  五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抒情、议论。

  破折号的五种用法:①表注释②表插说③表声音中断、延续④表话题转换⑤表意思递进

  第五部分

  六种说明方法: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分类别、下定义。

  六种逻辑顺序:①总←→分②现象←→本质③原因←→结果④慨括←→具体⑤部分←→整体⑥主要←→次要

  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六种人物的描写方法: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神态描写。

  六种病句类型:①成分残缺②搭配不当③关联词语使用不恰当④前后矛盾⑤语序不当⑥误用滥用虚词(介词)

  省略号的六种用法:①表内容省略②表语言断续③表因抢白话未说完④表心情矛盾⑤表思维跳跃⑥表思索正在进行

  六种常用写作手法: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扬抑。

  第六部分

  七种短语类型:并列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后补短语、的字短语、介宾短语。

  七种复句类型:①并列复句②转折复句③条件复句④递进复句⑤选择复句⑥因果复句⑦假设复句

  第七部分

  八种常用修辞方法:

  ①比喻--使语言形象生动,增加语言色彩。

  ②拟人--把事物当人写,使语言形象生动。

  ③夸张--为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某一感受。

  ④排比--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⑤对偶--使语言简练工整。

  ⑥引用--增强语言说服力。

  ⑦设问--引起读者注意、思考。

  ⑧反问--起强调作用,增强肯定(否定)语气。

  4.初二下册语文期末考试重点知识点

  《陋室铭》

  ⑴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出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灵验,神奇。斯是陋室:此,这惟吾德馨:品德高尚。谈笑有鸿儒:大儒,博学的人。往来无白丁: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无丝竹之乱耳: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使……乱。

  无案牍之劳形:案牍:官府的文书。劳形:使身体劳累。何陋之有?:什么。

  ⑵译文:

  山不在于高,有仙人就出名了。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灵验了。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也就不感到简陋了)。苔藓痕迹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竹帘里。到这里谈笑的都是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泥金书写的佛经。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耳鼓,也没有官府公文来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它们虽然都简陋,但因为居住的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⑶理解性背诵:

  ①《陋室铭》一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惟吾德馨

  ②文章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③文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④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⑤用比喻赞美"陋室"的句子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⑥《陋室铭》一文中为突出主旨而引用孔子的一句话是:孔子云:何陋之有?

  ⑦作者在文中结尾把自己与古代贤士相比,表现出了他的高尚情趣的一句话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⑧《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⑨文中表现作者对自己摆脱了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的语句是: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⑷回答下列问题:

  ①统领全文的一句是什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文中点睛之笔是哪句?何陋之有。

  ③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情怀):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志趣。

  ④作者从哪几方面来写陋室不陋?

  答:从陋室的自然环境优美、室中往来人物不俗、陋室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三方面来写陋室不陋。

  ⑸开放性试题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功颂德的文字,后成为一种文体。人们经常用“座右铭”来激励鞭策自己。请你从平时积累的古诗文中写出一则有关学习方面的“座右铭”。

  5.初二下册语文期末考试重点知识点

  1、文学常识――新闻、消息和通讯

  (1)新闻

  新闻,是指报纸、电台、电视台、互联网经常使用的记录社会、传播信息、反映时代的一种文体。新闻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就其广义而言,除了发表于报刊、广播、电视上的评论与专文外的常用文本都属于新闻之列,包括消息、通讯、特写、速写(有的将速写纳入特写之列)等等;狭义的新闻则专指消息,消息是用概括的叙述方式,比较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的事实。

  (2)消息

  指报道事情的概貌而不讲述详细的经过和细节,以简要的语言文字迅速传播新近事实的新闻体裁,也是最广泛、最经常采用的新闻基本体裁。

  (3)通讯

  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它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它包括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两类,它和新闻一样,要求及时、准确地报道生活中有意义的人和事,但报道的内容比新闻更具体更系统。

  (4)新闻的特点

  真实性、准确性、时效性

  2、以《芦花荡》为例,探究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的作用

  (1)人物描写①肖像描写:揭示人物身份、境遇、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形传神,表现人物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②行动描写:展示人物精神面貌,直接体现人物性格。

  ③语言描写:表达人物情感,反映人物性格特征,折射出人物所处时代的特点。

  ④心理描写:是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心理活动。揭示人物内心,刻画人物性格。

  (2)环境描写

  ①烘托、刻画人物的精神风貌;

  ②深刻地表现文章主题。

  (3)《芦花荡》中的环境描写,烘托了人物故事的传奇色彩

  3、以《蜡烛》一文为例,探究文中母亲的心理活动,根据她的举动(动作描写)感知、体会她的内心世界

  4、以《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布特勒上尉的信》一文为例,体味作者充满讽刺意味的语言和丰富的思想。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课件范文网 友链、商务、投稿、客服:QQ:1870841073 邮箱1870841073@qq.com

Copyright @ 2006 - 2020 课件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课件范文网 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1245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