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课件范文网>数学课件 > 小学 >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必背知识点两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必背知识点两篇

2021-02-22 14:40:28 浏览量:

  因为尽心,我们总有收获,因为尽力,我们总有进步。下面是课件网小编为您推荐的三年级数学下学期必背必记知识点,希望能帮助到您。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必背知识点

  三年级数学下学期必背必记知识点1

  1、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2、我们学过的方向有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八个方向。

  3、与西相对的方向是东,与南相对的方向是北,与东南相对的方向是西北。

  4、我们可以用指南针帮助辨别方向。北极星是指向北方的。

  5、太阳是从东方升起来、从西方落山的。

  6、清晨当你面对太阳时,你后面是西面,左面是北方,右面是南方。黄昏你面对太阳时,你后面是东面,左面是南方,右面是北面。

  7、我国五座名山,合称五岳,它们分别是中岳嵩山、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

  8、笔算三位数除两位数,先看被除数的前一位数,如果前一位不够除,就要看被除数的前两位,除到那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每次除得的余数都要比除数小。

  9、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

  每相邻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只有千米和米的进率是1000。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米=100厘米 1千米=1000米

  10、学过的重量单位有吨、千克、克。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11、学过的时间单位有时、分、秒。

  1时=60分 1分=60秒

  12、我们所学的图形有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或 长+宽+长+宽等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或 边长+边长+边长+边长

  13、在有余数的除法里,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14、一年有12个月,其中有7个月是大月,有31天,有4个月是小月,30天。

  15、四月、六月、九、十一月每月只有30天是小月,一月、三月、五月、七月、八、十月、十二月每月都有31天,是大月。平年的二月只有28天,闰年的二月有29天。

  16、 平年全年有365天,闰年全年有366天。平年全年有52个星期还多1天,闰年全年有52个星期还多2天。

  17、 我国每年的节日有元旦、春节、三八妇女节、每年三月十二日是植树节、清明节、五一劳动节、六一儿童节、七一建党节、八一建军节、九月十日教师节、中秋节、十月一日国庆节等。

  18、 每年有四个季度,每个季度都有3个月。第一季度有( )天、第二季度有( )、第三季度有( )、第四季度有( )天。

  19、 在一天里,钟表上的时针正好走一圈,是24小时。

  20、 采用0到24时的计时法,叫做24时计时法。

  21、 通常每4年里有一个闰年,二月里有29天的月份是闰年,只有28天的月份是平年。

  22、 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比较两个图形的大小,要用统一的单位来测量。

  23、 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24、 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米。

  25、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26、 测量土地面积,常常要用更大的面积单位平方千米和公顷。

  27、 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 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米=10000平方厘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

  三年级数学下学期必背必记知识点2

  一、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1、整十整百数的乘法的口算方法:先把因数末尾的0放在一边,再相乘,然后在积的末尾添上0。(记住:必须方便口算。最后所添0的个数=放在一边的0的总个数。)

  2、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几倍,积也随之扩大相同的倍数。

  3、一个因数扩大几倍,另一个因数缩小相同的倍数,积不变;

  一个因数缩小几倍,另一个因数扩大相同的倍数,积不变。

  积的变化规律:

  A.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几倍,积就扩大(或缩小)几倍。

  B.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几倍,另一个因数缩小或(扩大)相同的倍数,积不变。

  4、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一位一位地乘。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注意:在竖式中,用后一个因数的十位去乘前一个因数时,积的末位就写在十位。)

  5、数字的排列规律:如果题中的数字越来越大,可能是由乘法或加法算出的。如果题中的数字越来越小,可能是由除法或减法算出的。

  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1、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2、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都是面积单位。

  3、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可以写成1厘米2,还可以写成1cm2。(如橡皮、邮票、硬币等)

  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可以写成1分米2,还可以写成1dm2。(如课本面、书桌面等)

  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可以写成1米2,还可以写成1m2。(如黑板面、教室地面、操场等)

  4、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5、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6、计量周长用长度单位,计量面积用面积单位。

  7、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比较:

  比较项目 周    长 面    积

  不同点 1、意义 围成长方形四条边的总长。 长方形表面的大小。

  2、使用单位 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 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3、计算公式 周长=(长+宽)×2

  长+宽=周长÷2

  长=周长÷2-宽

  宽=周长÷2-长 面积=长×宽

  长=面积÷宽

  宽=面积÷长

  相同点 已知条件 必须要知道长、宽,才能求出长方形的周长、面积。

  8、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比较:

  比较项目 周    长 面    积

  不同点 1、意义 围成正方形四条边的总长。 正方形表面的大小。

  2、使用单位 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 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3、计算公式 周长=边长×4

  边长=周长÷4 面积=边长×边长

  相同点 已知条件 必须要知道边长,才能求出正方形的周长、面积

  简单的换算

  1、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米(m2)、平方分米(dm2)、平方厘米(cm2)。

  1dm2=100cm2 1m2=100dm2 1m2=10000cm2 1 cm2 =100mm2

  2、⑴邮票的面积约是6 。 ⑵小红脚掌印的面积约是2 。

  ⑶1间会议室地面的面积约是200 。 ⑷学校花园的周长约是100 。

  ⑸教室1扇窗户的面积约有 dm2。 ⑹1个乒乓球台面的面积约是 m2。

  三、三位数除一位数的除法

  1、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先试除被除数的百位。如果百位上的数比除数小,就试除前两位数,除到哪一位,就在哪一位上写商,每一次除得的余数要比除数小。

  2、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3、商的变化规律:

  A.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几倍,商就缩小相同的倍数。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几倍,商就扩大相同的倍数。

  B.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或缩小)几倍,商也扩大(或缩小)几倍。

  C.商不变的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 除外),商不变。

  4、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从高位除起,一位一位地除,哪一位上除得的商就写在哪一位上,每一次除得的余数都必须比除数小。  (记住:A.被除数最高位上不够商1,就退后一位写商;其它数位上不够商1,就用0来占位。B. 在竖式中,每除一位,就必须在那一位上写一位商。)

  四、统计

  1、记住:“合计”是求那一栏所有数字的和。“平均”=数字的总和÷数字的个数。

  五、小数的初步认识

  1、“.”叫小数点,小数点左边是整数部分(读法:和以前学的整数读法相同),小数点右边是小数部分(读法:直接从前往后读出每一个数字。)

  如:1.32 读作:一点三二 8分米=0.8米(读作:零点8米)

  2、小数点左边整数部分: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小数点右边小数部分:第一位是十分位(0.1),第二位是百分位(0.01)。

  3、小数改写成元角分的方法:小数点前面整数部分是几就是几元。小数点后面第一位是几就是几角。小数点后面第二位是几就是几分。(如:12.68元就是12元6角8分。)

  4、分数改成小数的方法:分母是10的分数,就用一位小数表示。分母是100的分数,就用两位小数表示。

  5、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小数点对齐,从小数点后边最后一位算起,最后在得数上对齐小数点点上小数点。(记住:进位要在前一位加上进的几,退位要在前一位减去几。)

  六、轴对称

  1、定义: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对折,如果直线两边的图形能完全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就叫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对称轴。

  2、类型:左右对称或上下对称的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3、画图:

  A.画对称轴的方法:左右对称的图形,在它左右两边的最上端找到一组相对称的点,并量出这两个点的中点。然后在最下端量出一组对称点的中点。最后经过这两个中点划出一条虚线。(上下对称的图形画法相似)

  B.根据对称轴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的方法:先将已知图形的每个角的顶点,在对称轴的另一端,以对称轴为中点量出与它们的相对称的点。最后将这些点用已知图形的连接方法一一连接起来。

  (记住:找对称点时,必须以对称轴为中心。)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课件范文网 友链、商务、投稿、客服:QQ:1870841073 邮箱1870841073@qq.com

Copyright @ 2006 - 2020 课件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课件范文网 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1245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