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课件范文网>语文课件 > 高一 > 高一人教版语文必修一教案:《沁园春·长沙》

高一人教版语文必修一教案:《沁园春·长沙》

2021-06-09 16:38:08 浏览量:

   忍别人所不能忍的痛,吃别人所不能吃的苦,是为了收获得不到的收获。下面是课件范文网小编为您推荐高一人教版语文必修一教案:《沁园春·长沙》。
 

高一人教版语文必修一教案:《沁园春·长沙》

  《沁园春·长沙》【一】

    1、了解解词的相关常识,掌握诗词的诵读技巧。

    2、品味词的语言,揣摩词的意象,体会词中的意境。

    3、感受诗人博大的情怀和革命壮志,培养胸怀祖国的情感。

    4、教学重点:

    1、品味词的语言,揣摩词的意象,体会词中的意境。

    2、感受诗人博大的情怀和革命壮志,培养胸怀祖国的情感。

    教学难点:

    1、品味词的语言,揣摩词的意象,体会词中的意境。

    2、感受诗人博大的情怀和革命壮志,培养胸怀祖国的情感。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用具:小黑板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由《沁园春·雪》导入。

    二、讲授新课。

    1、简略讲介作者毛泽东。

    2、由“沁园春·雪”和“沁园春·长沙”的比较,学习词牌和词标题的常识。

    词牌:又称词调,是词的格式的名称。每个词牌都规定了这系列词的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等。所以,人们写词又叫填词,即按照词牌的格式把内容填进去。

    而词的标题即是与词的内容有关。

    3、多形式诵读课文,掌握词的读音、节奏,初步感知内容。

    4、简述这首词的写作背景。

    这首首词写于1925年,当时农*动蓬勃兴起,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动,先后建立了20多个农协会,并创建了湖南省第一个党支部——韶山支部,把贫苦农民发动起来,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斗争。而这引起了当时土豪恶霸的恐慌,湖南反动军阀赵恒锡通缉毛泽东。毛泽东被迫离开家乡来到长沙,同年秋天去广州接办全国农*动讲习所。在长沙时,他重游橘子洲,看到绚丽的秋色,面对日益高涨的革命形势,回忆起当年在此求学和革命斗争的生活,不禁心潮澎湃,豪情满怀,于是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词。

    4、赏析课文。

    (1)上片

    1)分析品读第一句的“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的语序及这一变序的作用。

    参考答案:平常的语序应为“寒秋,(诗人)独立(于)橘子洲头,(望)湘江北去”。这一变序凸现了诗人“独立”于天地间的形象。

    2)诗人独立于此,还看到了哪些景物?

    (见板书)]

    3)从这些景物——即词中的意象中,你体会到怎样的意境?你发现这些景物的选取和描写的角度等有什么特点?

    参考答案:

    a、多角度地观察事物:远眺、近观、仰视、俯瞰。

    b、景物中动景和静景互相映衬。

    c、选材典型。

    d、语言极富表现力。

    “层”写出了山的远近高低,“遍”写出了范围之广,“漫”字写出了江水的充盈之态,“争”点出了千舟兑发的壮观场面,“击”写出了鹰的矫健身影,“翔”写出了鱼轻快自由的神态,

    e、一改“悲秋”的传统,描绘了一个色彩斑斓、生机盎然的壮丽秋色。

    4)从“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一句,点明诗人此时此景的发问。

    (2)下片

    1)诗人和朋友们的“峥嵘岁月”具体是怎样的?

    (见板书)

    2)“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体现了诗人和战友们哪些精神品质?

    参考答案:以天下为己任,英勇无畏,蔑视反动军阀等黑暗势力的精神品质。

    3)“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体现了诗人和战友们的志向?

    参考答案:决心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4)从“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一句,点明诗人对“谁主沉浮”的暗答。

    三、课堂小结:

    《沁园春·长沙》通过对长沙壮丽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的生活的回忆,抒发了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决心改造旧中国的壮志豪情。

    四、巩固练习。

    1、有感情朗读全文,再次感受诗中的豪情壮志。

    2、就本文的内容或艺术技巧等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赏析性的文章。

    3、背诵全文

    《沁园春·长沙》【二】

    xxx不仅是全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也是一位思想深刻的哲人、诗人。他在各期的诗词或抒情或咏物或怀古,描写了世间风起云涌、波澜壮阔的形势和中国人民从黑暗走向光明的历程。诗人臧克家说:毛泽东诗词是伟大的篇章。

    二、背景

    1925年2月,xxx同志从上海回到韶山,从事革命活动。军阀赵恒惕要逮捕xxx同志。在韶山人民的掩护下,xxx同志秘密离开韶山,到达长沙,并独自去橘子洲头。事后作《沁园春·长沙》。

    三、预习检测(请给下列彩色字注音)

    沁园春(qìn)百舸(gě)峥嵘(zhēngróng)

    寥廓(liáokuò)挥斥方遒(qiú)浪遏飞舟(è)

    四、朗读训练

    五、阅读训练

    1、参看注解,将词中每句大意顺畅地说出来。

    2、将疑难词句、关键词句、精妙语句找出来。

    3、词的上下两阕主要写什么?

    上阕写景:描绘湘江绚烂多彩的秋色图。

    下阕抒情:抒发凌云壮志、革命豪情。

    4、词的上下两阕各有一个领字,请找出来,并说说各领起几句。

    上阕看字;领起七句。

    下阕忆字;领起八句。

    5、上阕中,诗人是从哪些方面、什么角度来描绘绚烂多彩的秋色图的。

    四个方面:山上、江中、天空、水底。

    四个角度:远眺、近观、仰视、俯察。

    6、全诗的诗眼是什么?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六、炼字炼意(体会下列词句中彩色字的好处。)

    1、独立寒秋

    独立,不仅表明是一个人,而且显示了诗人砥柱中流的气概。

    2、层林尽染

    染字用拟人手法,写出秋色之深。

    3、鹰击长空

    击字显示出雄鹰展翅奋发,搏击大气的强劲有力。

    4、鱼翔浅底

    翔字写出鱼儿在清澈见底、水天相映的水中游动得自由轻快,像在天空中飞翔一样。

    七、品评鉴赏

    1、毛泽东的独立寒秋

    柳宗元的独钓寒江

    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唐·柳宗元江雪

    江雪是柳宗元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永州,身处逆境时写,表露了诗人与恶势力绝不妥协的心志。独立寒秋和独钓寒江意境相似,然而封建士大夫与革命伟人的胸襟境界又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2、毛泽东的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杜牧的霜叶红于二月花

    附: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唐·杜牧山行

    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都着力写出了枫林的火红,开朗的意境。把秋景写得极富生命力。杜牧的山行是优美的写景诗,抒发了作者热爱美好景物的感情;毛泽东的万山红遍则暗喻革命形势蓬勃发展。

    3、古人笔下秋景多萧杀悲凉、清冷惨淡,而毛泽东笔下的秋景为何如此绚烂多彩,充满生机?

    毛泽东是叱咤风云的一代伟人,胸怀大志的政治家。他有博大的胸襟,崇高的风范,奋发向上永不消沉的乐观性格,不同于那些多愁善感的纤弱的文人,所以他的诗词充满豪情壮志,笔下的秋景也绚烂多彩,充满生机。

    八、想象能力训练

    雨果说:想象是人类思维中最美丽的花朵。下面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将诗人所描绘的绚丽多彩的秋色图,由文字变成形象的画面,在大脑荧屏上放映出来,分四步:

    1、勾勒形态:将群山、层林、江水、船只、雄鹰、游鱼……的轮廓勾勒出来;

    2、染上颜色:把黑白荧屏变为彩色荧屏,火红的枫林,蓝天碧水……

    3、使画面动起来:秋风送爽,吹动满山的枫叶,像熊熊燃烧的烈火,江水流淌,大小各式船只争相竞发,雄鹰在翱翔,游鱼在清澈的水底自由轻快地嬉戏;

    4、让画面更细致、逼真:在脑海中来几个特写镜头,如:船上耀眼的白帆,游鱼的细鳞,水底的沙石。

    九、归纳小结

    上阕写景:描绘湘江绚烂多彩的秋色图

    山上: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远眺)

    江中:漫江碧透,百舸争流(近观)

    天空:鹰击长空(仰视)

    水底:鱼翔浅底(俯察)

    下阕抒情:抒发凌云壮志,革命豪情

    战斗风月:携来百侣曾游

    年龄气质: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精神状态: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战斗行动: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十、作业布置

    1、联系词的上下句,品味下面彩色字的意味。

    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粪土当年万户侯

    2、背诵这首词。体味词中的思想感情、精妙词句和开阔意境

    《沁园春·长沙》【三】

    教学目的

    一、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壮阔深沉的意境,感受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培养诗词鉴赏能力。

    二、背诵全词。

    教学设想

    一、教时:1课时。

    二、重点与难点:诗词欣赏与评价。

    三、学法指导:诵读入境,欣赏诗意;联想比较,鉴赏评价。

    四、教具准备:

    1.投影片

    2.录音带:范读带、配乐带。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新课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谈起中国诗歌传统,人们总是喜欢把诗经楚辞汉赋相提,唐诗宋词元曲并论。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20世纪的中国又造就了一位“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独领一代风骚的大诗人——毛泽东。

    毛泽东用古典诗词形式写现代精神。他的诗词,记录了他革命人生的心路历程,反映了中国革命各个时期的现实生活,是一部中国革命的英雄史诗。他生前同意并公开发表的诗词有39首,其中,以“沁园春”为词牌的长调(91字以上)只有两首。初中我们学习了《雪》,今天我们要欣赏的是《长沙》。长沙是毛泽东革命人生的起点,让我们追寻伟人的闪光足迹,走进伟人的崇高心灵。

    二、诵读鉴赏

    1、整体感知,熟悉内容

    ①听范读正音:舸、寥廓、峥嵘、稠、遒、遏

    ②生齐读,熟悉内容

    2、感受形象,理清思路

    《长沙》是一首记游之作,它的突出特点是塑造了抒情主人公“我”的形象。读这首词就要从整体感受抒情形象入手,理清思路。

    ①默读圈点,找出塑造“我”的形象的关键词。

    明确:立、看、怅、问、携、忆、记

    ②理清思路:(见预习提示)

    明确:上阕写眼前景物和心中所思;

    下阕追忆往事,表现青年时代的精神和理想,暗答了上阕的提问。

    ③初步概括形象特征:(外观其行,内察其心)

    明确:独立深思,忆旧言志。

    ④自由朗读,试行背诵。(记关键词顺着思路背)

    检查背诵,若不能背,说明原因可能是没有进入意境;若能背,指出还要深入体会,具体把握情感特征。

    3、鉴赏评价

    理清了思路,初步感受了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后,我们还要深入体会,具体把握情感特征。

    ①联想设疑,制造悬念:

    前3句的正常语序为——寒秋,(诗人)独立(于)橘子洲头,(望)湘江北去。诗歌语言常用变序,这里将“独立”置前,增强了表现力。它用一个“特写”镜头把人物从景中推出,凸现出抒情主人公卓然而立的形象,更激发读者生发种种想象与联想:

    孤独的诗人最见个性。李白“独坐敬亭山”闲适,柳宗元“独钓寒江雪”隐逸,晏殊“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超脱,那么诗人“独立”橘子洲头,又要表达怎样的情思呢?

    在“寒秋”的氛围中,联系“长沙”、“湘江”,我们会想见屈原“哀秋冬之绪风”,宋玉“悲哉秋之为气”,杜甫“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审言“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湘江北去,诗人南下——广州接办农*动讲习所(参见P171注释①背景说明),是不是也要抒悲秋之情呢?

    ②了解抒情方式,体会深情

    要深入体会抒情主人公的情感特征,我们有必要了解诗词的抒情方式常识。(参见练习三提示:抒情诗词有的直抒激情,有的通过写景、状物、记事、写人来抒发感情。)就《长沙》的内容而言,有借景抒情,有直抒胸臆,有怀人忆事抒情。

    明确:上阕“看”统领的7句是借景抒情,“怅”、“问”是触景生情,直抒胸臆;下阕的“携”、“忆”、“记”表明是怀人忆事抒情。

    A.“看”统领的借景抒情

    写到哪些景物?

    明确:山、林、江、舸、鹰、鱼:万类。

    体会到怎样的意境?

    讨论提示:红叶、绿水、鸟飞鱼跃,这些景物单独看上去也很平常,我们可以联想到一些诗文名句:

    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吴均《与朱元思书》)

    海阔凭鱼跃,天空任鸟飞。(从唐僧玄览诗中化出的名句,见初中课文《鸟飞鱼跃的联想》)但诗人眼中之景,意象密集,组合有序,或远或近,或高或低,有分有总。并从数量(万、百)、范围(遍、漫),色彩浓度(尽染、碧透),运动力度(争、击、竞)等方面突出景物特征。

    明确: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自由开放的空间,是一幅色彩瑰丽的图画,晚秋静穆的伟大中律动着勃勃的生机,扫尽千古悲秋之气。

    从这壮阔的深秋意境中,我们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情感态度呢?

    提示:假如是一个消极悲观的诗人,面对同样的景物,可能是这样的感叹:

    山如人意懒,石似我心空;

    水流无情,逝者如斯;

    黄叶飘零,生命终结;

    苍鹰孤独地盘旋,小鱼无力地漂游;

    不是万类竞自由,而是树倒猢狲散,飞鸟各投林。

    明确:对比中,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在对大自然中万类生物的激情关注中融入了自己对人生的积极追求,对家国命运的由衷关怀。

    朗读提示:要想象画面,进入意境,读出关注热爱的积极情感。

    B、“怅”、“问”直抒胸臆

    诗人立而观景,借景抒情,蓄积的情感终于爆发为直白的发问,升华为哲理的思索。这时候,站在我们面前的已不是一般的游人,也不是普通的诗人,而是一个关怀天下的哲人。

    朗读提示:要读出深思。

    C、“携”、“忆”、“记”怀人忆事

    深沉的思索自然唤起了诗人对年青时的革命同志和革命活动的思念和追忆,那是怎样的人和事呢?

    放投影片,补充事实,印证词意:

    1911年,18岁的毛泽东来到长沙,开始了他在此地长达13年之久的求学和革命斗争生活。

    a.1913-1918年,他在湖南一师读书,常和同学在橘子洲一带游览游泳;

    b.1918年4月,与何叔衡创立了以改造中国和世界为奋斗目标的新民学会;

    五四时期,主编《湘江评论》,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文,引起了全国进步思想界的重视。

    c.1915年9月,诗人印发反袁称帝的小册子;

    1919年底组织和领导湖南驱逐军阀张敬尧的运动。

    这首词用诗的语言形象地概括了那段往事。

    讨论:“携”、“侣”“同学”表明人物关系亲密团结。

    “峥嵘”、“稠”表明时代特点,艰难时世反衬人物的奋发有为。

    “恰”引起的铺叙表明人物的气质禀赋、精神状态和战斗行动。

    “粪土”形象不美,表现对军阀官僚的蔑视恰到好处。

    “中流击水”写尽豪情壮志,意味深长,令人联想到“中流砥柱”。

    从诗人对往事的追忆中,我们联想到怎样的形象呢?

    提示:想其人忆其事,我们看到的既非古代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也非当代某些青年“我拿青春赌明天”。倒令我们想起顾宪成“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情怀,更令我们想到鲁迅先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周恩来“面壁十年图破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崇高理想。

    明确:忆的是“同学”、“书生”,站在我们面前的分明是一群敢于向旧世界宣战的斗士。

    朗读提示:要读出情志。

    三、整合小结

    综观全词,造像写意,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游人;借景抒情,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诗人;深沉发问,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哲人;怀人忆事,我们看到的是一群斗士。

    鉴赏方法:诵读入境,抓关键词句理清思路,整体把握形象;了解抒情方式,体会情感特征。

    依据朗读提示,朗读全词,读出感情。

    四、赏读结束

    放投影片毛泽东诗词手迹,听配乐朗诵带。

    请朗诵水平好的同学朗读全词,要求读出感情。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课件范文网 友链、商务、投稿、客服:QQ:1870841073 邮箱1870841073@qq.com

Copyright @ 2006 - 2020 课件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课件范文网 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1245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