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课件范文网>历史课件 > 初一 > 思维定势与历史学习

思维定势与历史学习

2021-08-07 09:48:03 浏览量:

思维定势与历史学习

  【摘 要】本文通过对历史教学过程中常见的几个历史名词,造成学生思维定势的四个成因进行分析,提出三种解决的方法。供教材编撰者和一线教师进行参考。

  思维定势,即“惯性思维”,是心理学概念。指的是由先前的或者过去形成的知识、认识、活动等经验影响到后面对某个事物的具体认知、判断、理解的一种特殊的心理准备状态[1]。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思维定势不仅影响学生解决问题的速度,而且影响学生对历史概念的理解、掌握,甚至直接影响学生思维品质[2]。在几年的历史教学生涯中,我发现学生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也会由于思维定势,造成理解偏差,从而导致历史学习出现困惑。下面,我就结合具体教学案例,阐述本人发现的历史思维定势以及这种思维定势造成误导的原因,并提出个人解决方案与同行进行探讨。

  一、高中历史学习中的思维定势

  首先,丞相。“丞相”一职是什么时候产生的呢?岳麓版政治文明历程一书第2课《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有这样的表述:“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度,包括······以三公九卿为代表的中央官制······[3]”。其中,三公指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面对这样的表述,学生容易断章取义成为丞相是秦朝大一统之后才设立的。但史料记载, “丞相”一职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是辅佐君王的最高官吏了——《史记·秦本纪》说:秦武王二年(公元前309年),“初置丞相,樗里疾、甘茂为左右丞相”;《史记·樗里疾甘茂列传》中也有“武王立……以樗里子、甘茂为左右丞相”的记载。

  其次,关于“草市”的出现时间。岳麓版经济发展历程的历史教科书上第5课《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如是说道:“到宋代,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坊市界限不复存在。·······除了一般的市场区外,还出现了夜市、晓市、草市等。[4]”该表述会让学生误以为“草市”产生于宋代,宋之前的朝代没有出现过草市。那么,“草市”到底什么时候产生呢?据载,东晋时建康(南京)城外始设草市,而对“草市”设置官职"草市尉"进行管理要等到六朝时期。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类似的历史专有名词、概念,在此不一一列举。

  二、历史思维定势形成的原因

  以上是学生对历史专有名词(“丞相”“草市”出现时间)的理解上产生偏差的典型案例。究其缘由,其实是历史思维定势造成的学习困惑,即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思维方式。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学生在历史学习里 “附着”了思维定势呢?

  (一)先前的认知与理解。学生高中以前所积累的经验有的是能够促进思维的发展,有的则阻碍思维的发展,尤其是高中学习之前的初中知识。后者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前者。在七年级的北师大版历史教材第14课《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一课中开篇即“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采用‘皇帝’称号,并确立了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在中央,设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5]”由于此前并无与“丞相”相关的内容介绍,加上学生思考不足,没有再做深入研究(该内容后面会论述),那么这样的表述无疑会使学生产生“丞相是产生于秦朝”这样的认知与理解,并就此固化下来,形成历史的思维定势。而这种历史思维定势也相应延伸到高中历史的学习中,带来恶性循环!

  (二)历史教科书(岳麓版)的文字表述,也容易造成思维定势。认真考究不难发现,其实高中历史教科书与初中历史教科书关于“丞相”的表述次序、结构等方面是一致的。基于先前的认知与思想方式,学生在高中历史学习时遇到了与初中类似(或表面看起来相同)的知识、问题,不由自主地还是沿着以往思考的方向或次序去解决,并不会深入进行辨析、解读,而是就此深化、固化了初中的认知与理解。

  (三)缺乏对历史概念的专业注解,也是造成思维定势的原因之一。在高中岳麓版的历史教科书里,不管是课本小字阅读或教学插入语亦或是课后的“知识链接”、“阅读与思考”、“解析与探究”等环节,都没有对“丞相”“草市”等专有名词的概念加以解释,这可以说是教材编排上的一大遗憾。那么,教材本身未担当的责任是否由历史教师来“传道授业解惑”呢?答案是否定的。在新课程理念下,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与方法、能力与素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注重的是学生积极性的调动、课堂主体性的发挥,在45分钟的课堂里教师想要对相关历史知识的解读,做到面面俱到无疑是“大海捞针”。

  (四)历史思维定势还受学生个体的思维成熟度与学习动机的影响,即前面提到的“思考不足,未做深入研究”。众所周知,不同的学生对同一个问题所理解的层次是不一样的,对学习动机也是不一样的,“学习动机好的学生善于自己动脑筋,能积极去思考探究钻研,而不够自觉的学生往往不爱动脑筋,在思维上产生惰性[6]”。而从区域上讲,不同地域的学生对相同问题的理解与判断上仍存在差异。我校是农村中学,地处偏远,与城市相比,在思维的成熟度和学习的动机等方面还是有差距的。

  三、历史思维定势的破解策略

  基于以上几点原因,虽然历史学习中的思维定势不可避免,但我们可以采取措施,尽量减少此类思维定势及由此带来的理解偏差、学习困惑。

  (一)开展历史课外活动,激发学习兴趣,提升思维活跃性。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动机,乃是对所学教材本身的兴趣”。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除了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还可以用历史的学科魅力启迪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教师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历史课外活动,如历史小故事比赛,历史图片展,历史文物模型制作,历史上的今天等等。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历史、体会历史就在身边;让学生觉得历史来源于生活,历史无处不在;让学生享受生活中的历史,把生活中的历史在课堂上得以展示,使枯燥无味的历史知识变得生动有趣。一旦学生对老师、对学科感兴趣,愿意学,潜移默化也就愿意多思考,多动脑,同时也在开展课外活动的过程中,增加了学生的知识储备,从而提高思维的活跃性,拓宽了知识的广度。

  (二)注解历史专有名词,明确概念认知,提升思维深刻性。新世纪新课标下的教材改革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但始终贯彻的一条教材建设原则是——转变注入式的“教本”模式,努力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必要的前提。所以,建议教材编撰者在课文结构里,如课本小字阅读或教学插入语,亦或是课后的“知识链接”、“阅读与思考”、“解析与探究”等环节对已发现的、易造成误解的历史概念进行注解,加深学生对历史概念的书面认知。

  (三)践行概念化教学,引导探究辨析,提升思维批判性。这就要求教师通过进修学习、集体备课、观摩教研等形式,不断加强自己的专业素质。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对教材外的历史专有名词进行概念化教学,带领学生能更全面、完整地分析问题。

  以上仅是本人对学生历史学习的思维定势的粗略认识,期待同行能共同探讨,期待学生对历史的学习能够越来越精准化。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课件范文网 友链、商务、投稿、客服:QQ:1870841073 邮箱1870841073@qq.com

Copyright @ 2006 - 2020 课件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课件范文网 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1245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