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课件范文网>范文大全 > 调查报告 > 驻村调研报告整理范文10篇

驻村调研报告整理范文10篇

2021-03-16 16:37:04 浏览量:

  主动融入、虚心学习、贴近群众、严守纪律、创新 工作、务求实效的要求,经常深入群众调研,真正摸清村情 民意,做好帮扶工作。以下是课件网小编为您推荐。
 

驻村调研报告整理范文

  驻村调研报(1)

  干部驻村是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加强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迫切需要。同时同步小康成了贫困地区的一个重要主题。对贫困村派驻干部驻村帮扶,开展“走访帮促”,也是当前“美丽乡村”建设的迫切需要及要求。20xx年3月7日,受县委组织部和院党委的安排和指示,我被派往xx县xx乡xx村驻村,与单位全脱钩,落实开展驻村工作。时至今日将近5个月,5个月以来的工作如实开展,紧密进行,现将工作调研汇总如下;

  一、驻村地点基本情况

  xx村有3个村民小组,面积5.8平方公里,可耕地1468.68亩,有村民325 户,现有人口1119人,少数民族1010人,外出人口727人,低保94户共计232人,村干部2人,党员17人,20xx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745元。该村地理陡峭多山,生态环境较差,缺水严重,经济基础薄弱,产业结构单一,村民文化素质较低,但民风纯朴,无较大矛盾纠纷。以农业种植为基本生活来源,农作物以玉米、小麦、油菜为主,养殖以家庭散养猪为辅,年轻人大多数出门打工。

  二、到村后所做的工作

  在驻村工作中,我深入浅出地向群众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特别是宣传党的十八精神,宣传党和国家的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让政策真正能够为广大群众所知、为广大群众所用、为广大群众谋利;加强实地走访,充分了解目前村民的生产生活状况,并对一些村民提出的问题给予解答;主动配合当地村委班子,加强学习与交流,把理论融于现实当中。具体涵盖一下几个方面:

  (一)、召开群众大会,宣讲一系列党的会议精神和有关的惠农利农政策,共计11次有余。

  第一次为交流座谈会议,主要向群众介绍自己,讲述自己的工作性质,目的和意义,旨在与群众有一个面对面的认识。接下来4次主要向群众宣讲了党十八大会议精神、同步小康及省市县的各项会议指要、各项有关的惠农利农政策及其一些普遍的法律知识。后来的群众大会主要是为了现目前“美丽乡村”建设的政策和“两个硬化”工程,两个硬化工程的补助为每硬化户补助20个平方米,共计2吨水泥,9方石沙。召开这一会议一是为这项工程做铺垫,而是将这项工程的相关政策实打实地进行宣传,三是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民主商讨出一条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同时由于当地村民居住的分散性,有几次会议开到了农户家里。

  (二)、实地走访民情,加强与群众的交流,及时掌握群众现目前的具体状况。

  走访的目的一是为了了解和掌握村民的客观情况,二是为了更好地密切联系群众,形成调研,为后来的工作开展奠定基础。走访过程中认真对群众提出的问题和意见进行汇总,并尽最大努力地给群众出谋划策。足迹遍及135户人家,800多人次。其中包括党员同志17人,孤残老人14人(孤寡老人为3人,残疾人士为11人),空巢老人13人,孤儿1人,留守儿童10人,低保户91户228人,离任村干部6人,大学生1人,种植大户1户,其余为普通农户。

  (三)、进行矛盾排查,解决群众纠纷,为邻里和睦、乡村和谐尽自身努力。

  驻村工作当中,由于所派单位的性质,矛盾排查被安排在工作的前端,当然也是干部驻村的重要工作之一。后经过走访和调查,本村尚无巨大矛盾纠纷,邻里之间相处和睦。这与xx村的民风淳朴有直接性的关系,也和当地的民族比列,历史延习及风俗礼仪有重要的联系。源于325户当中,只有5户汉族,故相处之中不易发生族别歧视等问题,同时当地苗族同胞重礼讲仪,团结和谐,不会主动招惹他人。甚至在经过走访和调查后了解到,xx村近5年来尚无偷牛盗马等刑事案件发生。连一两起治安案件也没有出现过。

  (四)、组织村民兴修水利,解决一组村民的人畜饮水问题。

  xx村的基本情况当中,缺水问题一直是个严重的问题。在走访当中了解到,xx村上沙坝组的村民吃水问题尤为突出。后经与当地村委班子商讨,组织当地村民寻找水源,发现距上沙坝组4000米位置处,有一水源地,位于山腰之上,海拔近800米左右,其流量较大,流速较快,且水源常年不干不断,周边只有两户村民在饮用,大多水流处于浪费状态。若经规划和构建,完全可供上沙组23户人口饮用。通过与上沙组村民的探讨,决定以构建小水窖的方法来解决当前吃水困难这一问题。当初拟定工程建设计划如下:

  1,协调水源周边的两户居民,组织当地群众,以熊志发,罗朝亮为首,参考其他组和村的建水工程经验,整理水源,搭接水管(水管采用4分管,总计长度4000米左右),引水入户。

  2,在距该组村民居住地500米位置构建以蓄水水池,长6-7米,宽3.5-4米左右,高4.5-5.5米,可溶120-150挑水。

  3,村民集资,在条件范围内,尽最大力量每户投资150元左右。

  4,村民出工,每户平均派出2个劳工人员,共计40人左右。

  5,申请政府帮扶,衷心希望当地政府能在资金和技术上给予帮助。

  6,完善和管理,责任落实到户。工程建成后以户为单位,每户对水利工程管理一月,出现问题及时进行追究和解决。

  现目前该水利工程已基本竣工,与计划无异,上沙坝组村民饮用水问题已基本解决。

  (五)、宣传“美丽乡村”的建设规划政策和内容,组织推动“两个硬化”工程的起步、实施。

  与村委班子分工合作,下到需硬化农户家丈量院坝面积和联户路长度,经统计所需硬化农户为187户,院坝面积为2400个平方,联户路总长7891米即7891个平方。

  采取就近原则,结合农闲时间,在村委办公室或下到xx村各个组召开村民大会,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与群众商讨“两个硬化”工程的具体方法方法,主要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1、石沙的供给;

  2、投工投劳的分配;

  3、驻村干部与村委班子的配合和分点;

  4、建设当中的安全问题;

  经过研究,xx村的石沙由干部组织,村民自行制造供给。选取好采石点后,村民分大组进行造沙,并同时进行,驻村干部与村委班子成员到岗到点,适时组织和监督。平分下来,每个干部负责两个小点,同时相互帮助与配合,劳动力适时流转,确保建设劳力的.充足。造沙过程中严格监督,遇危险迹象和紧急情况及时通知,及时处理,确保安全。

  驻村调研报告(2)

  驻村期间,按照此次活动的要求我先后走访了村里的老干部、老党员和村民代表,通过入户拉家常、召开座谈会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增进了同群众的感情,进一步了解了农村的具体情况、农民的生产生活状况和真实想法,对村民增收、村级发展、基层组织建设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村民收入来源主要为务农和打工,近年来该村村两委干部积极带领群众发展养殖业,蛋鸡存栏2万只、猪常年存栏2100头,进一步增加了群众收入。目前,村两委班子共有7名干部。村内路面已经全部实现硬化,家家通自来水,村内环境整洁卫生。各项补助发放到位。警务室建设面积40平方米,办公设施齐全,人员到位,数码相机、现场记录仪等执法装备还在配备中。总体上讲,该村干部配备齐整,基层组织健全,社会秩序稳定,无派系和家族势力之争,民风淳朴,多年来无集体上访、越级上访事件。

  二、蹲点工作中发现的几个问题

  1、农民生活居住条件仍有待加强。虽然程二寨村距镇里路程不远,但是这里的农民生活居住条件和镇里仍有些差距。存在民居建设布局不合理、功能不健全,垃圾乱堆乱放等现象。部分

  住房修建时间长、质量低劣,存在安全隐患。水、电、气、路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仍有待进一步完善。

  2、农民收入仍有待提高。务工收入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带动了农民增收,现在农村青壮劳动力外出从事基建或装修工作,日工资能达到180元左右。但是由于这种工作稳定性较差,时有时没有,再出去农忙时间和各种节庆,农民平均能拿到手的务工收入每月也就1000余元。务农收入,收成好的话,一亩地一季玉米可收入1300元左右,一季小麦可收入1100元左右,再除去农资花费,土地一年的真正收入不足千元。在物价飞涨的今天,农民在市场消费中,仍是个不折不扣的弱者。

  3、农村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问题日渐突出。村里的年轻劳动力基本都会外出务工,村里相当一部分老人和孩子无人照料,缺乏必要的生活护理和健康服务。农村幼儿园建设有所改善,但养老院建设还很滞后,跟不上社会养老发展需求。

  三、体会和思考

  通过这次驻村工作,让我们真正了解了百姓所想所盼、所急所需,为今后更好地开展新农村建设打下了基础。

  一是建强班子,切实发挥好村“两委”班子的引领作用。一个村建设的好坏,关键要有一个一心为公、甘于奉献,团结奋进的领导班子。要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搞好基层党员干部队伍的教育培训,充分发挥好村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各项工作、生活学习中的战斗堡垒和模范带头作用,带领农民群众发展生产,建好家园。对农村干部真正重视、真情关怀、真心爱护,探索办理养老保险、按工龄发放补贴等形式提高他们的福利待遇,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二是加强培训,提高农民群众的文化素养和技术能力。提高农民收入,首先要提高农民素质。要积极组织有关部门利用送文化、送科技下乡,开展电视讲座、一对一帮扶培训、各种技能培训、资质培训,全面提高农民的文化素养和技术能力,打造知识型、技能型新农民,帮助农民更快更好的融入城市,提高收入。

  三是完善机制,解决失地农民的“出路”和“退路”问题。经济开发区入驻项目多,所辖村庄基本都存在占地问题,失地农民为数不少。这部分群众最关心的“出路”就是就业问题。农民失去土地,就失去了维持家庭可持续生计的主要来源,要保障他们的生活必须解决就业问题。要进一步加强对农民的引导和鼓励,加强对民办就业培训工作的扶持,帮助农民就业。所谓“退路”,就是保障问题。尤其是对年龄偏大、劳动能力较弱的实地农民,更要制定出可持续性、稳定完善的惠农政策,让老百姓真正得到实惠,感觉有保障可依。

  驻村调研报告(3)

  今年,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为民务实清廉”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求,进一步转变干部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推进农村发展,市委十三届三次全会研究决定在全市实施“双千双万”连心工程驻村工作组通过下村实地开展帮扶工作,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村情

  驻村工作组把拖清村里实底作为开展工作的第一步,按照家家到、户户访的要求(因该村村民主要经济来源是外出务工,白天走访大部分村民都不在家,工作组组长李瑞同志带领工作组的同志们利用晚上时间入村走访,对长期在外务工人员进行了电话走访,并将市里开展“三提三创”情况进行了宣传),拖清了村的实底:该村位于泰华粮库以东,总人口586人,其中党员23人(35岁以下党员只有3人,年龄结构老化),“两委”班子成员5人,原村书记因长期在外做生意主动辞职,目前村主任主持工作。因早期泰华粮库、高速公路占地等原因,全村耕地面积少,人均占地只有全市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村民主要经济来源是外出务工、养殖等,去年人均纯收入8000元。村集体惟一经济来源是6000元的土地承包费,但征收困难、严重入不敷出,想为村民办实事力不从心,村干部工资长期拖欠,严重影响了村干部的

  工作积极性和干部队伍的稳定。村民反映的问题主要集中在班子建设、经济收入、环境卫生、道路建设、教育就医、库区补助、农村养老、大病救助等方面。

  二、帮扶工作

  工作组在调研走访、摸清实底的基础上,组织召开村干部和党员群众代表座谈会,汇总各方面情况,结合本村实际,确定帮扶思路。班子建设上,一是协调青云街道与村干部、党员、村民代表座谈,尽快按程序确定村书记,解决“有人管事”的问题。二是每月一次连心恳谈日,与基层群众面对面沟通情况,倾听群众意见和诉求,了解村民意愿。同时,加强对村干部的思想教育工作,消除隔阂,增强班子凝聚力和战斗力,并且改变村干部因循守旧、事业心、责任心不强的现状。三是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注重从高中文化程度以上的优秀青年、妇女和农民致富能手中发展党员,改变现有党员年龄偏大、观念落后的问题。四是改善村委会办公条件,在投资维修原有房屋的基础上,利用村委东侧闲置空地拓建办公场所,对村委大院进行改造,因村集体无经济收入,在村委大院改造时,包村工作组组长 同志自己捐献了10吨水泥对办公场所进行改造,切实做到工作有场所、活动有场地。收入增加上,一是确定了莲藕种植项目增收一号工程。村东村民种植的杨树林地是河道填土造地,土层浅薄,树木生长困难,无法成材,土地利用价值低,决定把该宗约90

  亩的连片土地开发建设莲藕池,同时利用藕池发展泥鳅养殖,充分利用资源空间,实现效益最大化,逐步实现村集体经济增收盈余、村民生产生活条件改善等目标。目前地上附着物已清理完成,正开工建设。二是发展务工经济,加强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联系,加大对村民就业信息服务力度,积极引导外出务工和创业经营,促进村民增收致富。困难救助上,一是加强与民政部门的联系,尽可能将符合救助条件的贫困群众纳入保障范围。二是积极拓宽社会救助渠道,工作组在走访中了解到该村有2户特困家庭,因家中主要劳动力患病丧失劳动能力、没有经济来源而难以维系,工作组组长李瑞同志多方协调,争取东方时代广场对2个家庭进行长期固定救助,每月分别给予200元救助金,并安排其赋闲在家的女儿进入东方时代广场上班,改善了家庭的经济状况,缩短了工作组与群众心与心的距离。民生实事上,一是协调有关部门,积极推进村线路整网工程,改变目前供电无法满足农业生产的现状。二是结合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发动全体村民积极参与,齐心协力净化环境,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提升群众满意度。工作推进上,在落实好市里要求的“1+3”联户工作的基础上,建立“村干部联党员、党员包农户”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确保各项工作扎实推进。

  三、思想认识

  开展包村联户工作是市委做出的一项重要决策。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和生命线,心系群众鱼得水,背离群众树断根。干部只有在接“地气”中才能增“底气”、聚“人气”,众人拾柴火焰高,有了人气,干部讲的话才用人听,干起事来才有人跟,困难面前心才齐,我们的事业才能根深叶茂,兴旺发达。包村联户也是一项很有意义的人生体验,与群众坐在一起,唠一唠家常话,不仅能缩短心与心的距离,也能学到在机关学不到的知识,提高在机关难以提高的本领,是一笔终生受益的财富。

  驻村调研报告(4)

  干部驻村是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加强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迫切需要。同时同步小康成了贫困地区的一个重要主题。对贫困村派驻干部驻村帮扶,开展“走访帮促”,也是当前“美丽乡村”建设的迫切需要及要求。20xx年3月7日,受县委组织部和院党委的安排和指示,我被派往**县**乡**村驻村,与单位全脱钩,落实开展驻村工作。时至今日将近5个月,5个月以来的工作如实开展,紧密进行,现将工作调研汇总如下;

  一、驻村地点基本情况

  **村有3个村民小组,面积5。8平方公里,可耕地1468。68亩,有村民325 户,现有人口1119人,少数民族1010人,外出人口727人,低保94户共计232人,村干部2人,党员17人,20xx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745元。该村地理陡峭多山,生态环境较差,缺水严重,经济基础薄弱,产业结构单一,村民文化素质较低,但民风纯朴,无较大矛盾纠纷。以农业种植为基本生活来源,农作物以玉米、小麦、油菜为主,养殖以家庭散养猪为辅,年轻人大多数出门打工。

  二、到村后所做的工作

  在驻村工作中,我深入浅出地向群众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特别是宣传党的十八精神,宣传党和国家的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让政策真正能够为广大群众所知、为广大群众所用、为广大群众谋利;加强实地走访,充分了解目前村民的生产生活状况,并对一些村民提出的问题给予解答;积极配合当地村委班子,加强学习与交流,把理论融于现实当中。具体涵盖一下几个方面:

  (一)、召开群众大会,宣讲一系列党的会议精神和有关的惠农利农政策,共计11次有余。

  第一次为交流座谈会议,主要向群众介绍自己,讲述自己的工作性质,目的和意义,旨在与群众有一个面对面的认识。接下来4次主要向群众宣讲了党十八大会议精神、同步小康及省市县的各项会议指要、各项有关的惠农利农政策及其一些普遍的法律知识。后来的群众大会主要是为了现目前“美丽乡村”建设的政策和“两个硬化”工程,两个硬化工程的补助为每硬化户补助20个平方米,共计2吨水泥,9方石沙。召开这一会议一是为这项工程做铺垫,而是将这项工程的相关政策实打实地进行宣传,三是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民主商讨出一条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同时由于当地村民居住的分散性,有几次会议开到了农户家里。

  (二)、实地走访民情,加强与群众的交流,及时掌握群众现目前的具体状况。

  走访的目的一是为了了解和掌握村民的客观情况,二是为了更好地密切联系群众,形成调研,为后来的工作开展奠定基础。走访过程中认真对群众提出的问题和意见进行汇总,并尽最大努力地给群众出谋划策。足迹遍及135户人家,800多人次。其中包括党员同志17人,孤残老人14人(孤寡老人为3人,残疾人士为11人),空巢老人13人,孤儿1人,留守儿童10人,低保户91户228人,离任村干部6人,大学生1人,种植大户1户,其余为普通农户。

  (三)、进行矛盾排查,解决群众纠纷,为邻里和睦、乡村和谐尽自身努力。

  驻村工作当中,由于所派单位的性质,矛盾排查被安排在工作的前端,当然也是干部驻村的重要工作之一。后经过走访和调查,本村尚无巨大矛盾纠纷,邻里之间相处和睦。这与**村的民风淳朴有直接性的关系,也和当地的民族比列,历史延习及风俗礼仪有重要的联系。源于325户当中,只有5户汉族,故相处之中不易发生族别歧视等问题,同时当地苗族同胞重礼讲仪,团结和谐,不会主动招惹他人。甚至在经过走访和调查后了解到,**村近5年来尚无偷牛盗马等刑事案件发生。连一两起治安案件也没有出现过。

  驻村调研报告(5)

  按照区委办、区政府办《关于印发〈市区干部驻村帮扶工作方案〉的通知》精神,我局联系帮扶镇村。通过了解,初步了解了村基本情况、存在的问题,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村位于后方,与毗邻,距离市城区7公里,有7个农业合作社,总户数262户、875人,其中党员26人,土地面积629亩,已建成水泥村道路1.9公里。农业产业主要有啤酒桃600亩;柚子150亩;枇杷200亩;成立水果农民专业合作社1个。

  二、存在的问题

  1、村产业结构不足,集体经济发展思路不太清。

  2、村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普遍较低,需加强对劳务人员的技能培训。

  3、村庄基础设施差,全村主要是散居形式,新农村建设滞后。

  三、帮扶措施及目标

  1、帮助村完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协调帮助完善村办公室硬件、软件和文化设施建设。

  2、以水果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依托,帮助产业发展,培养农村经济发展增收致富带头人。

  3、帮扶、关爱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慰问贫困家庭,加强农村网格化服务管理建设、特殊人群管理、平安村创建的指导。

  驻村调研报告(6)

  按照市委的统一部署,我办到所联系的福龙乡开展调研,我负责凤朝村,通过几天时间的调研(干部座谈、农户走访和群众交心)发现,福龙乡凤朝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还存在不少的困难和问题,需要各级党委、政府以及各职能部门积极地帮助和解决。

  一、凤朝村基本情况

  福龙瑶族乡凤朝村共有38个自然屯,722户,2834人,是我市比较贫困落后的一个行政村。由于地处喀斯特地貌岩溶区,交通、人畜引水、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相对滞后,去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1050元。

  二、凤朝村发展情况

  (一)经济发展状况

  经济结构比较单一,种植甘蔗、稻谷、玉米、桑蚕为主。劳务输出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每年该村外出务工人员达50%。据对农户调查,主要从事建筑行业、企业打工等,主要方式是自发的、松散的。

  (二)村级组织运转情况

  凤朝村两委班子自20xx年换届改建以来,班子成员团结奋战、一心为群众着想,想尽办法找项目,办了不少惠民的实事工程。如村级活动场所建立、村级卫生室的建立、有线电视工程等这些工程都有效改善和提高了村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因此,村民群众对现任的村级班子所做的工作都予以充分肯定。但从群众的走访中,目前在农村青年人在村里不多见,大多数人去城市谋职创业,不愿在村里,党员老龄化现象比较严重,如何解决好农村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问题,值得我们各级党组织进行认真思考和探索。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经济建设发展缓慢,物质基础较为薄弱

  简单的农业生产、常规的农业生产占据农村的主导地位,小农意识较为深厚,农业产业化滞后,特色农业规模农业形成不了优势,产业缺乏,市场信息落后。造成农民收入低,经济建设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农业生产结构单一,缺乏其它副业的发展。

  (二)对农民的思想教育薄弱

  党在农村的思想凝聚力下降。由于一些基层组织忽视对农民的思想教育和引导,缺乏有效的措施来管理和组织农民。又由于村干部的个人工作繁重等原因,不能对农民进行经常的教育。

  (三)新农村政策宣传力度不够

  尽管广播、电视、会议等大力宣传新农村的优越性,但由于受财力、物力、人力等原因影响,这项工作还没有真正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还没有调动群众参与的热情,还没有让全体群众动员起来。

  (四)精神文明和乡村文化建设有待于提高

  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农村的社会治安还存在诸多问题,偷盗、赌博等违法犯罪行为还不同程度存在。文化生活很单调,赌博之风日盛。虽然很多家都安上了电视,但村民了解外界的途径也仅限于此。调查村民中通过电视了解国家政策的占到94.33%,而通过报刊、村委会了解国家政策的只占有2.48%、3.19%。我明显感受到现在农村文化生活的单调、乏味,有很多村民为了解闷,一些具有赌博色彩的活动便日益受到村民的“亲睐”

  四、下一步计划要帮助村里解决好的几件事情

  (一)聘请农业、科技专家来村为群众讲解农业科普知识。向移民局申请打井,解决部分耕地无法浇灌问题。

  (二)积极开展丰富的文化体育活动,丰富群众的文化精神生活。

  (三)村里公益事业的建设,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农村阳光农廉制度进行。

  (四)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广播的覆盖区域通过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实用方便的方式宣传。确保先进性教育活动不走过场、富有实效。创新思路,丰富宣传手段。

  (五)加强风尚引导,提高文明素质。加强农村生活风尚的引导,帮助农民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升文明素质。

  总之,要完成这些实事,要靠上级各职能部门、开发项目的财政扶助,来增强村级经济组织自身功能,通过上级的扶持,使村级组织的号召力和战斗力得到有效提升,使村级干部队伍健康建设与发展,使全村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

  驻村调研报告(7)

  本着要干事先了解村情的原则,我们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开展调研活动,在虚心向前批驻村同志学习请教的基础上,走门串户,拜访党员和群众,进一步摸清了该村的基本情况和存在的问题。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崔家村位于东营区龙居镇,在政府驻地以南3公里处,地处油区,土地盐碱化程度较重。全村现有228户、708人,可耕地2 00余亩,人均3亩。该村现有党员3 名,其中预备党员3名,村支部和村委会已分别于4月8日和5月3日顺利换届,新一届村“两委”班子成员5人,新班子结构合理,团结务实,思路清晰,干劲很足。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是作物种植和外出务工,整体收入较低,XX年人均纯收入7278元,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一)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一是村集体基本上没有经济收入来源,是典型的“空壳村”。村集体无经济支撑,对发展社会公益事业、扶持贫困户发展生产、关爱和帮助困难群众和调动基层干部的积极性,都造成严重的影响。二是群众家庭收入主要是务工收入和农作物销售收入。农业种植结构十分单一,主要种植棉花,有极少户种植小麦。XX年,全村共种植棉花XX余亩,占全村耕地总数的95%以上。外出务工主要是在城区烧锅炉,每年在外务工人员近百人,方式都是自发的、松散的。村内原有零星分散的养殖业,没有形成规模,在通街修路搬迁后中止,没有再进行养殖。

  (二)基础设施建设状况。该村市人大机关已帮扶两年。在上批帮扶中,为村里修了柏油路,配套排水沟,解决了村民出行难的问题;建设了文化大院、村民健身广场,使村民有了文体活动地点,村支部和村委会有了工作场所;对村庄进行了绿化,安装了路灯,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电话、自来水、有线电视均已普及。

  (三)村级组织运转情况。村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由一人兼任,“两委”班子成员团结协作,具有一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党组织活动基本正常,党员能按时交纳党费。通过走访调查,大多数群众对村干部都比较满意和拥护,具有较高的期望值;希望在驻村工作组的帮扶下,进一步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带领广大农民群众致富奔小康。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从驻村后调研情况看,该村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组织建设方面。一是该村“两委”班子有带领群众致富的热切愿望和实际行动,但因大部分时间忙于自己生意或农活,精力不够集中,开拓意识不够强,缺乏应有的工作力度;二是党员队伍老龄化较为严重,全村28名党员中,45岁以下的仅3人。党员文化程度偏低,在发展农村经济上模范带头作用发挥不够;三是组织生活不够健全。因为平时农活较多和农闲季节外出务工人员较多,党员会议组织少,制约了基层组织活力的发挥。

  (二)经济建设方面。一是村集体基础薄弱。为典型的农业种植村,几乎没有集体收入来源;二是农业产业结构过于单一。绝大部分村民以种植棉花为主,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比较差;三是群众致富门路较少。绝大多数农民致富的愿望迫切,但由于缺乏资金和没有技术特长,年复一年地在小农经济这个模式中循环运行。许多有头脑的年轻人不愿在村里干事,一些大中专毕业生尽管就业困难,也不愿留在村里,致使村级经济发展缺乏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四是劳务输出缺乏组织。该村每年劳务输出近百人,还处于自发、分散、无序的状态,缺乏有组织、有针对性的引导,基本从事短期劳务,且缺乏一定的专业技能。

  (三)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少数村民集体观念和社会责任感淡化,对履行义务观念淡薄,更很少提出发展村级经济的好建议。村民的精神生活相对匮乏,在走访中,部分村民有成立村锣鼓队等自发娱乐组织的迫切愿望。在个别老龄群体中存在“迷信”现象。

  (四)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村南已预留机动土地,养殖小区何时规划和建设;村西有部分农田因引水沟渠年久失修,已严重损坏无法使用,能否近期解决。

  三、帮扶工作设想及措施

  包村组的思路是:按照“激发内力、增强合力,先急后缓、科学发展”的原则,帮助村两委以创建小康文明示范村为目标,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努力加强水利工程设施建设,改善群众生产条件,大力发展棉花种植主导产业,有条件地引导群众发展特色养殖等辅助产业,加强农民技术培训,组织外出务工,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推动崔家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快速健康发展。具体讲,主要是分阶段、分步骤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为崔家村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帮钱帮物,不如建个好支部”,农村党支部是党在农村的战斗堡垒,其作用发挥得如何直接关系到全村的发展。工作组的思路是:

  一是帮助村两委争创“五个好”党支部。以“两评一树”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明确分工,严格落实民主集中制及各项规章制度,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切实增强村两委班子的战斗力和凝聚力,确保工作上有新突破。二是加强党员科技培训。充分发挥好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的作用,定期定时播放有关科技教育片和举办培训班,使 50%以上的党员掌握 —2门发家致富实用技术。三是加强党员队伍管理。切实发挥好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严格落实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外出党员管理等各项制度,加强对党员的管理;积极做好入党积极分子和后备干部的培养选拔工作,力争发展2—3名党员。同时,进一步健全完善村级群团组织,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四是加强村级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健全完善村民代表议事、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村两委定时定点集中办公等制度,明确工作规范,严格落实责任,维护好干群关系,营造更加和谐稳定的局面。

  (二)加大引导扶持力度,努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发展是硬道理”,只有经济发展了,增收渠道多了,农民才能得到更多的实惠。工作组的思路是:

  一是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发展农民棉花专业合作组织。引导群众科技种田,推广种植优质棉,拓宽棉花流通渠道,提高主导产业收入;积极实施农田水利设施完善配套工程,为棉田浇灌提供基本保障。二大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积极实施现代畜牧示范小区建设。因地制宜,挖掘优势,引导部分农民从单一的棉花种植业中脱离出来,发展畜牧养殖业,使该村生产结构和收入渠道更加多样化。三是大力抓好宣传教育,切实增强农民市场观念。“走出去、请进来”,帮助村民解放思想,开阔眼界、拓宽视野,鼓励群众尤其是中共党员大胆地闯,大胆地干。四是大力抓好技能培训和劳务输出,造就专业技能新型农民。进一步提高外出打工人员的素质,组织他们参加培训,市场需要什么,我们就培训什么,用工单位需要什么技能,就培训什么技能,真正提高务工人员的就业技能,改变单一的外出务工方式,并使之组织化,规模化。

  (三)着力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是积极开展“三下乡”活动,广泛开展适合群众特点的文娱活动,不断丰富群众的精神生活,提高群众的生活质量和文明素质,使群众得到实惠。深入开展小康文明示范村、文明示范户创建活动,开展好媳妇评选等活动。二是丰富完善文化大院功能,建设农民致富网吧,充实完善农家书屋,方便农民群众查阅致富信息;四是经常性举办科技教育培训班,组织群众外出学习参观,帮助他们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五是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发挥好治保、调解、巡逻、帮教、普法“五支队伍”,确保无涉油案件、无上访案件、无封建迷信陋习、无邪教活动;严格落实计划生育政策,达到区镇要求。六是倡导现代生活模式,倡树社会村民新风,不断提高全体村民的文化科技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努力营造尊老爱幼,邻里和睦,团结向上,齐心协力共奔小康的良好氛围。

  驻村调研报告(8)

  XX镇XX村现有人口740人,172户。耕地1400余亩,深机井4眼,粮播面积约1200亩,果树面积约200亩。党支部由2人组成,其中村支部书记王建刚现年58岁,支部副书记68岁;村委会由2人组成,其中村主任王友才56岁,村会计兼村委副主任霍玉刚现年64岁。村内有公路3条,全部用皱砖硬化,总里程约1500米。村民全部吃上自来水。去年,该村经多方筹措资金新上80变压器1台,解决了变压器过小、供电不足的问题。全村有80%的农户都安装上有线广播电视。

  全村各户主要以种植玉米、小麦、棉花等大众作物为主,总面积约1200亩,另外每户约有1亩多果树,总面积约200亩,村内有存栏30-40头的小型规模养猪场5家。该村没有工业企业,由于该村是原XX乡政府所在地,阜霞线横穿该村,该村居民主要以从事服务业为主,有临街门店30多家,其中约60%靠出租盈利,约有30%以自己经营为主,经营种类齐全。

  按照县总体安排,我到该村进行了走访和调研,重点对该村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认真思考。总的来看,该村经济基础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制约因素。主要是:

  1、无农业龙头企业,企业和农民的利益联结还不够紧密,部分企业仍然是随行就市收购农民的产品,没有提前与群众签订合同;

  2、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数量还不够多,有的合作经济组织内部经营管理机制还不完善,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还不够高;

  3、目前,多数年轻力壮的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在家从事农业生产的基本上是妇女和老人。他们文化水平偏低,接受农业科技的渠道少、速度慢。

  针对该村实际,着眼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发展壮大龙头企业。龙头企业上连市场,下连基地,辐射带动千家万户,扮演着连结市场和基地的桥梁纽带作用,是实施农业产业化的关键。龙头企业经济实力的强弱、科技含量的高低、带户功能的大小决定着产业化经营的规模和成效。因此,应当把培强造大龙头企业放在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的首要位置,引进新上与技改扩建相配套,使龙头企业的规模效益不断提高,竞争实力不断增强,基本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农工商、产加销一条龙经营体系。一是培优扶强壮大一批。通过落实优惠政策、创造优良环境、提供优质服务,引导、扶持龙头企业扩能改造、膨胀规模,靠大投入扩大产销规模,带动更多的种养基地。二是招商引资新上一批。把农业龙头项目作为招商引资的重点,充分发挥农业资源优势,打好“优势牌”、“资源牌”,实现农产品的加工增值。

  2、加强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在培植主导产业,发展龙头企业,提高农民素质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应树立扶持合作经济组织就是扶持农民的思想,广泛宣传发动,典型示范引导,特别是进一步修订完善有关鼓励发展新型农村合作组织的相关政策,从税收减免、信贷、财政扶持、用地、畅通农产品销售渠道等方面给予扶持,建立充满生机活力的新型组织,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从整体上提升市场竞争力和对农村经济的带动力。

  3、切实为“三农”搞好信贷服务。鼓励农村信用合作社等金融机构以服务“三农”为根本出发点,紧密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千方百计增加支农资金投放,积极支持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特色农业,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一流金融服务。()大力推广联户联保贷款、小额信用贷款,提高授信额度,实行优惠利率,放宽使用期限,拓展农村消费信贷品种,满足农户在种植、养殖、农副产品加工和运销等方面的合理资金需求。扎实推进“信用工程”建设,逐步改善农村信用环境,充分发挥农村信用贷款在发展农村经济中的促进作用。4、加强对农民群众的科技培训。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急需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应整合现有技术力量和培训设施,通过集中培训、现场指导、跟踪服务等方式,积极培养符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务农技能,使科学技术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驻村调研报告(9)

  “督导什么?可不是呼啦啦下去走一圈。要取长补短,干事有准头才行。”自治区驻呼市调研督导组组长刘玉华一语中的。

  从早上7点50出发,到下午5点,这支由14人组成的学习观摩团马不停蹄地参观了鄂尔多斯准格尔旗的13个“十个全覆盖”工程示范点,向这些地方的干部学习取经。

  村民们看着他们忙碌的身影说:“大周末的都不休息,这样有劲头的干部肯定能干成事。”

  做群众工作就得有耐心

  时间:9月22日

  地点:玉泉区后本滩村

  人物:李福来刘俊文国过海吴庆英赵长青

  中午12点半,刚刚结束一上午的劳作,小黑河镇后本滩村参加村里修路的村民与施工队的工作人员准备吃饭,一时间他们的谈笑声吸引了大家。

  “新生活给我们村里人带来了新希望,今非昔比啊!”55岁的李福来一脸兴奋地谈到,“院子里铺了砖,院墙也给粉刷了,还给换掉了破窗户,以前不知道‘十个全覆盖’是个啥,现在工程一铺开,大家都说好。”

  驻村第一书记刘俊文告诉记者,随着工程建设的不断深入,村民们越发爱惜现在的村貌,不少村民找到村委会要求添加垃圾箱,妇女们更是每天几拨,到修建好的广场上跳健身舞,那些平日里爱说风凉话的村民也改变了自己的看法。

  “你看,以前想盖房没钱,现在国家给补贴1万5,起码材料费就够了。”在乌兰巴图村见到驻村第一书记国过海时,他正忙着给村民做明年“十个全覆盖”工程动员工作。

  一旁的村民吴庆英听了这些,拿出电话给大儿子王国英拨去了电话:“儿子,你说我们交点儿钱、政府再给补贴点儿,咱家盖个新房子是不是个好营生?”原来,她看到别的村都修了路,盖了新房子,一直想着什么时候能轮到他们村。

  “我们村虽然有少数人还不太理解,但是做群众工作就得有耐心,‘通不通,三分钟;再不通,龙卷风’可不行!”从20xx年9月就驻村到现在,国过海跟村民早已熟悉并成了朋友。无论是在房前屋后的偶遇,还是在田间地头共同劳作,相互间总是热乎乎的。

  沿着209国道一路行来,过去路两边脏乱无序的景象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整洁的青砖路面,挂着鲜亮招牌的小饭馆,以及一眼望去或白墙灰瓦或灰墙红瓦靓丽新居。

  老百姓支持,老百姓参与,最终让老百姓受益,“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实施暖到了百姓心坎里。

  自治区万名干部下基层“推进四个全面、加强重点工作落实”启动后,派驻呼市的31名调研督导组成员和呼市千余名干部组成的推进组成员马不停蹄走村串户,行走在秋日丰收的大地。

  每到一处,督导组成员都与村民们同吃同住同劳动,实实在在解决问题。村民说,这些下乡驻村干部工作不做假,白明黑夜地忙活在村子里,我们看着都觉得很辛苦。

  10天走访35个自然村

  时间:9月18日

  地点:托县郝家窑村

  人物:郝争平李志田孙世俊赫三三

  清晨,站在托县郝家窑村东边山梁上远远望去,黄河从村子西边缓缓地流过,薄薄的晨雾中,一排排红瓦黄墙的房子错落有致,漫山遍野的葡萄架一望无垠。

  走进村里,宽阔的硬化水泥路、古色古香的民俗博物馆、各式各样的农家乐饭庄,还有休闲广场、亭台栈道、足球场……很难想到,这97亩地,去年还是一片杂草丛生的废弃砖窑。

  “环境美了,足不出户就能把农产品卖出去,以前1块钱的葡萄现在能卖到10块呢!”当了16年村支书的郝争平深有感触,“村里大大小小农家乐有31家,收入非常可观,还带动了村民就业。几年前还是县里倒数的贫困村,现在成了有名的幸福村。”

  自治区驻呼和浩特调研督导组托县组组长李志田,从9月7日到托县开展工作以来,白天下乡镇、村调研了解情况,晚上通过调研督导组建立的微信群说工作、写材料。仅仅10天,他走访了35个自然村,近百户村民。

  李志田介绍说,“调研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主要集中在资金上,托县低洼盐碱地多,改造的成本较高,资金比较紧张。我们会及时与县委、县政府沟通,建议一方面提高群众参与积极性,发动群众出工出力,另一方面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想办法向社会筹集资金,共同推进这项工作。”

  同样,呼市纪委派驻到郝家窑村里的第一书记孙世俊每天吃住在村委会,用他的话说就是要当好“十个全覆盖”的宣传员、指导员和服务员。

  顺着一条两侧栽植松树的硬化乡村小路,督导组一行走进村民赫三三家。院子里郁郁葱葱的葡萄藤上挂满了紫色的葡萄,窑洞式的窗户宽敞明亮,屋子里厨房、卫生间、客厅、卧室井然有序。说起装修一新的房子,赫三三乐得合不上嘴:“没有政府的补贴,我们哪能拆了土坯房住进这么好的砖瓦房?”

  自治区驻呼和浩特调研督导组常务副组长赵长青谈了一些体会:“调研督导工作中,我觉得要坚持3个原则,一是上下联动的原则,及时把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部署决策贯彻到村到户,把基层的情况及时向各级党委、政府反映。二是突出重点的原则,督导组和推进组对每一个村建档立卡,针对不同情况进行督导。三是一盘棋的原则,要与当地党委、政府密切配合,共同努力做好3项重点工作任务的落实。”

  边看边问边记边拍 学习取经取长补短

  时间:9月19日

  地点: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

  人物:高怀京李锌等督导组长

  “我们观摩学习的第一站是大路镇小滩子村,这村子变化真是大……”9月19日上午9点,准格尔旗旗委副书记高怀京一上车就直奔主题,跟自治区调研督导组一行人介绍起这个村子来。

  虽已9月,道路两边仍是杨柳依依,苍松翠柏,大巴车沿着绿意匆匆掠过村南口的大型“乡风文明”标志碑后,缓缓地停在一片依地势而建的西北大院前。在绿树掩映下,一个宛若世外桃源的小村庄出现在大家眼前。顺着油路往村里走,随处可见忙碌装修新房的场景。

  “房子美观了,这下水啥时候弄呀?”一位大姐拉住高怀京问道。

  “你看,这屋前屋后都没硬化,就是为下一步安装排水管预留的。”有了这样的回答,这位大姐的心就放下来,跟我们唠起村子的变化来:“以前墙都要倒了,过年都没人回来。你看现在这房子,男娃娃们也愿意领女朋友进门不是?一到假期,儿女们都回来了,热闹着呢。”

  “不能光硬化,绿化也要跟上来;小红砖铺路大车一压恐怕就不行;2年就完成80%的工程任务了……”在自治区驻呼和浩特调研督导组清水河组组长李锌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地记着好几页观摩体会。

  组长们边看边问边记边拍,还不时热烈地讨论着。“你看,拿木头栅栏围起来不比垒墙差,既能节约成本,还能保留乡村淳朴风貌。”“这废旧轮胎做装饰、就地取材拿小石子铺路,我看就挺好。”

  在十二连城乡兴胜店村,大家看到“一书、一表、三图”的村庄规划感触颇深。每一张房屋建造及改造设计图上,每户院墙的样式、窗框的花纹、羊圈的摆放位置等细节都由户主自主选择,还有技术指导和户主的确认签字。看到这些,组长们纷纷感叹:“这才是真正做到一村一规划、一户一张图,村民自主参与自然积极性就高。”

  驻村调研报告(10)

  中 共** 县 委 办 公 室

  (20xx年2月23日)

  为深入贯彻中央及区、市关于基层党组织建设年活动的决策部署,按照县委《关于开展城乡“双百”联建创“五好”活动的实施方案》(*党发?20xx?16号)文件要求,县委办公室城乡“双百”联建创“五好”活动工作组到城关镇**村进行了深入走访调研。工作组通过实地调研,走访慰问农户,召开党员、致富能手等各方代表座谈会等形式,进一步了解了**村群众生产生活状况,感受很深,收获很大。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村基本情况

  **村位于六盘山西麓,距离“312”国道0.25公里,距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7.5公里。现辖2个村民小组,193户903人,耕地总面积2873亩,其中历年退耕还林面积20xx.4亩。20xx年人均纯收入是4611元。全村现有党员41名,其中50岁以上的16人,30岁以上的24人,20岁以上的1人,女党员5名。村两委班子成员6名,有复转军人3名,生活较为困难的农户有90户。**村经济主要来源于三大产业:一是育苗产业。**村位于**县县城东北方向,气候冷凉、土地肥沃,适宜发展育苗产业,在政府引导、相关优惠政策推动、苗木种植大户带动下,通过招商引资,在吉林老板李财的带动下,**村现有156户农户发展樟子松、云杉、红杉等育苗产业共1380亩,户均年收入2万元,真正成了群众创收致富的绿色银行。二是旅游产业。按照“绿色生态立县上水平、文化旅游活县促发展”的战略要求,充分利用六盘山长征

  纪念馆的影响力和六盘人家**村便利的交通和独特的地域优势,依托六盘山现有的山、水、林、亭等旅游资源,全力打造**村集旅游、休闲、娱乐、农家餐饮、住宿、文化工艺于一体的农家乐文化旅游优势,修建农家乐13家,年创收94万元。三是劳务产业。**村把劳务输出做为解决“三农问题”,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村建立了村支部统一领导,村委会牵头,村民小组劳务信息员参与齐抓共管,劳务中介组织,劳务经济人带头积极参与的措施和办法,坚持把就地输出一批、季节性输出一批、能人带动输出一批、有组织输出一批作为劳务输出的主要形式,同时不断扩大劳务输出的规模和渠道。20xx年就地输出190人,季节性输出56人,能人带动输出108人,有组织输出36人,共计为**村创收158万元。

  二、几点认识

  通过调研走访,工作小组对**村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深切地感受到了党的一系列富民政策让**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总起来讲,基本达到了五个好:一是两委班子好。现任村党支部书记徐满仓,60岁,是25多年的老支书,村主任李国平,41岁,会计彭忠学,50岁,均为高中文化程度。村支书和村主任都是**村带头致富的典型,和他们的多次交流中,我感觉他们头脑灵活,视野开阔,对如何发展**村经济有一套比较成熟的思路和想法,符合**村的实际。特别值得我学习的是,他们虽为农民,但境界很高,对党的事业、群众的利益高度负责,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中,他们舍小家,顾大家,全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很好的发挥了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二是党员队伍好。**村

  虽然只有41名党员,但党员的精神面貌很好,大家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充分发挥“双带”作用,围绕脱贫致富一条心。如在发展育苗产业方面,大部分群众因不了解而持观望态度,关键时刻,党员发挥了带头模范作用,他们率先育苗,通过招商引资,种植樟子松、云杉、红杉等苗木,以实际行动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使**村育苗产业在较短时间内得以迅速发展,增加了群众收入。三是工作机制好。**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各项制度健全,党务、政务公开,能够定期召开党员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及时沟通民情民意,议定杨店发展事宜。村两委班子成员能够给群众公开承诺办实事、办好事。四是带动农民增收业绩好。**村在党的富民政策的惠泽下,经济社会有了长足发展,通过发展特色产业,**村农民人均纯收入20xx年达到4611元,比20xx年增加了40%以上。近年来,该村很少有打架斗殴及偷盗现象发生,村民之间和睦相处,邻里团结。五是群众反映好。在走访座谈中,**村广大群众由衷感谢党的好政策,绝大多数对村两委班子的工作给予肯定,积极支持生态移民政策。群众发家致富的愿望强烈,积极性也十分高涨。

  三、发现的一些问题

  住**村调研期间,工作组十分注重观察和发现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是缺乏具有劳动技能人才。受近年来投资拉动影响,**村劳务输出创收占总收入的比重屡创新高,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各方面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劳务需求明显由“体力 ”向“智力型”、“技能型”需求转变。村内转移过去的

  劳动力绝大多数是年轻力壮并且有一定文化的人,而留在村里的往往是老人、妇女和文化程度较低,没有专业技能的人。这些人接受新技术能力有限,对农业生产有一定的影响。二是基础设施条件差。农业耕地总面积数,剔除退耕还林、公路占地、新农村建设占地已经不足,比较平整的土地减少。同时,**村的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基础设施都有待进一步加强。三是农民增收缓慢。目前农民的大部分收入还是依靠劳务收入。随着**村劳动力转移到第二、三产业的比例逐年增加,外出务工人员人数剧增,但由于综合素质低,大多数劳动力仍从事着低收入的工作,技术型、技能型劳动力转移输出很少,无法获得较高收入。四是信息服务有待提高。主要体现在信息不足,真正用于农民生产、生活信息指导不多,信息质量不高,鱼目混珠的现象时有发生,令农民不敢轻信;信息网络不够健全,使一些信息无法送到农民手中。**村信息服务发展滞后,农民不能得到必要的生产指导和市场销售信息,产销之间的联系度不够通畅,时常出现农副产品积压和卖难问题。五是育苗产业流通组织滞后。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村部分群众的市场观念、市场意识淡薄,农民由于受传统的小农经济思想观念的束缚,只重视抓生产而忽视流通组织的建设。分散经营的农户在育苗规模上都较小,一些农民盲目生产、无序流通,导致销售不畅,没有形成网络,配套设施较差,服务功能不足,市场带动作用薄弱。

  四、启示和思考

  一、建立完善“三同”帮扶制度和“一对一”帮扶机制。

  从今年3月份开始,县委办公室将安排干部职工到**村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3-5天,在切身体验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的艰苦和辛劳中锻炼干部,增强他们的帮扶工作责任感,更加积极主动地落实帮扶计划。切实干一、二件村民所盼的实事好事,帮助村民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难题。组织办公室党支部与**村特困党员、群众结成“一对一”帮扶对子,积极开展扶贫助困送温暖活动,想方设法为帮扶点的特困党员、群众排忧解难,送去党和政府的关心。并根据特困党员、群众生产生活实际,有针对性地制定帮扶措施,帮助他们发展生产,增产增收。

  二、推进落实各项惠民政策。

  加大政策宣传力度,采取进村入户和编印图文并茂、形象生动的挂历进行宣传等形式,动员**村村民踊跃参加统筹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为村民自主创业和转移就业提供有力的保障。积极协调卫生等部门,加快村卫生室和村医培训,力推社会保障“一卡通”工程,进一步健全完善药品招标和配送制度,调动村民参加统筹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积极性。协调民政部门将无劳动能力且符合条件的贫困户纳入最低生活保障,保障其基本生活。

  三、着力恢复生态。

  建议结合实施“十二五”生态移民扶贫规划,在全力做好**村劳务移民搬迁、转移就业、社会保障、脱贫致富工作的同时,将留下来的村民向有水、有电、有路,条件相对较好的地方集中,并采取“以粮代赈”的方式,将不适宜耕种的坡地全部退耕还林还草,鼓励留下来的村民承包荒山种草种树,发展经果林业。其中大面积的种草种树可由政府支持,由村民承包管护,政府根据植树造林的实际效果,给予村民生活补贴,逐步将农民转变为林业产业工人,实现生态恢复和脱贫致富的“双赢”。

  四、实施科技兴农和转移就业富农相结合的“造血式”帮扶。

  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们,单纯的给钱给物不仅解决不了贫困问题,而且容易使村民滋生等、靠、要等“懒汉”思想。因此,帮扶工作应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转变,在适宜发展农业的地方,加大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力度,对村民进行先进的种养殖技术培训,鼓励和引导村民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设施农业、高效农业,利用先进种养殖技术实现脱贫致富;在不适宜发展农业的地方,加大转移就业公共服务力度,对村民进行多种形式的转移就业技能培训,使他们掌握一技之长,通过转移就业实现脱贫致富。结合我县六盘山工业园区建设及特色产业发展,积极引导初高中毕业后未能继续升学的“两后生”到各类职业技术院校、技工院校学习,依靠知识和技能实现转移就业,改变自身命运。同时,也要积极整合各类扶贫资源,切实管好、用好扶贫资金,切实做到帮扶脱贫一代人,教育带动一代人,打破年年扶贫代代穷的窘境。

  五、着力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

  紧紧围绕选好人、用好人,提高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整体素质这个主题,积极探索改革农村干部选任机制。拓宽用人视野,探索村干部异地任职方式,积极引导党员群众将那些年富力强、有知识、有文化的高素质人才选拔到村“两委”班子中去。重点围绕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新阶段的任务,改进培训方法,丰富培训内容,采取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参观考察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地培训相结合,根据不同村的实际情况,分门别类,分期分批轮训,通过上大课、观看录像、基地实践、远程教育等多种形式开展培训,提高学习效果,逐步实现村“两委”领导班子以高中学历为主的干部队伍。抓好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积极争取自治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项目,对一些有资金缺口的点,积极想办法整合资金,多方筹措资金支持好活动场所建设。同时,要在管理上下工夫,用活已建好的场所,明确专人负责,健全完善管理制度,加强管理,充分发挥活动场所“一室多用”的综合功能,使之成为村级组织开展工作、服务群众、普及科技文化、开展文化娱乐的综合阵地。

  总之,通过调研,我们深受教育,感触颇深。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把广大群众的所思、所想、所需、所盼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心听取群众的呼声,真诚面对群众的需求,真情地帮助群众办一些实事,以实际行动推动**村与全县、全区同步实现小康。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课件范文网 友链、商务、投稿、客服:QQ:1870841073 邮箱1870841073@qq.com

Copyright @ 2006 - 2020 课件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课件范文网 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1245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