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课件范文网>地理课件 > 高三 > 高三地理湘教版教案设计: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高三地理湘教版教案设计: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2021-06-28 15:45:59 浏览量:

  成功就是当洋溢的生命力突然冲决堤坝而汇入一条合适的渠道。下面是课件范文网小编为您推荐高三地理湘教版教案设计: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高三地理湘教版教案设计: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以土地资源为例,认识人类对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问题,理解可再生资源的主要特征。

  2.了解中外防治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的经验,知道土地资源保护的措施。

  3.了解我国在保证耕地持续供应中进行的科学开发和整理土地方面成功的经验。

  4.学会独立或合作查阅、收集土地资源地理信息,开展社会调查,掌握阅读、分析、运用地理图表和地理信息的技能。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会通过社会调查并观察、收集人类对土地资源等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问题。

  2.讨论、交流所在地政府对防治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保护土地资源、科学开发和整理土地,保证耕地持续供应的措施和成功的经验。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探究对可再生资源利用、保护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2.关心我国土地资源等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保护问题,关注当地土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3.增强对可再生资源利用时应采取保护的意识和法制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强关心和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

  结合实例,说明人类对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问题以及保护、合理利用的成功经验。

  [教学难点]土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教学媒体与教具]课本插图以及网络资源

  [课时安排]

  1课时

  [讲授过程]

  【新课导入】同学们,我们前面通过对石油、煤炭利用与保护的学习探究,进一步理解了非可再生资源的特点、利用中存在的资源问题,认识了在可持续发展中应对的措施。今天,我们将以土地资源为例,学习讨论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的问题。

  【板书】第三节 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以土地资源为例

  【投影】中国植树节的节徽

  请大家一起来观察和分析一下它的含义。

  【师生共同分析】1.树形:(1)表示全民义务植树3~5棵,人人动手,绿化祖国大地。(2)五棵树可会意为“森林”,由此引申连接着外圈,显示着绿化祖国,实现以森林为主体的自然生态体系的良性循环。

  2.文字:表示每年3月12日为中国植树节。

  【承转提问】中国植树节的节徽表明了我国改造自然,造福人类,年年植树,坚韧不拔的决心。大家想一想,我国为什么要全民动员,大力开展植树造林?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森林具有吸烟滞尘,净化空气;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保护农田、牧场;调节气候,美化环境等作用,植树造林是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的最佳措施。

  【板书】一、植树造林,防治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

  【实践活动】1.很多国家有自己的植树节,请查找3个以上国家的植树节日期。

  2.我国的植树节从何时开始?

  3. 参加一次由学校或社区组织的植树活动。

  【学生交流自己查找到的资料】略

  【提出问题】为什么要设立植树节?设立植树节的意义是什么?

  【讲述】植树节,是各国为了激发人们爱林、造林的热情,促进国土绿化,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通过立法确定的节日。世界上最早设立植树节的是l872年4月10日美国的内布拉斯加州。据联合国统计,现在世界上已有50多个国家设立了植树节,如英国为1 1月6日、泰国为9月24日、澳大利亚为5月的第一个星期五。中国有过3次植树节改革,第一次是辛亥革命后,于民国四年(1915年)确立每年的清明节为植树节。第二次是民国十九年,确定每年的3月12日为“纪念孙中山先生逝世周年植树日”。我国现在以每年3月12日为植树节,是1979年2月经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通过决定的。

  “美国的‘罗斯福工程’与中国的防护林工程”,都是人类通过植树造林防治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的伟大实践。特别是美国的“罗斯福工程”,更是人类保护土地资源,治理土地荒漠化最成功的典范。

  【阅读】阅读课本第34~35页材料“美国“罗斯福工程”与中国防护林工程”

  【思考活动】美国“罗斯福工程”对我国防治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有何借鉴意义?我国在治理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方面还需要作哪些努力?

  【点拨】根据现有材料,世界上类似的通过造林抵御荒漠化的工程还有许多,但只有罗斯福工程达到了预期效果。究其根源,是因为美国的治沙之道不只是种树,而是多管齐下,综合治理。针对1934年的特大黑风暴,罗斯福1935年下令并实施《大平原各州林业工程》(习惯称罗斯福工程),拨款7 500万美元,大致沿西经100度线种植了一条宽l00英里、从北向南纵贯美国中部的防护林带。美国在实施罗斯福工程的同时还做了一系列工作:①成立了土壤保持局,鼓励各州采取土壤保护措施,加强对土地的监管;②农田免耕、休耕和粮草轮作等与自然和谐的生产技术得到普遍应用;③将数百万公顷易受旱灾的农田退耕还草,改为牧场;加上黑风暴肆虐的几年中,有几十万居民从中部大平原新垦地举家迁往西海岸,上千万公顷的农田得到了自然退耕还草的机会;④在防治荒漠化的重要地带设立了保护区。经过二十余年的恢复和生态建设,这一地区的表土状况基本稳定下来,黑风暴没有继续肆虐。美国的“罗斯福工程”对我国防治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有借鉴作用,在实施“三北防护林”建设,黄河、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时,就已经体现了综合治理的思想。

  【阅读思考】阅读课本第35页材料“减少水土流失的耕作方法”,了解各种耕作方法的特点及适合地区。

  【教师总结】采用各种耕作方法时,要注意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防风林主要适合平原和滨海地区,梯田适合南方山区,带状耕种和等高线犁地适合北方缓丘岗地。

  【引申讲述】保护性犁地又叫“免耕法”,它与全面翻耕土壤的传统耕作方法不同,将收获后的秸杆及地表残茬进行粉碎后覆盖地表,使用特殊的免耕播种机将种子播在有桔秆覆盖的地表上,减少耕作到只要能保证种子发芽即可,并主要用农药来控制杂草和病虫害。作为一种农业技术,免耕法从20世纪中期以来先后在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推广。根据世界粮农组织的研究,采用拖拉机和犁耕地的传统耕作方式是造成许多发展中国家土壤严重流失的主要原因。与大多数农民多耕耘、多收获的看法恰恰相反,耕耘越多,土壤侵蚀和退化就越严重。免耕法保持了一个持久的或半持久的有机土壤覆盖层(生长的作物或残体覆盖物),使土壤免受太阳暴晒、雨水和风的侵蚀,土壤中的微生物或动物承担起“耕作”任务,保持土壤营养平衡,使农民获得稳产、高产。“免耕法”由于有利于保水保土,这项技术在减少农田扬沙和水土流失等方面有明显效果,同样,造林种草一样是治理沙尘暴的良方。山西省农机发展中心提供的一份资料显示,“免耕法,,可以减少地表径流量50%~60%,减少土壤流失80%左右,可以增加土壤蓄水量16%~l9%,提高水分利用率12%~l6%,增加土壤有机质0.03%~0.06%,提高粮食产量l3%~l6%,降低作业成本20%左右,减少大风刮起的沙尘暴60%左右。

  【探究活动】通过网络收集有关资料,了解中国政府近年来在治理水土流失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点拨】略

  【过渡】土地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础,离开了土地资源,人类将难以生存和发展。随着人口数量的快速增长,非农业用地的大幅度增加,土地所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化肥、农药的使用,使土壤污染和土地退化也越来越严重。那么如何科学开发和整理土地,保证耕地持续供应?

  【板书】二、科学开发和整理土地,保证耕地持续供应

  【课前实践活动】A.观察所在地最近几年的耕地面积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

  B.调查增加耕地的来源,是开发新耕地,还是平整沟坎、复垦废弃地。

  【资料汇集】学生交流观察、调查得到的材料,教师进行总结。

  【阅读思考】阅读课本第36~39页四则材料:“不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造成的荒漠化”、“ 旧村归并、退宅还耕潜力大——来自正阳县的经验”、“ 我国将通过开发整理土地补充耕地274万公顷”,结合当地情况,思考:

  (1) 开发土地资源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2) 开发土地资源应注意哪些问题?

  【板书设计】

  第三节 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以土地资源为例

  一、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

  1.植树造林的目的:防御风沙、洪涝等自然灾害

  2.防护林带的建设

  (1)水源涵养带;

  (2)水土保持林带;

  (3)防风固沙林带。

  二、科学开发和整理土地,保证耕地持续供应

  1.科学开发:土地开发要与区域的生态环境相协调

  2.土地整理:增加农用土地面积,提高农用土地质量

  (1)农村的土地平整

  (2)工矿废弃地的复垦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课件范文网 友链、商务、投稿、客服:QQ:1870841073 邮箱1870841073@qq.com

Copyright @ 2006 - 2020 课件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课件范文网 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1245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