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课件范文网>语文课件 > 高一 > 高一语文课件:《荷塘月色》

高一语文课件:《荷塘月色》

2021-04-07 17:11:26 浏览量:

  人生犹如一本书,愚蠢者草草翻过,聪明人细细阅读。为何如此。因为他们只能读它一次。下面是课件范文网小编为您推荐高一语文教案:《荷塘月色》。
 

高一语文教案:《荷塘月色》

  【教材分析】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的一篇著名散文。它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一单元第一课。朱自清先生将对美的认识融入文字其中,同时也在细腻的描写之中展现出独特的个人心境。

  【学情分析】

  高一的学生对散文的理解有一定的基础,但是对于他们来说要将文字和情感联系起来仍有一定的难度,很难体会语言蕴含的美感和情感。所以本次教学将立足在感受语言和情感的基础之上。

  【教学目标】

  1.了解朱自清的生平;

  2.掌握课文脉络、基调及大意;

  3.寻找朱自清的另一个自己;

  4.跟随朱自清独特的心境,鉴赏荷塘月色之美、语言之美;

  5.培养学生对“生活之美”的向往。

  【教学重点】欣赏朱自清眼中荷塘月色的美

  【教学难点】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下体验到的另一个自己

  【教学方法】朗读法、提问法、讲授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三个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荷本就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也“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再配上那“更深月色”,自然就是是“荷塘有月人有情,荷香月色美共赏”。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今天我要将要学习朱自清先生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佳作——《荷塘月色》。

  二、朱自清生平

  在上课之前,我们先走近朱自清,在走近朱自清描绘的那片天地。

  1.朱自清的重要经历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祖籍浙江绍兴,1898年生于江苏东海。1903年随家定居扬州,所以自称“我是扬州人”。著有《朱自清全集》。代表作品:长诗《毁灭》(1923)、散文集《背影》(1928)、诗集《踪迹》(1929) 等。

  幼年受士大夫家庭的传统教育,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班,次年改名“自清”入哲学系学习。1920年毕业后在江、浙一带的中学任教,极受欢迎。1925年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1931—1932年在英国伦敦学语言学及英国文学,回国后仍在清华大学任教授并兼中文系主任。1948年8月病逝于北京。

  1916年12月15日,朱自清在扬州琼花观街朱宅与武钟谦女士完婚。武钟谦曾随朱自清辗转杭州、台州、温州、白马湖、北京等地,夫妻感情甚好1929年11月26日,武钟谦因肺病逝于扬州家中。朱自清有小说《笑的历史》、《别》、散文《给亡妇》和一些旧体诗词记述了他们美好而深厚的感情。

  2.朱自清及其好友

  3.创作背景

  三、掌握课文大意、基调和脉络

  1.学生再次深入阅读10分钟,概括课文段落大意

  第1段?独游荷塘的时间、出发地点(家门)和缘由。

  第2段?写荷塘的小路、树木、月色。

  第3段?行在小路时的感受。

  第4段?荷塘美丽的景色。

  第5段?流泻的月光,塘中的月色。

  第6段?荷塘四周的景物。

  第7、8段?联想古代江南采莲的旧俗。

  第9、10段?在思乡与遐想中踱回家门。

  2.从段落大意中,理出文章线索

  提示线索:线索:事物、人物、情感、事理、空间、时间等。

  线索:空间和情感

  空间:家-荷塘小路-荷塘-荷塘下路-家

  情感:颇不宁静-寻宁静-得宁静-失宁静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了朱自清以及课文的情感基调以及脉络,今天我们将共剪一段时光,走进朱自清先生当时任教的北京清华大学清华园里的荷花池,伴着淡淡的月光,去美景之中也常常朱自清的另一个自己,一个超出平常的自己。我们试着把自己融入到文字之中,去寻找朱自清的另一个自己。

  二、整体感知

  趁着这朦胧的月光,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上节课所学的内容。

  三、理解朱自清的另一个自己

  初步读懂文章之后,我们回到我们这节课的主体——寻找另一个自己。文中什么地方提到另一自己,换一句话说就是与平常有所差别的自己。

  第三段第二句: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

  “超出了平常的自己”,也就是有一个平常的自己和一个超出了平常的自己。我们在文中找找,朱自清平常的自己是什么样的。

  平常的自己:

  1.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2.我爱热闹;爱群居。

  3.有一定要做的事,有一定要说的话。

  超出了平常的自己:

  1.爱冷静;爱独处。

  2.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

  3.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

  4.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四、透过朱自清的眼睛看景物描写

  朱自清另一个自己享用的是怎样的荷香月色呢?那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确什么?哪些段落描写荷香月色。根据前面我们的段落大意,是哪些段落?第四、五、六自然段。那我们且来看看第四自然段。我们先来听一段朗读,来感受一下。听完之后,请说说你的感受。

  美、宁静、朦胧、优雅、清香、有音乐感,生机勃勃。是什么景物让你有这种感觉,朱自清先生又是如何把这种景物的特点融入文字之中的呢?

  讨论要求:

  1.找出景物以及景物给你的感受。2.分析作者如何描写景物。3.每组派一个代表发言

  讨论要点:1.分析如何描写景物应该从哪些方面分析。

  2.结合具体的语句进行分析。

  2.方法总结:

  一、找准对象,总结特点

  二、明确描写方法

  1.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对比、设问、反问、用典、借代、对偶、通感等。

  2.描写手法:远近结合、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实写虚、虚实结合、正面描写、侧面烘托、渲染、白描等。

  三、赏析关键的词

  1.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

  2.叠词

  四、明确景物描写的作用

  1.生动、形象、强调、突出、烘托、渲染等

  2.语气(加重、减轻、表达喜爱色彩)、音乐感

  3.情感、结构上的作用

  同学们已经初步掌握了这种方法,也能感受到朱自清超出了平常的自己看到的荷塘。以上,我们感受到了朱自清的另一个自己,在颇不宁静之中,走到了日日走过的荷塘,在淡淡的月光之中找到了内心宁静的自己。

  下节课我们在简单地赏析第五第六自然段。看看朱自清仿佛自己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觉得自己是个自由人的世界。另外当他什么都可以想的时候,他又想了什么呢?下节课我们再来来探讨这些。现在,下课。

  第三课时

  一、简要鉴赏景物描写

  我们上节课已经感受到了在朱自清超出了平常的自己的眼中看到的荷塘。这一节课我们将运用鉴赏景物描写的方法,简要赏析第五第、六自然段。

  二、寻找朱自清与朱自清的另一个自己

  1.我们看到了如此美丽的荷塘月色,而朱自清当时也沉醉其中,感受到了宁静。但是我们在创作背景中了解到,朱自清所处的年代、所处的境况并不如意,为什么他在荷塘月色之下能够写出这么美好的景色呢?

  因为对生命本身的享受并不需要太多的物质条件。在这样的享受之中他也发现了抛开了生活中扰乱心绪的事情,然后尽情欣赏自然之美的自己。

  发现了热闹是它们(外界)的,我什么也没有。或许正是这种“没有”的简单才能拥有精神的自由——什么都可以不想,什么都可以想。

  2.那朱自清想起了什么?

  由荷花想到:江南的旧俗——采莲

  3.采莲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热闹、风流、有趣、舒服、欢愉、天真、清新、纯净······

  4.这时候的朱自清先生又是怎样的自己?

  与不宁静的平常的自己形成对比,看见了那个未受时代污染、骚扰的完全本真的自己——享受想象中的自我娱乐。

  5.文中提到的什么地方比较符合朱自清先生寻找自我娱乐和自我享受?

  江南也就是家乡,但是最终还是回到了家,回归到了平常的自己。

  三、总结:生活可能会让你“不宁静”,但是你却可以在繁杂的生活之中,找到适合自己自由灵魂的自由天空,让自己摆脱苦恼的心情,享受生命本身的快乐,享受精神自由的快乐,享受自我娱乐的快乐。总之,生活的黯淡不能隐没你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课件范文网 友链、商务、投稿、客服:QQ:1870841073 邮箱1870841073@qq.com

Copyright @ 2006 - 2020 课件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课件范文网 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1245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