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课件范文网>生物课件 > 高二 > 高二年级生物教案:《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高二年级生物教案:《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2021-06-17 15:53:41 浏览量:

  有了梦想,就应该迅速有力地实施。坐在原地等待机遇,无异于盼天上掉馅饼。毫不犹豫尽快拿出行动,为梦想的实现创造条件,才是梦想成真的必经之路。下面是课件范文网小编为您推荐高二年级生物教案:《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高二年级生物教案:《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概述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概述植物生长素的产生部位、运输和分布。

  3.说出具有生长素效应的物质和植物激素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尝试分析经典实验,提高逻辑思维的严密性。

  2.通过对科学家实验的分析和技能训练,提高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利用生长素发现过程进行科学发展史教育,学生关注生活现象,体验科学发现之美,形成积极探索、勇于进取的求知精神和追求真理的良好意志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生长素发现过程。

  【难点】

  科学实验设计和推理的严谨性分析。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1.老师让学生回答“春色满园关不住,_______?”

  2.老师设问:

  (1)这是植物生活中的什么现象?

  (2)环境中哪种刺激引发了红杏出墙?

  (3)红杏出墙对它的生活有什么益处?

  “红杏”为什么会向光生长,在这个过程中植物体是怎样调节的?

  (过渡语)让我们一起探索“生长素的发现”。

  环节二、新课教学

  (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1.达尔文实验

  (1)观察图片,认识胚芽鞘结构

  材料:金丝雀虉草

  展示胚芽鞘图片:尖端和尖端下部

  教师做背景介绍:单子叶植物特别是禾本科植物胚芽外的锥形套装物叫胚芽鞘,它能保护生长中的胚芽。种子萌发时,胚芽鞘首先钻出地面,出土后还能进行光合作用。

  (2)分析达尔文实验

  首先,展示达尔文的实验示意图。

  其次,教师解释锡箔纸,不透光。

  第三,教师引导学生描述实验现象。

  第四,教师描述各组的实验处理(对照实验,自变量、因变量),归纳实验现象。

  第五,教师逐步设出问,引导学生分析和推测,教师归纳:①感受单侧光刺激的是胚芽鞘的尖端,发生弯曲的是尖端下部。②植物弯向光源生长需要尖端和单侧光。

  第六,教师设问:为什么胚芽鞘的向光性与尖端有关,而弯曲的却是尖端下部?尖端和下部可能的联系是什么?

  第七,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作出推测:单侧光照射使胚芽鞘尖端产生某种刺激(像动物的神经接受外界刺激产生冲动),并传到下部,造成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使胚芽鞘向光生长。

  最后,教师归纳总结,提出问题:用什么方法可以证明这种刺激从尖端传到了下部呢?让学生思考,以此来引出詹森 拜尔 温特实验。

  2.詹森的实验

  教师展示实验示意图。

  学生观察实验示意图,并描述实验处理和实验现象。

  教师设问:

  ①观察示意图,能得出什么结论?

  (是尖端通过产生的刺激影响下部生长,这种刺激可以通过琼脂片)

  ②詹森的实验存在一定的缺陷,你们认为在哪里?怎样改进?

  (过渡语)接下来让我们再来看下拜尔的实验?

  学生思考回答。

  3.拜尔的实验

  教师展示实验示意图。

  教师设问:

  ①拜尔为什么要选择黑暗的环境?

  ②拜尔为什么要将切下的尖端放在胚芽鞘的一侧?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③单侧光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讲师让学生思考,作出合理推测。

  教师总结詹森和拜尔的实验,对达尔文的假说进行评价和修正。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这些实验初步证明尖端产生的刺激可能是一种化学物质,这种化学物质的分布不均匀造成了胚芽鞘的弯曲生长。

  教师设问:如果想要证明这种“刺激”是一种化学物质,最好的方法是直接将这种化学物质加在胚芽鞘的上方,然后观察现象。但詹森和拜尔的实验都还是离不开胚芽鞘的尖端。那么结合之前的几个实验,你有没有更好的实验设计,从而引出温特的实验?

  4.温特的实验

  教师介绍实验中用到的介质转移方法。

  学生思考并讨论实验设计,并注意对照组的设置。

  教师说明温特实验进一步证明了前面的推测: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的确是一种化学物质。温特认为这可能是一种和动物激素类似的物质,并命名为生长素。

  介绍生长素的化学名称(吲哚乙酸),提取、结构和在植物体中的含量,以及植物体内具有生长素效应的其他物质(苯乙酸、吲哚丁酸等)。

  总结向光性的原因

  师生共同表述:单侧光照射后,胚芽鞘背光一侧生长素含量多于向光侧,引起两侧的生长不均匀,从而造成向光弯曲。

  回顾生长素的发现历程,提出进一步探究的问题

  教师强调人类的许多科学发现就像生长素的发现这样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探索,才一步一步接近事实的真相。每一位科学家取得的进展可能只是一小步,众多的一小步汇合成科学前进的一大步。关于植物向光性的研究还在继续,科学往往在这样的争议中发展。

  教师鼓励学生就前面的实验及推理,结合教材P48中科学家对向光性原因争议的介绍,提出自己的疑问,鼓励有兴趣的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究。

  (二)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教师结合前面的实验及教材,引导学生概述:

  生长素的合成部位(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生长素的运输方式是极性运输(主动运输,单方向)、横向运输和非极性运输;举例说明形态学上端和下端,板图、动画解释植物向光性的原因。

  分布部位(生长旺盛的部分,如胚芽鞘、分生组织、形成层、发育中的种子和果实等)。

  (三)介绍植物激素的概念

  学生阅读教材P48对植物激素概念的描述,说出其他植物激素的名称。

  教师说明继发现生长素后,科学家又陆续发现了与生长素的作用特点相似,对植物生命活动起重要作用的物质,把它们统称为植物激素。

  教师总结植物激素的概念。

  全体学生朗读。

  环节三:总结与收获

  教师根据实验引导学生得出如下结论:生长不生长看有没有生长素;向(单侧)光不向光(弯曲)看有没有尖端;弯曲不弯曲看生长素是否分布均匀。

  收获1:游戏:选出四名同学分别代表达尔文、詹森、拜耳和温特,假设他们在一起开了一个座谈会,设计一个片段,都用简洁的一两句话概括“自己”在生长素发现过程中的贡献。(要求:语言要生动、准确)

  收获2:作业:多媒体展示。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课件范文网 友链、商务、投稿、客服:QQ:1870841073 邮箱1870841073@qq.com

Copyright @ 2006 - 2020 课件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课件范文网 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1245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