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课件范文网>语文课件 > 高二 > 高二语文教案:《老人与海》

高二语文教案:《老人与海》

2021-04-08 16:07:02 浏览量:

  我们一定要给自己提出这样的任务:第一,学习,第二是学习,第三还是学习。下面是课件范文网小编为您推荐高二语文教案:《老人与海》。
 

高二语文教案:《老人与海》

  教学目的要求:

  1.了解海明威的生平创作及本小说写作的背景。

  2.理解本小说的思想内容,理解“硬汉性格”。

  3.学习本文的艺术手法。

  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件演示、讲授讨论

  教学内容与过程:

  【作家作品】

  欧内斯特?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 l899~1961)美国小说家。1954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新闻体”小说的创始人。 生于一八九九年七月二十一日,一家六个孩子,他是第二个。他母亲让他练习拉大提琴;他父亲教他钓鱼和射击。童年似乎没有创伤。中学是一九一七届的,他是一个热情的、好竞争的标准美国男孩;学习成绩好,体育运动全面发展(游泳、足球、射击,还偷偷地到当地体育馆去学拳击),参加辩论团,学校乐队里拉大提琴,编辑学校报纸《吊架》,还给文学杂志《书板》投稿,写短篇小说(已经初具日后成熟的风格的苗头),写诗。他有时中途搭别人的车,出去旅行。有一次在禁猎区打鹭鸟,事后躲藏起来,免受法律制裁。某些批评家认为,海明威离家出游说明他童年过的是正常的生活;但在别外一些批评家看来,则象征他早年反叛橡树园的生活方式,反映他家庭生活中关系紧张。他毕业前两个月,美国参战。他面临的几条路是上大学、打仗和工作,”海明威选择工作。他左眼有毛病(当初训练拳击的时候意外伤到了左眼,视力下降,从那以后他左眼的视力再也没有恢复过),不适宜去打仗。一九一七年十月,他开始进堪萨斯市的《星报》当见习记者,这家报纸是美国当时最好的报纸之一。但是,战争的吸引力对海明威越来越大,他于一九一八年五月后半月开始这场探险。头两个月,他志愿在意大利当红十字会车队的司机,在前线只呆了一个星期。在这个星期最后一天的下半夜,海明威在意大利东北部皮亚维河边的福萨尔达村,为意大利士兵分发巧克力的时候,被奥地利迫击炮弹片击中。他旁边的一个士兵打死了,就在他前面的另一个士兵受了重伤。他拖着伤兵到后面去的时候,又被机关枪打中了膝部;他们到达掩护所的时候,伤兵已经死去。海明威腿上身上中了两百多片碎弹片,左膝盖被机枪打碎,被迫手术换了一个白金膝盖。他在米兰的医院里住了三个月,动了十几次手术,大多数弹片都取了出来,还有少数弹片至死都保留在他的身上。他受伤的时候,离他十九岁生日还差两个星期。”摧残海明威身体的那次炸裂也渗透他脑子里去了,而且影响更长、更深远。一个直接的后果是失眠,黑夜里整夜睡不着觉。五年之后,海明威和他妻子住在巴黎,他不开灯仍然睡不着。在他的作品中,失眠的人处处出现。《太阳照样升起》中的杰克?柏尼斯,《永别了,武器》中的弗瑞德里克?亨利,涅克?阿丹姆斯,《赌徒、修女和无线电》中的弗莱才先生,《乞力马扎罗的雪》中的哈利和《清洁、明亮的地方》中的老年侍者,都患失眠症,害怕黑夜。《永别了,武器》和一些短篇小说出色地描述了战争在社会、感情和道德方面的含义,然而,使他的战争经验“难能可贵”的不止是这番描述:它在他心灵上锻铸出他对人的命运的看法,这几乎影响他所有的作品。迫击炮的碎弹片成了残酷世界破坏力量的比喻,海明威和他的主人公成了寻求生存道路、受伤的人类的象征。他已经差不多准备好,可以把那种生活感受转化为文学作品了。他取得红色英勇勋章之后的五年内,缓慢地却是目的地为写作生涯而努力。橡树园热情欢迎它的英雄归来,但是海明威的父母亲——尤其是他的母亲——感到厌烦,因为这个年轻的除了写作别无雄心,又极为乐意接受家庭的供养。他刚过完二十一岁生日,他母亲提出最后通牒:要么找一个固定的工作,要么搬出去。海明威搬了出去,到芝加哥当了一年《合作福利》的编辑,这是一份宣传合作投资的机关报。但是,他真心需要的是欧洲,是有空间的时间进行写作。海明威夫妇决心接受一个驻国外兼职记者的工作。此后两年,海明威成了《星报》驻欧洲的流动记者,人住在巴黎,兼写关于日内瓦与洛桑国际会议的报道,包括希土战争的简练的戏剧性电讯。他偶尔写一点轻松的、但观察锐利的印象记,内容是瑞士滑雪、西班牙斗牛和德国战后生活。他早期新闻工作的训练,加上天生爱好简洁,已经成了一种风格,他现在写的电报——浓缩、紧凑——使这种风格更为有力。一九二六年十月斯克利布纳公司出版了《太阳照样升起》,不到三十岁的海明威成了有定评的文学家。作为一位作家第一部长篇小说,销路不错,也博得了好评。海明威晚年在《流动宴会》这部书回忆一九二一至一九二六年间的生活情景时,追忆当时的梦想,刻苦的训练和灾难。梦想是牧歌式的:对哈德莱纯洁的爱,巴黎和伏拉尔勃等美好的去处,友人的情谊。刻苦的训练——把自己写为一个挨饿的人,渴望成功心切,无情地律己,同时也为了形成自己的文学风格。灾难是随成功接踵而至的梦魔般的现实,它粉碎了梦想,破坏了训练,只剩下了欲望,放纵和失望。海明威写这本书的时候,生理上和心理上的病痛可能加剧老年人怀旧的甜蜜和痛苦。然而,在某个意义讲,也说明海明威终于明白他早年在巴黎的时代,正是他作为一个人与作为一个艺术家最为融合的年代。他发表了《在我们的时代里》、《太阳照样升起》,尤其是一九二九年发表了《永别了,武器》的时候,他已经有了足够的经历,形成他对人类命运的看法和极能表现这种看法的文体风格。虽然他艺术上的发展还没有结束,但是他后来写的东西至多是技巧更为精致,更有光彩,把他已经写过的主题加以变化罢了。在《太阳照样升起》出版、《永别了,武器》未出版之间,海明威同哈德莱离了婚,与当过《时尚》时装式样编辑的保琳?帕发费结婚,他们回到美国,定居在基维斯岛,一九二七年海明威完成并发表了第二部短篇小说集《没有女人的男人》。一九二八年,他写《永别了,武器》初稿的时候,保琳生下他们第一个孩子(她一共生了两个儿子);他修改初稿时,得知消息:他父亲得了糖尿病,又因经济困难自杀,用的是他自己父亲内战时用过的手枪。他们在海明威粗狂妄的面容和强壮的身躯上看到背运时期一位英雄的面貌;他含蓄的散文、精练的对话表现了典型的“重压下的优美风度”。他这些年来发表的两部非小说的作品加强了这个形象。一部是《午后之死》(1932),称颂斗牛的仪式,一部是《非洲的青山》(1935),描写一次狩猎旅行,预演人与野兽的悲剧,但几乎声嘶力竭地歌颂人类勇气的尊严。一九三九年他在哈瓦那郊区“了望农场”购买了一份地产,就在地产山顶的房子里,创作关于法西斯主义、民主和个人的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 小说出版几天后,保琳?帕发弗以“遗弃”为理由同他离婚。一个星期之内,海明威娶第三个妻子玛瑟?盖尔荷恩,她是圣路易市人,小说家、记者,他们共同生活了五年,婚后头两年,他们去中国当战地记者,海明威为现已停刊的纽约报纸《下午报》撰写报道。海明威在这些报道中认为:日本、英国与美国之间不大会爆发战争,但不是不可能发生。他有预见,指出如果日本进攻美国在太平洋或东南亚的基地,那么战争不可避免。从一九四二年到一九四四年他被《柯里厄》杂志作为没有军籍记者派往巴顿将军的第三军为止这段时间内,海明威驾驭“皮拉尔号”——由政府出钱配上通讯与爆破设施——巡逻海上,成了一艘伪装的反潜艇的兵舰。虽然“皮拉尔号”没有遇上潜水艇(如果遇上,海明威准备命令自己在指挥塔上扔手榴弹和燃烧弹),海明威的报告可能帮助了海军侦察到一些潜水艇的方位并把它们炸沉,海明威因这些功绩得到表彰。一九四四年海明威在英国同皇家空军协作,几次坐飞机参加战斗,没有受伤,但在伦敦一次灯火管制时汽车失事,他头部与膝部受伤。几家报纸登出他的讣告,但不久,在联军登陆那一天,在诺曼底的福克斯?格林海滩上海明威观看了几分钟战斗才回到船上。战争结束时,海明威四十六岁,他给自己画的饱经战患而又不屈不挠的老兵形象已经不是铅笔勾勒的素描,而是油彩阴沉的全身像了。还有什么呢?海明威通过言论与行动说明自己在生活与艺术方面都要来一个新的开端。他在战争的年代里,只发表了为《下午报》写的关于中日战争的报道,还有为《柯里厄》撰写的、从欧洲战区拍回的电讯。现在他笼统声称正在写一部作品,一部关于“陆地、海洋和天空”的长篇小说。海明威仿佛要加强他的新生感觉似的,在一九四五年末同玛瑟?盖尔荷恩离婚,并于一九四六年三月回到了“了望农场”,随同他回去的是他第四个、也是最后一个妻子玛丽?威尔什,又是一位记者,明尼苏达州人。此后,他不断深入到过去经验里去,仿佛怀旧能补偿艺术上的无能。他从艺术家权充探险家又一次变为追求艺术的冒险家,这个循环过程也就接近结束了。他先是回到三十年代,打猎和捕鱼的冒险的年代。一九五三年,他与玛丽去非洲作狩猎旅行。他已是满身伤痕,这一次又遇到飞机连续出事,险些丧命。第一次失事,玛丽断了两根胁骨,海明威肝部与腰部震裂,下脊椎骨受到重伤;第二天,飞机再次失事,海明威一生受了十几次脑震荡,这是最严重的一次(机舱着火,门被夹住,海明威用头把门撞开),外加内伤。虽然他开始倒运,不过还算幸运,在内罗毕医院养伤时居然能读到关于自己的讣告(海明威是唯一一个在有生之年见到自己讣告的著名作家)。捕鱼的收获在。十五年前他在《老爷》杂志上发表过一篇关于一个古巴渔夫的通讯,现在根据这个素材写了《老人与海》(1952),补回他在文学上的损失。同时,他得到普立彻奖金,一九五四年他得到诺贝尔文学奖金,可能也是《老人与海》帮的忙。一九六O年,海明威想写作的热情一定使他极为痛苦。他在生理上大为衰弱,高大的身躯萎缩下来了,面容憔悴,忍着痛苦。他住在梅约疗养院时,诊断结果不妙:高血压,可能还有糖尿病(此病曾经折磨过他父亲),而且铁质代谢紊乱,这是一种罕见的疾病,危及主要器官。心理上,他更糟糕,几乎说不清楚话,焦虑,抑郁症很严重一九六一年春天,他进行了二十五次电疗来减轻抑忧症。他在梅约疗养院住了一个月,刚刚回到克特欠不久,在一九六一年七月二日早晨,他把一支银子镶嵌的猎枪的枪口放在嘴角,两个扳机一齐扣动。12次手术,从体内取出了237块弹片。他经常去各地打猎,也曾三次负伤。他受伤最重的一次是飞机失事,他的头部、脊椎和内脏多处受伤。他的人生充满了冒险和传奇。也正是由于这种罕见的生活经历,使他近乎本能地选择了这样一个主题:人怎样面对困难,如何对待失败,能否超越死亡。他在自己的作品中对这一主题予以揭示,并因此诞生了前所未有的“硬汉形象”。“硬汉形象”体现了海明威的美学与人生哲学。而他的这种人生观与价值观,最完整的体现在《老人与海》这部小说中,主人公桑提亚哥也因此成为“硬汉形象”的最高代表。《老人与海》创作于1952年,此前,海明威已有十余年没有特别优秀的作品问世,人们认为他才思已竭。这时的他,竭力要向大家证明自己还是能够交到“好运气”的,于是这篇脍炙人口的小说诞生了。他用这篇寓言式的作品向公众充分展示了他所谓“重压下的优雅风度”,同时也补偿了他在文学声誉上的损失。

  【讲解分析】

  (一)故事梗概:

  《老人与海》叙述的是古巴老渔夫桑提亚哥84天未捕到鱼了,同行都远离他,最崇敬他的孩子也离开了他。第85天他又独自一人乘船出航到很远的地方竟捕捉到一条比小船还长两英尺的大马林鱼。可大马林鱼是鱼中豪杰:它机灵、沉着、“搏斗起来一点也不惊慌”,老人被它拖了两天两夜,还不断被它掀起的大浪摔倒在船上,被它牵走的钓索勒得背脊生痛,两手血肉模糊。当时老人只要割断绳索就可以摆脱困境,但他没有这样做,而是靠喝冷水、吃生鱼片加大体力,最终制服了大鱼,猎获了他梦寐以求的目标。但在归途中,又被成群的鲨鱼轮番侵食。桑提亚哥拼出全力搏斗,最终还是输给了鲨鱼。当他回港上岸时,老人带回的只是一艘空船和自己疲惫不堪的身躯,因为大马林鱼被鲨鱼吃得只剩下一副骨脊。所幸的是极度困乏的老人在梦里梦见了那蓝色的海洋和勇猛的狮子,而最崇敬他的孩子也一直守在他身旁。

  第一部分(开头至“他连一只鸟儿也看不见”):写桑提亚哥弄死大鱼之后所思所做所见,预示着“倒霉透顶的事儿快要发生了”。

  第二部分(“他已经在海里走了两个钟头”至“也许结果会很好的”):写桑提亚哥战胜两条鲨鱼的经过及感想。又分为两层:第一层(该部分开始至“也许那是你的妈妈呢”)写战胜两条鲨鱼的经过;第二层写战胜鲨鱼后的所做所见所想,主要写感想。

  第三部分(“下一个来到的鲨鱼······”至“里里外外都累乏啦”):写桑提亚哥战胜一条犁头鲨的经过及感想。又分为两层:第一层(前两自然段)写战胜犁鲨的经过;第二层写战胜犁鲨后的言行及感想。

  第四部分(“直到太阳快落下去的时候”至最后):写桑提亚哥战胜两条星鲨的经过及感想。又分为两层:第一层(该部分开始至“然后从死鱼身上滑下去了”):写战胜两条星鲨的经过;第二层写战胜两条星鲨之后的言行及感想,主要写所想。

  (二)文学特征

  1.以对立面之强来反衬人物性格之强。

  作品中无论是大马林鱼还是鲨鱼都是凶猛而强悍的,不好对付的。节选部分写的是鲨鱼的凶残嗜杀和贪婪。但是写鱼是为了反衬人,意在表现孤身斗鲨鱼、在强大的自然力面前不退缩、不屈服而顽强斗争的老人的英雄性格,也就是硬汉性格。例如当星鲨出现的时候,主人公也惊得“呀”了一声,而且“他的手痛得不听使唤了”,他仍然做好对付星鲨的准备,说“星鲨,来吧,星鲨”,表现了不畏强敌,敢于迎接挑战的斗争精神。

  2.写实手法,使人物形象真实可信。

  首先,作者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并没有将英雄形象神化,从物质的角度、从力量的角度来看,他并非神圣不可战胜的。他顽强、自信,但也能充分认识到对手的强大和斗争的困难。比如文中写道老人刚杀死一条鲨鱼,疲惫不堪时,忽见两条鲨鱼又袭来了。小说写道:“‘呀,’他嚷了一声。这个声音是没法可以表达出来的,或许这就像是一个人在觉得一根钉子穿过他的手钉进木头时不由自主地发出的喊声吧。”“‘星鲨,’他高声说……” 可见老人看到星鲨时的惊愕和不安。小说后部写到老人失败后,抱着疲倦的身子由岸边回到他的窝棚,路很近,可他不得不一连歇了五次。这些描写都真实地反映了斗争的艰苦。也正因为这样,才更好地表现了主题。

  3.简洁明快的叙事手法。

  本文情节单一,只在关键处设置一个重要转折,即桑提亚哥战胜马林鱼后又陷入鲨鱼重围的情节逆转。但个人与大自然对抗这一主题,通过单一情节得到渲染,符合“冰山原则”。海明威认为,“冰山在海上移动很是宏伟壮观,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出水面”。作者回忆小说本可以写一千页长,但最后还是删去了大部分,如他所说:“把狗扔掉了,只留下尾巴。” 另外,小说的语言也极为简练,有电报式的特点。例如小说结尾,只用一句话来对经历了一场恶战的老人的未来作出了交代:“在大路另一头老人的窝棚里,他又睡着了。他依旧脸朝下躺着,孩子坐在他身边,守着他。老人正梦见狮子。”

  4.独白式的心理刻画。

  有时由老人说出口,有时由作家交代。 这类心理描写构成作品的主干。正是这些有声无声的独白,将人物在悲壮的拼搏过程中的心路历程生动、完整地记录下来,同时也便于表达作品的主题思想。“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这样的独白,就能很好地揭示题旨。

  5.象征手法的运用。

  作者借助象征手法突出主体,渲染主题。无论是桑提亚哥还是他的对手,都具有鲜明的象征性。小说也因此带有了寓言化的特征。人们很自然地从桑提亚哥身上领略到人的意志之风采,也会直接从鱼与大海的形象意蕴中,悟出人类所应面对的考验与挑战。另外,作品还综合运用了意识流手法、电影艺术中的蒙太奇、绘画艺术中的点染等手法。

  (三)思想情感

  《老人与海》写桑提亚哥一人出海捕鱼,在海上漂流了84天仍一无所获,第八十五天终于捕到一条18英尺长的大马林鱼,经过两昼夜的生死搏斗才降服马林鱼而返航,却又遭遇鲨鱼的连续袭击,老汉虽又经过了顽强的搏斗,马林鱼仍被鲨鱼吃掉的故事。通过这一故事,热情歌颂了桑提亚哥在失败面前毫不气馁、勇敢、顽强、坚忍不拔的英雄气概,肯定了人的伟大。浩瀚的海洋,凶猛的马林鱼和凶恶的鲨鱼,恶劣的气候和多舛的命运,都没能把一个孤单而老迈的人征服。作家写出了他在对待失败的观念上的胜利和作为“强者”、“硬汉”的寓意深刻的悲剧性格。在海明威的世界里,人生是一场孤独的斗争,而这场斗争永远也不可能获胜。但是,人完全能够而且必须驾驭他自己,在不可测度的人生的厄运中保持住自己的理性和风度,永远保持精神不败,这才是重要的。“硬汉”性格的实质,就在于此。

  《老人与海》是根据真人真事的故事加工而成的小说,所以它既是一部现实主义的力作,又是一部有多层寓意且寓意很深的作品。发表后立刻被译成多种文字。各国文学评论界对作品的艺术造诣都无一例外地给予很高评价。桑提亚哥的硬汉而又矛盾的形象、作品的结尾及隐喻无处不在启发人们细细思索,反复吟味。海明威曾经还说过:“我试图描写一个真正的老人,一个真正的孩子,真正的大海,一条真正的鱼和许多真正的鲨鱼。然而,如果我能够写得足够逼真的话,他们也能代表许多其他事物。”分析这段话,再结合书中许多内证,我们便可解读《老人与海》中许多作者隐含的思想依托。“一个真正的老人,一个真正的孩子。”如前所述,在桑提亚哥的身上,寄寓着作者的理念:一个真正的人,从失败中走来,还得继续面对未来。面对,是获得成功的前提,勇敢面对,才有获得成功的希望。老人成功了。那条硕大的马林鱼斗智斗勇但没能斗得过老人的意志。虽然老人最终败在鲨鱼群中,那是因为“驶得太远”,孤军奋战之故。在两天两夜的搏斗中,老人一直就自信有加:“我是个不同寻常的老头儿。”并坚持着一条生命法则:“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消灭他,可就是打不败他。”为什么“打不败他?”一个真正的人,在逆境中也是一名飙起的硬汉。老人虽然身陷困境,但他始终心中有孩子,梦中有狮子,书中的孩子----曼诺林就如同他过去强壮有力的自己;当然无疑,也是他将来猎取更大目标的自己;梦中的狮子则如同他的人生目标,无疑也是他的力量动力。老人“爱它人,如同爱这孩子一样。”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的海明威,面对着战争后遗症给社会带来的混乱和毁灭、给人们带来的遗憾和幻灭,他觉得人们要在社会中生存下去就必须具有老人那种打不败的硬汉子精神。书中的孩子就实现了作者的这一愿望。面对“倒了血霉”,但仍坚韧不拔的老人,孩子仰慕地称赞道:“好渔夫很多,还有些很了不起的。但顶呱呱的只有你。”还说“男子汉就该这么干。”当老人获得的成功又化为乌有时,孩子乐观而又执著地反复说“我不在乎。我昨天逮住了两条。然而我们现在要一起钓鱼,因为我还有好多事要学。” “你得赶快好起来,因为我还有好多事要学,你可以把什么都教给我。”由此看来,作者在桑提亚哥的身上寄寓的“真正老人的老人”形容再鲜明不过了:经历了创伤和失败又能勇敢地面对,实质上就是一种沧桑硬汉的形象,更是一种英雄行为。是英雄就能产生传达力和渗透力。而这个“真正的老人”用他未被打败且表现得十分勇敢的张力替作者成功地完成了对“一个真正孩子”成长为英雄似的硬汉的诱导责任。“真正的大海,一条真正的鱼和许多真正的鲨鱼。” 人与海的对抗本身就意味着是以渺小的力量去与伟大的合力作较量,再加之为“老人”与海,这就注定了是一场打不赢的战争。故事的结尾虽寄意渺小的人类只要凭着一股不被打败的意志和与强大拼杀的物质条件(结实的身体)及拼杀技巧,即使暂时不能取胜,也能与之抗衡且不被打倒。但热力四散的作品往往在大架子下面还涵盖许多作者有意铺下的其他耐人寻味的细节。仔细品味故事细节,我们不难看出“真正的大海”之所以“真正”,其实就在于它有旖旎的风光和大小都各具风格的马林鱼、鲨鱼、飞鱼、金枪鱼、鯕鳅鱼……,大海的胸怀是宽广而厚重的:上承日月光华,下容海藻生灵。虽然有残暴的时候,但多数时候是仁慈并十分美丽的。老人爱海,他目之所极的海洋,大抵都是色调明丽且极富动感:“深蓝色的水中穿梭地闪出点点红色的浮游生物,水在阳光照耀下变幻出奇异的光彩。”“水面上几摊被太阳晒得发白的黄色马尾藻和一只紧靠着船舷浮动的僧帽水母,它那胶质的浮囊呈紫色,具有一定的外形,闪现出彩虹般的色彩。”老人曾说:“海里有我们的朋友,也有我们的故人。”即算是那个差不多就要把他拖垮的马林鱼,在老人看来,它就像是“我的兄弟”,还有抢夺他的战利品的鲨鱼是“生就一副好体格,能游得跟海里最快的鱼一般,周身的一切多很美。”金枪鱼“壮实而气血旺盛”,鯕鳅“跃出水面的当儿,在最后一线阳光中确实像金子一般在空中弯起腰子扑打着,一次次跃出水面,像在做杂技表演。”海里蕴藏的这些有灵性的生物,就好比是大海的孩子,平时他们在大海的温床上遵循着自己的生活原则,但一旦有来犯的人类,它便又合成一股强势对抗着。海明威笔下的故事情节与其说是老人与鱼的拼杀,不如干脆说就是老人与海的搏斗。马林鱼把老人折磨得鲜血淋漓是得益于海水的助力;鲨鱼战败了老人也是凭借了海水的推力。大海对鱼的关护全然不同于人类母亲对孩子的拘囚或忤拗,而是让它的孩子在遭遇不测之时同心戮力地反击、进攻直至获胜。“真正的大海”就这样孕育着自己“沉着、健壮、似乎是毫无畏惧而信心十足的鱼。”无怪乎老人也不得不对这样“真正的鱼”发出礼赞似的心灵告白,“你要把我害死了啦,鱼啊 。不过你有权利这样做。我从没见过比你更庞大、更美丽、更沉着或更崇高的东西,老弟。来,把我害死吧。我不在乎谁害死谁。”强悍的群鲨蜂拥而来:“灰鲭鲨游得那么快,那么健壮,武器齐备,以致所向无敌。”登多索鲨是“美丽而崇高的,见什么都不怕。”“加拉诺鲨是最可恶的鲨鱼,既杀生又吃腐,但就是这些大海的复仇之子”,实现了作者笔下的“一些真正的鲨鱼”的构想。英国当代著名小说家、评论家安东尼·伯吉斯在评论《老人与海》时写过这样的见解:“这个朴素的故事里充满了并非故意卖弄的寓意……作为一篇干净利落的陈述性散文,它在海明威的全部作品中都是无与伦比的。每一个词都有它的作用,没有一个词是多余的。”我们读着这绝非多余的海的深博和鱼的强势的描写忽又悟出作者匮赠我们的第二个启示:善待海洋,和平相处!

  1.关于《老人与海》的发表经过:

  《老人与海》是海明威晚年的一部中篇力作,作品的诞生颇富戏剧性:1952年,《生活》杂志找到了当时正处于创作低迷期的海明威,请他为杂志撰写一部小说。随后《生活》杂志以全本杂志的篇幅登出了中篇小说《老人与海》,并立刻掀起一轮阅读热潮。让读者感到奇怪的是,杂志并没有同时登出作者的名字。于是,被作品深深征服的人们纷纷猜测这位神秘的作者究竟是谁?与此同时,《生活》杂志分头约请100位著名人士就这部神秘的作品 发表评论──每一位被邀请者被告知“您是我们邀请的惟一一位对《老人与海》作出评论的人”。100位评论者对《老人与海》的评价被一一刊出,《生活》杂志又在这些评论中进行了评选······

  所有这些举动使《老人与海》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大的兴趣,直到这时,大家才终于从杂志社了解到,这部杰作的作者是海明威,人们纷纷对这位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文坛硬汉致以崇高的敬意。《老人与海》这部小说创下了人类出版史上空前绝后的一个纪录:48小时售出530万册!作品在问世的当年就获得了普利策奖,两年后又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王安忆、高晓声主编《课外名篇·高中版──小说卷》)

  2.关于桑提亚哥的“硬汉形象”:

  老人与马林鱼的较量讲述了一个哲理。桑提亚哥同鲨鱼的较量也阐述了海明威的一种思想。这就是,桑提亚哥到底是失败了还是胜利了?表面上看,也就是从物质的得失来看,鲨鱼从他手里夺去了大马林鱼。那条巨大的鱼骨,既是老人失败的证明,也是鲨鱼胜利的物证。那些在水中强悍异常、似乎不可一世的庞然大物,无疑利用自己的优势,取得了这场战斗的胜利。它们胜利的意义不仅在于夺去了老人苦斗两昼夜的结果,也不仅在于抢走了老人过冬的食物。它们过于无情地粉碎了老人的一切努力与尝试。以至于后来,桑提亚哥自己也不得不怀疑道:“我没有运气。我再也不会走运了。”

  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在这场力量绝对悬殊的较量中,桑提亚哥无疑又是胜利者。这种胜利的意义在于,他在精神与气质上绝对压倒了对方。在强敌面前,他没有丝亳的怯懦,没有些微的退缩。在这场显然是毫无希望的斗争中,他从一开始便积极迎战,并把全盛的斗志保持到底。在人与自然的较量中,个体的能力永远在后者之下。但桑提亚哥使我们看到了,渺小的个人所展示蔑视自然伟力的气势。对人类来说,他所体现的这种不服输的精神尤为重要。海明威通过他与大鱼、大海、尤其是以鲨鱼群为象征的大自然的抗衡,否定了人在物质上的劣势,宏扬了人在精神上的优势。

  正因如此,我们应当接受桑提亚哥所宣扬的人生哲学:“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因为这并不是一种自我安慰性质的精精神胜利。这一哲学的逻辑建筑在对人的信念的力量的崇拜上。具有这样一种精神的人,无论他面对怎样的困境、怎样的强敌,都不会从心理上败下阵来,不会在精神上输掉。可以说,海明威的哲学,对希望与失望、胜利与失败、精神与物质范畴及其相互关系,有他白己的独特解释。

  这就是海明威的“硬汉性格”。桑提亚哥是他塑造的一系列“硬汉形象”的最高代表。

  他最鲜明的特征是富于竞争意识与挑战精神。在大海中捕鱼,是人与自然的抗衡。而人与自然又不具有平等性。由此导致的对抗性,产生无时无处不在的风险。桑提亚哥的特点在于他具有向强者挑战的主动性和顽强性。

  他每次下海,既是向大海要财富,更是向命运挑战。一连84天的厄运,是大海对他的吝啬,也是大海对他的考验。他面对空前失败之时,也就是他爆发更强烈挑战之时。这就是他为什么毫不犹豫地进入第八十五天的根本原因。读者也完全相信,在这次巨大失败后,他还会义无反顾地驶进大海。

  在这类“硬汉”看来,同足以毁灭一己的自然力量较量,更能激发自己的人生使命感及生命活力。从这种意义上说,他走进大海,是走向失败,也是推进贯穿其毕生的挑战。所以他说:“幸而我不打算把星星也给弄死。”

  自信,是桑提亚哥性格的又一重要特征。这也是他的精神支柱。这使他敢于蔑视对手。这种自信不是对一己力量的夸大,亦非对结局的盲目乐观。而是他对自我精神力量的确信,是有信心保持精神上的不败记录。所以,他在最困难的时候这样自言自语:“我希望我也能够让它看看我是什么样的人。······让它(指马林鱼──笔者注)把我当作比现在的我更有男子汉气概些吧,事实上我一定会那样的。” 而且真也就征服了对手。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他才能在被鲨鱼掠夺一空后豪迈地宣告:“是什么把你打败的呢?什么也不是。” 桑提亚哥取得这样的胜利,还有赖于他的勇敢、强悍。这些特点使他成为不只是能从精神上蔑视对手的英雄。在与大自然的只身作战中,他体现出惊人的能力,其惊人的程度让人想到古希腊神话中的英雄。鲨鱼夺走他的马林鱼所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以多条活鲨鱼换一条死马林鱼,即使是这样估价,也能看出桑提亚哥的胜利不只是精神性的。他所具有的 “硬汉性格”,不只是精神、意志上的坚韧不拔,也包含这种“力拔山兮”的超人能力。没有这类实在的强者品质,他只是一个精神胜利者;他的那种“打不败哲学”也只能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刘铁《 “硬汉” 作家和 “硬汉” 形象》,彭定安、王建中主编《中外文学名著选读》)

  3、关于海明威创作的综合述评:

  海明威一生的创作在现代世界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他以其亲身参加两次世界大战的丰富阅历,描写和谴责了战争,撕下战争鼓吹者的一切假面具,并刻画了一代青年的迷惘情绪。他的作品洋溢着对劳动人民的爱,通过描写农人、村民、猎手、渔夫、拳师、斗牛士和记者,塑造和赞美了“硬汉性格”,拓宽了文学创作中孤独、暴力、死亡的主题,探索了暴力的多义性。他探索艺术创作的新途,使现实主义在开放的兼容并蓄中获得了新的光彩。他是简约有力的散文文体的大师,“把附着于文学的乱毛剪了个干净”,采用简洁、清新、通俗、达意的文字,使作品明晰流畅,引起了一场 “文学革命”,影响甚为深远。(朱维之、赵澧主编《外国文学简编〔欧美部分〕》)

  思考练习题:

  一、怎样理解桑提亚哥的 “硬汉性格”?

  二、怎样埋解《老人与海》的寓言化和象征性特征?

  三、《老人与海》运用了许多独自式的心理刻画,这是为什么?

  四、试结合《老人与海》分析海明威简洁明快的叙事特点和简练的语言特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课件范文网 友链、商务、投稿、客服:QQ:1870841073 邮箱1870841073@qq.com

Copyright @ 2006 - 2020 课件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课件范文网 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1245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