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课件范文网>历史课件 > 初一 > 七年级历史教案设计:安史之乱和唐朝灭亡

七年级历史教案设计:安史之乱和唐朝灭亡

2022-07-20 11:08:08 浏览量:

  七年级历史教案设计:安史之乱和唐朝灭亡

  群众路线活动,要与加快发展、破解瓶颈、推动工作结合起来,要双赢,两不误、共提高。下面是课件网小编为您推荐七年级历史教案设计:安史之乱和唐朝灭亡

 

七年级历史教案设计:安史之乱和唐朝灭亡

  一、教学内容分析

  (简要说明课题来源、学习内容、知识结构图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是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的第5课,主要讲述了唐朝由盛转衰,再到灭亡的过程。学生需要掌握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和影响;了解黄巢起义和唐朝灭亡的基本史实;知道五代十国的概况。 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接前面学过的开元盛世和盛唐气象,下启第6课北宋的政治

  知识结构图: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黄巢起义(给唐朝致命打击)—朱温夺权(唐朝灭亡)—五代十国

  二、教学目标

  (从学段课程标准中找到要求,并细化为本节课的具体要求,目标要明晰、具体、可操作,并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和背景;了解黄巢起义和唐朝灭亡的基本史实;知道五代十国的形成和实质 。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诗句导入、小组讨论、自主学习、延伸概括、比较分析,使学生对安史之乱和唐朝走向衰亡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培养学生对比辨析、以史为鉴的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比,认识到统治者个人的作为,将直接影响历史发展的轨迹,甚至导致一个王朝,一个国家的衰亡,让学生从中吸取教训。(2)从唐末藩镇割据到五代十国的发展演变过程中,让学生理解维护国家大一统的重要性。

  (二)重难点

  重点:安史之乱

  难点:五代十国的更迭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对预备知识的掌握了解情况,学生在新课的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如何设计预习)

  针对七年级学生历史学科基础差,但是思维活跃,敢于质疑的特征。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学习的真正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等,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

  (设计本课的学习环节,明确各环节的子目标,画出流程图)

  (一)导入新课: 杜甫的诗《垂老别》

  四郊未宁静,垂老不得安。子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投杖出门去,同行为辛酸。幸有牙齿存,所悲骨髓干。男儿既介胄,长揖别上官。老妻卧路啼,岁暮衣裳单。孰知是死别,且复伤其寒。此去必不归,还闻劝加餐。土门壁甚坚,杏园度亦难。势异邺城下,纵死时犹宽。人生有离合,岂择衰盛端。忆昔少壮日,迟回竟长叹。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何乡为乐土,安敢尚盘桓。弃绝蓬室居,塌然摧肺肝。(学生齐读)

  引入:“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描绘了安史之乱所造成的惨状。那么,这场动乱为什么会发生?它所造成的后果又是怎样的?唐朝灭亡后出现了什么样的局面?让我们在今天的新课中探索出答案。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安史之乱

  1.背景(原因):

  学生探讨:安史之乱爆发的历史背景?

  答案提示:(1)开元末年唐玄宗 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益腐败。(多媒体展示唐玄宗爱妃杨玉环图)(2)社会矛盾尖锐,边疆形势紧张。(3)节度使势力膨胀,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多媒体展示天宝十大节度使图)

  2.经过:

  史料解读: 安禄山兼三大兵镇独掌15万的兵力,拥兵边陲,其手下骁勇善战,甚获玄宗宠信,引来宰相杨国忠忌恨。两人因而交恶,而唐玄宗又对此不加干预。安禄山久怀异志,加上手握重兵,就以讨杨之名举兵叛唐。

  学生结合课本和材料回答: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 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763年被平定。 (多媒体展示安史之乱路线图)

  知识延伸:马嵬驿兵变:唐玄宗一众到了马嵬坡(今陕西兴平市西北23里)途中将士饥疲,六军愤怒,陈玄礼认为杨国忠作乱才导致安禄山谋反,请李辅国转告太子想杀杨国忠的意图。这时吐蕃使者正率领20 多人围堵杨国忠,抱怨没食物。有官兵喊:“杨国忠与胡虏谋反!”杨国忠骑着马逃到西门,被众人杀死肢解,头被枪挑着竖在驿站门口。陈玄礼及韦谔请求玄宗杀死杨贵妃。高力士劝说玄宗保军心安定,杀死杨贵妃。玄宗忍痛命令高力士在佛堂缢死杨贵妃。此后,玄宗入蜀。后世史家称为“马嵬驿之变”

  3.影响

  自主学习:读教材,归纳安史之乱的影响。

  答案提示: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目标导学二 :黄巢起义和唐朝的灭亡

  1.黄巢起义

  (多媒体展示黄巢起义图)学生读教材和图,抢答:黄巢起义的背景和结果。

  答案提示:背景: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态势日益严重,相互之间发生兼并战争,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结果:起义军虽然一度攻占了长安,最终却被原为义军将领的朱温,与其他藩镇联合镇压了起义。

  2.唐朝灭亡

  (多媒体出示问题:唐朝灭亡的基本情况)

  教师讲述:朱温陆续兼并了北方的大小割据势力,907年,建立了后梁政权,唐朝灭亡。

  知识回顾:唐朝兴亡的过程(多媒体展示:唐朝兴亡过程图)

  目标导学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自主思考: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内容,总结出五代十国的形成、实质和发展趋势

  (多媒体出示问题:五代十国的形成)

  答案提示: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南方地区出现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史称“五代十国”。

  (多媒体出示五代十国形势图,提出问题:五代十国的实质)

  答案提示:唐朝藩镇割据的延续。

  (多媒体出示问题:五代十国的发展趋势。)

  答案提示:北方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南方地区政局相对稳定,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一定的发展。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统一始终是一个必然趋势。

  (三)总结延伸

  唐朝盛极一时,最后因为唐玄宗的奢侈腐化而 导致了王朝的衰败,和接下来几百年的混乱,我们 应该从唐玄宗前后半生的所作所为中得到有益的启示,无论何时何地,都应该戒骄戒躁,始终如一。

  流程图: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黄巢起义(给唐朝致命打击)—朱温夺权(唐朝灭亡)—五代十国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设计

  (针对学习流程,设计教与学的方式的变革,配置学习资源和数字化工具,设计信息技术融合点)

  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点击ppt内容,展示导入诗歌《垂老别》并播放音乐《雅乐诗歌》。学生齐读诗歌,并思考诗歌所反映的历史背景,引出安史之乱。让学生了解安史之乱的背景和影响,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展示史料: 安禄山兼三大兵镇独掌15万的兵力,拥兵边陲,其手下骁勇善战,甚获玄宗宠信,引来宰相杨国忠忌恨。两人因而交恶,而唐玄宗又对此不加干预。安禄山久怀异志,加上手握重兵,就以讨杨之名举兵叛唐。 学生解读史料,并概括安史之乱的经过。培养学生分析史料和从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提问:安史之乱有什么影响呢?自主学习:读教材,归纳安史之乱的影响。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多媒体出示五代十国形势图,提出问题:五代十国的实质学生通过图片分析为什么唐朝灭亡后会出现五代十国的现象。学生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并对整节课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六、教学板书

  (本节课的教学板书)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一)安史之乱

  (二)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课件范文网 友链、商务、投稿、客服:QQ:1870841073 邮箱1870841073@qq.com

Copyright @ 2006 - 2020 课件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课件范文网 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1245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