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课件范文网>语文课件 > 初三 > 初中语文复习诗词赏析方法

初中语文复习诗词赏析方法

2021-01-04 15:14:53 浏览量:

  初中语文复习诗词赏析方法
 

  诗词,是指以古体诗、近体诗和格律词为代表的中国汉族传统诗歌。亦是汉字文化圈的特色之一。下面是课件网小编整理的初中语文诗词赏析方法,供大家学习参考。抽时间温习巩固,语文成绩一定会不断提升。
 

初中语文复习诗词赏析方法

  一、 从诗词的标题入手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有的标题概括了作品的重要内容,有的标题揭示了作品的线索,有的标题奠定了作者的感情基调。

  春夜喜雨(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标题中的“喜雨”二字是全诗的线索,也是理解全诗内涵的关键。首联着一“好”字赞雨,说它“知时节”;第二、三两联以“适时”、“润物”进一步表现和风细雨的好;尾联是想象“好雨”之后,万物发荣滋长的情景。“喜”虽未露面却“喜”意迭出,表达了诗人满心欢喜的心情。

  二、 从诗词描写景色的“冷”“暖”色调入手

  古人写诗作词,常常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因此,鉴赏时可以先找出写景的词句,体味辨别所写之景色调的“冷”“暖”,准确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水槛遣心二首(其一)杜甫

  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 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此诗写景主要集中在二、三两联,诗人先用“澄江少平岸,幽树晚多花”绘出开阔、幽美的草堂环境,再用“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图。你看,鱼儿在毛毛细雨中摇曳着身躯,燕子在微风的吹拂下轻盈地飞翔,多么欢快、多么闲适啊!诗人正是通过这样的“暖”色之景,抒发了经历长期流离生活之后得以安身的闲适、喜悦的心情和对大自然春天的热爱。

  三、 从诗词所选取的意象入手

  意象就是作者把情感化为可以感知的形象符号、情感的客观对应物。它是构成优美诗篇的基础,是诗歌的灵魂。古诗词中的许多意象都有特定的含义,诗人常常通过选取特定的意象来表达内心独特的情感。我们鉴赏时就要留心诗词中出现的意象,调动积累,揣摩意象的含义,从而理解作品的内容。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首小令仅28字,却写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断肠人”十一种景物,构成一幅绝妙的图画。作者借这些意象来渲染萧瑟冷寂、凄凉悲伤的气氛,抒发了他乡游子孤独寂寞的心绪和深沉的思乡情怀。

  四、 从诗词中所暗示的关键词入手

  诗词是诗人“缘情而发”的产物,有时如能捕捉到诗词中那些最能显现诗人感情的字眼,便找到了鉴赏该诗词的钥匙。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二字既指《折杨柳》曲名,有不仅指曲名。折柳代表一种习俗,一个场景,一种情绪,几乎就是离别的同义语。它上下勾连,唤起人的一连串具体回忆,使人们蕴藏在心底的思乡之情重新激荡起来。本诗的感人就在于它不限于描写音乐,还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五、 从作品中含有诗眼的句子诗眼入手

  古人写诗词,尤其注重炼字炼句,力求一字传神,一句传神。而这些含有诗眼的句子往

  往最能体现作品的内蕴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李白)

  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 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诗中的第三联描写生动,“落”“明”二字精练传神,是该联的诗眼。“落”给“泗水”以动感,好像从天上落下一般,使静态的形象动态化;“明”赋予静态的自然色彩以动感,不说徂徕山如何青绿,而说苍绿色彩主动有意地映照徂徕山。联系全诗,不难发现诗人把山水写得如此隽美、秀丽,是为了衬托他与友人的情谊纯洁无邪。

  六、 从作者的人生经历入手

  “诗言志”,作者的人生经历不同,他(她)通过诗词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也就不同。因此,鉴赏时不妨从其所处的时代环境及其生活经历入手,理解诗词的思想感情。

  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辛弃疾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一生坚持抗金复国,但不受重用,抱恨而终。他的词作多抒写其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这首词就抒发了他豪情满怀却壮志难酬、“白发生”的无限感叹。

  七、 从诗词中典故的含义突破

  古代诗人创作时,有时借助一些典故来表现广泛而深刻的主题。如果我们关注这些典故,了解这些典故,无疑会有助于把握作品的主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 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亲射虎,看孙郎”典出《三国志 吴志 吴主传》:“孙权曾亲自射虎,马被虎伤,权用双戟掷过去,虎为倒退。”“持节云中遣冯唐”典出《史记 张释之冯唐列传》:指“汉云中太守魏尚多报战果而获罪,后冯唐奉文帝之命,持符节去云中郡赦免冯唐,复为云中守”。诗人借用这两个典故意在自比,抒发杀敌卫国的雄心壮志,表达为国效命的坚定决心和爱国思想,并委婉表达出期盼重新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八、 从诗词的注释突破

  有的诗词鉴赏在原诗之后附有注解,阅读这些注解,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作者、作品的有关情况,以便更准确地理解作者的情感及作品的内容。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此诗写于李白流放途中遇赦之后的秋季,夏十二,李白的朋友,排十二。 诗后注解提供了该诗的写作背景,从“流放途中遇赦”这几个字可以想见,诗人应是带着轻快的心情写作此诗的。因此诗人笔下的自然万物好象被赋予了生命:雁儿高飞,带走了诗人忧愁苦闷之心;月出山口,仿佛是君山衔来了团圆好月。这样的有情有意之景便衬托出诗人遇赦后极其欢快的心情。

  设题方式与解答技巧

  设题方式 1、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3、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技巧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②概括景物营造的氛围(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③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如哀怨、激愤、憎恶、忧愁、欣喜、欢快、向往、离愁别恨、追古伤今、忧郁沉闷、愉悦、欢快、激动、沉痛、悲愤、哀伤,赞美之情、仰慕之情、惜别之情、依恋之情、豪迈之情、闲适恬淡之情等)。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①连绵的群山随着船行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浩荡的江水奔腾不息,在无尽的原野上滚滚东流。②雄浑壮阔。③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和对故乡无限爱恋的真挚情感。

  设题方式与解答技巧

  设题方式1、语言上有何特色?2、分析语言风格或谈语言艺术特点?

  解答技巧①点明语言特色(如: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有节奏感、有音乐美、有艺术感染力等);②结合诗句具体分析;③指出诗句表达的感情。

  春怨(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①此诗语言清新自然,朴实无华。②“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③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设题方式1、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2、用了什么表现技巧/艺术手法/手法?

  解答技巧①指出所用手法(如抒情:直抒胸臆、托物言志、融情于景、借景抒情;描写:衬托、联想和想像、白描;修辞:比兴、比喻、拟人、夸张、双关、用典、设问、反问、反语等);②阐明为什么;③传达出诗人的感情。

  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征蓬出汉塞”运用了怎样的手法?应该怎样理解这句诗?

  ①运用比喻修辞手法。②诗人写自己像飘飞的蓬草、归来的大雁一样来到北部边塞。③通过比喻曲折地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抑郁和激愤。

  设题方式:为何说某词是全诗的关键?

  解答技巧①对突出主旨的作用;②结构上的作用。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同意。“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①而此诗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②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所引起的。所以说“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设题方式:1、为何说某字最生动传神?2、某字好在哪里?

  解答技巧①释义;②据字联想,再现景象;③烘托的意境,表达的情感。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试说说“了却君王天下事”的“了却”二字好在哪里?

  ①“了却”是了结,把事情做完。②现实无奈,诗人终于在梦中“了却”了驱金复国这一宿

  愿。③语中充满意气昂扬的欣慰之情。

  设题方式1、蕴涵了怎样的哲理?2、此句好在哪里或简要赏析。

  解答技巧①描绘形象或画面;②阐释蕴涵的哲理或表达的感情。

  《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脍炙人口的“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句蕴涵了怎样的哲理?

  ①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之际,江山已呈露春意。②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课件范文网 友链、商务、投稿、客服:QQ:1870841073 邮箱1870841073@qq.com

Copyright @ 2006 - 2020 课件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课件范文网 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1245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