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课件范文网>历史课件 > 初一 > 初一历史教学设计示例第十三课元朝的统治

初一历史教学设计示例第十三课元朝的统治

2021-04-21 10:31:35 浏览量:

  任何业绩的质变都来自于量变的积累。懒惰等于将自己淘汰,勤劳的蜜蜂没有时间悲哀。下面是课件范文网小编为您推荐初一历史教学设计示例第十三课元朝的统治。
 

初一历史教学设计示例第十三课元朝的统治

  一、教学目标

  (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

  蒙古族的兴起;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元朝的统一;行省制度和民族融合;民族分化政策。

  (二)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

  1.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对蒙古社会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2.文天祥坚持抗元的正义之举及被俘后不畏威胁、坚贞不屈、从容赴死的崇高气节已成为中华民族性格的象征,其宝贵的精神遗产将光照后人,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3.元朝的统一和行省制度的施行,促进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民族的融合。

  (三)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

  在教师的帮助下,分析元朝完成国家统一的原因,正确认识元朝统一全国的意义及对文天祥抗元斗争的评价,培养学生辩证地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重点: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元朝的统一、行省制度和民族融合。

  本课的难点:如何理解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

  重、难点的解析:成吉思汗顺应人民的愿望和历史发展的要求,统一了蒙古各部。忽必烈建立了元朝。元朝的统一促进了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行省制度的建立对明、清以及后来的政治制度有深远的影响。元朝是我国历史上少数民族建立的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促进了民族融合。

  二、教学手段

  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板书和资料。

  教学方法

  启发诱导,讲练结合。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歌曲导入)欣赏歌曲《草原风情》,这首歌反映了哪个民族的生活?(蒙古族)提到蒙古族你首先想到的是什么?(大草原、羊群、蒙古包……)这个骑在马背上的民族从12世纪时开始不断征战,最终完成了全国的统一,建立起强大的元朝。他们是如何兴起、壮大并统一全国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二)学习新课

  (配音乐出示课题)

  第13课 元朝的统治

  一、蒙古的兴起(板书)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显示北朝民族《敕勒歌》配音朗诵)

  敕勒川,

  阴山下,

  天似穹庐,

  笼盖四野,

  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这首古朴的北方民歌,把我们带到了一望无际的蒙古大草原,勤劳勇敢的蒙古族是如何兴起的呢?

  (放录像,介绍蒙古族的由来及发展)

  师提问:蒙古人过着怎样的生活?是什么原因使蒙古族的经济发展起来的?

  (生看录像,结合教材回答)

  (1)过着游牧和狩猎生活;(2)与其他各族的经济联系加强,促进了蒙古各部的社会发展。

  师:非常好!请同学们继续看大屏幕。

  (出示《蒙古秘史》中的一首诗歌):星天旋转,诸国争战,……没有逃避的地方,只有冲锋打仗。没有平安幸福,只有互相杀伐。

  师:这首诗形象地描述了蒙古诸部互相混战,社会动荡不安的情景。这种战争给蒙古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那么当时人们最渴望什么?

  生:渴望统一,过上和平安定的生活。

  (教师在肯定学生答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

  要想完成统一,必须有一个强大的中心力量来领导,还应有一位强有力的核心人物,这位时势造就的英雄人物就是——铁木真,即后来的成吉思汗(放录像,显示成吉思汗人物特写),成吉思汗的主要业绩是什么?

  二、成吉思汗统一蒙古(板书)

  师:成吉思汗为什么能够统一蒙古各部?

  (继续放录像,了解成吉思汗幼年经历及主要业绩)

  师简介:成吉思汗生于蒙古贵族家庭,12世纪时,随着蒙古社会经济的发展,各部奴隶主贵族为了掠夺奴隶、牲口和财富,彼此展开了残酷的战争,蒙古高原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铁木真凭着非凡的智慧、卓越的组织才能和坚强的性格,克服重重困难,统一蒙古各部,建立了蒙古政权。从而使蒙古结束了长期混战的局面,并摆脱了金朝的压迫和奴役。蒙古建国以后成吉思汗开始向南方发动大规模的战争,他三次进攻西夏,迫使西夏降服,又大举攻金,迫使金遣使求和。与此同时,他还发动了大规模的扩张战争,建立起横跨欧亚的大帝国,铁木真不愧为蒙古族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毛泽东也曾慨叹: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生归纳原因):(1)人民渴望和平、统一;(2)铁木真本人机智勇猛,有雄才大略。

  师:非常好!我们该如何评价成吉思汗呢?

  (生回答)略。

  师总结:成吉思汗是蒙古族杰出的英雄,他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起强大的蒙古政权,使蒙古人民过上了和平安定的幸福生活,他不愧是蒙古族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成吉思汗建立的蒙古政权,使蒙古人的历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这之后,蒙古族又是如何统一全国的呢?

  三、元朝统一全国(板书)

  (放录像,了解元朝统一全国的经过,重点突出忽必烈建立元朝,显示忽必烈人物特写镜头)

  (生联系教材得出)

  1.元朝统一过程(板书)

  (1)灭西夏、金,并逐渐对南宋形成包围之势;

  (2)忽必烈继承汗位,于1271年定国号为元,次年定都大都;

  (3)1276年,元军攻克临安,南宋灭亡。

  (师在肯定学生答案的基础上讲解)

  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的封建王朝。元朝的统一结束了五代、辽、宋、夏、金以来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民族的融合。请同学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元朝为什么能够统一全国?

  生回答:……

  师分析:①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后,势力逐渐强大,尤其是经济力量和军事力量;②金、南宋等政权日益腐朽。

  (2)中国封建社会有几次结束大分裂之后的大统一局面?

  生回答:秦汉、西晋的短暂统一、隋统一南北朝、元朝建国。

  师归纳:不错,总共4次,这些史实阐明了天下大势分久必合的道理,同时也说明了在我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统一一直是主旋律。

  2.文天祥的抗元斗争(板书)

  元军南下进攻临安的时候,南宋抵抗派大臣文天祥组织军队英勇抵抗。

  (放录像,了解文天祥生平)

  师简介:文天祥字宋瑞,号文山,今江西叶安人,他才华出众,考取过状元,1276年出任右丞相,元朝大兵压境时,毅然把自己的家财充作军费,坚持抗元,后因寡不敌众,被元军俘获。文天祥被元军押解经过零丁洋(今广东珠江口外)时,写下了《过零丁洋》一诗以明其志。(大屏幕逐句显示《过零丁洋》全诗,同时配以有感情的朗诵)

  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其中广为流传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句,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志士仁人,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为美好的明天而奋斗。后来,他在大都被囚禁三年,在狱中写下了著名的《正气歌》,表现了他誓死不变节的浩然正气。他拒绝了忽必烈的多次诱降,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日,从容就义。

  请同学们结合课文相关内容,讨论:文天祥为什么值得敬佩?

  (师点出)既然元朝的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而文天祥组织了抗元斗争却又受到后人的敬佩,这是为什么呢?

  生回答:……

  师总结:文天祥面对元军的进攻,组织南宋军民进行抵抗,保卫南宋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这是正义之举;兵败被俘后,囚禁大都,始终坚贞不屈,最后英勇就义,这是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名句的真实写照,这种崇高的气节,已成为中华民族性格的象征。

  元朝统一全国以后,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巩固政权的?

  四、行省制度和民族融合

  (学生阅读教材,回答)

  1.行省制度(板书)

  大屏幕显示《元朝疆域形势挂图》,同时在下面空白处依次显示如下几个问题:

  (1)元政府为什么要建立行省制度?其具体内容如何?有什么影响?(学生阅读教材后回答)

  (2)中书省位于何处?相当于现在的哪些省区?

  (鼠标点击中书省位置,学生指出包括今河北、山西、山东、内蒙古等)

  (3)最大的行省是哪个?其最北部到达哪里?

  (依次闪现各行省区划,学生比较面积大小)

  (4)元朝是如何管理台湾的?回顾历史上台湾与大陆的关系?

  (鼠标点击形势示意图上的琉求)

  学生回答:元政府设澎湖巡检司,管理澎湖和琉求。

  师生共同总结:元朝时的琉求即今天的台湾,三国时称夷洲,当时台湾高山族就与东南沿海汉族有着密切往来,公元240年,吴国大将卫温率船队到达夷洲,这是大陆人民大规模到达台湾的第一次明确记录。隋朝时,台湾称琉求,大陆商人常到琉求贸易,移居台湾的人日益增多,大陆和台湾的联系进一步加强了。

  (5)元政府对西藏采取了怎样的管理方法?汉、藏两族的关系如何?

  (鼠标点击形势示意图上的宣政院辖区)

  师生共同回顾汉藏两族的关系:唐朝时,藏族的前身吐蕃人的部落日益壮大起来,过着农耕和游牧的生活,他们勇敢善战,统一西藏各部,建立起强大的吐蕃王朝。(放录像《文成公主》片断,了解唐朝时汉、藏两家的亲密关系)文成公主入藏,表明汉藏两家已合同为一家,这一历史的见证,迄今仍保留在拉萨市的布达拉宫和大昭寺里。到元朝时,西藏正式归属于中央。

  元朝在行政上加强对西藏管理的同时,还非常尊重西藏人民的宗教信仰。(大屏幕显示八思巴朝见忽必烈图)点明忽必烈封藏族人民的宗教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课件范文网 友链、商务、投稿、客服:QQ:1870841073 邮箱1870841073@qq.com

Copyright @ 2006 - 2020 课件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课件范文网 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1245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