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课件范文网>范文大全 > 工作汇报 > 2022年全国两会会议精神工作汇报

2022年全国两会会议精神工作汇报

2022-06-06 11:51:35 浏览量:

  2022年全国两会会议精神工作汇报

  无论你是斑马还是豹子,每当太阳从东方升起的时候,就应该毫不犹豫地向前奔跑。下面是课件网小编为您推荐2022年全国两会会议精神工作汇报
 

2022年全国两会会议精神工作汇报

  2022年全国两会已胜利闭幕。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议期间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刻阐述,作出“五个必由之路”和“五个战略性有利条件”重大论断,具有重大指导意义。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总结了过去一年政府工作,对今年重点工作作出了具体安排,提出了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和政策取向。完成今年发展目标任务,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和政策取向,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努力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持续改善民生,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保持社会大局稳定,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一、加大宏观政策实施力度,着力稳定经济大盘市场

  主体是经济的微观基础。稳定经济必须稳住市场主体。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量大面广,吸纳了90% 以上的城镇就业,当前生产经营遇到很多困难。要完善和强化减负纾困等政策,帮助这些市场主体渡过难关、防止出现大规模倒闭,夯实经济稳定运行、质量提升的基础。

  实施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市场主体最为期待的政策选项中,减税降费列首位。为此,党中央、国务院确定坚持阶段性措施和制度性安排相结合、减税与退税并举的原则,加大税费支持政策力度,以稳定市场预期、提振市场信心。一方面,减税降费力度只增不减。一是继续执行制度性的减税降费政策。二是部分20xx 年到期的阶段性减税降费政策延续实施。三是出台一些新的政策举措。对小规模纳税人阶段性免征增值税;加大激励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的税收优惠政策力度;针对受疫情影响重、就业容量大的服务业等特殊困难行业,实施精准帮扶的减税降费措施。另一方面,增值税留抵退税力度显著加大。完善增值税留抵退税制度,优化征缴退流程,对留抵税额实行大规模退税,把纳税人今后才可继续抵扣的进项税额予以提前返还。重点支持制造业,全面解决制造业、科研和技术服务、生态环保、电力燃气、交通运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等行业留抵退税问题。

  加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有效支持。与大企业相比,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资金问题更为突出。要用好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优化监管考核,扩大政府性融资担保对小微企业的覆盖面,推动普惠小微贷款明显增长、信用贷款和首贷户比重继续提升。一些行业受疫情影响大、持续时间长,不少企业生产经营陷入困境,要引导金融机构准确把握信贷政策,继续给予融资支持,避免出现行业性限贷、抽贷、断贷。政策性开发性金融是逆周期调节的重要工具,其资金供给具有长期、大额、低息特点,要充分发挥其在稳增长、促投资、扩内需中的重要作用。推进涉企信用信息整合共享,加快税务、海关、电力等单位与金融机构信息联通,为金融机构及时增加信贷投放创造条件。各方面要加强协同配合,努力营造良好融资生态,进一步推动解决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推动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一是推动降低要素成本。继续实施降低企业用电、用地、用网、公路货运和港口收费等成本,支持地方对特殊困难行业用电实行阶段性优惠政策,推动降低企业用电成本。二是推动降低各种收费。继续引导大型平台企业降低收费,维护中小商户合法权益、减轻不合理收费负担。进一步清理规范行业协会商会、中介机构等收费。要从源头抓起,抓紧清理相关违规文件,规范行政处罚事项及标准,严控非税收入不合理增长。三是加大拖欠中小企业账款清理力度。重点整治大企业滥用市场优势地位逾期占用、恶意拖欠中小企业账款行为,规范商业承兑汇票使用,严禁以各种方式方法规避及时支付义务。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要带头清欠、限期完成。餐饮、住宿、零售、文化、旅游、客运等行业就业容量大、受疫情影响重,各项帮扶政策都要予以倾斜,支持这些行业企业挺得住、过难关、有奔头。

  落实落细稳就业举措。一要落实就业促进和服务政策。延续执行降低失业和工伤保险费率等阶段性稳就业政策。对不裁员少裁员的企业,继续实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明显提高中小微企业返还比例。加快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增强公共就业服务针对性。二要抓好重点群体就业。高校毕业生占新成长劳动力的一半以上,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要把促进这一群体就业作为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就业创业指导、政策支持和不断线服务。做好退役军人安置和就业保障,促进农民工就业,帮扶残疾人、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现在我国灵活就业人员有 2 亿人,要加强灵活就业服务,完善灵活就业社会保障政策,开展新就业形态职业伤害保障试点。三要加强劳动者技能培训。当前我国就业总量问题和结构性问题并存,特别是高技能人才供需缺口达 2000 万人,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制约因素。要继续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共建共享一批公共实训基地。四要大力营造公平就业环境。坚决防止和纠正性别、年龄、学历等就业歧视。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着力解决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突出问题。

  二、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和发展内生动力

  无论是应对经济下行压力,还是促进高质量发展,都必须依靠深化改革。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大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这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的必然要求。一是加强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抓好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要深入实施《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方案》,着力清除市场壁垒,健全市场体系基础制度,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改革是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的重点和难点,要坚持试点先行,为全国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二是继续聚焦市场主体和群众关切,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继续扩大市场准入,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推动“非禁即入”普遍落实;深化“证照分离”改革,力争 2022 年底前建立简约高效、公正透明、宽进严管的行业准营规则,大幅提高市场主体办事的便利度和可预期性;全面实行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管理,加快清理各类变相审批。提升审批服务数字化水平,推动政务数据共享,基本实现电子证照互通互认。适应人口和生产要素流动、企业跨区域经营趋势,扩大政务服务“跨省通办”范围,加快解决社保、医保、婚姻登记、新生儿入户等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事项以及企业跨区域经营事项异地办理问题。要进一步压减各类证明、能减尽减,办事确需查验的信息,尽可能由相关部门和单位通过联网核查等方式自行解决,不能动辄要求企业和群众提供。推进政务服务事项集成化办理,推出优化不动产登记、车辆检测等便民举措。三是强化政府监管责任,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公平竞争是市场经济的灵魂。要深入推进公平竞争政策实施,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公平竞争有赖于公正监管。要严格落实行业主管部门、相关部门监管责任和地方政府属地监管责任,防止监管缺位。加快建立健全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监管体系,实现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全领域监管,提高监管效能。抓紧完善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监管规则,创新监管方法,提升监管精准性和有效性。

  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依法平等保护企业产权和自主经营权,营造各类所有制企业竞相发展的良好环境。必须充分发挥国有企业“顶梁柱”、“稳定器”和“压舱石”作用。2022年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最后一年,要聚焦改革重点难点发力攻坚,确保到年底全面如期完成各项改革任务。必须更好发挥民营经济作用、提振民营企业发展信心。要落实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鼓励引导民营企业改革创新,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要弘扬企业家精神,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制定涉企政策要多听市场主体意见,尊重市场规律,支持企业家专注创业创新、安心经营发展。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面临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要正确认识和把握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支持和引导资本规范健康发展。发挥资本作为生产要素的积极作用,同时有效控制其消极作用。要为资本设置“红绿灯”,明确规则、划出底线,依法加强对资本的有效监管。遏制资本无序扩张,不是不要资本,而是要资本有序发展;不是针对哪一类资本的,而是针对资本特定行为的。无论哪一类资本,无论哪一种所有制企业,只要生产经营行为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不逾越底线红线,都完全可以在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大展身手,自身也能得到更大发展。

  推进财税金融体制改革。深化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增强预算的约束力和透明度。推进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健全省以下转移支付制度。今年退税减税力度大,要完善税收征管制度,依法打击偷税骗税。要围绕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和防范金融风险,加强和改进金融监管。深化中小银行股权结构和公司治理改革,加快不良资产处置。深化保险业改革。完善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机制,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促进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三、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应对新的经济下行压力、积蓄发展后劲,必须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促进产业优化升级,依靠创新培育新动能、塑造发展新优势,不断提高发展质量。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和先导。要加快健全基础研究长期稳定支持机制,各级财政要加大投入,同时引导企业和社会力量增加投入,确保实现“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基础研究经费投入占研发经费投入比重提高到 8% 以上的目标。基础研究具有长期性和不确定性,要坚持增加投入与完善机制并重,创造有利于基础研究的良好科研生态。深入实施科技体制改革三年攻坚方案,着力破除影响和制约科技核心竞争力提升的体制机制障碍。大力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发挥好国家实验室、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等科技力量的作用。完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创新人才,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大对青年科研人员支持力度,让更多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加大企业创新激励力度。一是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我国研发投入规模居世界第二,但强度低于主要发达国家,主要是因为企业研发投入强度偏低。为调动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积极性,今年进一步完善和强化了税收优惠等普惠性激励政策。加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实施力度,对企业投入基础研究实行税收优惠,完善设备器具加速折旧、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等政策。二是完善企业创新服务体系。加快构建龙头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创新联合体,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提升科技中介服务专业化水平,推动国家科研平台、科技报告、科研数据进一步向企业开放。加大金融支持创新力度,鼓励金融机构发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科技保险等科技金融产品,促进创业投资发展。三是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机制。要加快完善科技成果使用、处置、收益管理制度,加强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建设,推动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共同建立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加快产业化规模化应用。

  促进数字经济发展。要加强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推进网络强国建设,加快建设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统筹推动 5G 网络、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布局,逐步构建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充分发挥我国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培育壮大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数字产业,发展智慧城市、数字乡村。提升关键软硬件技术创新和供给能力,加快推进基础理论、基础算法、装备材料等研发突破与迭代应用完善。鼓励头部数字科技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发挥好“头雁效应”。大力培育数据要素市场,释放数据要素潜力。加强数字经济治理,健全完善规则制度,提升监管能力和水平,推动平台经济持续规范健康发展。

  四、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

  在外部环境复杂多变的背景下,我们要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增强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推动消费持续恢复。要努力稳定和扩大就业,多渠道促进居民增收,优化收入分配结构,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持续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和意愿,着力促进生活服务消费恢复,落实餐饮、住宿、零售、文化、旅游、客运等服务业帮扶政策,推动线上线下消费深度融合,发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要完善相关扶持政策措施,扩大普惠性养老、托幼服务供给,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加大社区养老、托幼等配套设施建设力度,在规划、用地、用房等方面给予更多支持。启动县域商业体系建设行动,支持加快县乡村商贸流通改造升级和快递物流配送体系贯通畅达。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加强消费市场监管,严肃查处假冒伪劣、虚假广告、价格欺诈等行为,让群众放心消费、便利消费。

  积极扩大有效投资。要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和“十四五”规划,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建设重点水利工程、综合立体交通网、重要能源基地和设施,加快城市燃气管道、给排水管道等管网更新改造,完善防洪排涝设施,继续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要用好政府投资资金,强化绩效导向,坚持“资金、要素跟着项目走”,支持在建项目后续融资,开工一批具备条件的重大工程、新型基础设施、老旧公用设施改造等建设项目,合理扩大使用范围,给地方更大自主权。要深化投资审批制度改革,做好用地、用能等要素保障,对国家重大项目要实行能耗单列。要落实鼓励民间投资政策措施,发挥重大项目牵引和政府投资撬动作用,营造稳定、透明、公平投资环境。

  增强区域发展平衡性协调性。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完善相关机制和政策。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抓好污染治理工程建设,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积极稳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推进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和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提升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水平,深入推进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一体化发展。扎实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研究出台财税支持政策。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推动东北振兴取得新突破,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鼓励东部地区加快推进现代化,支持产业梯度转移和区域合作。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加快发展。支持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现代海洋城市等建设。从全国应对新的经济下行压力“一盘棋”出发,经济大省要充分发挥优势,努力保持经济发展良好势头,增强对全国发展的带动作用;经济困难地区要用好国家支持政策,充分挖掘自身潜力,努力促进经济恢复发展。

  提升新型城镇化质量。随着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超过 60%,新型城镇化开启下半程,从快速发展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既要走得快更要走得好。一方面要继续提升城镇化率;另一方面要着力在提升新型城镇化质量上下功夫。一是继续推动户籍人口城镇化,加快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促进在城镇稳定就业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举家进城落户。推动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未落户常住人口,让农业转移人口进得来、落得下、过得好。二是稳步推进城市群、都市圈建设,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根据国际经验,随着人口城镇化率超过60%,城镇化发展格局会发生变化,由一次城镇化为主加快转向二次城镇化。一次城镇化主要是人口由农村向城镇的流动,二次城镇化是人口在城市之间的流动,主要由中小城市向中心城市、大城市集聚。对我国目前来说,一次城镇化的进程仍将继续,二次城镇化的进程正在加快。要顺应城镇化发展规律,进一步优化城镇化空间布局,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之间加强产业协作、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更好发挥中心城市、城市群、都市圈带动作用。三是推进城市更新改造,提高居民生活品质。要加强市政设施和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开展老旧建筑和设施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再开工改造一批城镇老旧小区,支持加装电梯等设施,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和公共设施适老化改造,健全菜市场、停车场等便民服务设施。四是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现在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到县城就业安家、安排子女上学。要赋予县级更多资源整合使用的自主权,加强县城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城镇公共服务向乡村覆盖,因地制宜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严控撤县建市设区。在城乡规划建设中做好历史文化保护传承,节约集约用地。我们要更好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提升城市宜居宜业水平,加强精细管理和人文关怀,为人民群众创造高品质生活空间。

  五、大力抓好农业生产,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把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作为首要任务,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真正落实到位。

  加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今年我国发展面临的困难增多,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对于稳定物价、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保持社会大局稳定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一要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优化粮食结构,树立大食物观,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从耕地资源向整个国土资源拓展,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开发丰富多样的食物品种,实现各类食物供求平衡,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元化的食物消费需求。二要坚持调动农民务农种粮和地方政府重农抓粮两个积极性。今年要适当提高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保障化肥等农资供应和价格稳定,给种粮农民再次发放农资补贴,同时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增长 30.8%,实现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主产省产粮大县全覆盖。要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严格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推动各地逐级压实责任。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各地区都有责任,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要饭碗一起端、责任一起扛。三要大力加强耕地保护和建设。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要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守住 18 亿亩耕地红线,划足划实永久基本农田,加强用途管制,规范占补平衡,强化土地流转用途监管,推进撂荒地利用,加大土地执法监督力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四要持续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要加快实施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加强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种源安全关系到国家安全,必须下决心把我国种业搞上去,加快推进种业振兴,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完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提高农机装备研发应用水平。提升农业气象灾害防控和动植物疫病防治能力,有效防范应对农业重大灾害。

  全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受疫情多发散发和经济下行压力的影响,一些脱贫农民面临就业困难、收入减少等问题,脱贫地区发展也遇到很大困难。要完善落实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支持脱贫地区发展特色产业,加强劳务协作、职业技能培训,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强化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帮扶措施,做好易地搬迁后续扶持,深化东西部协作、定点帮扶和社会力量帮扶,大力实施“万企兴万村”行动,增强脱贫地区自我发展能力。扎实稳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开展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 30 年整县试点。深化供销社、集体产权、集体林权、国有林区林场、农垦等改革。加快发展乡村产业,完善金融支持和发展用地保障政策,壮大县域经济。对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要依法治理,健全长效机制。严格规范村庄撤并,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风貌。启动乡村建设行动,继续实施农村公益事业财政奖补政策,加强水电路气信邮等基础设施建设,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改厕和污水垃圾处理,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乡村振兴不能只盯着经济发展,还必须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重视农民思想道德教育,重视法治建设,健全乡村治理体系,深化村民自治实践,有效发挥村规民约、家教家风作用,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猜你喜欢

课件范文网 友链、商务、投稿、客服:QQ:1870841073 邮箱1870841073@qq.com

Copyright @ 2006 - 2020 课件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课件范文网 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1245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