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课件范文网>语文课件 > 初三 > 《语文教学通讯》

《语文教学通讯》

2021-07-02 14:14:37 浏览量:

  《语文教学通讯》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均《与朱元思书》)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负势竞上( ) (2)好鸟相鸣( )

  2、 下列各句中的“者”与例句中“者”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A、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B、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鱼我所欲也》)

  C、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始得西山宴游记》)

  D、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3、 写出文中概括富春山全貌的句子并翻译。

  句子:

  翻译:

  4、 文章理解

  文章在总写中,用“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表现了作者 的情态。在分写“异水”时,用“ ”一句夸张地表现了江水极深、极清的特点。在分写“奇山”时,通过泉响、鸟鸣、蝉转、猿叫,反衬了山的 的特点。之后,通过“鸢飞戾天者……窥谷忘反”的抒情短论,表现了作者 的思想。最后,文章别具匠心地描绘了山中的又一奇景,突出了树多的特点,与前文“

  ”一句相照应。

  甲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羲之常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有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

  1、解释下列短语。

  (1) 援疑质理:

  (2) 临池学书:

  (3) 晚乃善:

  2、把下面两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

  (1)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2) 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

  3、宋濂求学与王羲之学书的“吃苦”精神各表现在哪里?(摘文中原句回答)你怎么看这种学习精神?

  5、 宋濂对“乡之先达”持怎样的态度?你怎样评价这种师生关系?

  《新课标2006中考必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 解释两个加点词。

  (1)念( ) (2)但( )

  2、 翻译句子。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3、 品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妙处。

  4、 本文写作时,苏轼已被贬黄州。当时,他备受监视,近乎流放。揣摩文章最后一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5、 综合探究

  结合苏轼的两首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江城子·密州出猎》或其他作品,谈谈其创作风格。

  [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节选自《岳阳楼记》)

  [乙]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

  1、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2)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3) 山间之四时也

  2、 翻译下面的句子。

  (1)前人之述备矣。

  (2)野芳发而幽香。

  3、 [甲] [乙]两段都写了观景时的感触,请把有关句子摘写出来。

  [甲]:

  [乙]:

  4、 [甲]写登楼所见, [乙]写登山所见。除此之外,两段文字所写的景物还有哪些不同?

  2005中考必备

  阅读《三峡》和《小石潭记》的选段,回答问题。

  (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2)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三峡》的作者 ,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

  《小石潭记》的作者柳宗元是 代文学家。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含义。

  (1) 不见曦月( )

  (2) 素湍绿潭( )

  (3) 蒙络摇缀( )

  (4) 斗折蛇行( )

  3、分别从《三峡》和《小石潭记》的选文中找出描写江水或潭水十分清澈的语句。

  4、选文运用骈散结合的语句描绘出优美的意境,令人回味无穷。选出其中你最喜欢的一句,并做简单的分析,语言表达力求简洁。

  句子:

  分析:

  5、 柳宗元借小石潭的景色表达了被贬之后的苦闷抑郁之情。像这种借景抒情表达心志的文言名篇有很多。请联系《醉翁亭记》、《岳阳楼记》和《桃花源记》等篇章中的一篇,以“小石潭凄寒幽静”为上句,写出下句使之成为一组对偶句。

  上句:小石潭凄寒幽静

  下句:

  [甲]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乙]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用“/”标出下面句中的两处停顿。

  虽 乘 奔 御 风 不 以 疾 也

  2、下列加点词在《辞海》中有多个义项,请选出在该句中释义恰当的一项。(只填序号)

  (1) 沿溯阻绝 绝:A断绝 B极、最 C缺乏 D穿过

  (2) 有时朝发白帝 发:A射出 B揭露 C启发 D出发

  (3) 水落而石出者 而:A如果 B表承接 C表转折 D通“尔”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法医,错误的一项是( )

  A、 日出而林霏开 太阳出来,树林里的雾气散开了

  B、 云归而岩穴暝 云雾归去,山洞里就昏暗了

  C、 良多趣味 实在有很多趣味

  D、 飞漱其间 在那里飞流冲荡

  4、两段选文都描写了四季佳境,请分别找出描写的句子。

  中考语文百题大过关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 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

  (1) 安 求 其 能 千 里 也

  (2) 食 之 不 能 尽 其 材

  2、 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1)是马也( ) (2)食马者( )

  (3)策之不以其道( ) (4)一食或尽粟一石( )

  3、 下面句中加点次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虽有千里之能 B、 其真无马邪

  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

  C、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D、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环而攻之而不胜 学而时习之

  4、 本文托物寓意,文中“千里马”喻指人才,“伯乐”喻指 ,而将愚妄浅薄的封建统治者比作“ ”。

  5、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匹骨瘦如柴的老马拉着盐车上山坡;气直喘,汗直流,竭尽全力还是拉不上去。赶车的人吆喝着,用鞭子狠狠地抽打它……这时,一个路过的相马人看见了,心疼得流下了眼泪,急忙脱下衣裳披在瘫倒在地的老马身上。老马睁看眼,看到相马人,眼睛一亮,长嘶一声而逝。

  请你展开想象,写出老马临死前想对相马人说的话。

  [甲]《陋室铭》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乐羊子妻》(续)①

  ……羊子感其言,复还卒业,遂七年不返。妻常躬勤养姑②,又远馈③羊子。

  尝有它舍鸡谬④入园中,姑盗杀而食之,妻对鸡不餐而泣,姑怪问其故,妻曰:“自伤居贫,使食有它肉⑤。”姑竟⑥弃之。

  后盗欲犯妻者⑦,乃先劫其姑。妻闻,操刀而出。盗人曰:“释汝刀,从我者可全⑧,不从我者,则杀汝姑。”妻仰天而叹,举刀刎颈而死。盗亦不杀其姑。太守闻之,即捕杀盗贼,而赐妻缣帛⑨,以礼葬之,号曰“贞义” ⑩。

  [注释]①选自《后汉书·列女传》。②姑:婆婆。③馈:送。④谬:误。⑤使食有它肉:以致碗里有别人家的鸡肉。⑥竟:终于,最后。⑦后盗欲犯妻者:后来有个贼想要侮辱乐羊子的妻子。⑧可全:可保全你婆婆的命。⑨缣帛:质地优良的丝织品。⑩贞义:为人方正,品行高洁。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

  (1)有仙则名( ) (2)惟吾德馨( )

  (3)姑盗杀而食之( ) (3)从我者可全( )

  2、 选出下列加点字结实相同的一项( )

  A、 尝有它舍鸡谬入园中 B、 即捕杀盗贼

  便舍船,从口入 死即举大名耳

  C、以礼葬之 D、 尝有他舍鸡谬入园中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尝贻余核舟一

  3、 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孔子云:何陋之有?

  (2) 姑怪问其故

  4、 简要回答下列的问题

  (1)《陋室铭》作者刘禹锡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的用意是什么?

  (2)刘禹锡安贫乐道的精神情操在物质繁荣的今天还值得推崇吗?乐羊子妻哪一方面的品德让你感触最深?请将你感悟最深的一点写下来。

  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

  孟子对曰:“有。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节选自《孟子》)

  1、解释下列加点词

  (1)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 非( )非( )

  (2)乐民之乐 乐( )乐( )

  2、下列“以”字与“乐以天下”中的“以”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C、策之不以其道 D、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3、与“未之有也”一句的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何陋之有 B、子何恃而往

  C、甚矣,汝之不惠 D、吾谁与归

  4、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

  (1)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 )( )

  (2)胡不见我于王?( )( )

  5、从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孟子主张统治者应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在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则被进一步升华为

  。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技,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爱莲说》)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人名,春秋时官员)。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琢玉的工匠),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为不贪为宝,尔以为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左传·襄公十五年》)

  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1)濯清涟而不妖( ) (2)陶后鲜有闻( )

  (3)宋人或得玉( ) (4)以示玉人( )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同予者何人 B、 故敢献之

  献玉者曰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 以示玉人 D、 献诸子罕

  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为学》) 投诸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3、下列各句中“而”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A、人不知而不愠(《论语十则》)

  B、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C、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醉翁亭记》)

  E、 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4、给甲段划线空白处填上原文的话:

  把乙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5、甲乙两文主题相近,反映周敦颐和子罕共同的生活态度: 。而写法不同,甲文主要运用 的写法来体现作者的为人准则,乙文则通过 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

  6、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有不少类似“莲花”的正人君子,你能否举出一例并简要说说他的事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课件范文网 友链、商务、投稿、客服:QQ:1870841073 邮箱1870841073@qq.com

Copyright @ 2006 - 2020 课件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课件范文网 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1245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