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课件范文网>语文课件 > 小学 >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组单元集体备课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组单元集体备课

2021-07-22 08:40:48 浏览量: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组单元集体备课

 

  一、学习内容:

  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有趣的汉字

  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我爱你,汉字

  二、学习目标

  1、学习本组课文的生字新词,理解词意。

  2、了解汉字的特点和发展历史,加深学生对汉字和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情,提高正确运用汉字的自觉性。

  3、了解汉字谐音的特点,体会汉字文化丰富有趣,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

  4、让学生策划并开展简单的小组活动,学写活动计划。

  5、用多种方式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学写简单的调查报告。

  三、学习重、难点:

  重点:

  了解汉字,包括汉字的发展历史,如汉字的创造,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汉字的特点,如汉字的谐音……通过围绕这些内容所展开的综合性学习,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养成防止和纠正写错别字的习惯。

  难点:

  突出综合性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并保证活动规范运作。

  四、课时安排: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2—14课时。其中,制定和交流计划活动1课时,展示活动成果和写出活动总结2课时,活动的过程大致用7——8课时

  课题:《有趣的汉字》

  年级:五年级 科目:语文 课型:综合性学习

  教学内容综合性学习

  教学目标1、学生能从总体上明确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了解综合性学习的特点,为小学高年级综合性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学生通过综合性学习,学会制订活动计划,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并能通过独立或合作学习,较好地完成任务。

  3、学生能够认真阅读教材提供的阅读材料,从中受到启发,搜集到更多体现汉字神奇、有趣的资料。

  4、学生通过综合性学习,能够增进对汉字的了解,感受汉字的美,激发对汉字的热爱之情,能为纯洁祖国的语言文字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5、通过活动,学生能够很好地参与合作学习,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用具相关的教学挂图、通过各种途径搜集的关于汉字的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激趣导入.揭示学习内容

  导语:我们平常看书、读报、写信、作文都离不开汉字.看,老师在黑板上就写了两个汉字(即“汉字”).你们对汉字有哪些了解呢?(学生可以自由发言,教师相机点拨.)

  打开书第76页,指名读关于汉字的介绍.

  揭示内容.同学们,你们的发言,再加上刚才书上的介绍,仅仅是对汉字的初步了解,你们想不想更多地了解汉字?好,让我们在这段时间里一起遨游汉字王国,开展综合性学习,感受汉字的有趣和神奇,了解汉字文化,并为纯洁祖国文字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吧.(板书课题“遨游汉字王国”)

  整体阅读,感受汉字的神奇

  教师谈话:首先,请大家一起走进课本第78~83页,让我们共同阅读“阅读材料1—4”,感受汉字的神奇吧.

  教师出示阅读要求.

  a.认真阅读“阅读材料1—4”,思考:这四则材料分别从哪个方面说明汉字的有趣的?为什么说是有趣的?

  b.除了上述四种有趣的汉字现象外,你还知道哪些有趣的汉字现象?

  c.阅读后,就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学生自学、讨论、交流,教师参与学生活动.

  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a.关于字谜:请学生先独立猜出谜底,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最后在全班汇报.

  b.关于《有趣的谐音》:

  师:课本中例举了几种有趣的谐音?(答:歇后语和笑话.)

  师:能说出哪些字是字谐音吗?

  c.关于《仓颉造字》:学生读完后,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传说.

  d.关于《“册”“典”“删”的来历》:学生读完后,同桌互相说一说这几个字是怎么造出来的,然后说一说自己知道的其他汉字的来历.注意检查几个生字的读音.

  总结拓展,激发学生探究

  通过上面内容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感受到汉字的有趣.的确,这也为我们进一步探究汉字的奥秘,进一步学习汉字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在下面的学习中,我们将利用这些有效途径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第二课时

  合作讨论,制订活动计划

  引语:这一个单元的学习主要是开展活动来进行综合性学习.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开展好综合性学习呢?

  提示:在我们的课文中,有对我们进行综合性学习的指导,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本第77页.

  学生自由读第77页上面关于综合性学习的要求.

  学生汇报从这段话中了解到的综合性学习的要求.

  (教师相机强调:a.自由组成小组;b.讨论活动内容;C.制订活动计划;d.活动计划包括:活动时间、活动内容、参加人员、分工情况等;e.活动结束后要展示活动成果.)

  明确建议,突出活动重点.

  a.指名读“活动建议”.

  b.汇报读懂的要求.

  (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提示:围绕“汉字的有趣”,有选择地开展活动,注意要认真阅读提供的材料.)

  学生自由分组.(适时关注学生分组的情况,并建议作适当调整.)

  学生分组讨论活动计划.

  (提示:讨论时要作好分工,如专人记录讨论结果,专人负责整理讨论意见,并形成完整的计划.)

  讨论交流,修改完善活动计划

  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活动计划.

  师生共同评议.(教师相机引导,提示注意计划的完整、合理、科学以及活动形式尽量不重复.)

  小组根据评议,修改完善活动计划.

  课外实践,搜集、查找、整理资料

  学生根据拟定的计划,进行相关的搜集、查找、整理等工作.

  第三、四课时

  (说明:在确保活动中学生安全的前提下,教师要有组织地安排学生在课外通过各种途径搜集资料,需要安排两课时的时间进行活动.)

  第五课时

  同学们,上几节课我们认真制订了小组活动计划,大家按照计划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中,我们体会到了汉字的有趣.这节课,我们就来汇报大家开展活动的情况.

  展示交流,汇报学习成果

  字谜大擂台.

  a.教师引言:首先,我们从汉字的猜字谜开始.同学们,大家在课外一定收集了不少汉字字谜,还有的同学自己编写了一些字谜.现在,我们要举行字谜大擂台活动,大家准备好了吗?

  (活动说明:教师事先将学生收集和编写的字谜和谜底集中进行整理,按照一定的比例确定必答题、抢答题若干道,分别用不同的信封装好,以便主持人活动时使用.)

  b.教师提出活动要求.

  (1)全班分成四个活动大组.将每个小组成员进行编号,每个组人数尽可能相等.

  (2)在班级中选出一位活动主持人,五位裁判员,一位记分员.

  (3)必答题每题5分.答对加5分,答错不扣分.

  (4)抢答题每题8分.答对加8分,答错扣8分.

  (说明:教师根据活动的效果和学生人数进行控制,尽量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

  c.交流体会,感受乐趣.

  活动结束后,可以请自编字谜的同学介绍编字谜的过程和自己的体会,也可以介绍自己在收集字谜的过程中发生的一些有趣的事.

  谐音俱乐部.

  a.教师谈话:刚才我们进行了紧张激烈的字谜大擂台,大家不仅通过猜字谜积累了汉字的知识,而且从中感受到了汉字的无穷乐趣.下面让我们轻松一下,进人我们的谐音俱乐部,再次享受汉字给我们带来的快乐吧.

  b.互动游戏.

  (1)歇后语:一学生说自己搜集的歇后语前半句,指名其他人说其中的谐音字.

  (2)古诗:一学生读自己搜集的古诗,指名其他人说后半句.

  (3)对联:一学生说自己搜集的对联上联,指名其他人说对联下联,并说出其中的谐音字.

  (4)笑话:一学生介绍自己搜集的笑话.其他人说为什么好笑.

  拓展延伸,激发学生实践

  教师谈话:同学们,通过上面的活动,我们充分感受到汉字的无穷乐趣.让我们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做学习的主人.课下,大家可以把自己收集的字谜,有趣的谐音现象整理归类,还可以在教室里出一期黑板报.

  总结全课

  同学们,大家经过一段时间的综合性学习,我们不仅学会了制订活动计划,我们还通过搜集大量的学习资料,感受到祖国文字——汉字的有趣.我们的收获真大.大家还想继续进行综合性学习,进一步了解汉字,加深对汉字的热爱之情吗?好,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第六、七课时

  激趣谈话,导入新课

  教师谈话:前面几节课,大家通过搜集、整理、交流,进行了第一个阶段的综合性学习.

  下面,我们将继续进行综合性学习.

  导入新课:同学们,汉字不光神奇、有趣,还有着悠久的历史,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只要我们主动地了解,积极地搜集资料,相信大家一定会更多地了解汉字.那么,在汉字几千年的历史中,到底有哪些值得我们去了解呢?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本的第85—9页的“阅读

  材料”.

  整体阅读,了解汉字文化

  教师谈话:首先,让我们阅读“阅读材料l一7”,具体地了解汉字的历史和文化吧.

  教师出示阅读要求:

  a.认真阅读“阅读材料1—7”,想一想这7则材料分别是从哪些方面介绍汉字的历史和文化的?

  b.除了上述7个有关汉字的历史和文化外,你还知道哪些?

  c.阅读后,就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学生自学、讨论、交流,教师参与学生活动.

  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a.关于《汉字的演变》:先让学生观察,然后请学生说一说演变的过程,教师可以再另找一两个汉字的演变,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中国汉字演变的规律.

  b.关于《甲骨文的发现》:先让学生自己阅读,然后请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讨论讨论.

  c.关于《一点值万金》:先由学生自读,然后互相交流一下读了这篇文章的感受.

  d.关于《街头错别字》:学生仔细观察课本中出示的街头标牌,说一说哪些字错了,并给予改正,然后对自己的作业本进行检查.(检查方式可以是自查,也可以是同学互查.)

  e.关于《赞汉字》:学生自由读一读.

  f.关于《书法作品赏析》:学生仔细观察两种字体的不同,说一说各自的特点,然后教师再出示其他具有代表性的书法作品供学生欣赏.

  g.关于《我爱你,中国的汉字》:

  (1)教师谈话:这是一篇很有感情的文章,让我们认真读一读,在遇到生字的地方多读几遍.

  (2)学生自主读文章.

  (3)检查课后生字表中生字掌握的情况.

  (4)学生再读课文,注意将最能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画下来,多读几遍,认真体会作者热爱汉字的感情.

  (5)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师生共同评点.

  (6)学生将文中自己喜欢的语句抄下来.

  总结回顾,布置任务

  教师总结:通过上面“阅读材料”的学习,我们不仅增长了更多的汉字历史和文化方面的知识,而且更增进了对汉字的了解,加深了对汉字的热爱之情.大家在学习中有了很多收获.

  布置任务:下节课,我们将围绕这些方面的内容,制定活动计划,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

  活动.

  第八课时

  合作讨论,制订活动计划

  引语:同学们,在进行综合性学习之前,要做好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就是制定活动计划.有了好的活动计划,就为活动的成功奠定了基础.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在制定综合性学习活动计划时有哪些要求?

  学生汇报制定活动计划的要求.

  (教师相机强调:a.自由组成小组.b.讨论活动内容;c.制订活动计划;d.活动计划包括:活动时间、活动内容、参加人员、分工情况等;e.活动结束后要展示活动成果.)

  教师提示:为了更好地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课本中向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请大家看一看第84页.

  学生根据要求自由读第84页的“活动建议”.

  (要求:从活动建议中知道一些什么?哪些建议要特别注意?)

  明确建议,突出活动重点.

  a.指名读“活动建议”.

  b.汇报活动的要求.

  (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提示:围绕“汉字的历史和文化”,可以有选择地开展哪些活动,如何开展活动.)

  学生自由分组(适时关注学生分组的情况,并建议做适当调整.)

  学生分组讨论活动计划.

  (提示:讨论时要作好分工,如专人记录讨论结果,专人负责整理讨论意见,并形成完整的计划.)

  讨论交流,修改完善活动计划

  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活动计划.

  师生共同评议.(教师相机引导,提示注意计划的完整、合理、科学以及活动形式尽量不重复.)

  小组根据评议,修改完善活动计划.

  课外实践,搜集、查找、整理资料 ,

  学生根据拟定的计划,进行相关的社会实践和资料的搜集、查找、整理等工作.

  第九、十课时

  (说明:因为要进行社会用字调查活动,同时为确保活动中学生的安全,教师要有组织地带领学生走上街头,进入社区,所以需要安排两课时的时间进行活动.)

  第十一、十二课

  激趣谈话,明确任务

  同学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活动,大家一定搜集了不少关于汉字历史和文化的资料,在活动中一定有不少收获.这节课,我们就来进行学习成果的汇报.首先,请大家讨论一下,你打算怎样汇报?

  学生讨论,师生共同评点.

  (说明:若学生提出合理的、科学的建议,教师可以予以采纳;若没有,则按照如下建议进行.)

  展示交流、汇报学习成果

  小小展示台——汉字历史大揭秘

  a.教师引导:同学们,汉字已经有了几千年的历史,从最早的甲骨文开始,其问有着许许多多动人的传说.下面请大家将搜集到的相关资料拿出来和其他同学一同分享.

  b.分组交流,共享资料.学生在小组内由组长组织进行交流,要求每个学生都要介绍,介绍完后,大家可以互相传看.

  (说明:学生提供的材料最好是多种多样的.如,有一般文本的文字、图片的,有在网上搜集到的电子文本,也有口头介绍的……)

  C.全班汇报展示.由小组推选代表在全班汇报.

  小小故事会——“一字之差”的教训

  a.教师引导:正确使用汉字,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大家一定还记得“一字值万金”的教训吧.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像这样的教训还有很多很多.通过前一段时间的活动,相信大家一定搜集到不少这样的事例吧.

  b.组内互说,推选代表.

  C.说说听完故事的体会和感受.

  小主人在行动——我为规范用字出点力

  a.教师引导:同学们,在我们的综合性学习计划中,安排了一次较大规模的社会调查活动.大家是如何开展这一活动的呢?请每个组的组长汇报一下活动开展的情况.

  b.组长汇报活动开展情况.教师给予适当点拨和评价.

  C.教师小结,并提出展示社会调查成果的要求:

  (1)先在小组内讨论一下打算怎样汇报.

  (2)然后进行合理的分工.

  (3)在小组内进行预演.

  (4)小组合作在全班汇报.

  教师提示注意的几点.

  展示的形式要多样.

  实物类:书籍报刊、小型招牌广告、商标……

  照片类:大型招牌广告、大型商品的商标、各种食物菜谱、各种商品信息……

  记录类:电视字幕、各种公文、信函……

  其他.

  展示的内容要全面.

  不规范的字与规范字对比表.

  简单的调查报告.

  给有关部门的建议书.

  有关部门的回信或答复书.

  小小书法展——感受书法艺术美

  a.同学们,中华汉字不仅是文明的使者,也是一门特殊的艺术.历来为众多文人墨客所喜爱.无论是古代,还是现在,喜欢书法艺术的人数不胜数.在综合性学习的活动中,我们将举办一次书法作品展览.看,我们的教室被大家布置成了书法艺术的殿堂.大家可以自

  由参观.

  b.教师提出参观要求.

  (1)参观时,注意言行文明,不要拥挤,不要大声喧哗.

  (2)参观时,注意认真欣赏,了解各种书法艺术的特点.

  总结回顾,拓展延伸

  总结回顾:同学们,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大家通过认真拟订计划,积极参与实践活动,不仅增长了知识,培养了能力.希望大家把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学到的知识应用到日常的学习中去.

  拓展延伸:这次综合性学习虽然结束了,但对汉字的探究并没有结束.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继续探究汉字的相关问题,可以参考教材中的提示,想一想自己最想探究哪些方面,利用课余时间继续学习.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组单元集体备课

  一、学习内容:

  17、《地震中的父与子》 18*、《慈母情深》

  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20*、《学会看病》

  口语交际 习作 回顾 拓展

  二、学习目标

  1、学习本组课文的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意。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继续培养学生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能力。鼓励学生锻炼记忆,背诵指定的段落和课文中自己喜欢的内容。

  3. 领悟本单元的课文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的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通过小练笔和习作,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记事写人的书面表达能力。

  三、学习重、难点:

  重点:

  引导学生重点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品读文本,再现情境,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

  让学生领悟和学习运用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来刻画人物的写作方法。

  四、课时安排: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1—13课时,其中《地震中的父与子》2课时,《慈母情深》1课时,《“精神极了”与“糟糕透了”》2课时,《学会看病》1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回顾拓展2课时,习作2课时,复习、检测2课时。

  课题: 《17、地震中的父与子》

  五年级 科目:语文 课型: 精读课文 凡启华

  教学内容17、地震中的父与子

  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2、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在读中感悟父爱的伟大和父子间的默契,受到爱的教育。

  3、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表现父爱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

  难点重点:学生自己阅读,弄清课文主要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父爱伟大。

  难点:作为子女,最应报答父母的恩情,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教具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学具认真预习课文,搜集有关地震中感人肺腑的故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检查预习

  1、播放视频,感受地震。

  2、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3、检查预习,了解学情。

  二、顺学而导,感受父爱

  (一)请潜心读书,勾画出最让你感动的句子并做批注。

  (二)学生汇报学习收获,教师相机点拨并指导朗读。

  句段一: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1、学生谈读书体会。

  2、引导学生抓住“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在读中体会父亲感情的变化。

  句段二: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1、学生谈阅读体会。

  2、师根据学生的理解,相机点拨,引导学生体会父亲的了不起。

  (1)、抓住写时间的词,体会时间的漫长,感悟句子的表达效果,并指导朗读。

  (2)、透过父亲的外貌描写,联系上下文,想象在漫长的挖掘过程中,父亲所经历的艰辛,体会父爱的伟大,并指导朗读。

  (3)、联系上下文,在读中体会“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这句话给父亲带来的精神力量。

  (三)、小结课文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来表现父爱的写作方法。

  三、读写迁移,感悟信赖

  (一)、学生继续汇报读书收获,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感悟儿子的了不起。

  1、学生读写阿曼达的句段,并谈体会。

  2、引导学生想象废墟下的阿曼达和他的同学是怎样度过这漫长的38小时,尝试着学习课文的表达方式写一写。

  3、反馈交流。

  四、紧扣中心,品味幸福

  朗读课文最后一句联系上下文体会“幸福”的含义。

  第二课时

  一、听写导入,再现画面

  二、深入情景,品读感悟

  (一)、勾画出写父亲在救助儿子的过程中心理变化的句子,谈体会并指导朗读。

  (二)、“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这句话在文章中反复出现有什么好处?

  (三)、课文除了运用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来表现文章的中心,还用了哪些写法?

  三、角色写话,升华情感

  父亲经历了38小时艰辛的挖掘,儿子和伙伴们经历了38小时的漫长等待,父与子终于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面对此情此景,假如你是13个得救孩子中的父亲或母亲,或是曾经劝说过这位父亲的好心人、消防队长、警察,你想对这对父子说些什么呢?请选择一种角色写一写。

  四、拓展延伸,以文激情

  (一)、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关父母之爱的文章。

  (二)、谈一谈你所感受到的父母之爱。

  (三)、总结抒情,引发深思。

  板书设计17、地震中的父与子

  父

  了不起 总会在一起

  子

  教学反思《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一篇震撼人心、情感性很强的文章。课文讲述了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生命危险,抱着坚定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同学的故事,歌颂了伟大的父爱,赞扬了深厚的父子之情。为了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入情入境,情有所动,理有所悟,我重点抓住了文章的一个中心点,以点引面,引领学生潜心会文,透视人物内心世界,感悟人物坚定信念,提升人物饱满形象。

  课题: 《18、慈母情深》

  五年级 科目:语文 课型: 略读课文 郭芝兰

  教学内容18、慈母情深

  学习目标1、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和母爱的伟大感人。品味作品的语言及文中词语的妙用。

  2、引导启发、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

  3、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教学重、

  难点重点: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和母爱的伟大感人。品味作品的语言及文中词语的妙用。

  难点: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教具多媒体课件

  学具字、词典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感悟解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节选自作家梁晓声小说中的一篇文章——《慈母情深》。(板书课题)

  1、齐读课题。

  2、读到“慈母”这个词语,你会很自然地联想到什么?把这种感觉读进去。

  3、母爱是平凡的,时刻在我们身边,母爱是伟大的,只要你怀着一颗感恩地心,一定会发现这平凡中的伟大会到这一点,再读课题

  4作者笔下的“慈母情”是怎样的哪?为何用深来表达慈母情?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快速的默读课文,边读,边找,在哪些字里行间体会到了慈母情深?然后,用波浪线把这些句子恭恭敬敬地划出来。

  2、课件,体会词语,了解故事的内容。

  3、慈母情深在哪儿?读一读你找到的句子。

  4、生活中母亲给孩子买书很平常,很普通对吗?这样平常、普通的事怎没就能体会到慈母的情深哪?

  5、到文中找到描写母亲如何挣钱的句子,划下来。

  三、再读课文,品味语句

  1、你找到了哪些句子是描写如何挣钱的?

  2、用如此多的笔墨来描写母亲是如何挣钱的,和慈母情深有什么关系?我们一起仔细的来体会一下。

  3、我的成长,和慈母的深情有什么关系吗?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在慈母情深中我不断成长,是慈母情深教育我长大。”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也同样拥有母亲的深情,只是生活的平凡让我们忽略了对她的感受。相信学了这篇文章,我们能和作者一样长大了!

  2、课件:送给你们一本相册,希望你们记住让你感动的话语,不要忘记生动的画面,在“慈母情深”中学会感恩!!

  3、写上几句暖心的话语,送给你的母亲,送给文中的母亲,送给普天下所有可敬,可爱的母亲们。

  板书设计18、慈母情深

  挣钱 辛劳

  塞钱 辛苦 慈母情深

  凑钱 心疼

  课题: 《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五年级 科目:语文 课型: 精读课文

  教学内容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学习目标1、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对父母不同的爱的深切感悟。学会在朗读中把握文章的精髓,从读中受到感悟。

  2、朗读与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或称参与式)进行学习。

  3、作者表达的对父母不同的爱的深切感悟。

  教学重、

  难点重点: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对父母不同的爱的深切感悟。

  难点:学会在朗读中把握文章的精髓,从读中受到感悟。

  教具投影片

  学具字、词典,搜集有关读书的故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步感知:

  1、以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再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预习中遇到的问题。

  2、小组讨论时,要求每位同学都要发言,都要倾听同学的发言并有自己的思考。讨论时,还要把组内已经解决了的问题及答案简要记录在小卡片上。

  3、汇报讨论结果,并提出小组尚未解决的问题。

  二、深入阅读

  教师根据上述讨论的实际情况提出进一步的学习要求:1.细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什么故事?

  a、“精彩极了”是什么意思?“糟糕透了”是什么意思?它们有什么关系?

  b、哪些语句写了母亲对巴迪的赞扬,哪些语句写了父亲对巴迪的批评?你觉得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写得好?读一读,说说为什么。

  c、你能说说“我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的话外之音吗?

  d、从这篇课文中,你还了解到些什么?

  2、分组讨论上述问题,每组发给大白纸和彩笔,要求同学将讨论结果写到纸上。

  3、展示讨论成果,要求同学将讨论结果贴于教室墙壁上,组内推荐一名同学向大家讲述(或轮流讲)。

  第二课时

  一、朗读悟情

  上一步的讨论、学习,可能有点琐碎,以至于造成孩子们对课文整体印象的模糊,因此,通过朗读将零碎的印象整合起来,是很必要的。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同学认真体会,怎样读,才能把作者的感情表现出来?

  2、朗读比赛。引入竞争机制,

  让学生互相评价,互相启发,达到对课文深层次的理解。

  二、读后反思

  教师可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本文学习的得与失。

  三、课外引伸

  1、提供一些写骨肉之情的文章供大家阅读,最好,让他们自己去收集,并把其中的好段落抄写下来。

  2、为父母做一件事,并把它写下来。

  课题: 《学会看病》

  五年级 科目:语文 课型: 精读课文 雷爱玲

  教学内容20、学会看病

  学习目标1、认识11个生字,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 理解“打蔫儿、残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按图索骥、艰涩、忐忑不安”等词语。

  2、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爱。

  教学重、

  难点重点:理解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子,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

  难点:感受母亲浓浓的爱子深情。

  教具多媒体课件

  学具字、词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说“母爱”

  1、叙说“母爱”

  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在我们学过的课文中,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都曾经有过这样的体会,请大家把你知道的或你亲身体验到的有关“母爱”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一听。

  2、导入

  师: 我们最近学过的几篇课文里所包含着的浓浓的父母之爱深深地打动着我们。我想用一首小诗来表达内心的感受,会背的同学可以轻轻跟老师一起背:《妈妈的爱》

  师:听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学会看病》这篇文章。(板书:学会看病,齐读课题)

  二、 阅读课文,懂“母爱”

  (1)、学生自读课文,把课文读准读通。(自读课文时,可以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默读、朗读、速读……然后让学生自己查阅工具书或与同学讨论理解文中的生字新词,重点理解“打蔫、艰涩、残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按图索骥、忐忑不安”等词语)

  (2)、初步感知内容,并提出不懂的问题。(对学生提出的问题,采取两种方式解决:同学间互相解决,留待深入阅读时理解。)

  (1)、按要求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子。

  (2)、把画出的句子多读几遍,体会母亲的感情变化。

  做出决定──犹豫不决──心软后悔──自责担心──勇气回升

  (3)、深入理解感悟:(着重引导学生理解以下句子)

  “我的心立刻软了。是啊,孩子毕竟是孩子,而且是病中的孩子。”“我想我一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亲,在孩子有病的时候,不但不帮助他,还给他雪上加霜。”“时间艰涩地流动,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但我的心还是疼痛地收缩成一团。”“我知道应该不断地磨练他,在这个过程中,也磨练自己。”等

  3.三读课文。

  母爱是广袤深远的,母爱的表达也是异彩纷呈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好好体会母亲的感情。

  三、联系实际,赞“母爱”

  1、教师引导。

  2、独自准备。

  3、交流共享。

  四、拓展延伸,谢“母爱”

  今天,我们通过阅读课文,走进了作者的心灵,她告诉我们母亲如何给予儿女“爱”;同时我们也走近了母亲的世界,她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被爱是同样的沉重。“学会看病”不仅是我们自己独立生活能力的提高,也是对“母爱”的最好报答。母亲对儿女的爱的表达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同样我们对“母爱”的报答也不要千篇一律。让我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时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报答它!

  板书设计20、学会看病

  “冷漠”处理   独自看病

  母亲────  儿子───

  尽责的“爱”  “路线图”

  教学反思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从母亲的角度描写了一个母亲为磨练儿子独立生活的能力,鼓励儿子一个人去看病。细腻的描写,写出了母亲感情变化的心理历程,体现了母亲浓浓的爱子情深。

  走进文字。就这点来说,今天的教学,我努力做到真正使学生走进文字,深入理解和感悟母亲感情变化的过程:“决定让儿子独自看病──犹豫、后悔、担心、自责、勇气又回到心里”,让学生找到母亲在这一过程中相应的语言和心理描写,如“我的心立刻软了。是啊,孩子毕竟是孩子,而且是病中的孩子。”感受母亲浓浓的爱子深情。但也从学生的回答中反映了学生的理解毕竟是粗浅的,只局限于文字的表面,如“我想我一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亲,在孩子有病的时候,不但不帮助他,还给他雪上加霜。”就有学生不能读出母亲的矛盾和深深的自责是因为爱子之切。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引导的技巧了,恰恰也反映出了我在课堂上的教学机智还欠缺。“孩子,不要埋怨我在你生病时的冷漠。总有一天,你要离我远去,独自面对生活。我预先能帮助你的,就是向你口授一张路线图,它也许不那么准确,但这是我的责任。”在讲解这句话的意思时我太过于牵引。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组单元集体备课

  一、学习内容:

  21、《圆明园的毁灭》  22、《狼牙山五壮士》   23 *、《难忘的一课》

  24* 、《最后一分钟》  口语交际 习作 回顾 拓展

  二、学习目标

  1、学会本组课文的生字新词,理解新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读课文,背诵指定课文的内容。

  3、引导学生联系句子,品味句子中重点词语的意思和作用,教育学生勿忘国耻,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和感染。

  4、进行一次以“不忘国耻,振兴中华”为主题的口语交际,增进学生对近代中国屈辱历史的了解,教育学生的民族精神与爱国热情,培养学生初步的演讲能力。

  5、让学生了解和领悟读后感的特点和写作方法,学写一篇读后感。鼓励学生写出真实的、有个性的、有创造性见解的习作。

  6、利用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和运用资料的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三、学习重、难点:

  重点:

  着重对学生进行中国近现代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同时抓住文本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领悟写作方法。

  难点:

  从文章的字里行间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从课文中学习相应的写作方法。

  四、课时安排: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1—14课时,其中《圆明园的毁灭》2课时,《狼牙山五壮士》2课时,《难忘的一课》1课时,《最后的一分钟》1 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回顾拓展2课时,习作2课时,复习、检测2课时。

  课题: 《21、圆明园的毁灭》

  五年级 科目:语文 课型: 精读课文

  学习内容21、圆明园的毁灭

  学习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词.

  2、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

  难点重点:课文阅读,结合课文内容,展开讨论,通过交流课文的重点段,从而感悟课文表达的思想内容。

  难点:本课的学习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具投影片

  学具字、词典,搜集有关圆明园的故事

  学习流程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整体感知:

  1、激趣导入。

  教师出示圆明园的图片,介绍圆明园曾经的辉煌和现在的情况,进行对比说明,引入课题。

  2、整体感知。

  (1)、点击课文朗读。

  (2)、自读课文。

  二、自学课文,检查自学情况:

  汇报朗读情况。

  交流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三、课堂练习:

  1、点击课文课件。

  教师出示投影

  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义。

  2、指导“统”和“奉”的写法。

  注意“统”字的右边与“流”的区别。“奉”字的下面是两横。

  四、课堂小结:

  1、回顾课文主要内容。

  2、熟读会写会认的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创设情境:

  1、回顾课文内容,让学生说说课文写了什么?

  2、读课文。找一名中等生朗读课文。

  二、课文重点段:

  1、自渎课文,边读边勾画出描写圆明园景观的语句。

  2、小组讨论,互相交流。

  3、 说说圆明园的布局。

  4、 想象圆明园的样子,然后进行交流。

  5、 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6、学生感情朗读课文。

  三、交流感悟:

  1、 谈谈读了这篇课文,你体会到了什么?你是怎么想的?

  2、 圆明园为什么被毁灭?

  四、 拓展练习。

  学生和老师一起讨论。关于要不要重修圆明园的不同意见。

  板书设计21、圆明园的毁灭

  园林艺术的瑰宝 建筑艺术的精华

  辉煌 毁灭

  (爱) 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恨)

  教学反思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我以建构主义的教育理论为基础,教学中主要以“学”为中心,使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老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相关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而获得知识。在使用补充材料的时候,我始终牢记一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源于文本而非节外生枝,基于需要而非生吞活剥。课外读物成为解决学生问题的有效载体,而贯穿课内与课外的是情感,是对圆明园的深沉的爱。 这节课中做得比较好的地方就是把抽象的东西化为具体。如圆明园的面积有5200亩,这个数字对于学生来说是个抽象概念。为了让学生有个具体的感知,我把圆明园的大小与学生最熟悉的校园大小作比较。 圆明园已从人类社会中消失了,昔日的辉煌已无法再现。这无疑给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为了突破这一难点,为了让学生切实有效地实现对当前知识的意义建构过程,在教学时,运用多媒体创设了一个信息量大且颇具人文色彩的环境来辅助教学。

  课题: 《22、狼牙山五壮士》

  五年级 科目:语文 课型: 精读课文

  学习内容22、狼牙山五壮士

  学习目标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描写五壮士跳崖的部分。

  3、积累重点描写英雄人物的词语。

  教学重、

  难点重点:课文内容,体会五壮士为了掩护群众和主力部队,抗击日寇的英雄气概和不畏牺牲的英雄气概。

  难点: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视敌人,勇于牺牲的精神。

  教具投影片

  学具字、词典,搜集有关读书的故事

  学习流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抗日战争时期,传颂着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今天我们要学的22课《狼牙山五壮士》就是发生河北省保定地区狼牙山的一个真实的故事。

  二、了解时代背景

  三、听录音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思考:五位战士是怎样完成任务的?结果怎样?

  2、自学课文,讨论交流

  3、初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4、细读课文,结合课后的第二题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5、全班交流学习情况,以小组为单位提出问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默读课文,思考:为什么要把五位战士称为“壮士”呢?他们有哪些英雄豪迈的表现和壮烈的举动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学习第二段(2自然段)

  重点理解3~7句

  1、自由读,思考:五壮士怎样英勇杀敌的?战果如何?

  2、分句读第3~6句,齐读第7句。你有什么感受?

  四、学习第3段(3自然段)

  过渡语:五壮士胜利地完成了掩护任务,准备转移,面前有两条路:

  1、 自由读课文。

  2、 用自己的话填空。一条( ),如果( )就( )可是( )另一条( ),如果( )就( )可是( )面对生死抉择,五壮士是怎样做的?

  3、 指名读,第4~6句,你有什么体会?

  四、学习第4段(4、5自然段)

  1、自由读,思考:五名战士在顶峰是怎样英勇歼敌的?画出

  有关语句。

  2、五壮士最令你敬佩的举动是什么?

  重点分析体会“用石头砸”这一部分。

  五、自学第5段

  过渡:随着最后一颗手榴弹的爆炸,五壮士已赤手空拳,手无

  寸铁。此时最激动人心的一幕展现在我们眼前:观看录像。五壮士相继跳崖。

  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总结全文。

  二、回应目标,谈感受。

  历史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让我们牢记这悲壮的历史场

  面,做一名为祖国而生,为祖国献身,坚强不屈、自强不息中国人。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学法迁移。

  写话练习:五壮士胜利完成任务之后,带着——,带着——,昂首挺胸,相继跳崖。(激情导读)

  板书设计22、狼牙山五壮士

  诱敌上山 顶峰歼敌 英勇跳崖

  为祖国 为人民 勇于献身

  教学反思《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所写的事件是战争年代时期发生的事,离学生的生活较远,学生学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让学生在课前预习好课文,搜集有关狼牙山五壮士的材料来加深理解,学生在课前有了较充分的准备。

  课题: 《23、难忘的一课》

  五年级 科目:语文 课型: 略读课文

  学习内容23、难忘的一课

  学习目标1、认识2个生字。

  2、了解课文所讲的故事,从中体会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

  难点重点: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并学习课文表达中心的写法。

  难点:课文中三次出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理解“我”每一次的感受。

  教具投影片

  学具字、词典,搜集有关读书的故事

  课前准备1、了解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历史。

  2、搜集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对中国进行侵略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每天都在学校上课,哪一节课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说一说是一节什么样的课使你难忘.

  是的,这些课会让你终身难忘.今天所学课文的作者也有一堂难忘的课(边说边板书:难忘的一课).今天,我们共同来了解这是一节怎样的课,为什么会使作者终身难忘呢?会不会也让你难忘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己认为有难度的地方多读几遍,之后同桌互查.

  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等方法了解不懂词语,之后小组内交流.

  读读想想: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深入阅读.体会情感

  细读课文,用“——”画出“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在文章中出现了几次?

  再读,想一想,每一次都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

  三读,结合自己的理解试着在旁边做些批注.

  全班交流、汇报、体会情感.

  三、朗读全文,总结提高

  你认为课文哪部分最令你感动,就练习读哪一部分.

  指名读,全班评议,再读.

  全班齐读,再次体会“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所表达的情感.

  四、总结升华.情感延伸

  课文学完了,你最想说什么?

  “一国两制”的政策使香港于1997年7月1日回到祖国怀抱;澳门也将于1999年回归祖国。我想,台湾人民也将在不久的将来回到祖国的怀抱。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

  教学反思本课我主要是采用:导入入情──自学悟情──读议动情──总结释情的课堂结构,从而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1、了解课文所讲的故事,并从中体会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意。2、知道课文哪些内容围绕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详写。学习这种表达中心思想的写法。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积累常用词语。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导入入情的教学环节中,由于特定的历史与现实存在天然的沟壑,学生一时难以走进课文、进入主题。因此,首先通过让学生欣赏台湾美丽的风光,了解台湾有关历史,其目的是就是为了弥补他们对台湾感知的不足,同时调动学生的感情,为全文的学习定下一个感情的基调。在随后的自学悟情教学中,紧紧围绕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一贯穿全文的主线,深入领悟情感,展开听说读写的训练。“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分别在课文的三个不同的场景中反复出现,形成课文思想感情的主旋律,挈领全文。虽然是初读,整体感知课文,但这句话已经给大家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在学生看来,读这句话只要尽量读出感情就行了,而实际上这句话每次出现时读法是不同的。安排学生先读,然后老师激疑,形成悬念,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有利于引导学生潜心会文,披文入情。读议动情,抓住“怎么读──为什么──悟真情”这三个主要环节,理解感悟。最后总结释情,结合当前情况,进一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课题: 《24、最后一分钟》

  五年级 科目:语文 课型: 略读课文

  学习内容24、最后一分钟

  学习目标1、认识5个生字。

  2、了解诗歌所表达的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课前准备。

  教学重、

  难点重点: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一些含义深刻、感情强烈的诗句。

  难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通过诵读诗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具投影片

  学具字、词典,搜集有关读书的故事

  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情读诗

  1997年6月30日是无数中国人彻夜难眠的日子。世界的目光聚焦中国,无数颗心在期待着一个庄严的时刻。香港维多利亚湾畔,中英两国政府将要进行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与祖国分离150年的香港,将重新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这是多少年,多少代人热切期盼的时刻啊!所有的中国人都急切地盼望着等待着这最后一分钟到来。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诗歌——《最后一分钟》,重温那激动人心的一刻!

  二、自读诗歌,感知内容

  1、自由朗读诗歌。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互相交流。

  3、默读诗歌,想想每节诗主要讲了什么?

  4、质疑、合作探究:

  三、诵读诗歌,激荡情感

  1、指名读诗,边读边评价、指导字音。

  2、读着这首诗,哪些语句让你感觉热血澎湃?

  请读给同学听,读出你奔涌的豪情,说出你内心的感动。

  3、作者按照时间顺序分别抒发了在庄严的时刻来临前、来临时和来临后的感情?迅速浏览一遍诗歌,找出哪个小节写的是庄严的时刻来临前,哪个是写来临时和来临后?

  四、研读课文,读中感悟

  1、感受仪式前的激动。

  ①、指名读第1小节。

  ②、“让我拉住你的手”“听你越走越近的脚步”作者用了什么手法?

  ③、“叩问”怎样理解?所有中国人叩问的是什么?请同学们轻轻地读最后一句。

  ④、想一想:还有最后一分钟,香港就要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此时此刻,所有中国人的情感是怎样的?(激动无比.)

  ⑤、读出激动无比的情感。齐读第一小节。

  2、体验仪式中的自豪。

  ①、自主学习第2、3节,

  ②、“虎门硝烟、发黄的旧条约、深入骨髓的伤痕”怎样理解?交流资料

  A、播放电影“虎门硝烟”的片段,了解面对侵略者的无耻行径,有骨气的中国人的奋力抗争。

  B“发黄的旧条约”指什么?

  (《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展拓香港界址专条》)

  C、“那深入骨髓的伤痛”指什么?

  ③当一纸发黄的旧条约悄然落地,长城的脸上,黄皮肤的脸上,为什么有泪珠在缓缓地流淌?“使大海沸腾”怎样理解?

  ④看着那冉冉升起的旗帜,你的心情是怎样的?读出你的感受。

  3、读中感悟仪式后的畅想。

  ①、齐读第4小节,读后评价。

  “紫荆”指什么?“去迎接那新鲜的/含露的、芳香的扎根在深深大地上的/第一朵紫荆……”暗示什么?

  ②、第四小节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五、读中升华,以悟促写

  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课件播放:(香港回归的录像资料)

  如果你亲眼目睹了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升国旗、区旗与奏国歌的情景,你最想说什么?

  板书设计24、最后一分钟

  激动 美好祝愿

  喜悦

  教学反思这是一首充满激情的诗。作者倾诉了香港回归祖国怀抱的最后一分钟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特殊时刻的思绪,表达了全中国人民继续心中的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对香港回归祖国后美好前程的衷心祝福。后顾整个课堂教学,我总结出以下几点:

  1、以练习为导,让生自学、自我感知每个段落的内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特别是感知每一段落时,总设计一定数量的练习题或思考题让生边读边想,自己去学习获得知识,把握一段的大意,从而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

  2、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理解课文时,让生边读边想边划,写自我见解;通过比较句子,运用词语,体会并掌握文中用词之精妙;快速读、细读、品读等环节的安排,则训练了学生略读、精读、有感情读的能力。

  3、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贯彻教学中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的原则。

  4、利用形象的教学手段,使生处于和课文内容协调的氛围中,有求知的欲望和兴趣,从而学得愉快,学有所获。在初读全文前,先给生提供了有关“香港回归”的电视录像,让生具体感知当时情景;具体体会大典庄严、隆重的气氛及人民的情感时,又再次出现了大典各程序的幻灯,目的都是为引导学生入境,缩短主体感知与文字的距离,使其学得有趣味。

  课题: 《口语交际•习作七》

  五年级 科目:语文

  教学内容口语交际•习作七

  学习目标1、学习读后感的写作方法,写一篇读后感.

  2、通过习作和口语交际,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3、进一步提高学生搜集和运用资料的能力.

  教学重、

  难点重点:

  1、学习读后感的写作方法,写一篇读后感.

  2、通过习作和口语交际,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难点:进一步提高学生搜集和运用资料的能力。

  学习用具整理本组学习过程中收集的资料,阅读一两篇课外读物.

  教学过程

  第一、二课时

  习作

  一、谈话导入

  二、明确要求:

  请同学们默读习作提示,看看有哪些要求.

  出示要求:读懂文章内容;写出读后感受;引用相关资料.

  三、读悟写作方法:

  转自由读例文《圆明园的毁灭》,用不同符号画出哪些是课文中的内容,哪些是作者的感受,哪些是作者引用的相关课外资料?

  小组交流,总结读后感应怎样写.

  四、自由写作:请同学们就本单元所读的课文或课外读的文章写一篇读后感.

  五、评议修改

  读一读自己写的习作,把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地方标出来.

  在小组内互读,小组推出两篇习作在全班展示.

  结合评议,自己修改作文.

  第三课时

  交流平台 口语交际

  一、图像导入:请同学们先看一段录像,从录像中你知道了什么?

  二、提出要求

  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演讲比赛,你们能说说演讲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吗?

  是的,演讲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围绕一个主题。 2、抓准几个方面。 3、列举有力事例。 4、组织通顺语言。 5、达有声有色。

  这节课,就让我们以“不忘国耻,振兴中华”为主题,展开一场演讲比赛好吗?

  三、自主准备

  请同学们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想想你对近代中国所受的屈辱有了哪些了解?

  你认为要振兴中华应从哪做起?列一个简单提纲.自己先试着说一说.

  四、组内交流:在小组内交流、试讲,并提出改善意见.小组推选一个代表参加班组比赛.

  演讲比赛:全班评选演讲优胜队.

  第四课时

  词语盘点 日积月累 展示台

  一、词语盘点:

  学生自读. 出示投影,看拼音写词语.

  同桌互查. 自选三个成语造句,写在练习本上.

  二、日积月累

  小组内互读词语,注意把字音读准确.

  请同学们说一说每个词语所表达的意思,并选几个说句子.三、展示台: 办一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中队报刊,将同学们写的读后感、演讲稿、收集的历史资料(文稿、图片)展示出来.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八组单元集体备课

  一、学习内容:

  25、《七律。长征》  26 、《开国大典》   27 *、《青山处处埋忠骨》

  28* 、《毛主席在华山》  口语交际 习作 回顾 拓展

  二、学习目标

  1、学会本组课文的生字新词,理解词意。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内容。

  3、理解课文,感受毛主席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远大的心胸和无私的襟怀。

  4、结合本单元“口语交际”的训练,引导学生对本学期这方面的训练作一个简单的回顾,在肯定成绩的时候,找出问题与不足,为下学期的后续训练做好准备。

  5、通过课文的学习,了解描写人物的方法。做一篇习作,着重引导学生将从课文中学到的场面描写方法和人物描写方法运用于习作中间,培养学生的场面描写能力和描写人物的能力。

  三、学习重、难点:

  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难点:

  学习场面描写和通过具体事例描写人物的写作方法。

  四、课时安排: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0—14课时,其中《七律 长征》1课时,《开国大典》3课时,《毛主席在花山》1课时,《青山处处埋忠骨》1 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课时,回顾拓展2课时,复习、检测2课时。

  课题: 《25、七律•长征》

  五年级 科目:语文 课型: 精读课文

  教学内容25、七律•长征

  学习目标1、认识3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2、理解诗句的意思,能联系重点词语体会诗歌的感情.

  3、初步理解诗歌具有的艺术概括性和夸张手法的巧用.

  教学重、

  难点重点:通过多媒体课件,深情悟读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难点:理解诗意,充分感觉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

  教具投影片

  学具字、词典,搜集有关读书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播放录相,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2、简介律诗及相关长征知识,让学生汇报交流收集的长征知识

  二、讲读结合,引导学生感知诗意

  1、播放范读录音,掌握好韵律。

  2、汇报生字词自学情况,评比自学标兵。

  3、配乐让学生仿读,读正确读流利。

  4、默读体会诗的结构特点。

  5、抓住“万水千山”总述句,让学生分头研读,分组讨论。体会如何“难”,但红军战士又怎么“等闲”。

  ①、选取哪些山?怎么难,但红军眼里怎样?

  ②、选取哪些水?怎么难,但红军面前又如何?

  三、反复诵读,体会英勇无畏

  1、出示插图,结合诗文进一步理解诗义。

  2、抓住自己感受深的情节畅谈体会。

  3、引导学生读书深情,诵出豪情。

  4、最后一句作者的愉悦心情和你一样吗?

  四、适当拓展,推荐爱国读物

  1、长征故事你已经读过的有哪些?

  2、推荐如《丰碑》《草地夜行》等读物。

  五、联系实际,激励攻坚克难

  1、生活中也会通过这样的“山”“水”,结合生活说一说。

  2、怎样才能培养自己的长征精神呢?如何学会排除万难?

  教学反思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我觉得我的教学思路是比较清晰,从读准字音、读通诗歌、读懂诗歌,再到深入地理解诗歌,条理非常清楚,在理解诗歌时,能用一个主问题来统领整篇文章的教学。紧紧扣住“长征的艰难”和“红军战士的不怕难”这条主线展开教学,层层深入,使学生心灵受到熏陶感染,体会到长征的艰难,领会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必胜的乐观主义。经过仔细地反思,我觉得我在以下几个方面还做得不够好:

  1、回环复读使用的时机要恰当。

  2、要善于用教师的情绪去感染学生。

  3、有些细节的处理不够完善。

  回味着这节课,或许我的教学设计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或许我的语言引领不能直达学生的心灵,或许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遗憾,但是,我还是觉得欣慰,因为在这过程中,我已经收获了许多,勇于尝试,迈出了可喜的一步。我想如果以后有机会再上这一课,我一定会修改一些环节,努力压缩,让精华凝缩在四十分钟里,使这首诗的教学一气呵成,呈现出更加完美的姿态。向着这个目标,我会不断努力的。

  课题: 《26、开国大典》

  五年级 科目:语文 课型: 精读课文

  教学内容26、开国大典

  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词.

  2、了解文章的记叙顺序,学习文中的排比句.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背诵6-8自然段.

  教学重、

  难点重点:弄懂课文的叙述顺序,感受开国大典的盛况。

  难点:通过对课文的理解,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使学生觉得新中国胜利来之不易。

  教具投影片

  学具字、词典,搜集有关读书的故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出示课题,读题。

  理解题意。

  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开国大典”。

  二、自读课文,提出学习要求:

  1、通读课文2~3遍,利用字典自己学会字词。

  2、画出课文中解释课题的一句话。

  3、思考: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画出描写不同场面的连接句。

  4、提出不懂的问题,能自己找到答案的先努力自行解决。

  5、交流:

  读课文第一句话,解释课题意思。

  理清文章思路。

  交流疑难,解决部分问题.随机学习生字新词。

  三、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自由读课文.

  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大典”?

  指导朗读.注意体会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

  四、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书写生字及词语。

  练习读熟全文。

  第二课时

  一、精读第二部分

  学生默读,理清典礼的过程。

  画出反映人们心情的句子,并在理解的基础上练习朗读。

  重点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指导朗读课文,感受人民群众的心情.(激动、兴奋、喜悦.)

  练习用“人民群众为……而激动”而说话。

  重点练习朗读: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找出描写人民群众心情的语句,初步了解课文用了哪些方法。

  练习背诵第7自然段。

  二、篡阅读第三段

  自由朗读描写阅兵式的语句。

  画出写人民群众观看阅兵式心情的句子。

  小组合作,讨论试写排比句。

  全场30万人,为______而______;为______而______ ;为_______而________.

  三、阅读第四部分

  默读,画出概括节日夜晚北京城景象的一句话.

  朗读第14自然段,读出欢庆的气氛. 读结尾两句,领会句子的意思.

  五、总结全文

  连起来说说课文记叙了四个怎样的场面.

  作者为什么反反复复写广场的“红旗…‘红灯”,群众的“掌声一·欢呼声”?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课后小结讲读课文前,布置学生阅读描写近百年来中国人民遭受帝国主义侵略、奴役的事例的书籍、文章,课前观看《开国大典》的影片,使学生认识新中国成立的意义,激发学生热爱新中国的感情,为理解课文做铺垫。

  课题: 《27、青山处处埋忠骨》

  五年级 科目:语文 课型: 略读课文

  教学内容27、青山处处埋忠骨

  学习目标1、认识8个生字.

  2、初步领悟一些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

  难点重点:通过主席、悲痛、复杂的心理活动描写。

  难点:体会伟人博大胸怀学习伟大领袖毛泽东博大的胸怀和高尚的情操。

  教具投影片

  学具字、词典,搜集有关读书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新课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们领略了毛泽东作为诗人和领袖的风采。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领袖,也是一们伟大的父亲。这节课,我将带着同学们一起走进领袖的内心,去感受毛主席作为一位父亲那深沉、博大的父爱情怀。齐读课题──

  二、理解课题,检查预习

  1、理解题目意思。

  2、认读词句。

  3、这篇文章主要写什么?

  三、理解课文内容

  1、文中讲到了三封电报,请用(  )标出每封电报的内容。

  2、齐读第4自然段,学生交流有关毛岸英的成长经历和牺牲经过资料,体会得到这突入其来的噩耗,主席悲痛的内心,并用一个词概括主席此时内心的感受。

  3、接着主席收到了第二封、第三封电报,这是两封意见分歧的电报。岸英的遗体是运回祖国安葬还是葬在朝鲜,决定权在谁手里?

  主席是怎样选择的?默读5~7自然段。

  4、经过艰难痛苦的抉择,主席在电文稿后写出了怎样的批示? 齐读、理解批文诗句意思。

  5、这一批示意味着什么?理解作出这一批示主席内心是何等的痛苦。

  6、质疑:不能理解啊,毛岸英是毛主席最挚爱的儿子,破格把他的遗体运回祖国安葬,让主席见儿子最后一面,这是合情合理的呀,主席怎么会这么批示呢?

  四、品读重点词句,升华感情

  1、“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用心去体会,去感受,看读这篇文章最揪你心的是什么?把最揪你心的句子勾出来多读几遍与同桌交流。

  2、全班交流。

  3、这些感人的地方就是细节描写。学习细节描写方法,扩写课文最后一段。

  4、交流写的话,学生互评。

  五、总结升华

  在这以前,毛主席的五位亲人为了中国革命相继献出了生命,此时,年逾花甲的主席又失去了心爱的长子,哀莫大于老丧子,主席的心中是何等的悲痛啊!他不说一句话,不吃一口饭,他黯然神伤,他在床上辗转翻侧,泪水打湿了枕巾,但了却作出批示决然将儿子的尸骨留在了远在千里的异国他乡。同学们:你们感受到这里一种怎样的胸怀,怎样的爱啊?主席的爱似山般厚重,主席的情如海般深邃,主席的心中装着人民大众,那博大的胸怀令人震撼。让我们再次深情朗诵主席的批示。

  板书设计27、青山处处埋忠骨

  何须马革裹尸还

  闻噩耗──悲痛

  做抉择──艰难

  写批示──忍痛

  常人情怀,伟人胸怀

  毛主席──伟大父亲

  教学反思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我觉得我的教学思路是比较清晰,从读准字音、读通诗歌、读懂诗歌,再到深入地理解诗歌,条理非常清楚,在理解诗歌时,能用一个主问题来统领整篇文章的教学。紧紧扣住“长征的艰难”和“红军战士的不怕难”这条主线展开教学,层层深入,使学生心灵受到熏陶感染,体会到长征的艰难,领会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必胜的乐观主义。经过仔细地反思,我觉得我在以下几个方面还做得不够好。

  一、回环复读使用的时机要恰当。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为统领,每个环节教学之后,都会回到这句话的朗读中。理想的设计意图是希望学生能在一次又一次的反复朗读中,逐渐提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这句话的理解也能逐渐深入,读出红军战士的豪迈气概。但是,由于我对学生的朗读指导不够细致、到位,而且学生也缺乏深入的感悟,所以在一遍又一遍的回环朗读中,学生的语调是单一的,在同一层面上的,让人觉得没有层次感。

  二、要善于用教师的情绪去感染学生。

  在一堂课中,如果教师始终是情绪激昂的,那么学生自然也会受到感染,而以饱满的情绪投入到学习之中。这节课中,我觉得我还没有完全地融入文本之中,从而导致学生也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其中。

  三、有些细节的处理不够完善。

  回味着这节课,或许我的教学设计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或许我的语言引领不能直达学生的心灵,或许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遗憾,但是,我还是觉得欣慰,因为在这过程中,我已经收获了许多,勇于尝试,迈出了可喜的一步。我想如果以后有机会再上这一课,我一定会修改一些环节,努力压缩,让精华凝缩在四十分钟里,使这首诗的教学一气呵成,呈现出更加完美的姿态。向着这个目标,我会不断努力的。

  课题: 《28、毛主席在花山》

  五年级 科目:语文 课型: 略读课文

  学习内容28、毛主席在花山

  学习目标1、认识本课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学习通过具体事件表现人物思想品质、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

  难点重点:学生通过抓住毛主席在花山的三件事,体会毛主席的优良作风。

  难点:过理解课文,了解毛主席热爱群众、关心群众、和群众打成一片的思想作风,并从中受到教育和感染。

  教具投影片

  学具字、词典,搜集有关读书的故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 板书课题。

  2、提问:“花山”在什么地方?毛主席什么时候去过花山?

  二、初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通课文,

  要求读准生字的读音,画出生词,不理解的新词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

  2、说一说你弄懂了那些词句的意思?

  3、自由选读自己喜欢的课文中的某一部分来读,从而展示出自己的最高水平。

  三、深入探究课文。

  1. 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哪几件事,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再想想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的?

  2、小组内交流、讨论。

  3、全班交流

  4、有感情地朗读

  四、体会文章写法

  1、选取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品质。

  2、课文哪些地方写得详细?哪些内容写得简略?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

  五、课外延伸搜集毛主席的生活小故事,互相交流。

  板书设计28*主席在花山

  请群众回来碾米

  给群众沏茶喝 关心群众、为群众着想

  帮母女俩推碾子

  教学反思《毛主席在花山》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一片略读课文。文章记叙了毛泽东 1948 年春夏之交在花山村的几件事。重在通过抓住人物描写体会毛泽东热爱群众、关心群众、和群众打成一片的革命情怀,激发学生对毛泽东的敬仰之情。

  以下几点我自己觉得比较理想:

  1、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实际教学中,我首先要求学生快速读课文,概括出课文主要讲了毛泽东在花山的几件事。接着,要求学生细读课文,圈点勾画出关于毛泽东语言、动作、神态及心理描写的句子,体会毛泽东的情怀。正暗合了选编课文意义所在。

  2、注重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要求学生读课文同时圈点勾画相关内容,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3、师生双边交流较好,注重鼓励性评价。在学生回答的的同时教师能够及时运用鼓励性言语进行反馈,使学生明确自己的优势及不足之处。

  4、结合单元主题,以毛泽东跟大家说再见的结尾较成功。

  但不足之处还是需要及时发现总结并不断改进的。在本课中反映出来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没有放手让学生自学。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本应放手让学生自学后谈自己的收获,教师适当进行点拨,总结。但在实际教学中,我过多的干预了学生的交流,几乎与讲读课文没有区别。

  2、课文阅读欠缺。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学习新课文文章贵在学生的多次阅读中品悟文章的深意。可是在教学中因为教师一再赶进度,而忽略了学生的阅读,取而代之的是以讲代读。

  3、没有面向全体学生。教学不仅仅是面对个别优秀学生,而应该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但是因为课堂时间有限,我仅仅关照到个别爱发言的学生,而对沉默的学生缺少必要的提示。

  4、自我素养不够。在教学中,自我语言修养尚不到家,多次出现语误或语言表述不准确现象。应该在课下多锻炼交流能力,并不断充电。

  5、上课平铺直叙,没有激情,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课题: 《口语交际•习作八》

  五年级 科目:语文

  教学内容口语交际•习作八

  学习目标1、交流自己爱看的有关毛主席或其他革命领袖、英雄人物的影视作品或故事.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

  2、从本组课文中学习一些写作方法,从“描写一个场景” “写一篇文章或影视作品的梗概”中选择一个角度进行写作。

  教学重、

  难点重点:从本组课文中学习一些写作方法,从“描写一个场景” 。

  难点:“写一篇文章或影视作品梗概”中选择一个角度进行写作。

  学习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谈话导入

  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在课内外阅读了不少有关毛泽东主席的故事,了解了这个伟人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事迹,感受了他那普通又不普通的情怀.你还看过哪些毛主席或其他革命领袖、英雄人物的电影、电视呢?

  学生交流已看过的影视作品.

  二、分组交流

  在你们看过的这些影视作品中,哪一部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呢?让我们在小组内交流一下.没看过影视作品的话,也可以讲述自己听过或读过的相关故事.可参考以下提示进行交流.

  全班交流:

  推荐同学在全班交流.

  听的同学要认真倾听,给讲述的同学评选出“内容充实奖”“感受真实奖”“表达流利奖”等等.

  四、拓展交流

  听了同学们的介绍,此时此刻,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其实,在当今社会也有许多令人感动的英雄事迹.如果你是一个摄影记者,你会拍摄我们周围的哪些英雄人物的哪些事情呢?

  第二、三课时

  习作

  一、提炼写作方法:

  回忆本单元课文中的一些写作方法,如《开国大典》中,把开国大典的过程和场景写得很清楚.

  二、运用写作方法

  可以运用《开国大典》中描写场面的方法,选取一个场景,按时间顺序写下来.

  可以把你在课堂上介绍的一部影视作品或者一本书,以写梗概的方法用文字介绍给大家.

  进行写作练习: 从以上提供的两个角度中任选一个进行写作.

  第四课时

  回顾·拓展八

  一、交流“我眼中的毛泽东”

  谈话导入。

  小组交流:在六人小组内先交流,评出本组的代表.

  全班交流:交流场面描写的收获和运用在小组内读出自己习作中的场面描写,请同学评一评描写得怎样.交流本学期语文学习的感受说说在这学期的语文学习中,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试着填写下面的内容。

  我最喜欢的课文是 ,因为我从中知道了

  我最喜欢的人物是 ,因为我从他的身上

  我印象最深的是 ,因为我还有很多的收获:

  二、朗读背诵毛主席诗词

  朗读《卜算子·咏梅》,要读得准确、有韵味.

  自由读,小组读,指名读,展示读,配乐读.

  交流毛主席的其他诗词.

  三、阅读成语故事

  说说对祁黄羊的印象。

  交流对“大公无私”的理解。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课件范文网 友链、商务、投稿、客服:QQ:1870841073 邮箱1870841073@qq.com

Copyright @ 2006 - 2020 课件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课件范文网 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1245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