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课件范文网>范文大全 > 读后感 > 好妈妈胜过一个好老师读后感3篇

好妈妈胜过一个好老师读后感3篇

2022-03-01 19:07:33 浏览量:

好妈妈胜过一个好老师读后感3篇

好妈妈胜过一个好老师读后感篇1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是近年来中国家长和教育工作者们接受度最高的家庭教育类书籍之一了。尹建莉除了是一位出色的母亲之外,更是北京师范大学教育专业的优秀毕业生,结合着自己亲身的教育经历和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堪称是通俗易懂,有高度有实践的家庭教育优秀书籍。

在《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中,对我启发最大的并不是尹建莉如何教育女儿的,而是尹建莉如何保护女儿的。比如又一次,因为自己太忙,所以尹建莉就让丈夫接女儿到单位,等到下班再一起回家。但是这就不可避免的会遇到有一些好心好意但却不会说好话的同事会“逗”孩子玩儿,小孩子有时候会拿开玩笑的话当真。尹建莉的丈夫一来是没太在意,二来也有点拉不下来脸。为了让孩子不再受到这种负面信息的影响,尹建莉就“剥夺”了丈夫接孩子去单位的权利。保护好了孩子,让孩子在健康、良性的环境中成长,这难道不是同买学区房这样的行为有相同效果的吗?

作为一位母亲,尹建莉并没有把自己生活的重心完全放在了孩子身上。尹建莉除了想要照顾好女儿之外也希望自己的人生不要由此止步。所以有一段时间尹建莉的女儿在寄宿学校学习,但是假期回到家以后,尹建莉发现自己和女儿之间开始有了隔阂,她并没有因为自己繁忙的工作而找借口,一旦发现了问题,立刻就解决了,让女儿回到自己的身边,注重于女儿的沟通和互相理解。

从尹建莉的角度来讲,即使她是家庭教育畅销书作家,获得了教育硕士的学位,也不代表她做的所有的教育和家庭方面的决定都是正确的或者是好的,我们都是在实践中好到更好的陪伴的方法,这才是人生的意义所在。而作为成人来讲,做错决定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在意或者是不去管……当我们在反思与纠正过去之后,才能够走好未来更长更远的道路。

不仅如此,尹建莉还能够引导女儿,判断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并且告诉女儿在一些被动的错误选择中,该如何应对。比如又一次,尹建莉的女儿在学校无辜受牵连,被多遍罚抄。我们都知道,现实生活中和老师发生冲撞也许对孩子没有好处,所以尹建莉在平复了女儿的情绪之后选择帮女儿写罚写的作业,让女儿有时间阅读和做更有效果的练习。这才是一位理智、聪明的家长的选择。

好妈妈胜过一个好老师读后感篇2

候。第二次读是今年年初,这时我儿子恰好一岁半左右。为了这次交流,我又读了第三遍。

这本书非常适合家长读,而作为老师就更有读的价值了,因为我们身为人师又终会为人父母。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是把自己分成两个角色的,一个是妈妈,另一个自然是老师,我发现这两个角色丝毫不冲突。我想,因为无论是妈妈还是教师,我们的目标和出发点是一样的,都是为了孩子更好地成长。所以老师和家长应该是最亲密、最有合作力的同盟,而好老师应当是好妈妈,好妈妈也会是一位好老师。

这本书应当是写给家长这个群体的,但是作为老师,我们也能从中感受到一些教育的智慧和理念,有些是侧面反映的,而有些是直击现在存在的一些教育问题。作为一名教育者我们要真正关爱、理解、尊重孩子,积极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阅读兴趣和健康人格,任何一个正常的孩子,都可以被塑造成为优秀的人。这本书不仅提高了我的教育孩子的水平,也推动了我自身作为家长、作为一个普通人的成长!

作者尹建莉,是一位从事教育工作16年的老师,她也是一位成功的妈妈,培养了一位出色的女儿,因此这本书可以说是作者从事教育工作,以及身为人母教育女儿的过程中总结出的经验之谈,同时这又是一本非常专业的教育书,书中的观点与事例紧密结合,阐述得有理有据,又提供了大量切实可行的教子办法。此外作者的文笔也颇为人称道,娓娓道来,不华丽不枯燥,平实近人,让人有一口气全部读完的冲动。

书里面好多观点和例子引人深思。比如第二章,尹老师非常重视孩子的阅读,她在书里一再强调阅读的重要性,这与我们学校的理念不谋而合,我记得很多年前王主任跟我们分享育儿经验时,她以自己女儿华琳为例子,讲了她爱读书和不读书的前后差距,一再嘱咐我们要给孩子养成从小读书的习惯,因此我们学校的老师都特别重视给孩子读书,咱们的孩子是受益最大的。当然,对于学生,培养起他们的阅读兴趣和习惯也是很重要,这一点我们学校一直在做,我们年级王延凤老师做得特别好。尹老师的另一个观念就是让孩子轻松快乐学习。她说,“孩子原本不需要为学习而苦恼,凡是因为学习而感到痛苦的孩子,都因为他遇到了不正确的引导。只要观念和方法改一改,孩子的学习就可以变得轻松愉快。”学习不能太功利化,不读“有用”的书,不上所谓的作文速成班,替孩子写作业,不写“暴力作业”等等,怎么识字?在读书中识字,生活中识字,而不是用卡片把字当作枯燥的没意义的符号,让孩子死硬记。数学怎么教?开个小卖部,让孩子当老板,“把学习做成酒心巧克力而非牛黄解毒丸”。如果把尹建莉当作家长,我们身为老师听到家长的声音,是不是也应当有所反思?我们推荐孩子读的书是不是孩子真正喜欢的?我们布置的作业有没有机械无用的甚至暴力作业,我们是否对学生的要求过高,我们有没有因为各种名目惩罚或者奖励学生,使学生的学习动力不是来自于内在而是来自于外力?我们有没有因为内心的焦虑而把这种焦虑传递给学生,忘了其实可以把学习变成一件快乐有趣的事?我们有没有为了分数把学生的思维禁锢在我们成年人心目中的“正确答案”里,否定学生“粉色的河流”?

学生可不可以批评老师?

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无论是作为父母还是作为老师,我们都爱自己的子女及学生,但爱并不代表会爱,在爱的名义下,我们做了多少让孩子伤心的事情。书中“在爱的名义下施暴”这句话给我很强烈的感受,它让我越来越深刻的反思,当我们作为老师作为家长训斥孩子的时候,总是在强调“我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我问心无愧。”其实不然,每次发脾气只是作为老师或是家长情绪的一种宣泄,并不能达到预设的结果,甚至会适得其反。不被孩子接受的想法或做法,即使我们再煞费苦心,也会以失败告终。真正的教育,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是大爱无痕。不是刻意去喊,去说的,也不是刻意去做的。作者也是秉承这一宗旨来教育孩子的,把生活中的孩子的一切事都按照这去做,确实不容易,能够做到大爱无痕地爱孩子,才是一个成功的教师和母亲。因此,十年的教师生活,让我慢慢的学会了对孩子的理解,我把信任和理解的目光洒向每个学生,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呼声,和学生产生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让一切学生的心灵都感受到老师的温暖。

对待每个孩子我们都应该尊重,孩子不仅是我们的,但他更属于他自己,他是个有思想,独立的个体。我希望在他眼里的角色不仅是他的母亲,还是他的朋友。随着儿子的成长我读了很多关于家庭教育的书籍,我越来越感受到:身教胜于言传,在教育儿子方面这一点尤为重要,儿子现在的模仿能力很强,正是开始学习的时候,比如读书,他什么时候想读了,自己拿书来读,如果不想读,你让他做他也不愿做,当然很多的时候由于孩子的天性,儿子不会自己自觉的进行读书,这个时候,我总是在一边自己拿起一本书来读,小孩子的模仿性很强,当他看到你在读书时,他也会自觉地进行阅读,当孩子不喜欢读书的时候,我会尽量和儿子做他喜欢的游戏。作为教师,又何尝不是如此?一个优秀的教师,一定是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的人。率先垂范就是对学生真正的负责,就是潜够默化、影响深远的教育。作为小学教师的我们,肩负着培养教育下一代,为祖国的未来夯实基础的重任。这就要求我们本身要有一定的人格魅力,而这种人格魅力表现为教师必须要有敬业精神,必须具备健康的价值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这本书给我另一个感受就是阅读的重要性。阅读不仅能增大小孩的知识面,发展他们的思维,并丰富他们的情感。有过大量阅读经验的小孩学习的后劲大,学习的爆发力强,能后来居上。尹建莉说:爱阅读的孩子就是被魔杖点中的孩子。可能在学习过程中会暂时落后,但一用力,很快就可以赶上来。同时,作者认为阅读是需要诱惑的。在教育中,想要孩子接受什么,就去诱惑他;想要他排斥什么,就去强迫他,这是非常有效的一招。让孩子本身对阅读有兴趣,从阅读中得到快乐。在对书的选择上,作者提出,不看“有用”的书。不看“有用”的书,是在选择中要以孩子的兴趣为核心要素,不以大人所谓的“有用”为选择标准。反思与对照我们在学生的读书活动中,也给学生推荐了一些书,有文学名著、诗词等。这可能是从老师的角度来选择的,范围比较狭窄,对学生兴趣的培养是不利的。我们学校阅览室有许多关于天文、地理、动物、植物、故事等方面的书,我们应该交给学生更大的选择的自由与权力,让学生读自己喜欢的书,相信喜欢阅读的学生一定会更多,阅读的兴趣也一定会更浓厚。

我是一个比较挑剔的读者,我觉得尹建莉的教育是成功的,但并不是唯一正确的,比如她在第二章第1节“让孩子识字不难”中提到通过读书时的指读让孩子识字,我不是太认同,因为我几乎从未给我女儿指读,但是到她五岁多的时候就能识很多字了,基本能自己读简单的绘本。指读实际上会影响孩子的注意力,孩子在幼年时会更多地关注画面,他们虽然会听书的内容,但也会根据画面有自己的想象,不应该把他的注意力强行引到文字上来。

通过读这本书,我更深的感受到教育就在身边,每一个细节都可能是教育的最好的契机,关键是你拥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采用什么样的教育方法加以引导。让我们记住她的一句话吧!“孩子不是为了长大或成功、成才活着,孩子首先是为了童年而活着。”教育不应该有功利性,爱孩子才要施教,施教应该溶于浓浓的爱中,正确的教育方法是一把精美的刻刀;错误的教育方法就是一柄锄头,我想今后我应该把手中的锄头换成刻刀,力争既做一个好妈妈又做一个好老师。

好妈妈胜过一个好老师读后感篇3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是一本家庭教育的书,第一次读是在我女儿一岁半的时候。第二次读是今年年初,这时我儿子恰好一岁半左右。为了这次交流,我又读了第三遍。

这本书非常适合家长读,而作为老师就更有读的价值了,因为我们身为人师又终会为人父母。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是把自己分成两个角色的,一个是妈妈,另一个自然是老师,我发现这两个角色丝毫不冲突。我想,因为无论是妈妈还是教师,我们的目标和出发点是一样的,都是为了孩子更好地成长。所以老师和家长应该是最亲密、最有合作力的同盟,而好老师应当是好妈妈,好妈妈也会是一位好老师。

这本书应当是写给家长这个群体的,但是作为老师,我们也能从中感受到一些教育的智慧和理念,有些是侧面反映的,而有些是直击现在存在的一些教育问题。作为一名教育者我们要真正关爱、理解、尊重孩子,积极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阅读兴趣和健康人格,任何一个正常的孩子,都可以被塑造成为优秀的人。这本书不仅提高了我的教育孩子的水平,也推动了我自身作为家长、作为一个普通人的成长!

作者尹建莉,是一位从事教育工作16年的老师,她也是一位成功的妈妈,培养了一位出色的女儿,因此这本书可以说是作者从事教育工作,以及身为人母教育女儿的过程中总结出的经验之谈,同时这又是一本非常专业的教育书,书中的观点与事例紧密结合,阐述得有理有据,又提供了大量切实可行的教子办法。此外作者的文笔也颇为人称道,娓娓道来,不华丽不枯燥,平实近人,让人有一口气全部读完的冲动。

书里面好多观点和例子引人深思。比如第二章,尹老师非常重视孩子的阅读,她在书里一再强调阅读的重要性,这与我们学校的理念不谋而合,我记得很多年前王主任跟我们分享育儿经验时,她以自己女儿华琳为例子,讲了她爱读书和不读书的前后差距,一再嘱咐我们要给孩子养成从小读书的习惯,因此我们学校的老师都特别重视给孩子读书,咱们的孩子是受益最大的。当然,对于学生,培养起他们的阅读兴趣和习惯也是很重要,这一点我们学校一直在做,我们年级王延凤老师做得特别好。尹老师的另一个观念就是让孩子轻松快乐学习。她说,“孩子原本不需要为学习而苦恼,凡是因为学习而感到痛苦的孩子,都因为他遇到了不正确的引导。只要观念和方法改一改,孩子的学习就可以变得轻松愉快。”学习不能太功利化,不读“有用”的书,不上所谓的作文速成班,替孩子写作业,不写“暴力作业”等等,怎么识字?在读书中识字,生活中识字,而不是用卡片把字当作枯燥的没意义的符号,让孩子死硬记。数学怎么教?开个小卖部,让孩子当老板,“把学习做成酒心巧克力而非牛黄解毒丸”。如果把尹建莉当作家长,我们身为老师听到家长的声音,是不是也应当有所反思?我们推荐孩子读的书是不是孩子真正喜欢的?我们布置的作业有没有机械无用的甚至暴力作业,我们是否对学生的要求过高,我们有没有因为各种名目惩罚或者奖励学生,使学生的学习动力不是来自于内在而是来自于外力?我们有没有因为内心的焦虑而把这种焦虑传递给学生,忘了其实可以把学习变成一件快乐有趣的事?我们有没有为了分数把学生的思维禁锢在我们成年人心目中的“正确答案”里,否定学生“粉色的河流”?

学生可不可以批评老师?

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无论是作为父母还是作为老师,我们都爱自己的子女及学生,但爱并不代表会爱,在爱的名义下,我们做了多少让孩子伤心的事情。书中“在爱的名义下施暴”这句话给我很强烈的感受,它让我越来越深刻的反思,当我们作为老师作为家长训斥孩子的时候,总是在强调“我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我问心无愧。”其实不然,每次发脾气只是作为老师或是家长情绪的一种宣泄,并不能达到预设的结果,甚至会适得其反。不被孩子接受的想法或做法,即使我们再煞费苦心,也会以失败告终。真正的教育,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是大爱无痕。不是刻意去喊,去说的,也不是刻意去做的。作者也是秉承这一宗旨来教育孩子的,把生活中的孩子的一切事都按照这去做,确实不容易,能够做到大爱无痕地爱孩子,才是一个成功的教师和母亲。因此,十年的教师生活,让我慢慢的学会了对孩子的理解,我把信任和理解的目光洒向每个学生,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呼声,和学生产生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让一切学生的心灵都感受到老师的温暖。

对待每个孩子我们都应该尊重,孩子不仅是我们的,但他更属于他自己,他是个有思想,独立的个体。我希望在他眼里的角色不仅是他的母亲,还是他的朋友。随着儿子的成长我读了很多关于家庭教育的书籍,我越来越感受到:身教胜于言传,在教育儿子方面这一点尤为重要,儿子现在的模仿能力很强,正是开始学习的时候,比如读书,他什么时候想读了,自己拿书来读,如果不想读,你让他做他也不愿做,当然很多的时候由于孩子的天性,儿子不会自己自觉的进行读书,这个时候,我总是在一边自己拿起一本书来读,小孩子的模仿性很强,当他看到你在读书时,他也会自觉地进行阅读,当孩子不喜欢读书的时候,我会尽量和儿子做他喜欢的游戏。作为教师,又何尝不是如此?一个优秀的教师,一定是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的人。率先垂范就是对学生真正的负责,就是潜够默化、影响深远的教育。作为小学教师的我们,肩负着培养教育下一代,为祖国的未来夯实基础的重任。这就要求我们本身要有一定的人格魅力,而这种人格魅力表现为教师必须要有敬业精神,必须具备健康的价值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这本书给我另一个感受就是阅读的重要性。阅读不仅能增大小孩的知识面,发展他们的思维,并丰富他们的情感。有过大量阅读经验的小孩学习的后劲大,学习的爆发力强,能后来居上。尹建莉说:爱阅读的孩子就是被魔杖点中的孩子。可能在学习过程中会暂时落后,但一用力,很快就可以赶上来。同时,作者认为阅读是需要诱惑的。在教育中,想要孩子接受什么,就去诱惑他;想要他排斥什么,就去强迫他,这是非常有效的一招。让孩子本身对阅读有兴趣,从阅读中得到快乐。在对书的选择上,作者提出,不看“有用”的书。不看“有用”的书,是在选择中要以孩子的兴趣为核心要素,不以大人所谓的“有用”为选择标准。反思与对照我们在学生的读书活动中,也给学生推荐了一些书,有文学名著、诗词等。这可能是从老师的角度来选择的,范围比较狭窄,对学生兴趣的培养是不利的。我们学校阅览室有许多关于天文、地理、动物、植物、故事等方面的书,我们应该交给学生更大的选择的自由与权力,让学生读自己喜欢的书,相信喜欢阅读的学生一定会更多,阅读的兴趣也一定会更浓厚。

我是一个比较挑剔的读者,我觉得尹建莉的教育是成功的,但并不是唯一正确的,比如她在第二章第1节“让孩子识字不难”中提到通过读书时的指读让孩子识字,我不是太认同,因为我几乎从未给我女儿指读,但是到她五岁多的时候就能识很多字了,基本能自己读简单的绘本。指读实际上会影响孩子的注意力,孩子在幼年时会更多地关注画面,他们虽然会听书的内容,但也会根据画面有自己的想象,不应该把他的注意力强行引到文字上来。

通过读这本书,我更深的感受到教育就在身边,每一个细节都可能是教育的最好的契机,关键是你拥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采用什么样的教育方法加以引导。让我们记住她的一句话吧!“孩子不是为了长大或成功、成才活着,孩子首先是为了童年而活着。”教育不应该有功利性,爱孩子才要施教,施教应该溶于浓浓的爱中,正确的教育方法是一把精美的刻刀;错误的教育方法就是一柄锄头,我想今后我应该把手中的锄头换成刻刀,力争既做一个好妈妈又做一个好老师。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课件范文网 友链、商务、投稿、客服:QQ:1870841073 邮箱1870841073@qq.com

Copyright @ 2006 - 2020 课件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课件范文网 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1245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