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课件范文网>历史课件 > 高一 > 高一历史教案专题一: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高一历史教案专题一: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2021-08-12 09:00:33 浏览量:

高一历史教案专题一: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一、课标要求:

  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二、资料卡片:

  三皇五帝 原始社会末期部落或部落联盟的领袖。《史记·始皇本纪》载有李斯奏议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这泰皇之所以最贵,是因为它所指系人皇。这个天、地、人三皇是个笼统的概念,给它具体化后,则出现了几种意见。一种意见称“三皇”为伏羲、女娲、神农;另一种意见称“三皇”为伏羲、神农、燧人;第三种意见称“三皇”为伏羲、神农、祝融;还有一种意见认为“三皇”是伏羲、神农、共工。“五帝”,也有不同看法。其一,称“五帝”为炎帝、黄帝、颛顼、太昊、少昊;其二,称“五帝”为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政体:政体是国家形式概念的一部分,指的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即统治阶级为掌握和维护自己的政权,管理国家,实现国家统治的形式。

  中央集权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一种国家结构形式,整体与部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指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中,全国军政财大权归属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绝对服从中央。其特点一是中央严格控制地方,二是中央为控制地方,重视对地方官员的任用和监督。

  专制主义:一种君臣关系,中央决策方式,具体说就是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至行使军权、政权、财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其特点一是君主个人专断独裁;二是大小官僚作为君权代表对百姓实行专制统治。

  尚书台:东汉中枢机关。秦代于少府内设尚书,有令、丞。汉成帝时,初置“尚书”员5人,开始分曹办事。东汉光武帝刘秀鉴于西汉末年大权旁落于贵戚大臣,所以竭力把权力集中于君主,凡机密之事全部交给尚书,以此制约三公。因而加重了尚书的职权。因尚书的官署在宫禁内而称为台阁,故有尚书台之称。东汉尚书台权力极重,但台官职位卑微,皆由皇帝亲任干练之士充任,便于控制,发挥效率高。东汉和帝以后,多幼君弱主,实权常被外戚、宦官所掌握。尽管三公要听命于尚书,但尚书又往往被实权更大的外戚、宦官所左右。

  科举制:科举制度始创于隋,大业元年(605)始设进士科,宣告了旧的以门第为主要依据的选官体制的结束及新的以进士科为代表的科举制的诞生。唐代的科举制度在科目设置、类别划分、科试内容、科场规章等方面更加详备,趋于制度化。唐代进士及第后要题名大雁塔,因此后世称考中进士为“雁塔题名”。至宋朝,科举制在沿袭前朝的基础上又有所变革。明清两代科举制极为兴盛,逐步发展成一种极为规范而又严密的制度体系,但与此同时,实行了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度因为无法顺应时代要求,考试内容一成不变、文章形式囿于八股,使得士人学问空疏、八股闭塞民智、科场分清浊流、吏治日益腐败等科举制带来的弊端日益显露。直至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颁布了开办学堂、停止科举的诏令,科举制度正式宣告结束。

  三、教学流程:

  1、自主学习:

  (1)皇帝制度的特点有哪些?

  (2)汉、唐、宋是如何削弱相权,加强皇权的?

  (3)古代监察体制是怎样形成的?试作简要评价。

  (4)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经过了哪三个阶段?各有何特点?

  (5)简述秦汉到元明清的地方行政区划的变迁。

  2、合作学习:

  举例说明君主专制政体的如何得到强化的?

  3、知识整合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四、本课测评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古代选官制度演变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先秦主要实行官位世袭的制度 ②九品中正制属于察举制的发展,仍然是自下而上的选官方式 ③科举制属于考试选官的制度 ④科举制与察举制从考选对象、内容、程序等方面看都带有封闭性特征 (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2、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分天下为13州,每一州设刺史一名。刺史的主要职责是 ( )

  A、推荐和选拔地方人才 B、征收赋税,征发徭役和兵役

  C、监察诸侯王和地方高官 D、加强对地方官的控制和管理

  3、唐宋通过改革中央官僚机构加强皇权的共同策略之一是 ( )

  A、形成“中朝”决策机构 B、分散宰相权力

  C、实行三省六部制 D、以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

  4、在古代,下列具有监察职能的机构或者官职是 ①秦朝御史大夫和郡监御史 ②汉代州刺史和御史大夫 ③历史御史台、都察院等 ④宋中书门下 ( )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5、中外朝制度的形成反映了 ( )

  A、地方势力的削弱 B、三公九卿制的废除

  C、决策中枢的转移 D、外戚和宦官专权

  (二)材料解析题: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省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省,中书省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子类语》

  材料二 唐太宗说:“中书所出诏敕,颇有意见不同,或兼错失而相正以否.元置中书,门下本拟相防过误.人之意见,每或不同,有所是非,本为公事……卿等特须灭私徇公,坚守直道,庶事相启沃,勿上下雷同也.” ——《贞观政要》

  材料三 唐太宗发现有一人诈伪做官,便下令处死.但负责审理此案的戴青说:“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言者,当时喜怒之发耳,陛下发一朝之忿而许杀之,既知不可置之于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唐太宗被迫收回成命,对他说:“法有所失,公能正之,朕何忧也!”

  请回答:有人根据上述材料认为唐初政治是“皇权下的民主”,这是指的什么?这一现象的出现取决于什么?结合我国封建制度的政治特点谈谈你对这一现象的认识。

  五、学习延伸

  (一)科举制度的实施背景是什么?长期以来人们对科举制度有不同看法,大致是:①主要是积极的,但也有消极作用。②主要是消极的,但也有积极作用。请按自己的见解,说明你同意哪种看法,阐述理由。

  (二)相关链接:

  ① 陈仲安、王素著:《汉唐职官制度》,中华书局1993年版。

  ② 陈寅恪著:《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课件范文网 友链、商务、投稿、客服:QQ:1870841073 邮箱1870841073@qq.com

Copyright @ 2006 - 2020 课件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课件范文网 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1245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