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课件范文网>政治课件 > 高三 > 高考政治基础知识点总结范文三篇

高考政治基础知识点总结范文三篇

2021-03-11 10:03:43 浏览量:

  用汗水浇灌理想;超越自我,用奋斗放飞希望;永不言弃,用信念实现梦想。让青春绽放最美丽的光芒!以下是课件网小编为您推荐。
 

高考政治基础知识点总结范文

  高考政治基础知识点总结: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

  1、思想道德建设的宝贵资源:作为中华文化的精华,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的传统美德,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与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道德,是我们进行思想道德建设的宝贵资源。

  2、道德典范具有时代性:不同时代的道德具有不同的内涵。今天,我们把培育“四有”公民,作为发展中国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就要联系新时期新阶段的实际,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3、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重点)

  (1)深入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教育,引导人们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

  4、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思想道德建设规定着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是文化建设的灵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系统工程中,必须紧紧抓住思想道德建设这个中心环节。

  5、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性(重点)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6、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必要性(重点)

  (1) 社会主义荣辱观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全体社会成员作出道德选择、判断行为得失,提供了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

  社会主义荣辱观全面表达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要求和美德。

  (2)社会主义荣辱观贯穿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表现在社会风尚的方方面面,凝结着中华传统道德的精华,又融入了当代中国的时代精神。

  社会主义荣辱观充分反映了今天我国公民“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

  7、解决道德冲突的重要途径:就是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中,加强自身知识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8、知识文化修养的含义和思想道德的含义

  (1)知识文化修养的含义:人们在科学知识、文史知识、艺术欣赏等方面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过程,就是知识文化修养。学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知识,用人类创造的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是知识文化修养的重要内容。

  (2)思想道德修养的含义:人们通过自省、自律等方式,不断提高思想道德认识、思想道德判断水平,陶冶思想道德情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崇高理想的过程,就是思想道德修养。

  9、知识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的关系(重点):两者是相互相成、相互促进,是统一的。良好知识文化修养能促进思想道德修养,有助于人们自觉树立正确思想道德观念,增强辨别是非能力,作出理性行为选择,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促进知识文化修养,有助于人们加强学习自学性,掌握更多科学文化知识,提高知识文化修养。

  高考政治基础知识点总结: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重点)

  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它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2、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意义: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

  3.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重点)

  1)、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2)、意义: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3)、要求: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

  4)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

  4.中共引领文化前进方向的旗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5.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涵: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

  7.怎样发展大众文化?(概括)

  发展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必须做到:

  (1)遵循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的原则。

  (2)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3)努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

  (4)大力倡导发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和精神,宣传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和民主法制意识,培养人们崇尚科学文明、开拓进取、健康向上的思想观念和道德风尚,让精神文化产品符合人民的利益,促进礼会的进步。

  8.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9.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根本目标)是:培育“四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高考政治基础知识点总结: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哲学:哲学家依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把不自觉的、不系统的世界观加以理论化、系统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

  2、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1)区别:哲学是人类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各种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和反思的一门学问。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则对个别的规律和特性进行新的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2)联系:①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②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4、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方面的内容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简单地说,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两个方面: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5、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6、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 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7、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标准。

  8、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和理论来源

  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自然科学基础: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

  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9、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精髓是实事求是,活的灵魂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邓小平理论:主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二、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10、辨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11、自然界的物质性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12 、哲学上的运动概念及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运动→物质: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物质→运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不存在的。

  13、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

  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

  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14、规律的含义,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

  规律: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客观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普遍性: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没有规律的世界是不可思议的。

  15、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按规律办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16、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

  (1)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

  (2)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我们就能体会到规律对于我们的意义。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这时人们往往能更深刻地感觉到规律的存在和它的作用。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课件范文网 友链、商务、投稿、客服:QQ:1870841073 邮箱1870841073@qq.com

Copyright @ 2006 - 2020 课件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课件范文网 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1245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