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课件范文网>语文课件 > 高二 > 高二上册语文必修三知识点归纳五篇

高二上册语文必修三知识点归纳五篇

2022-06-27 13:56:21 浏览量:

  高二上册语文必修三知识点归纳五篇

  以慎言防口,以勤俭生活,以宏愿立志,以热心做人。下面是课件网小编为您推荐高二上册语文必修三知识点归纳五篇。


 

高二上册语文必修三知识点归纳

  1.高二上册语文必修三知识点归纳

  1爱:

  ①爱,亲爱,友爱。《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故以其爱不若燕后。”《韩非子•五蠹》:“非疏骨肉爱过客也。”

  ②亲爱的,心爱的。李朝威《柳毅传》:“见大王爱女牧羊于野。”

  ③爱护,爱戴。《史记•陈涉世家》:“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④怜惜,爱惜。《左传•子鱼论战》:“若受重伤,则如勿伤。”苏洵《六国论》:“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⑤舍不得,吝啬。《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百姓皆以王为爱也。”又:“吾何爱一牛?”

  ⑥喜爱,爱好。陶渊明《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2按:àn

  ①用手摁压。《梦溪笔谈•活板》:“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

  ②抚,握。《五人墓碑记》:“缇骑按剑而前。”

  ③控制,抑止;放下。《资治通鉴•赤壁之战》:“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④查看,巡察。高启《书博鸡者事》:“部使者臧,新贵,将按郡至袁。”

  ⑤核查,查验。张溥《五人墓碑记》:“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按语”即本此义。

  3白:bái

  ①白色。《史记•鸿门宴》:“我持白璧一双,欲献大王。”[白丁]无功名的人。刘禹锡《陋室铭》:“往来无白丁。”

  ②光亮,明亮。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③纯洁,皎洁。白居易《琵琶行》:“唯见江心秋月白。”

  ④明白;洗雪。高启《书博鸡者事》:“然使君冤未白,犹无益也。”

  ⑤禀告,告诉。柳宗元《童区寄传》:“虚吏白州,州白大府。”

  4拜:bài

  ①表示恭敬的礼节,跪地,两手合抱于胸前。《史记•鸿门宴》:“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②拜访,拜见。《孔雀东南飞》:“府吏还家去,上堂拜阿母。”

  ③拜谢。《左传•之战》:“若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

  ④授予官职。《后汉书•张衡传》:“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

  ⑤接受官职。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于是辞相印不拜。”

  ⑥敬词(有时含上奏、上进之意)。《红楼梦•林黛玉进贾府》:“下面一行小字,道是:‘同乡世教弟勋袭东郡王穆莳拜手书’。”

  5谤:bang

  ①公开指责别人的过失。《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②毁谤,诽谤。《史记•屈原列传》:“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6暴:

  pù

  ①晒。《荀子•劝学》:“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

  ②暴露。苏洵《六国论》:“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③显露。张溥《五人墓碑记》:“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赠谥美显,荣于身后。”

  bào

  ①猛烈。蒲松龄《促织》:“屡撩之,虫暴怒。”

  ②突然,猛然。《吕氏春秋•察今》:水暴益,荆人弗知。”

  ③暴躁,急躁。《孔雀东南飞》:“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雪。”

  ④凶残,XX。《史记•陈涉世家》:“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

  ⑤欺凌,侵害。《世说新语•周处》:“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

  ⑥祸患,祸害。纪昀《唐翁猎虎》:“近城有虎暴。”

  7卑:bēi

  ①低,低下。《资治通鉴•淝水之战》:“且东南卑湿。”

  ②地位低下,卑微,低贱。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③贬低,降低。《韩非子•有度》:“卑主之名,以显其身。”

  ④低劣,差。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

  ⑤以……为卑,轻视。晃错《论贵粟疏》:“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

  ⑥衰微,衰落。《左传•昭公三年》:“公室将卑,其宗族枝叶先落。”

  ⑦谦词。如“卑职”等。

  8备:bèi

  ①具备,完备。《荀子•劝学》:“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②齐全,周详,周到。李渔《芙蕖》:“芙蕖之可人,其事不一而足,请备述之。”?

  ③副词,尽,皆。《左传•城濮之战》:“险阻艰难,备尝之矣。”

  ④充数,充备。《史记•毛遂自荐》:“今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

  ⑤防备,准备,预备。《左传•之战》:“郑有备矣,不可冀也。”

  ⑥设施,措施。《韩非子•五蠹》:“故事因于世,而备适于事。”

  9倍:bèi

  ①反背,背叛。贾谊《治安策》:“下无倍畔之心,上无诛伐之志。”(畔:通叛)

  ②违背,背弃。《史记•鸿门宴》:“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③背对,背后。《史记•淮阴侯列传》:“右倍山陵,前左水泽。”(大意为:右面背后是山陵,前方左边是水泽。)

  ④在原数上增加的相等的数,一倍。《孙子•谋攻》:“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倍日]一日作两日用,一日走两日的路程。《史记•孙膑减灶》:“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

  ⑤加倍,更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说明]“倍”和“背”,本义不同,但某些引申义相同。这是不同源的同义词,并非通假字。

  10悖:bèi

  ①违背,抵触。《左传•之战》:“勤而无所,必有悖心。”

  ②叛逆,背叛。《史记•秦始皇本纪》:“殄媳暴悖。”(殄:消灭)

  ③谬误,荒谬。《吕氏春秋•察今》:“故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变则悖,悖乱不可以持国。”

  ④昏惑,糊涂。《战国策•楚策》:“先生老悖乎?”

  11被:一bèi

  ①被子。屈原《招魂》:“翡翠珠被,烂齐光些。”(烂:光亮的样子。齐光:指翡翠与明珠的光彩相辉映。些:语气词。)

  ②覆盖。蒲松龄《促织》:“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

  ③加在……之上,加于,给予。李朝威《柳毅传》:“幸被齿发,何敢负德?”

  ④遭受,蒙受。《战国策•荆轲剌秦王》:“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⑤介词,被。表示被动。《史记•屈原列传》:“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二pí通“披”。

  ①穿,披。《史记•陈涉世家》:“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

  ②分散,散开。《史记•屈原列传》:“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12比:bǐ

  ①并列,挨靠在一起。《核舟记》:“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成语有“栉比鳞次”。[比邻]近邻。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②齐等,同等。《战国策•荆轲剌秦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

  ③认为和……一样,比拟,比作。《三国志•隆中对》:“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④勾结。《论语•为政》:“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周:团结,和很多人接近。)

  ⑤接连,连续。《史记•吕太后本纪》:“又比杀三赵王。”[比比]屡屡,处处。洪亮吉《治平篇》:“何怪乎遭风雨霜露饥寒颠踣而死者之比比乎?”

  ⑥比较,相比。柳宗元《捕蛇者说》:“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⑦较量。贾谊《过秦论》:“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

  ⑧等到。《论语•侍坐》:“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13鄙:bì

  ①边远的村邑,边疆地区。彭端淑《为学》:“蜀之鄙,有二僧。”

  ②鄙陋,鄙俗,鄙琐。《左传•曹刿论战》:“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③轻贱。《孔雀东南飞》:“人贱物亦鄙,不足留后人。”

  ④鄙薄,轻视。司马光《训俭示康》:“孔子鄙其小器。”

  ⑤自谦之词。王勃《滕王阁序》:“敢竭鄙诚,恭疏短引。”(恭疏短引:恭敬地写了这篇短序。)

  [鄙人]、[鄙夫]

  1、村野百姓,乡下人。《战国策•荆轲刺秦王》:“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

  2、自我谦称。表示鄙陋。马中锡《中山狼传》:“鄙人不慧,将有志于世。”

  14币:bì

  ①古人用作礼物的丝织品,又泛指礼物,包括帛、玉、皮、马等。《战国策•荆轲刺秦王》:“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②贷币,钱币。王安石《伤仲永》:“或以钱币乞之。”

  15毕:bì

  ①打猎用的有长柄的网。又为用长柄网捕捉。《诗经•鸳鸯》:“鸳鸯于飞,毕之罗之。”

  ②完毕,结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③竭尽,终尽。《列子•愚公移山》:“吾与汝毕力平险。”

  ④副词,全,都。林嗣环《XX》:“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16蔽:bì

  ①遮蔽,遮挡。《梦溪笔谈•雁荡山》:“既非挺出地上,则为深谷林莽所蔽。”

  ②蔽护,掩护。《史记•鸿门宴》:“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③隐藏,躲避。柳宗元《黔今驴》:“虎视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④蒙蔽,受蒙蔽。《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⑤总括,概括。《论语•为政》:“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一言以蔽之:用一句话概括它。思无邪:思想纯正。)

  17弊:bì

  ①破败,败坏。苏轼《教战守策》:“数十年间,甲兵顿弊。”

  ②弊病,害处。苏洵《六国论》:“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③困乏,疲惫。贾谊《过秦论》:“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

  18辨:biàn

  ①分别,辨别。《孟子•鱼多所欲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②辩论,申辩。通“辩”。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

  2.高二上册语文必修三知识点归纳

  多音字误读

  易错分析:正确识记多音字的读音,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词性。如“刹”,共有chà和shā两个读音,作名词时读chà,作动词时读shā。

  二是词义。有些多音字的读音,单从词性上很难判断,可以以义辨音。如“纤”有xiān和qiàn两个读音,作形容词表示“细小”时读xiān,作名词表示拉船的绳子时读qiàn。

  三是语境。可以把多音字的几个读音尽可能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来辨别,这样既能增加趣味性,又能提高记忆效果。如“商店打折(zhé),顾客抢购。一阵折(zhē)腾,累得住院。不但没赚,反而折(shé)本”。

  四是语体。书面语读音一般用于双音节词和成语中,口语读音常用于口头交际中,用于单音节词和少数表示日常生活事物的双音节词中。如“色”,书面语读音为sè,口语读音为shǎi。

  五是巧记。舍众取寡,以少推多。如“埋”只在“埋怨”中读mán,其余都读mái。记住一个“埋怨”,就记住“埋”在各种语境中的读音了。

  音近字误读

  易错分析:汉字中的同音字很多,这些字的声母、韵母和声调都完全一致。但如果其中的或声母,或韵母,或声调有细微的差别,就构成了音近字。命题者往往就在“近”与“同”上做文章。如果在平时学习中没能把容易混淆的音近字准确地区别开来,就会给解题增加难度。正确识记这些字的读音,需要日积月累的过程,把某类同音字集中起来记忆,会达到记住一串且印象深刻的效果。

  形近字误读

  易错分析:辨别形近字,要找出形近字之间的不同之处,从细微处加深印象,加强记忆。有很多可以采用口诀记忆法,如“戍、戌、戊、戎”可以编为“点戍(shù)横戌(xū)戊(wù)中空,十戈相合即为戎(rónɡ)”。应该说,对这类字音的识记,既要动脑筋求便捷,更要花工夫记忆,关键在于积累。而就具体题目来说,其中一定会有部分字音是我们已经正确掌握的。因此,审清题干,认真分析,结合字义,合理推断,运用比较排除的方法选出正确答案并非难事。

  形声字误读

  易错分析:形声字的“声旁”是表声的,但由于古今音的差异,现代汉语形声字中有70%左右已不能按其“声旁”确定读音了,它们中有的声母发生了变化,有的韵母发生了变化,有的声母和韵母都发生了变化。如果我们不注意这些变化,仍然按照“声旁”的读音去读,就会发生误读。在解答中无法判断时,一般形声字注音为“同声旁读音”的正确性小,注音为“不同声旁读音”的正确性大。所以,我们一方面要深入研究高考试题,明了形声字读音设误的主要形式,即故意以声旁注音或故意以同一声旁不同形旁的字的常读音注音;另一方面要摒弃“汉字读半边,不会错上天”的错误想法,养成勤查字典词典的习惯,准确记忆,注重积累。

  3.高二上册语文必修三知识点归纳

  破折号用途广泛,首先用来引出解释说明的语句,其次用来表示语意的突然转折和声音延长等。

  1、破折号有哪些作用

  第一种作用,表示对前文的说明或注释。

  现在我们举例来看看

  例子中的“鲜花”是对前文“美好东西”的注解,用破折号引入。

  第二种作用,表示声音的延长,往往会出现在拟声词的后面

  例子中“哗──哗──”表示海水声音的延续。

  第三种作用,表示声音的中断或停顿。

  例1中小马因为伤心过度,话没有说完,完整的那句应该是班长他牺牲了;

  例2中的破折号表示后面的话不是接着前面的话连续说的,是在停顿之间再做补充。

  第四种作用,表示意思的转折,即破折号的引入的内容与前文发生了转换。

  例题中先说时间,然后转向大家对这40秒钟时间的心理感觉,中间用破折号标志话题发生了转换。

  2、破折号的例句有哪些

  一、表示引用的部分。文章中的人物对话或者是直接引用别人的话(或文章)用引号,为的是把他们和作者自己的话区别开来。如:

  “要记住革命!”——我想起他牺牲前说的话。对,要记住革命!(《草地夜行》)

  这里有两个“要记住革命”,第一个用了引号,是引用老红军说过的话;第二个没用引号,是表示“我”的决心。

  二、表示特定的称谓和需要着重指出的部分。文章中的某些词语具有特殊意义时,多用引号标明。如:

  我们的“大蜻蜓”已经稳稳当当地飞上了天空。(《放风筝》)

  句中的引号,表示它不是真的大蜻蜓,而是形状像蜻蜓的风筝。又如:

  蚕儿要“上山”了。(《春蚕》)

  这儿的“上山”用引号,表明它是有特定意义的词语,特指蚕爬上稻草杆子上,准备吐丝结茧。

  三、表示讽刺或否定的意思。

  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革命烈士诗二首》)

  这里的引号,表示对所表述的内容加以否定,意思是,这不是真正的自由。

  3、破折号的误用

  (1)音乐欣赏的具体过程,一般是由官能欣赏——即对乐音的音响感知,进入感情欣赏——即对音乐表现的思想感情、情景的感情体验、想象和联想,最后到达理智欣赏——即对乐趣的思想内涵、意境的理解认识。

  破折号和“即”都有引出解释说明语句的作用,不必重复使用。三个破折号后的三个“即”字都要去掉。

  (2)随着大气污染日趋严重,被誉为“人类生命第一卫士”——臭氧层也遭到极大的破坏。

  破折号改为“的”字,或者保留破折号,把“被誉为”删去。

  (3)吉林省炭素厂坐落在风光秀丽的松花江畔——吉林市。

  “吉林市”不是解释松花江畔的,破折号要改为“的”字。

  (4)我们以寥寥数语,“买了齐格瓦,用户不用愁”表示衷心感谢。

  “齐格瓦”是冰箱牌子,句中第一个逗号要改为破折号,否则意思就不连贯了。

  4.高二上册语文必修三知识点归纳

  一、常用的表现手法

  1、情景交融:在景物描写中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感情,使诗歌达到“物我合一”分不清哪是“景”,哪是“情”的境界。

  2、托物言志:托物言志就是通过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3、借景抒情:指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景物,把自身所要表达的心情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4、借古讽今:这是咏史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借历的事件乱来讽喻当朝。

  5、虚实结合:就是把抽象的述说与具体的描写结合起来,或者是把眼前现实生活的描写与回忆、想象结合起来。

  二、常用的表达方式

  (1)叙述。叙述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

  (2)描写。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记叙文,特别是文学创作中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在一般的抒情、议论、说明文中,有时也把它作为一种辅助手段。描写的手法运用得好,能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

  (3)抒情。抒情就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它是抒情文体中的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的文学作品和记叙文中,也常常把它作为重要的辅助表达手段。

  (4)议论。议论就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它的作用在于使文章鲜明、深刻,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理论深度。在议论文中,它是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记叙文、说明文或文学作品中,也常被当作辅助表达手段。

  (5)说明。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这种被解说的对象,有的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树木、建筑、器物等;有的是抽象的道理,如思想、意识、修养、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

  5.高二上册语文必修三知识点归纳

  1、《红楼梦》:原名《石头记》,共120回,曹雪芹写前80回,高鹗续写后40回。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是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

  2、《老人与海》海明威:美国小说家。195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成为表现美国“迷惘的一代”的主要代表作。

  3、《蜀道难》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风飘逸豪放,素有“诗仙”之称。和杜甫齐名,人称“李杜”。

  4、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有《杜工部集》。我国文学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风沉郁顿挫。人们称杜甫的诗为“诗史”,称誉杜甫是“诗圣”。

  5、《琵琶行》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倡导“新乐府运动”。

  6、李商隐: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生。有《李义山诗集》。与杜牧并称“小李杜”。

  7、《孟子》:是孟子及其弟子编辑而成的一部语录体著作,共7篇,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及哲学、教育思想。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是儒家继孔子之后又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后称为“亚圣”。

  8、《荀子》荀子: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时期儒家学派最后一个代表人物。

  9、《过秦论》贾谊:世称贾太傅、贾长沙,也称贾生。西汉杰出的政论家、文学家。

  10、《师说》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唐代散文家,诗人。和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著有《昌黎先生文集》。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课件范文网 友链、商务、投稿、客服:QQ:1870841073 邮箱1870841073@qq.com

Copyright @ 2006 - 2020 课件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课件范文网 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1245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