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课件范文网>语文课件 > 初三 > 苏教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终练习试卷

苏教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终练习试卷

2021-03-26 16:05:33 浏览量:

  书,是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果没了书,人的思想就会永远都那么的封建。如果没了书,人们的做事方法就会永远都那么的古板,不会改变。,以下是课件范文网小编为您推荐苏教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终练习试卷。
 

苏教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终练习试卷

  九年级语文上册期终测试(八)

  (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班级 学号 姓名 得分

  第Ⅰ卷(选择题 16分)

  1、下列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2分)

  A.泠泠淙淙(chóng) 古刹(shā) 地壳(qiào) 攒聚(cuán)

  B.颧骨(guán) 惬意(qiè) 拮据(jú) 讪笑(shàn)

  C.拗不过(niù) 晦塞(sè) 埠头(bù) 跌宕(dàng)

  D.憨厚(hān) 鹿砦(chài) 栈桥(zhàn) 阴翳(yì)

  2、依次填入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2分)

  (1)上级既然下达了这项任务,虽然时间紧,我们也只能__为之。

  (2)老先生深有感触地说:“叶落要归根,那__他乡的滋味实在不好受呀!”

  (3)民族区域__是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也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

  A. 勉力 作客 自治 B.勉励 作客 自制

  C.勉力 做客 自制 D.勉励 做客 自治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 )(2分)

  A.唐代古文化运动的领袖是韩愈,他的主张是“文以载道”、“唯陈言之务去”,苏轼赞之为“文起八代之衰”。

  B.套用王勃的一句诗就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不是也颇有诗意吗?

  C.一北一南,迥然不同的两个地域,迥然不同的两种经济模式,如今却面临着同样的窘境——技术工人缺口。

  D.年味淡了,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还是其中别有原因?我们是漠然置之?还是积极主动地去做些什么?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2分)

  A.《还珠格格》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B.在我告别时,他非要送我几套高档衣服不可,真是大方之家。

  C.他是个计算机专家,又会两种外国语,我们这些初学计算机的人要虚心向他求教

  不耻下问。

  D.你游桂林的山水,见到那些构造奇妙的山洞,一定会说是鬼斧神工,天造地设。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2分)

  A.据一项最新调查,我国约近百分之六十五左右的青年认为“诚实守信”、“助人为乐”是优秀的传统美德,是做人的基本准绳。

  B.对于优秀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部分,我们需要去学习,然而是不是仅仅学习就够了呢?回答当然是肯定的。

  C.虽然国际互联网给我们带来了商务、交流、购物上的不少便利,但是我们对网上不少信息的真实性却越来越感到怀疑。

  D.为了预防大灾之后不出现大的疫情,卫生防疫部门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鲁迅,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我们学过他的短篇小说有《社戏》《故乡》等。

  B.《鼎湖山听泉》《画山绣水》《飞红滴翠记黄山》都是从大自然的美景中感悟到人生哲理的散文。

  C.《记承天寺夜游》《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的作者分别是苏轼、范仲淹和欧阳修。

  D.中国是诗的国度,有唐诗宋词元曲的说法。鲁迅的散文诗《雪》、臧克家的《有的人》都是新诗的杰出的代表。

  7、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文字,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3分)

  元霄节的夜晚,天气非常好,是一个很美丽的月夜。 。

  ①一轮满月像玉盘一样嵌在蓝天幕里

  ②天空中有几颗发亮的星星

  ③寥寥几片白云

  ④慢慢地在蓝空移动

  ⑤把它的清辉撒在人间

  A①④③②⑤ B①②⑤④③  C②④③①⑤ D③②①④⑤

  第Ⅱ卷(非选择题134分)

  一、积累与运用(24分)

  8、根据括号内的注音在横线上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扬州历史(yōu) 久,有着深厚的人文底蕴。灿若星辰的文化名人、富有特色的文化遗存、亮点纷(chéng) 的文化形态,是扬州文化的特色和优势。这为我们构建和(xié)

  社会打造了很好的历史平台。“建设文化大市、打造人文扬州”,就是希望通过文化来(zī)

  养生命力,激发创造力,铸造凝聚力。

  9、默写(10分)

  (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阐明了决定战争胜负的三要素的关系,概述这一关系的句子是“ , 。”

  (2)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最后两句,将诗人因朋友离去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抒写到了极点,这两句诗是 , 。

  (3)《与朱元思书》一文,作者善于抓住山光水色的特点来绘山绘水,其中突出水大流急的一句是: , 。

  (4)《岳阳楼记》中作者借鸟欢鱼跃来描绘晴朗之景的句子是 , 。

  (5)台湾著名作家琼瑶的小说《在水一方》被改编为电视剧,其歌曲《在水一方》被广为传唱。“绿草苍苍,白雾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这让我们想起了《诗经》中的诗句“蒹葭苍苍, 。所谓伊人, ”。

  10、名著阅读(3分)

  继孔子、李白之后,又一位古代名人诸葛亮惨遭颠覆。在《中国最虚伪的男人:梅朝荣品诸葛亮》一书中,诸葛亮被描述成了一个很有心计和野心的“中国最虚伪的男人”。 不仅“辅佐刘备”成了一场阴谋,而且被当作礼贤下士典范的“三顾茅庐”,也不过是民间传言和历史演义小说的创造。

  对诸葛亮的歪解,你一定有话要说。在你的心目中,诸葛亮是一个

  ,因为他

  11、综合性学习与探究(7分)

  全班同学经过一段时间的紧张筹备,名胜古迹与对联交流竞赛活动开始了。同学们收集的既有本地名胜古迹的对联,又有外地名胜古迹的对联;有些同学还自己撰写了名胜古迹对联。交流竞赛活动热烈而紧张。

  (1)假如你是这次活动的主持人,请你即席发表一段简短精要的开幕词。(2分)

  (2)作为班级中的一员,请你把自己收集或者撰写的一幅名胜古迹对联(注明是什么名胜古迹)写在下面,与同学们共享。 (2分)

  (3)这次活动邀请了语文老师参加,请你以语文老师的身份对这次活动作以简要的语言评比总结。(3分)

  二、阅读理解(50分)

  (一)诗歌鉴赏(4分)

  塞下曲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为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12、诗的五六句写出了战士怎样的生活?前六句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2分)

  13、整首诗表现了戍边将士怎样的精神面貌?(2分)

  (二)文言文阅读,阅读《陈涉世家》选段,回答问题。(14分)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4、对下列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適戍:强迫去戍边。 B.等死:坐等死亡。

  C.指意:意图。 D.惊恐:又惊奇,又害怕。

  15、翻译下列语句。 (4分)

  ①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对文意的叙说,错误的一项是( ) (2分)

  A.朝廷征召穷苦百姓去镇守渔阳,陈胜、吴广都被编在征发的队伍里,因大雨,道路不通,九百人都被滞留在大泽乡,以致不能如期到达渔阳。

  B.秦法规定,戍边的人如不能如期到达目的地,一律要砍头。陈胜、吴广都在砍头之列。

  C.陈胜认为,秦朝应当继承皇位的是扶苏。但扶苏竞被他弟弟二世杀死了。陈胜和吴广商议,决定冒充是扶苏和项燕的部下,带领九百戍边之人起义反秦。

  D.为了给起义作舆论准备,陈胜、吴广做了两件事,一是“置书鱼腹”,二是“篝火狐鸣”,结果士卒们在夜里都惊恐害怕,到了天明,人人到处议论,都指指点点地看着陈胜,不敢和他当面交谈。

  17、问题探讨:节选部分是怎样表现陈胜非凡的领导才干的?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本文陈涉的语言描写有①“苟富贵,无相忘”。②“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③“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④“壮志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试着选择其中两句分析一下这些语言表现陈涉怎样的性格? (4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16分)

  ⑴明媚的三月三如期来临。然而,三月三留给我印象最深的,不是野外风筝飘飞的轻盈和艳丽,而是奶奶用刀砍树的声音。

  ⑵“三月三,砍枣儿干……”每到这个时候,奶奶都会这么低唱着,在清凉的阳光中,手拿一把银亮的刀,节奏分明地向院子里的枣树砍去。那棵粗壮的枣树就静静地站在那里,用饱含沧桑的容颜,默默地迎接着刀的洗礼。

  ⑶“奶奶,您为什么要砍树?树不疼吗?”我问。在我的心里,这丑陋的树皮就像穷人的棉袄一样,虽然不好看,却是它们抵御冰雪严寒的珍贵铠甲。尽管冬天已经过去,可现在还有料峭的春寒啊。奶奶这么砍下去,不是会深深地伤害它们吗?难道奶奶不知道“人活一口气,树活一张皮”吗?我甚至偷偷地想,是不是这枣树和奶奶结下了什么仇呢?

  ⑷“小孩子不许多嘴!”奶奶严厉地呵斥着我,把我赶到一边,继续自顾自地砍下去,一刀又一刀……

  ⑸那时候,每到秋季,当我吃着甘甜香脆的枣时,我都会想起奶奶手里凛凛的刀光,心里就会暗暗为这大难不死的枣树__________。惊悸和疑惑当然也有,但是却再也不肯多问一句。

  ⑹多年之后,我长大了。当这件事情几乎已经被我淡忘的时候,在一个远近闻名的梨乡,我又重温了童年的一幕。

  ⑺也是初春,也是三月三,漫山遍野的梨树刚刚透出一丝清新的绿意。也是雪亮的刀,不过却不是一把,而是成百上千把。这些刀在梨树千上跳跃飞舞,像一个个微缩的芭蕾女郎。梨农们砍得也是那样细致,那样用心,其认真的程度绝不亚于我的奶奶。他们认真地砍着,仿佛在精雕细刻着一幅幅令人沉醉的作品。梨树的皮屑一层层地洒落下来,仿佛是它们伤痛的记忆,又仿佛是它们陈旧的冬衣。

  ⑻“老伯,这树为什么要这样砍呢?”我问一个正在挥刀的老人。我隐隐约约地感到,他们和奶奶如此一致的行为背后,一定有一个共同的理由。这个理由,就是我童年里没有知晓的那个谜底。

  ⑼“你们读书人应该知道,树干是用来输送养料的。这些树睡了一冬,如果不砍砍,就长得太快了。”老人笑道。

  ⑽“那有什么不好呢?”

  ⑾“那有什么好呢?”老人反问道,“长得快的都是没用的枝条,根储存的养料可是有限的。如果在前期生长的时候把养料都用完了,到了后期还拿什么去结果呢?就是结了果,也只能让你吃一嘴渣子。”

  ⑿我怔在了那里,没有说话。

  ⒀我被深深地震撼了:树是这样,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一个人如果年轻时过于顺利,就会在不知不觉间疯长出许多骄狂傲慢的枝条。这些枝条,往往是徒有其表,却无其质,白白浪费了生活赐予的珍贵养料。等到结果的时候,他们却没有什么可以拿出来奉献给收获的季节。而另外一类人,在生命的初期,就被一把把看似残酷的刀,斩断了圆润而酣畅的歌喉,却因此把养料酝酿了又酝酿,等到果实成熟的时候,他们的气息就芬芳成了一壶绝世的好酒。

  ⒁从这个意义上讲,刀之伤又何尝不是刀之爱呢?而且,伤短爱长。

  ⒂当然,人和树毕竟还有不同:树可以等待人的刀,人却不可以等待生活的刀。我们所能做的,也许就是在有刀的时候,去承受,去积蓄;在没有刀的时候,去寻找,去打造。让我们铭记刀爱,用生活的砥砺,去迎接累累的硕果和甜美的微笑。

  19、根据文意,在文中空白处填入一个选择恰当的词。(2分)

  答:___________

  20、第⑺段中作者用“一个个微缩的芭蕾女郎”比喻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

  21、第⑻段中有“谜底”一词,联系上下文,说一说“谜”指的是什么?“底”指的是什么?(每句话不超过10个字) (4分)

  22、在文中用横线画出由记叙转入议论抒情的过渡句。(2分)

  23、根据文意理解“刀之伤又何尝不是刀之爱呢”一句,并将你的理解写在下面。(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从文中找出一个能体现中心的词语,作为本文的标题,将它写在横线上。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16分)

  野性的林

  在海南岛.我登上了高高的尖峰岭。

  瞧那辽阔、深邃、汪洋似的林海,莽莽苍苍,层层叠叠,涌着无垠的绿涛,横亘在眼前,那情调是多么粗犷。当我们进入林中,瞧着那藤萝缠绕、蕨类丛生、横如帐幔的林墙,邃如深渊的林窟,密如桩柱的林干,又使人堕入了朦胧的神秘之感里。

  这亚热带的原始森林多么富于野性。

  我在这里看到了力的素描和写生。野性不就是力的象征!雪莱的名句说得多好:“万物由于自然规律,都必须融会于一种精神”。我却从森林里瞧出了大自然神笔的气势。它的铁画银钩倔强而刚劲。没有这亘古如一的精神,便不可能有万物的滋生。每一粒种子落入土里便是力的萌芽,然后便有力的茁壮和成长。你瞧那每一棵树木都挺拔而昂扬,没有担毫悠游的逸致,也没有一点儿踌躇犹豫的迹象。它们只是——个劲地拼命向上长,朝着晴空,朝着雨露,朝着阳光。看得出来,在这横七竖八的密林里,它们的生长并不容易,在青春时显然是十分艰苦的,彼此间曾经出现过力的较量和搏斗。看那桢楠合抱着铁榈,高山榕的气根绞勒着另一株大树,它们成长起来了。有的巨大得像擎天的柱石,几乎多人才能合抱;有的高达数十米,仰着头还看不到它的尖顶;它们的根长成板状,一块一块的深深地陷入地里,仿佛是艘万吨巨轮的舵,支撑着这巨蘖固如磐石。于是,我从这些勃勃的生机中好像听到了山林的心跳,看到了最美妙的刻画力的珍品。

  野性的林具有最纯真、最朴素的美。它毫不做作,既没有病态,也没有畸形。它是这样浑厚、丰满而斑斓。因为它包罗、积累并融合了从古至今林中最美好的种属、质地和品性。被称为活化石的几千年前繁茂滋生的树蕨和铁榈依然健在。仅仅二万余亩的林区便有千种以上的乔木和草木,难道这还不够浑厚和丰满!绿楠干细似杖,乌柏蕨茎粗如椽,黄铜高可擎天,铺地蜈蚣低与脚齐,高山蒲葵叶大如伞,五列木青红相间,鸡藤果花纹五色,猕猴桃有方有圆,难道这还不够斑斓奇丽?然而这千姿百态都富于原始的健美,每一棵树都闪烁着生命的光华,茁壮的异彩。春天的光,夏日的雨,秋季的风,隆冬的别言都为它们淡抹浓妆,使守林人觉得春色新,促人振奋;夏色暖,教人舒坦;秋色金,令人欢欣;冬色凝,使人坚定。他们也像森林里的树一样,爱上了这块土地,蒂固根深。

  我们愈往里去,觉得绿的色彩愈重,泥土的气息愈浓,遍地的野趣也愈迷人了。我们可以从清脆的鸟声里听出画眉、白鹤、原鸡这些山野的精灵们对森林的热爱;从错什的蹄印里看出鹿、豹、山猿、黄狼、马猴、野鸡,以至蟒蛇,这些丛林的壮士们依恋故土的深情。待我们到达森林的中心,越过淙淙的流泉,树丛尖端的奇景便展现在我们的头顶。在那万木之巅,各种吊兰如盆景低垂,碎骨补似繁花四散,奇花异草在树尖儿争妍斗丽,组成了一个奇异的空中花园。啊!高山盈盈,林木青青,异卉缤纷,我们竟可以从这儿追思到古森林那千姿百态的风光,使我们的美感向着智慧的高度上升。

  终于,我从力和美之中看到了希望。它们并不平庸,也毫不温驯;虽貌似粗鲁、莽撞,但却充满活力。野性难道不就是一种敢于拼搏和不屈不挠的性格吗!在这儿,随处都可以找到这可贵品质的特性。瞧,所有的树木都坚信自己有立于众树之林的能力,它们从来也没有片刻放弃对光和热执著的追求。那先锋树种乘风飞来,落地生根。不论岁月多么漫长,它们凭借自己的力量便可以世代更新,绵绵不绝。

  野性的林让我们获得了力的启示,美的意念,希望的鼓舞和鞭策。我们虽然奔走竟日,却只感到清新的欢乐而毫无倦意。

  25、在作者看来,这原始森林“富于野性”,其“野性”的含义有哪些?(4分)

  26、作者说“野性的林”是“美”的,根据文意,“美”表现在哪几方面?“美”的根本内涵是什么?(4分)

  27、文章的题目是“野性的林”,作者在第六段却不惜用大量笔墨来写鸟兽花草,这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4分)

  28、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4分)

  A.文章开篇,以充满激情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原始森林的壮丽画卷,为全文礼赞“林”的野性定下了昂扬的基调。

  B.由于作者对山林的厚爱和感悟,使得文章句句有情,句句合理,“情”“理”交融。

  C.本文运用了象征手法,“野性的林”是“我”的品格的象征,“林”的形象其实就是“我”的形象,达到了“物我同一”之境。

  D.出于对“野性的林”的热爱和艺术表现的需要,作者多次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

  E.“一切景语皆情语。”从全文看,作者借“野性的林”抒写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因为这里只有清新的欢乐而毫无倦意。

  三、作文(60分)

  春风秋雨,悲欢苦乐,种种经历和体验积淀成我们的生命。回味着,经历着,期待着,不论是大自然的景观与奥秘,还是艺术的感动、足球的激情,抑或是对科学与未来(诸如网络生活、课题实验、科学幻想)的向往,还是对社会人生的体验与反思……,都是我们生命交响曲中一串串动人的音符。请你以“体验”为话题,自拟题目作文。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课件范文网 友链、商务、投稿、客服:QQ:1870841073 邮箱1870841073@qq.com

Copyright @ 2006 - 2020 课件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课件范文网 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1245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