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课件范文网>范文大全 > 工作总结 > 《师说》阅读训练二篇(含答案及解析)

《师说》阅读训练二篇(含答案及解析)

2020-09-07 11:13:51 浏览量:

  《师说》阅读训练二篇(含答案及解析)

  班级: 姓名:____________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师说(韩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惑:疑感

  B. 吾未见其明也 明:明智

  C.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徒:徒弟

  D. 余嘉其能行古道 嘉:赞许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爱其子,择师面教之∕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B.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C.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D. 师不必贤于弟子∕不拘于时,学于余

  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古之学者必有师

  B. 吾从而师之

  C.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D.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一段所提出的无论贵贱长幼,有道者皆可为师的择师标准,打破了门第观念,很有积极意义。

  B. 作者认为那些孩子们的老师是教他们读书,帮助他们学习断句的,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老师。

  C. 第二段作者接连用了三个对比,层层深入,从不同侧面批判当时士大夫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D. 作者对于那些看不起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却不如这些人的士大夫,给予了强烈的责备和讽刺。

  5. 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拘于时,学于余。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劝学》《师说》节选文字,完成1-4题。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劝学》节选)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师说》节选)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彰:清楚,明白

  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师道:从师求学的风尚

  C.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羞:感到羞耻

  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惑:疑惑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或师焉,或不焉

  B.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士大夫之族

  C.其皆出于此乎∕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D.吾尝跂而望矣∕犹且从师而问焉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劝学》选段以学习的作用来论述学不可以已。认为人变得聪明的一个重要的标志是善假于物。先用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来阐说,只有摆正学和思的关系,才能提高学习的效率。

  B.《劝学》选段连用四个生活中常有的经历来设喻,阐明借助外部条件和注重积累的重要作用,借此证明人通过学习,能弥补自身不足。

  C.《师说》选段承接对师道的论述,用三组对比,写不同的认识、不同的做法和不同的结果,批判了当时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D.《师说》选段最后对士大夫之族的评论批判的力度加深,其可怪也欤!一句对不肯从师而学的愚蠢作风表现出无法容忍的批判态度。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

  1. C 2. B 3. D 4. B

  5. (1)对于他自己呢,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耻,(真是)涂啊!

  (2)(李蟠)不受时俗的限制,向我学习。

  

  1.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C项,徒,结合语境内容分析,应该译为同一类的人。

  2.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对于文言虚词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解答此题时,需要逐项分析。A项,他的,人称代词;那个,表远指,指示代词。B项,都为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项,竟然,副词;于是,副词。D项,比,介词;在,介词。

  3.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今异义词。A项,学者,古义:求学的人;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B项,从而,古义:跟从、并且,是两个词;今义:连词,表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C项,众人,古义:一般的人;今义:大家、许多人。

  4. 试题分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B项,结合文本内容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分析,作者并没否认童子之师是老师。

  5.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1)于译为对于,耻译为以为耻(意动用法),惑译为糊涂。(2)于译为被,不拘于时(被动句)。

  点睛: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①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②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③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本题中的重点词语在课文中出现过,平时多加注意积累。

  参考译文:

  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老师,是(可以)依靠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有了)疑惑,如果不跟从老师(学习),那些成为疑难问题的,就最终不能理解了。生在我前面,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早于我,我(应该)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生在我后面,(如果)他懂得的道理也早于我,我(也应该)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我(是向他)学习道理啊,哪管他的生年比我早还是比我晚呢?因此,无论地位高低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唉,(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想要人没有疑惑难啊!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尚且跟从老师而请教;现在的一般人,他们(的才智)低于圣人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因此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能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能成为愚人,大概都出于这吧?(人们)爱他们的孩子,就选择老师来教他,(但是)对于他自己呢,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真是糊涂啊!那些孩子们的老师,是教他们读书,(帮助他们)学习断句的,不是我所说的能传授那些道理,解答那些疑难问题的。(一方面)不通晓句读,(另一方面)不能解决疑惑,有的(句读)向老师学习,有的(疑惑)却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反而放弃(不学),我没看出那种人是明智的。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不以互相学习为耻。士大夫这类人,(听到)称老师称弟子的,就成群聚在一起讥笑人家。问他们(为什么讥笑),就说:他和他年龄差不多,道德学问也差不多,(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觉得羞耻,(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近乎谄媚了。唉!(古代那种)跟从老师学习的风尚不能恢复,(从这些话里就)可以明白了。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们不屑一提,现在他们的见识竟反而赶不上(这些人),真是令人奇怪啊!

  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以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为师。郯子这些人,他们的贤能都比不上孔子。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的老师(的人)。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听到的道理有早有晚,学问技艺各有专长,如此罢了。

  李家的孩子蟠,年龄十七,喜欢古文,六经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地学习了,不受时俗的拘束,向我学习。我赞许他能够遵行古人(从师)的途径,写这篇《师说》来赠送他。

  二、

  1.D 惑:糊涂

  2.A 句末语气词

  3.B 选段未提到注重积累

  4.(1)借助车马的人,不是脚走得快,却能到达千里之外;借助船只的人,并非擅长游泳,却能够横渡江河。(关键字:假、利足、水、绝)

  (2)所以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钝。圣人能成为圣人的原因,愚人会成为愚人的原因,大概都(是)出于这个吧?(关键字:圣、愚,所以、其)

最新推荐

课件范文网 友链、商务、投稿、客服:QQ:1870841073 邮箱1870841073@qq.com

Copyright @ 2006 - 2020 课件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课件范文网 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1245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