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课件范文网>政治课件 > 高三 > 高考总复习:政治核心知识及其运用

高考总复习:政治核心知识及其运用

2021-08-17 08:34:16 浏览量:

高考总复习:政治核心知识及其运用


  【考情分析】

  【高清课堂:高考总复习:政治核心知识及其运用 418744 从高考真题看复习策略】

  下列是两份高考试卷中,连续三年的政治生活试题考查

  【全国新课标卷】

  (考题1)结合材料二 ,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我国政府为什么提高民生支出在财政预算中的比例(12分)

  (考题2)结合材料一,说明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在推动我国科技进步中行使的职权及其作用。(12分)

  (考题3)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后,为什么必须对相关政府官员进行行政问责?结合煤矿安全生产提出建设责任政府的建议。(12分)

  【北京卷】

  (考题1)结合材料,针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在国内外遇到的问题,说明我国政府应如何帮助企业更好地“走出去”。(11分)

  (考题2)培育优势产业,提高产业竞争力,需要政府科学、民主决策,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运用《政治生活》中的相关知识,说明如何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10分)

  (考题3)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中的相关知识,说明在物联网发展过程中政府为什么要有所作为。(4分)结合材料二,运用政府职能的相关知识,谈谈政府应该如何作为。(6分)

  从两套试卷的分析来看,政治生活的复习尤其需要培养“主线意识和主体意识”;谁在做?做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做;重点把握住政治生活的相关主体、行为环节、基本原则、制度环境,全面把握好相应的意义、作用、影响,密切关注国内外时事政治热点,做到理论与时事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理论与现实相结合。

  【核心知识聚焦】

  一、把握《政治生活》的主线——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是贯穿全书的一根主线。因此,我们可以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为核心构建政治生活的知识体系。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可以概括为:一本质,两特征,三统一,四制度。

  (1)一个本质:人民当家作主

  (2)两个特征:广泛性与真实性

  (3)三者统一: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4)四个制度: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民主自治制度组织。

  二、核心知识提醒——把握《政治生活》的主体

  【高清课堂:高考总复习:政治核心知识及其运用 418744《政治生活》核心知识提醒】

  政治生活的学习和解题的方法概括为——找主体,涉及到的主体有公民、国家机关(人大和政府)、党(政协)、民族、我国外交政策和国际关系。

  (一)公民

  1、公民政治生活的根本前提: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内容:

  (1)依法行使政治权利

  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地位: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

  ②政治自由: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地位: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方式,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表现。

  ③监督权:公民有对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进行监督的权利,内容包括:批评权、建议权、检举权、申诉权、控告权等。

  (2)依法履行政治性义务。

  ①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②遵守宪法和法律;

  ③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④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3、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3点

  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2)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3)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4、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途径和方式:4点

  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5、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必须有序进行: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遵循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职责、程序、要求。

  【知识拓展】用图示概括为:

  【典型例题】

  (2014·北京卷) 地铁作为流动的博物馆,被称为城市“最有价值的隐藏”。

  地铁票价调整关系民生。召开地铁票价听证会,是保障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使票价调整方案更加科学合理的有效方式。为使听证会获得预期效果,应注意表中事项。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说明注意这些事项的理由。

  注意事项理由

  应依法公示本次听证会的具体程序和各方遵守的规则①

  参加代表应具有一定的广泛性,各方比例应合理,要给各方充分表达的机会②

  应设置记者席,允许新闻媒体采访③

  解析:本题考查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公示程序和规则,有利于在保障公民知情权的前提下保证听证会程序正当、有序进行;代表广泛,有利于集中民智、协调利益;允许媒体采访,重视了舆论监督的作用,有利于促进决策过程的公开、公平、公正。

  答案:①通过公示,保障公民知情权,保证听证会程序正当、有序进行。②通过保障公民的参与权和表达权,反映民意、集中民智,保证听证会能发现拟定方案中存在的问题,协调各方利益。③通过舆论监督,保证听证会公开透明、公平公正。(从其他角度回答,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二)政府

  1、性质和法律地位: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国家行政机关。它由人大产生,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

  2、职能:

  1)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

  2)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内容: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具体说:

  A、经济调节---宏观调控,解决社会经济发展、地区发展、行业发展不平衡;

  B、市场监管----规范市场交易规则,维护市场交易原则,保障市场秩序;

  C、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生产安全,处理突发性、群众性事件,解决社会纠纷;

  D、公共服务---- 提供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和市场信息,提供基本的基础设施保障。

  3)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

  内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组织和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事业。

  4)加强社会建设。

  要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保证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如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公共文化设施、公共卫生设施等方面的建设;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等。)

  5)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3、宗旨:为人民服务。

  4、基本原则:对人民负责。包括三方面内容: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5、政府依法行政:

  1)必要性: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政府依法行政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体现了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2)意义:①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和自由;②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保证政府及其公职人员不变质,增强政府的权威;③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力的缺失和滥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④有利于带动全社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3)具体要求: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

  4)措施:①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以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②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促进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和文明执法,不断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③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努力形成权责统一,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政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

  6、政府决策:科学民主决策。

  7、政府权力受监督:

  1)必要性:①由我国国家性质、政府性质决定。我国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政府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②权力是把双刃剑,用得好可以造福于民,反之就会滋生腐败、贻害无穷,为了防止少数人滥用权力,就需要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

  2)意义:政府接受监督是坚持依法行政,做好工作的必要保证。①才能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减少和防止工作失误;②才能防止滥用权力,防止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保证清正廉洁;③才能更好地作出正确的决策;④才能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造福于民,树立政府权威和公信力。

  3)措施:

  ①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一靠民主(人民民主)、二靠法制。具体来说,发挥人民民主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就要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使人民能够有效地监督政府权力的运行。加强法制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就要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健全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引咎辞职、罢免等制度。建立健全行政监督体系。实施“阳光工程”,推行政府政务信息公开制度。

  ②建立健全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包括外部监督和政府系统内部的监督。其中外部监督有权力机关的监督、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社会与公民的监督、中共的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内部监督有上级政府、监察、审计、法制等部门监督。

  8.政府威信:

  1)含义:指政府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过程中形成的威望和公信力。

  2)标志:政府的管理和服务是否被人民认可和接受。

  3)来源:从根本上讲,政府威信是由国家性质决定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来自人民并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得到了广大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具有历史上任何政府都不可比拟的威信。

  4)如何树立:通过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决策科学、执行顺畅、清廉高效、业绩卓著等树立起来。

  【知识拓展1】用图示表示为:

  【知识拓展2】政府与公民的关系

  政府对公民

  u 我们政府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

  u 为人民服务是政府的宗旨,对人民负责是政府的责任。

  u 政府要科学民主决策,了解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珍惜民力。

  u 政府要依法行政,政府必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接受人民监督。

  u 政府要讲信誉、重品行、树业绩、提升公信力。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公民对政府

  u 了解政府的性质和职能,接受政府的管理和服务

  u 相信政府、支持政府的工作

  u 寻求政府的帮助(热线电话、信访、电子政务、行政复议诉讼等)

  u 监督政府的行为,这是公民意识和政治素养的体现

  【典型例题】

  (2015.北京卷)“众”最初的字形是人们在太阳下共同劳作。在互联网时代,人们的共同劳作有了更多的可能。

  互联网时代,“众”的力量在社会公共领域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互联网给公民参与

  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也给政府治理模式的创新带来了新的机遇。公民通过社交网络为交管部门提供道路拥堵信息;民间环保组织依据政府公开的环境数据绘制“污染地图”,帮助政府监管污染企业;市政府通过门户网站向市民征集建议;城管部门请商户和市民通过网络平台为执法人员的工作打分……公民与政府在越来越多的社会公共领域中形成合力。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以“互联网时代的公民与政府”为题,写一篇短评。(12分)

  要求:观点明确,逻辑清晰,论述合理,200字左右。

  解析:解答本题一是要注意本题的标题“互联网时代的公民与政府”,因此本题的知识范围是《政治生活》有关公民和政府的相关知识;二是要结合材料中的有效信息:互联网时代,“众”的力量在社会公共领域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互联网给公民参与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也给政府治理模式的创新带来了新的机遇。公民与政府在越来越多的社会公共领域中形成合力。因此,本题就可以转化为运用《政治生活》中公民与政府的相关知识来分析互联网给二者带来的积极影响和对二者在社会公共领域中形成合力的要求。具体可从公民应依法有序政治参与,更好地参与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从而在社会治理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来阐述;可从政府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自觉接受监督和转变政府职能来阐述。

  答案:互联网为公民与政府的联系和沟通搭建了全新平台,开启了社会治理的“众智”模式。互联网激发了公民的热情,公民可以充分行使权利,维护权益,自由表达诉求,广泛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执行、监督,在社会治理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政府借助互联网可以更加便捷地与公民沟通,了解民意、集中民智,优化公共政策,创新社会治理,转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建设服务型政府。实现政府和公民的良性互动,公民应依法、有序、积极参与政治生活,政府应努力提高透明度,主动回应公民诉求,完善与民众的沟通和协作机制,凝聚公民与政府的合力。

  等 级等级描述

  第一等级观点明确,能准确运用《政治生活》知识阐述观点,论述合理全面,有一定深度,逻辑清晰。

  第二等级观点比较明确,能在一定程度上运用《政治生活》知识阐述观点,论述基本合理,逻辑性较强,但不够全面。

  第三等级观点不够明确,能简单地运用《政治生活》知识阐述观点,语义不完整、不连贯,堆砌不相关知识。

  第四等级应答与试题无关;重复试题内容;没有应答。

  (三)人大代表、人大、人大制度

  1、人民代表:

  1)地位: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

  2)权利: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质询权。

  3)义务: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与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

  4)产生与任期: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注意适用范围);五年。

  2、人民代表大会:

  1)地位:国家权力机关。

  2)体系:包括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全国人大既是我国最高权力机关,在我国的国家机构中居最高地位,又是我国唯一的立法机关(宪法与法律的修改由它来完成)。地方人大只是权力机关。

  3)职权: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注意准确理解)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含义: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由人民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管理国家社会事务的政治制度。

  2)地位: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的政体。

  3)组织和活动原则:民主集中制。(含义:指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表现:A、在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关系上,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B、在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上,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都由人大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C、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上,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的职权,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4)基本内容: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在普选的基础上选举代表,组成各级人大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其他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5)优越性: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动员了全体人民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6)如何坚持和完善: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依法治国,加强人大自身的建设。最根本地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实践中。

  【典型例题】

  (2015.山东)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法律的权威在于法之必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14年1月至1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将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等8部法律草案向社会公众公开征求意见。这期间,共有19512人次在网上提出62315条意见,对草案的修改完善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不论是法律草案初审稿还是二审稿,都要向公众广泛征求意见,使公众有更多机会发表看法。

  根据材料,结合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全国人大常委会广泛征求公众意见的合理性。(10分)

  解析: 本问属于原因类非选择题,可从必然性和重要性两个方面、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公民两个主体来分析。从必然性看,可从全国人大常委会性质和公民政治权利的角度来说明。从重要性看,可从全国人大常委会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和增强公民社会责任感角度来说明。

  答案:

  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全国人大常委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常设机关,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力和自由,依法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等通道参与民主决策;广泛征求公众意见有助于全国人大常委会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或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有利于增强公民社会责任感,推动依法治国。

  (若考生从其他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四)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1、中国共产党:

  (1)性质: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2)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地位: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4)指导思想和执政理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人为本、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5)领导方式: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政治领导--党通过制定大政方针,提出立法建议;思想领导--进行思想宣传;组织领导--推荐重要干部,发挥党员和党组织的作用。)(选修课本P75)

  (6)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意义:

  ①才能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②才能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③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7)执政方式:

  ①科学执政:就是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科学的思想、制度和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②民主执政:就是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③依法执政:就是坚持依法治国,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

  三者关系: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要通过依法执政体现出来,又要靠依法执政来保证实现。依法执政有利于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2、我国的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地位: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政党关系: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亲密友党,他们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注意民主党派参政的基本点:一个参加三个参与)

  (3)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4)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5)根本活动准则:遵守宪法和法律。

  (6)重要机构:人民政协。

  ①政协的性质:爱国统一战线组织(不是国家机关,不能说履行什么国家职能),也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②政协的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③主题:团结和民主。

  【典型例题】

  (2015•上海卷)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用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2015年1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开始实施,2015年4月国务院发布了《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水十条”)。

  “水十条”明确将治理污染物排放问题提升到“国家水安全”的高度,同时提出要节约用水和保障水生态系统平衡。因为保护水资源涉及生产生活用水供给、治理污染物排放和维持生态系统平衡等三个问题,他们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当前,水环境能够承载的污染排放容量已接近极限,污染物排放已严重影响生产生活用水的有效供给和生态系统平衡。治理污染物排放成为我国水资源保护的重中之重。

  运用政治常识简要回答,党为什么提出用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9分)

  解析:本题考查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设问指向用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属于原因类试题,要从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角度回答。解答时明确中国共产党的有关知识包括:党的性质和宗旨、党的执政地位、党的执政方式和执政理念,分析用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的意义。

  答案: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又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建设生态文明关乎人民的切身利益,关乎我国经济健康发展。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法律的权威性,强制性,规范性,稳定性为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提供保障。

  因此,党中央提出用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文明。

  (五)、民族和宗教

  1、我国的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民族原则之间的关系:三者互相联系、不可分割。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各民族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发展,是实现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

  3、我国的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⑴地位: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我国基本政治制度。

  ⑵含义: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⑶前提和基础:领土完整、国家统一。

  ⑷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三级。

  ⑸自治机关:指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⑹核心内容:自治权包括立法自治权、变通执行权、经济自治权、文化管理自治权、其他自治权等。

  ⑺决定因素:历史特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和现实情况(大聚居、小杂居的分布特点,各民族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互相依存关系)。

  ⑻优越性:①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②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③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④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4.我国的宗教政策: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六)、主权国家、国际关系、联合国、我国外交政策

  1、主权国家。

  ⑴构成要素: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主权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

  ⑵基本权利: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

  ⑶义务: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等。

  2、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当今时代的主题及解决途径、国际竞争的实质:

  ⑴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竞争、合作、冲突。

  ⑵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的对立则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

  ⑶如何协调国家间的利益:任何国家都不应以维护国家利益为理由,侵犯别国的主权和安全,干涉别国内政,这是非正义的、错误的。(即主权国家享有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等权利的同时,也应履行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等义务)

  ⑷我国国家利益的主要内容:安全利益、政治利益、经济利益。

  ⑸当今时代的主题:和平与发展。

  ⑹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⑺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3、联合国的宗旨、原则、作用:

  ⑴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⑵原则:各会员国主权平等,履行宪章规定的义务,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不得对其他国家进行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集体协作,不干涉任何国家的内政,确保非会员国遵守上述原则。

  ⑶积极作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实行人道主义援助等。

  4、我国外交政策的决定因素、基本目标、宗旨、基本立场和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⑴我国外交政策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⑵决定因素:我国的国家利益和国家性质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⑶基本目标: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⑷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⑸基本立场:独立自主。

  ⑹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包括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等原则。

  ⑺中国政府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

  ⑻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特别提醒】注意区别不同主体,不同表述

  公民权利:选举权被选举权、政治自由、监督权

  人民代表:发言表决免责权、提案权、质询权

  人民代表大会: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人民政协: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政府: 行使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公共服务职能,依法行政;

  中国共产党:政治思想组织领导、科学民主依法执政;

  【典型例题】

  材料一:抢占经济科技制高点,关系到国家竞争力和民族的未来。物联网有望成为我国抢占新一代信息技术前沿的桥头堡,成为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新引擎。我国政府必须抓住这一历史性机遇,及早谋划,有所作为。

  材料二:当前,物联网发展在研发水平、行业标准、人才队伍,相关政策、国家安全和个人隐私保护等方面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课题。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中的相关知识,说明在物联网发展过程中政府为什么要有所作为。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府职能的相关知识,谈谈政府应该如何作为。

  解析:本题考查国际竞争的实质、政府的职能,要求结合材料进行说明。

  答案:

  (1)①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②物联网对于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③发展物联网是政府的职责所在。

  (2)①政府要履行组织经济建设的职能,制订发展规划、拟定行业标准、出台相关政策,支持物联网核心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

  ②履行组织文化建设职能,拓展教育事业,加强物联网人才培养;

  ③履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职能,保护国家和公民信息安全。

  提示:类似情境的主题还可以有:新能源、新材料的开发与应用、高速铁路建设、三网融合等。

  三、掌握《政治生活》考点知识的核心词句和典型设问的答案结构

  首先,将考点知识提炼为关键句与核心词,形成记忆支点,考场上还原为原理句。

  其次,将考题设问概括为几种基本设问角度,形成答案结构,考试时灵活调动运用。

  《政治生活》的内容,主要是解读制度以及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政策性非常强,确定性非常强。制度是既成的、法定的、稳定的,政策是明确的、长期坚持的、行之有效的。所以,《政治生活》考题答案的设置,相比其他模块,刚性较强,弹性不大。这意味着,熟读教材、归纳考点、重视记忆、研究典型设问、掌握答案结构,是有效的复习方法。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近年的部分考题,要求考生对政治现象即对试题材料进行辩证分析、审视和评判,近年来对材料的分析越来越重视,给分偏重较大,同学们在答题时应引起充分重视。

  【典型例题】

  为推动粤东、粤西和粤北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2008年以来,广东省政府积极实施“双转移”(即把劳动密集型企业转移出去和把山区劳动力转移进产业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通过发挥财政作用激励珠三角周边地区积极承接产业转移,组织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等,初步形成了“转一个,富一家;转一批,富一方”的可喜局面。

  运用《政治生活》中有关政府的知识,分析材料是如何体现服务型政府建设的。

  解析:本题考查政府的职能、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要求结合材料、提炼概括材料、事理结合。

  注意答案结构和答题句式:事(材料)+转承词(体现了)+理(政府的宗旨、工作原则、职能)

  答:①广东加速欠发达地区发展,促进协调发展和共同富裕,体现出政府是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的政府。

  ②政府在履行职能中体现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政府运用财政手段调控产业转移,履行了组织经济建设的职能;政府组织农民技能培训,履行了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提示:类似情境的主题还可以有:区域经济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就业等。

  四、把握现实政治生活中的重点与热点问题

  【高清课堂:高考总复习:政治核心知识及其运用 418744理论联系实际运用】

  关注会议。如党的会议、全国“两会”、重要国际会议等。

  关注文献。如“十二五”规划纲要、政府工作报告、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重要法律法规等。

  关注改革。如经济体制改革、发展方式转变、收入分配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机构改革等。

  关注周年纪念等。

  整理时事提要。对重要主题进行问题化整理,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角度简要归纳。

  进行适量训练。重点训练解题技能:确定材料主题、划分材料层次、理清逻辑关系、找准设问角度、确定考点范围、准确建立联系、做到事理结合。

  【典型例题】

  从政治生活的角度,结合大学生对幸福的看法,谈谈国家怎样才能让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政治生活知识,主题是如何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注意答案层次和答题句式:保障权利+坚持原则+坚持制度+坚持政策+完善制度

  答案:①国家制定相应的法律,保障公民有序参与政治生活,保障公民真正享有和行使政治权利和自由;

  ②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确保公民平等地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

  ③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坚持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除上述已经提及的时事主题外,在准备高考的过程中,从《政治生活》模块复习的角度看,值得大家重点关注和把握的时事主题还有:区域经济振兴、产业振兴、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科技创新、货币战争、国际金融秩序、世界经济形势、经济全球化进程、国际区域合作、世界多极化趋势、党的会议、“十二五”规划的制定过程、全国两会、党内监督、廉政建设、完善行政监督体系、民主监督、收入分配改革、物价稳定、城市化、城镇化、城乡协调发展、交通、教育均衡发展等。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课件范文网 友链、商务、投稿、客服:QQ:1870841073 邮箱1870841073@qq.com

Copyright @ 2006 - 2020 课件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课件范文网 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1245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