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课件范文网>语文课件 > 小学 > 语文四年级复习课精选教案

语文四年级复习课精选教案

2020-12-14 09:54:55 浏览量:

  语文四年级复习课精选教案

  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这样一个信念在我们的教师集体的创造性劳动中起着重大的作用。下面课件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语文四年级复习课精选教案,供大家参考。

语文四年级复习课精选教案

  四年级语文复习课教案1

  第一单元 主题:“自然奇观”

  展现大自然的神奇,边读边想象,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体会作者生动的描写。

  第一课 《观潮》

  1、读课文,记生字。注意“蒙、雾、昂、贯”的写法,注意多音字的读音:薄,号,度、称

  了解课文大意:课文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描写了大潮由远到近、奔腾而去的全过程,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讲透教材》P2

  “奇观”指的是什么?你从课文哪些词句感受到了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

  2、第3.4自然段重点朗读,要求背诵的。是从远到近的顺序写的,先闻其声,再观其形,思其序。

  大潮来之前,钱塘江将面很平静,观潮的人们急切地昂首东望。大潮终于来了,开始只是一条白线;近些,只见白浪翻滚;浪潮越来越近,气势磅礴,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两丈有多高,从中你感受到什么?潮头很高,范围很宽,感受到潮水来势汹涌澎湃。

  3、找出课文中写得具体形象的句子。 《教参》P3.4

  4、复习《课堂》第7题

  5、造句:依旧、犹如、好象

  第3课《鸟的天堂》

  1、读课文,记生字。注意“茫,规律”的写法。多音字:乐、干、数、泊、应、盛。区分“陆续、继续”

  感知全文大意:课文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早晨群鸟活动的景象。第一次经过时,只看到生长茂盛的大榕树,却不见一只鸟的影儿,产生了“鸟的天堂”没有一只鸟儿的想法。第二次再去时,见到了鸟飞鸟鸣的热闹景象。见《教参》P14

  课文第7.8.12自然段要求背诵

  2、鸟的天堂,为什么有的加了引号,有的没有加呢?

  “鸟的天堂”指的是天马河上的一株榕树。

  鸟的天堂指的是鸟儿生活在那株榕树上十分自由幸福,真像在天堂中一样。

  3、“枝干的树木不可计数”的原因是什么?(枝上又生根……)

  4、课后第3题,见《教参》P15

  5、课堂第5题照样子写句子,意思不变。

  课堂第7题读一读写一写。

  6、《每》P6精彩回放

  语文园地一

  1、听写:词语盘点中“读读写写”的词语

  2、口语交际与写作中,要写出哪些景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突出哪一点奇特之处。

  我的发现:读书,就要进入文字所描绘的意境,边读边想象,在头脑中形成画面。

  日积月累:有关自然景观的对联,要求背诵的

  趣味语文:认识对联用字的精妙与回文。了解“好”在对联中的读音和意思。

  3、《课堂》第3题照样子,把加点词的意思写具体。

  4、《每》P10交流展示

  _第2课

  1、浏览课文,记生字。咫尺是什么意思,说明什么。堪称是什么意思。多音字:藏、长

  2、了解它的两大最,最长,504千米,最深,最深大6009米,

  峡谷里的水是千姿百态,山如神来之笔,自然景观犹如神奇美丽的画卷,享有“植物类型植物馆”和“动物王国”的美称,他的发现是上个世纪人类最重要的地理事件之一。

  第4课、火烧云

  1、浏览课文,记生字。

  课文写了什么?写晚饭过后火烧云从上来到下去中那绚丽的色彩和多变的形态。

  找出文中写颜色的词语。

  四年级语文复习课教案2

  一、指导思想:

  以教材和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充分利用现有的教材,根据学生目前存在的问题,作个系统性的复习,同时要面向全体学生,切实抓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复习,使好、中、差不同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二、复习目标:

  1、认字200个,会写200个,会使用字典、词典,有一定独立识字的能力。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并能抓住文章段落的大意。

  3、能够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词语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4、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

  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5、能写简单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三、复习重点:

  1、落实单元知识点,精读课文重点句、文学常识。

  2、掌握本册书积累的内容,并能运用到实际表达中。

  3、能够联系上下文和实际生活,理解词语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4、能够理清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5、概括文章的段落主要内容。

  6、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体会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及说明文语言的科学严谨的特点。

  四、复习难点:

  基础知识:

  字意的理解

  阅读理解:

  1. 联系上下文解词

  2. 说明性文章的要点及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

  3. 概括段落大意

  归纳主要内容、分段、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五、复习内容:

  1、 积累:

  ① 正确认读、听写本册生字。

  ② 语文园地中的读读写写、读读记记、日积月累。

  ③ 课文中的四字词语。

  ④ 各单元需要默写、背诵内容。

  2、 阅读:

  ①了解课内文章主题、重点段落的主要内容。

  ②对课文中重点段落的理解(表达方法效果、说明方法效果等)。

  ③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意思、句子的意思(参见试卷中根据意思写词

  语的题型)。

  3、习作

  ① 能根据习作要求,完成作文。

  ② 能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③ 能用课文中出现的结构进行写作。(如:总分段式。)

  ④ 复习教材中的作文。

  四年级语文复习课教案3

  第二单元 主题“观察和发现方面的趣事”

  在了解内容的基础上,认真体会作者是怎样观察的,并学习他们的观察方法,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进行连续观察,把观察中的发现记下来。

  第5课《古诗两首》

  1、读古诗,说意思。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告诉我们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样一个道理。“缘”是什么意思。句意

  也可以说诗人的观察地点和角度在变化,所看到的景色也各不相同。如《画杨桃》从不同角度观察结果也不同。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在陷入困境的情况下,使用这两句。“疑”是什么意思,这两句的意思。

  “题、识、莫”的意思是什么?

  2、多音字:重

  第6课《爬山虎的脚》

  1、读课文,要求背诵全文,记生字。注意“虎、叠”。多音字:铺、角、空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描写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往上爬的,激发我们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强烈的兴趣。《教参》P34.35

  课文中把爬山虎茎上长叶柄的地方的反面伸出枝状的细丝比作是“脚”。见《每》P22交流展示

  把细丝比做“蜗牛的触角”感受到爬山虎的脚很细,不容易被发现,作者观察得很仔细。

  2、爬山虎叶子的叶尖为什么一顺儿朝下?为什么“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

  因为爬山虎是一脚一脚往上爬,长出一只脚巴住墙,随着长出嫩叶,再又长出一只脚巴住墙,又长出嫩叶,所以,叶子的叶尖一顺儿朝下。 脚长在叶柄的反面,必须触着墙生长,否则会枯萎,不留痕迹,所以……

  3、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和没有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有什么不同

  4、《课堂》4、正确填写“的、地、得” 第6题读一读,写一写

  第7课《蟋蟀的住宅》

  1、读课文,记生字。注意“蔽、搜、抛”。多音字“差、曲、弹、扒”。

  课文大意:课文开门见山地引出说明对象,从蟋蟀对住宅的选择写起,由外到内写出了住宅的特点,接着写蟋蟀修建住宅的经过。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介绍住宅的外部:蟋蟀的住宅在一条倾斜的隧道,出口的地方有一丛草,门口收拾得很平坦,那是蟋蟀的平台。

  住宅内部的特点是简洁、清洁、干燥、卫生。

  2、“随遇而安”什么意思,遇是什么意思。从哪里可以知道蟋蟀不肯随遇而安?《教参》P43

  3、为什么说它的住宅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因为蟋蟀靠着简单、柔弱的“工具”——自己的前足和后腿,一点一点挖掘出这样整洁、卫生、干燥的巢穴。《教参》P43

  盖房子经过:蟋蟀盖房子时,用前足扒土,用钳子搬掉较大的土块,用后足踏地,用后腿上的两排锯推土扑开。

  4、文中采用大量的拟人写法,如“专家、主人、大厅、卧室、弹琴、唱歌、修理、休息”

  从中体会到作者对蟋蟀的喜爱和赞赏。

  语文园地二

  1、词语盘点

  2、口语交际与作文:观察要仔细,要反复地看,多个角度看。

  3、我的发现:因为观察得认真、细致,经历了长期的观察,所以作者才能把句子写得这么具体、准确。

  4、日积月累:以儿歌的形式告诉我们每月里的典型花卉。

  5、成语故事:“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已经有通盘的考虑和充分的把握。

  文与可笔下为什么能出现一竿竿生动传神的竹子?课文中哪句可以解释文章的题目?

  从哪些地方能看出他画的竹子“生动传神”?

  _第8课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1、浏览课文,了解大意,记生字。

  课文讲的是年轻的魏格纳在住院期间,用食指在地图上画着各个大陆的海岸线(起因),通过将地图上的陆地进行比较,发现所有的大陆都能吻合在一起,经过不断考察,提出大陆漂移学说。

  2、他的重大发现靠的是什么?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反复论证

  3、“静谧”(宁静)“不可思议”(不可想象,不能理解)“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非常丰富,说明他经历的艰辛和挫折)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课件范文网 友链、商务、投稿、客服:QQ:1870841073 邮箱1870841073@qq.com

Copyright @ 2006 - 2020 课件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课件范文网 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1245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