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课件范文网>语文课件 > 高二 > 高二语文教案:春江花月夜

高二语文教案:春江花月夜

2021-07-21 09:02:30 浏览量:

高二语文教案:春江花月夜

 

  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用“置身诗境,缘景悟情”的方法,鉴赏《春江花月夜》的景物之美、哲思之美、情感之美、技法之美。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内容、情感和表达技巧。

  教学难点:理解景、理、情的关系。

  教学过程(表格描述)

  教学环节主要教学活动设置意图

  一、导入

  走进《春江花月夜》,享受一场视觉盛宴,开启一段心灵之旅!用“置身诗境,缘景悟情”的方法,鉴赏《春江花月夜》的景物之美、哲思之美、情感之美、技法之美。

  开门见山,明确任务。

  二、作品

  评价张若虚,唐代诗人,扬州人。人如其名,“深藏若虚”,仅存《代答闺梦还》《春江花月夜》两首诗。

  《春江花月夜》享有盛誉。被人们称为“孤篇压全唐”“盛唐第一诗”“春风第一花”;被清末学者评价为“孤篇横绝,竟为大家”;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评价作品,激发兴趣。

  三、

  整体感知初读如美人初见,清词丽句,精美绝伦,美不胜收!

  美哉!诗题——良辰美景、如歌如画、如梦如幻!

  美哉!意象——明月、江水、花林、白云、离人!

  美哉!意境——开阔辽远、静谧朦胧、美妙多情!

  美哉!哲思——江月永恒、人类绵延、胸襟博大!

  美哉!情感——相思怀远、情真意切、缠绵悱恻!

  美哉!技法——一线串珠、情景相生、字字珠玑!

  整体感知诗歌的内容和层次,体会其内在美和外在美。

  四、

  置身诗境,感悟四美。1、置身诗境,感悟诗的景物之美: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1)问题设计:这四句诗,写了哪些意象,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呢?

  明确:这里写到了广阔的春江,初生的月亮,闪烁的江波,普照的月华。

  师生概括图景:春江浩瀚无垠,仿佛跟大海连在一起。一轮明月如同一个刚分娩的婴儿,正从大海的怀抱中涌动而生! 银波万里,月华无际。何等开阔壮美!何等生动活泼!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2)师生概括图景:江流曲折地绕着花草飘香的原野,月下花林如雪珠一般晶莹洁白。月华给万物披上了银装,感觉不到如流霜一般的月光的飞动,汀上的白沙也与月光融成了白茫茫的一片。何等宁静柔美!何等空灵梦幻!

  (3)问题设计:《春江花月夜》的景物之美,美在何处?

  师生总结:

  景物之美,美在意象与意境。

  美在春江明月,美在芳甸花林,美在汀上白沙!美在壮阔,美在宁静,美在朦胧,美在如梦如幻,美在空灵飘逸!

  2、缘景悟理,感悟诗的哲思之美: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1)师生缘景悟理:诗人再造开阔的意境,把江天一色、纯净辽远的宇 宙引入江畔之人的视线。江月引人深思:江畔最初见月之人,江月最初照人之年,因个体生命短暂而无从知晓,自然永恒而人生短暂之理,因景而生,自然形象!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2) 师生缘景悟理:不愧是带着盛唐气息的诗人,视野开阔,胸襟博大。虽认识到江月长存而人生短暂,却能从历史的角度,放眼整个人类。人类世代更替,绵延不绝,无穷无尽!这是多么高远的境界,多么旷达的人生态度!

  哲思:江月常在,宇宙永恒

  生命个体,何其短暂

  人类绵延,无穷无尽

  蕴含哲思的意象:月亮、江水

  (3)延伸拓展:诗中的明月、江水是作者哲思的根源,情感的载体。月亮和江水这两个意象在古诗词中有哪些情感意蕴呢?

  拓展“月亮”的情感意蕴:

  “别后唯所思,天涯共明月。” (唐•孟郊)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唐•张九龄)

  ——明月寄托了相思之情。

  “花前月下暂相逢”(宋•张先)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宋•欧阳修) ——月亮传达了相爱之人相聚的快乐。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 ——月亮寄托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唐•王维)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唐•李白)

  ——月亮见证了诗人寄情大自然的隐逸情怀。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唐•李白)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唐•王昌龄)——月亮代表永恒的自然,引发了人生短暂的感慨。

  延伸拓展:体会“江水”的情感意蕴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苏轼《赤壁赋》

  —— 因长江无穷,而引发季节更替、人生短暂的感慨。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因江水流逝不辍,而寄寓时光易逝的感慨。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因江水绵延不尽,而喻指人类的历史长河。

  “离恨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欧阳修《踏莎行》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因江水浩大,而寄寓繁多的离愁恨绪。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因江水跨越时空,而寄寓相思之情。

  (4)问题设计:

  哲思之美,美在哪里?

  哲思之美: 美在开阔的视野、博大的襟怀、高远 的境界!美在哀而不伤的情调!美在热爱生命的初心!

  3、缘景悟情,感悟诗的情感之美: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1)师生抓住意象,缘景悟情:悠悠白云,意蕴丰富。白云飘转,正如游子之无依;白云一片,正如游子之孤单。送别的青枫浦也被离愁深锁。

  谁家的游子今夜漂泊在江中的哪叶扁舟?谁家的思妇又在明月下的哪座楼头?“谁家“何处”互文见义,离愁不止一家一处!

  这四句总写离别与相思。缘景悟情:在江畔看孤单、漂泊的白云和愁绪笼罩的青枫浦,体会“扁舟”“月楼”天各一方,同看一轮明月,同受一种煎熬的“一种相思, 两处闲愁”。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2)师生缘景悟情:用拟人写月亮多情,用细节写思妇怀远。月光不舍离去,陪伴孤单的思妇;月光惹人相思,可卷了还有, 拂了又来,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多情之月与多情之人相依相伴,情景相生,可亲可爱!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3)师生缘景悟情: 诗人用心理描写思妇的愿望与等待。音讯不通,思妇愿追逐月华飞到丈夫身边。鸿雁长飞, 鱼传尺素, 可惜不能互通音信、传递情感!用的是“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的典故。

  总结鸿雁的情感意蕴:

  鸿雁是滞留他乡的游子乡愁。

  鸿雁是书信、音讯的别称。

  孤雁、断雁、孤鸿、断鸿是孤单、漂泊的感怀。

  昨夜闲潭梦落花, 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 江潭落月复西斜。

  (4)师生缘景悟情:四句写游子伤春思归。用落花、流水、残月烘托情感。将现实与“闲潭落花”的梦境结合,虚实相生,暗示青春流逝。江水流春,落月西斜,美好的春天和月夜又将过去,游子的惆怅与恐慌弥漫在梦里,弥漫在江潭落月里!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5)师生缘景悟情:从时空的角度写游子思归。时间上,月生—月照—月斜—月沉—月落,此时月沉月落,一夜又将过去。从空间上,南北相距遥远。游子忖度:不知有几人能乘着月色回乡?思乡之情洒满江树!

  (6)游子、思妇的思乡怀远之情,美在何处?在表达上有何特色?

  师生总结:

  情感之美:

  美在第三人称的视角,美在代言的方式,美在思妇、游子双方的倾诉!

  美在被相思浸染的白云扁舟、妆镜月楼、玉帘衣砧、鸿雁鱼龙、闲潭落花、斜月海雾、落月江树!

  美在纯洁美好的爱情!美在柔情似水的相思!美在对重逢的殷切期盼!美在对青春的珍惜!美在对生命的爱恋!

  4、缘文悟法,感悟诗的技法之美:

  问题设计:纵观全文,作者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

  (从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结构特色等方面进行概括)

  (1)师生讨论,总结概括如下:

  美在比喻、拟人、互文、用典、顶针的修辞之美!

  美在细节描写、心理描写、以景写情的描写之美!

  美在虚实相生、忽此忽彼、朦胧恍惚的迷离之美!

  美在远、近、高、低、内、外等视角的变换之美!

  美在一线串珠,环环相扣、层层推进的结构之美!

  美在借景说理、由理及情、借景抒情的融合之美!

  (2)结合具体内容,体会其妙处。

  品味诗歌的景、理、情、法。

  五、

  课程总结整首诗,景理相通、情理相连、情景相融,一气呵成,浑然天成!

  学习古诗词,一定要置身诗境,缘景悟情。这样既可享受诗境,又可理解内容、情感、技法。学以致用,可以一举两得!

  总结全篇强调方法

  六、

  自主探究

  1、在《春江花月夜》《赤壁赋》《兰亭集序》《滕王阁序》中,作者对宇宙人生的感慨有何异同呢?

  2、请在古典诗词中,选择一个意象,结合诗句赏析其情感意蕴。巩固复习

  迁移拓展

  提升能力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课件范文网 友链、商务、投稿、客服:QQ:1870841073 邮箱1870841073@qq.com

Copyright @ 2006 - 2020 课件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课件范文网 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1245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