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课件范文网>历史课件 > 高二 > 2021届北京市丰台区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练习试题

2021届北京市丰台区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练习试题

2021-08-31 08:56:14 浏览量:

2021届北京市丰台区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练习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答题卡上的学校、年级、班级、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签字笔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在答题卡的“条形码的粘贴区”贴好条形码。

  2.本次考试所有答题均在答题卡上完成。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以正确填涂方式将各小题对应选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除干净后再选涂其它选项。非选择题必须使用标准黑色字迹签字笔书写,要求字体工整、字迹清楚。

  3.请严格按照答题卡上题号在相位答题区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本试卷共100分。时问90分钟。

  第一部分 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

  1.据《周礼》记载.,西周时期与国君同族的下层国人也拥有干预政台的权力,遇有重大问题,国君要询问全体国人的意见,国人亦可以批评甚至废除国君。这说明西周

  A.已经形成了高度的中央集权

  B.形成了完善的中枢决策体制

  C.保留了部分氏族民主制传统

  D.建立了有效的行政监察体制

  2.先泰诸子中,儒家强调“忠恕”即“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躬自厚而薄责于人”。道家则强调“天人合一”即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些思想塑造了共同的价值观,下列能够体现这一价值观的是

  ①民族上追求多民族国家和谐统一

  ②政治上强调德法并重,追求政通人和

  ③治国理念上强碉不法古、不循今

  ④思想文化上迫求兼容并莆、和而不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 汉武帝时期实行严格的盐、铁、酒类经营政策。汉昭帝即位后诏天下贤良文学,问间所疾苦,皆对愿罢盐、铣、酒榷均输,务本抑末,毋与天下争利。汉昭帝取消了酒类专卖和部分地区的铁器专卖政策。这一变化

  A.实质是巩固大一统国家的政策调整

  B.有利于推动西汉商品经济全面繁荣

  C.标志着传统重农抑商政策重大转变

  D.推动私营手工业自由雇佣规模扩大

  4.下图为湖南湘西(秦代洞庭湖千灵县)出土秦简中的木方,木方上用小篆对“王”、“皇”、“制”、“诏”等部分书写用字进行了规范,并对卿、太守等部分官职名称变更提出了要求。这一史料

  A.表明秦代采取了有效措施巩固中央集权制度

  A. B.说明秦代皇权已发展到乾纲独断的崇高地位

  C.为了解秦代的郡闱并行制度提供了实证材料

  D.证明秦代对边锻少数民族地区加强直接管辖

  5.关于中国古代边疆治理,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史实结论

  A《史记》记载:“然张张骞凿空,其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此信之。”促进了西南边疆与中原的经济文化交流

  B唐蕃会盟碑记载:“于贞观之岁,迎娶文成公主标志看西藏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

  C《元史》记载:“若元,则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标志着统一多民族国家疆域基本奠定

  D《清高宗实录》记载:1762年,设“总统伊犁等处将军”“节制南北两路,统辖外夷部落,操阅营伍,广辟屯田。”说明淸代对新疆进行了有效的管辖

  6.中国古代传统医学曾长期领先于世界,以下医学成果按出现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黄帝内经》②《千金方》③《肘后备急方》④《本草纲目》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①③④ D.④③②①

  7.柳芳《氏族传》记载,隋代实行分科取士政策之后,时人称此举导致了“士无乡里,里无衣冠,人无廉耻,士族乱而庶人僭矣”。这说明科举制的实施

  A.扩大了隋朝的统治基础

  B.彻底地打击了士族势力

  C.导致了隋朝的迅速灭亡

  D.推动了社会生活世俗化

  8.下图描述了我国古代某一史事,下列诗句反映的时代特征与之相符的是

  A.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B.周室衰败不共匡,干戈终日互争强

  C.重镇如割据,轻权绝纪纲 D.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9.“虎溪三笑”原为晋代佛门传说,传高僧远居东林寺时,送客不过溪,一日懦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来访,与语甚契,相送时不觉过溪,虎辄号鸣,三人大笑而别,故事本为虚构,却在唐宋时期受到推崇,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这说明唐宋时期

  A.文学创作出现了全面繁荣局面 B.皤家思想的主流地位受到冲击

  C.儒、道、佛一家出现融合趋势 D.以形写神的绘画风格开始形成

  10.中国古代官员选拔制度几经变革,不断完善。列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 ②“以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二科举人”

  ③“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 ④“郡置中正,平次人才之高下”

  A.①②③④ B.①④③② C.③①④② D.③④②①

  11.《资治通鉴>记哉,唐德宗为解决土地兼并剧烈和军费激增等问题改革赋税制度,实行“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为行商者,在所州丛税三十之一,使与居者均,无侥利。”这一政策

  A.有利于保证政府财政收入 B.加强政府对百姓人身控制

  C.确定了以人为主的税制 D.保证农民有充分生产时间

  12.宋人邵博在《邵氏闻见后录》中记载,古制,宰相见天子议大政事,必命坐面议之,从容赐茶而退。艺祖(宋太祖)继位之一日,宰执范质等犹坐,艺祖日:“吾目昏,可自持文书来看。”质等起,进呈罢,欲复位,已密令中使去其坐臭,遂为故事。随后,宋太祖

  A.建立了三公九卿制度 B.废除宰相,权分六部

  C.依决策程序分割相权 D.分化事权,强化皇权

  13.宋人郑樵指出,“自隋唐而上,官有薄状,家有……家之婚姻,必由于谱系。” 宋人蔡襄则说:“今之俗, 娶其妻,不顾门户,只求资财。”这变化的原因为

  ①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 ②社会伦理道德秩序强化

  ③南方经济重心地位奠定 ④商品经济冲击门第观念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14.下图为明代后期传教士利玛窦绘制的《坤舆万国全图》,主图部分勾勒了世界轮廓和经纬度,并将中国置于世界的中央,四个角落分别绘制了南北半球、日月食等天文地理信息。下列对该地图解读正确的是

  ①开阔了中闰人的视野 ②迎合了中国“天朝上国”观念

  ③促进了传统科技转型 ④反映了世界发生的深刻变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学者许倬云认为,“明朝末年,以黄宗羲、顾炎武作为代表的学者,开始认真重新思考中国文化的价值,甚至怀疑社会结构的根本性质。这几乎可以与西方的启蒙思想相比拟。但是,中国知识分子的努力在明清改朝换代之后,无法继续下来。”其“无法继续下来”的原因有

  ①清朝君主专制的进—步强化 ②统治者对思想和文化的控制

  ③商品经济的继续发展和繁荣 ④社会娱乐和文化活动的丰富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55分)

  16.(10分)华夏认同的形成

  材料一:周代早期的扩张示意图

  材料二:

  周王室尝自称“夏”,“诸夏”即分享周室礼仪与荣誉之诸国。西周分封,把不同的姓族集团派遣到各地建国,移民队伍深入各地统治当地族群,经漫长融合相互了解,逐渐成为地域性的族群,取代了传统的氏族群体。这些移民贵族数居各地,每一分支皆人数有限,力量不足以镇服地方,促使诸侯一面相互竞争,一面加强各国之间的交往和联系。

  西周晚期至春秋时期,非华夏各族内徒,造成了各族交结杂处的局面。异族的进攻加强了华夏民族的认同感,民族意识空前高涨。进入战国时期,内迁异族已为华夏吸收、融合,华夏民族形成为一个稳定的民族共同体。

  ——摘编自颜世安 《春秋战国时代的“诸夏”融合与地城族群)、刘正寅《交融与发展:历史进程中的华夏民族》

  (1)依据材料,指出西周早期周族扩张的方向和区域。(4分)

  (2) 依据材料二井结合所学,说明西周至战国时期华夏认同形成的历程,(6分)

  17.(12分)秦汉时期治国理念的转变

  材料三:

  文翁通《春秋》,“见蜀地僻陋有蛮夷风……修学堂于成都市中,招下县子弟以为学官弟子……至武帝时,乃令天下郡国皆立学官,自文翁为之始云。”

  ——《汉书·循吏传》

  (1) 上述材料中包含了哪些史料类型,依据材料举例说明。(4分)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西汉前期治国理念的转变,并分析其原因。(8分)

  18.(9分)魏晋时期的“衣冠南渡”

  西晋末年,琅琊王司马客率领一批大臣渡过长江。其中大部分是士大夫阶层和贵族阶层,史称“衣冠南渡”。这一时期北方先进的农业、手工业技术与江南传统生产技术相结合,使得江南经济迅速繁荣。北来大族大部分都是中原的高门士族,而且都是好学玄学有文化的名士,玄学一度成为江南的主流思想文化。对于业人到来,江南名士虽存在着矛盾的情绪,但文化修养与北方大族确实有很大的距离,经过碰撞交流后,他们转而钦佩,甚至仿效。南北士族在文化上的融合催生了六朝时代突出的文化成就,如王羲之的书法、颈饱之的绘画、南朝石刻、刘勰的《文心雕龙》、范晔的《后汉书》、葛洪的《抱朴子》、法显的《佛国记》等,皆为当时文化智慧之凝聚。以都域建康为代表的文化远播到东亚列国,对日本、韩国、朝鲜一带的文化产生深远影响。

  司马睿之所以能够在江南重建政权,完全依赖的是北方的大族和江南高门士族。东看建立以来,高门大族便架空皇权。当南朝皇帝的权力开始因归时,士族政治权力已经走下坡路,所以士族对家族利益的追求更加强烈。当国家危难之际,他们畏缩不前成者变节投敌,为国殉国者很少。

  ——摘编自贺云魄《长江文化,中华文明的壮丽算章)、 杨敏(试论东晋末的水嘉“衣冠南波”》等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评析魏晋时期的“衣冠南渡”。(9分)

  19.(12分)辽、西夏、金的制度建设

  辽西夏金

  辽代官职,分北、南两院,北面治宫张、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賦、军马之事因俗而治,其得宜矣。

  重熙五年(1036 年),辽兴宗亲临礼部贡院试进士 其官分文武班,曰中书,曰枢密,曰三司,曰御史台。

  保留了原有蕃官体系,如宁令(大王)等官职。

  人庆四年(1147年)复设童子科,于是取士曰甚。 女真初起,其部长曰孛堇,行兵则称曰猛安、谋克,从其多暮以为号。

  金太祖定然(今北京),学习辽南北面官制度。

  金承辽后,进士科目兼采唐宋之法而增损之。

  ——据《辽史》、<宋史•夏国传》、《金史》制作

  (1)比较辽、西夏、金制度的相同之处。(4分)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从民族政权并立与民族交融角度,谈谈你的认识。(8分)

  20. (12分)宋、元、明清时期的货币演意

  宋代是中国古代规济发展的繁荣期,“每一次交易,动即十万”。货币需求量大增。在与日本、朝鲜、东南亚、南亚、阿拉伯等地区的海外贸易中,大量铜币流向海外。铜币还大量流入北方各战,“北界(辽)别无钱币,公私定易并使本朝铜钱,沿边禁钱条法虽极深重,而利之所在,势无由止。”为克服铜币缺乏之困,川陕地区使用铁钱,“民苦转贸重,故设法书纸代钱,以便市易。”从而出现最早的纸币交子。

  随着元对宋的统一战争的进行,元政府物定以中统钞回收南宋纸币,统一钞法。元政府强令,凡州郡国土及宗王所辖之地,复不行钞、到元代后期,由纸币承担超主币的职能。元代汉藏商人的贸易、即所谓茶马互市就很活跃,元朝政府设置榷场,令民携带金银兑换成钞,并通过各种财政支出推行纸钞、元末,大量印制发行纸币,造成物价飞涨,民怒沸腾。

  明清时期,随着国际贸易发展,大量产自美洲等地的白银流入中国,一举成为主币。明清时期的农民把收获的农产品和家庭手工业产品拿到市场上出售,以换取白银向官府交的。匠户以银代役,使工匠获得独立经管手工业的条件。中国精美的丝瓷等商品大批输往海外,一个以白很为中心的全球贸易网路逐步形成。

  ——摘编自 (从铁钱到银两:两宋金无纸币的价值基准及其演变》、《纷繁不稳的明清货币》、《元代纸币在西藏地方流通考》等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对宋、元、明治时期货币的演变进行解读。(12分)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课件范文网 友链、商务、投稿、客服:QQ:1870841073 邮箱1870841073@qq.com

Copyright @ 2006 - 2020 课件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课件范文网 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1245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