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课件范文网>范文大全 > 心得体会 > 领导班子换届干部考察工作经验心得体会合集四篇

领导班子换届干部考察工作经验心得体会合集四篇

2021-05-21 17:09:41 浏览量:

  描实干部形象。干部业绩在实践。要突破听汇报、看材料的考察模式,走出机关、走进基层、走向一线,到基层实打实调研,与干群面对面谈心,从细微处着眼,观察了解干部“德能勤绩廉”综合表现。下面是课件范文网小编为您推荐领导班子换届干部考察工作经验心得体会合集四篇。
 

领导班子换届干部考察工作经验心得体会合集

  领导班子换届干部考察工作经验心得1

  谨防干部考察材料“画像模糊”

  干部考察材料是组织人事部门常用的一种专业文书,其内容主要是对考察对象的德才素质和表现情况作出综合评判,既可作为选人用人的重要依据,又可为干部管理提供重要参考。写好干部考察材料,是组工干部的基本功。

  现实中,一些同志撰写干部考察材料,常常是“一顶帽子大家戴,一件马褂众人穿”。写思想政治表现,都是“该同志认真学习……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既看不出是怎么学的,也看不出学得怎么样;写工作作风,都习惯用“工作比较扎实,能深入基层,帮助解决实际问题”等来表述,至于扎实深入的程度、帮助解决了哪些问题则看不出来,缺少反映情况的具体事例。浮在面上,惯用“套路”,是干部“画像模糊”的主要原因。要破解这一“顽症”,需着眼转变写作方法,下足“四大”功夫。

  “识人准”才能“画得像”。古人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写好干部考察材料,首先也要把功夫下在材料之外,下到提高考察质量上,下到提高知人识人水平上。如果考察不细、知人不深、识人不准,就不可能画得像。“识人”不是简单“看人”,必须全面历史辩证地看,深入考察道德品行,强化专业素养考察,注重考察工作实绩,加强作风考察,强化廉政情况考察,并且根据实际需要,针对不同层级、不同岗位考察对象,实行差异化考察。把“听其言”与“观其行”、看“一时”与看“平时”、看“一事”与看“一贯”、定量分析与定性评价结合起来,既要“知其表”更要“知其品”“知其性”“知其心”。

  “知人深”才能“描得准”。有针对性地开展谈话并深入一线延伸调研,注重听取干部“管的”“服务的”“身边的”知情者意见建议,对干部的“德能勤绩廉”等方面进行全面“画像”,了解考察对象在深入排查、稳控包保、防疫救治、广泛宣传、聚集管控、维护稳定等方面是否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处理突发性、应急性、强制性等任务时,采取的思路举措和工作方法是否科学、规范、合理。对不想说、不愿说、不敢说的干部,制造轻松愉悦的谈话氛围,用“拉家常”的方式引导其对考察对象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有什么优点、缺点就说什么,不虚美,不遮丑。

  “秉公心”才能“写得实”。考察者对考察中了解到的情况,要认真分析、仔细研判,不能简单地将第一手材料当成客观事实,应结合考察对象任职经历、岗位职责、工作实绩、个性特点、群众口碑和面谈等多方面情况,综合考虑,透过现象看本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练就“火眼金睛”,多用数据说话,力戒空话套话,注意尺度分寸的把握,注意程度副词的使用,避免对干部评价过高,“组织领导能力很强”“有很高的专业造诣”,其中的“很”字、“非常”二字要慎用,确保所撰写出的材料不失真不失实,有“滋“有”味”。

  “少拘泥”才能“活起来”。一篇好的考察材料要写好,必须给材料多添加“灵气”,“见文如见人”。要写活干部,就尽量少用格式化语言,多用白话、俗话、俚语,还可直接用群众的话,保持原汁原味。对能够充分展现干部个性特征的情况,应当多着笔墨;对共性的内容,应当点到即止。对考察中了解掌握的情况,既要甄别印证,又要有所取舍,选择最能反映特点、说明问题的事例和数据,不能为了凑字数而“应写尽写”“应堆尽堆”。

  领导班子换届干部考察工作经验心得2

  精准考察给干部“卸个妆”

  换届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能不能选好干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地区今后五年,甚至更长时间的经济社会发展程度,选干部不可或缺的一环是考察干部。

  干部考察工作是干部工作的重要基础,准确识别是正确使用的前提。考察过程中不难发现部分干部拥有高超的“化妆”技术,擅长“修容”,凸显优点掩盖缺点,粗看谁都像,细看不知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选人用人精准性。可以说,考察干部就是给干部“卸妆”,要坚持精准科学、客观公正,利用数据、事例、评价等“强力卸妆水”,还原本相,让面子工程、政绩工程、形象工程无所遁形。

  深入清洁过度修容的“彩妆”,准确抓住干部个性特征。为干部“卸妆”就要全面延伸考察触角:向上延伸,对标上级要求看干部实绩;向下延伸,广泛听取机关干部、基层单位和群众的意见;向前延伸,了解曾任岗位业绩;向后延伸,考察综合素质、发展潜力。采取自我画像、实绩亮像、群众评像、分析成像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多听、多看、多感受、多思考,摸准吃透干部的“活情况”“真性情”,从工作实绩中看能力,从日常表现中看品行,从乡语口碑中看情怀,从急难险重任务中看担当,做到见微知著、上下联动。各类考核结果相互比较印证,全方位、多角度掌握干部个性特征。

  全面卸除遮掩瑕疵的“粉底”,准确挖掘干部缺点不足。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干部缺点和不足考察是否准确直接关系到考察工作的质量。要根据不同对象和实际情况,从“弦外之音”和含糊其辞中捕捉、提炼信息,深挖缺点和不足,把群众反映强烈又经过核实的缺点和不足及时反映出来。同时,要善于分析发现问题的性质和程度,判断是客观失误还是自身缺陷,是主要的还是次要的,是偶然的还是一贯的,是思想问题还是方法问题,既要避免避重就轻,又要防止“一棍子打死”,要让干部形象瑕瑜互见,全面立体。

  综合优缺客观公正“评相”,准确定位干部成长坐标。为干部“卸妆”的目的不是揭干部的短,让干部出丑,而是提炼考察对象的优缺点,透过本相明确干部的能力、特长和培养方向,为选好用准干部提供重要依据。要发挥干部考察“指挥棒”作用,结合干部个性特征,立足事业发展,定位干部成长坐标,把合适的干部放到合适的岗位上,做到德才配位、人岗相适。要坚持严管与厚爱相结合,对待干部的缺点和不足要分类定性,及时运用容错纠错机制,形成允许改革有失误、允许创新有偏差、允许担当有过失的鲜明导向,进一步调动和保护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同时,畅通群众监督渠道,让干部成像返璞归真、干净担当,始终保持“素颜”之美。

  领导班子换届干部考察工作经验心得3

  考察基层干部要用好“打假”法宝

  面对最大曝光台“3·15”晚会,各行各业时刻紧绷神经,怕被“点名”,坐立难安;同理,面对百姓“阅卷人”,基层干部更应该“吾日三省吾身”,思索如何满足人民需求而夜不能寐。基层干部要经得起“打假”,扛得住困难,考察基层干部要用好“打假”法宝,摆稳“三脚架”、录制“长镜头”、结合“多视角”,让“假面具”“软骨病”无处遁形,让德才兼备的基层“干将”“闯将”脱颖而出。

  摆稳“三脚架”,确保考察公正性。“打假”行动之所以备受关注,是因为其背后公平和正义的彰显;而考察基层干部要想精准有效、以理服人,就必须认清考察的目的,在此基础上量化考核指标。一件产品的好坏,只有消费者最清楚。“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基层干部的要求。考察的“三脚架”要放在哪儿?放在百姓之中,放在田间地头,放在“盲区”“禁区”。老百姓走“土路”,干部就不能走“水泥路”,要考察基层干部,就必须把“三脚架”摆到基层,去看:基层干部是否坚持“人民至上”,把满足百姓的利益作为做事的标准?能否从“旁观者”转为“实践者”,深入斗争一线,与困难“零距离”?能否尽心、尽力、尽责地想民所想、忧民所忧、急民所急、解民所困?

  录制“长镜头”,确保考察真实性。只有注重品质、无愧于心的企业才会受到消费者的信赖,同样,只有清正廉洁、勤政务实的基层干部才会受到群众的喜爱。“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考察是鉴定基层干部“真心”的利器,但如果考察变成了“走过场”,那又有何用呢?考察基层干部,不应该只“听转播”、拍“特写”,而应该“看直播”、录“视频”,用好“长镜头”,巧识“千里马”,通过多次实地明察暗访,“大考”和“小考”相结合,深入挖掘长久以来勤恳工作、踏实做事的基层干部,鼓励他们“撸起袖子加油干”。同时,要加强监管,“主动出击”,对工作懒散、有位不为、形式主义等干部作风漂浮问题进行专项“打假”,严肃责任追究,杜绝“作秀”和“两面派”现象,促进考察的经常化、制度化、全面化。

  结合“多视角”,确保考察全面性。产品的好坏不能只看一家之言,而要看长久以来的口碑;同样,基层工作复杂琐碎,涉及方方面面,考察基层干部需要切换视角,扩大视野,做到客观公正。两会刚刚闭幕,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日益高涨,基层干部作为奋斗在最前线的“排头兵”,更需要涵养“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情怀,坚定“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决心,提升业务素质和服务能力。在这样的形势下,考察基层干部更应该与时俱进、科学创新、全面精准,抛弃仅仅停留在纸面上的考察,把苍白的表格转化为温暖的关怀,着眼基层工作的“质”和“量”,了解基层工作存在的痛点、堵点、难点。一方面,倾听基层干部的心声,在工作成效、获得荣誉等方面获取量化数据;另一方面也要给百姓、各行各业递上“话筒”,综合研判基层干部的“真本领”。

  “治本在得人,得人在审举,审举在核真”,考察功夫要下在平时,不能变成“例行公事”,而应着眼大局,用好“打假”法宝,完善考察方式,必能营造“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良性氛围,打造一支攻坚克难、敢打硬仗的基层干部队伍。

  领导班子换届干部考察工作经验心得4

  煮好干部考察工作这壶“功夫茶”

  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茶底、茶色、茶味等多方面因素决定了一壶茶的品质,其实干部考察工作就像茶一样,不求浓烈炙热,但求淡雅留香。想要这壶茶能端上大雅之堂,就需要组工干部在多方面下功夫,用心去煮好这壶“功夫茶”。

  注重日常信息积累烘出“好茶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考察识别干部,功夫要下在平时,并注意重要关头、关键时刻。”干部日常信息的收集与积累既是组工干部做好干部考察工作的前提,也是了解干部、识别干部的重要途径。用人得当,首先要知人,干部考察工作不仅仅是在启动干部选拔任用程序之后,而是要善于把目光放在干部日常工作生活中,聚焦在疫情防控、防火防汛等急难险重的工作中观察干部的担当作为能力和群众的评价反馈,避免出现“平时少考、用时急考”的现象,同时,要注意收集纪检监察、审计、信访等方面干部的日常情况,沉淀出干部考察工作浓厚“好茶底”。

  把握考察谈话方法煮出“好茶色”。考察谈话是考察工作的重头戏,也是最直观反应干部日常表现和群众口碑的方式之一,很多谈话对象在参与组织谈话考察时,由于情绪紧张往往打不开谈话的心门,这就需要组工干部营造宽松、平等的谈话氛围,捕捉引导谈话对象的语气、语态,在整体谈话过程中起到驾驭引导的作用,把主要精力用于谈话对象中的领导成员、班子成员等重点关注人选上,妥善处理谈话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类问题,冷静对待,妥善回避。善于使用各种谈话方法,精煮出干部考察工作香醇“好茶色”。

  提高考察材料质量品出“好茶味”。考察材料是反应考察对象个人德、能、勤、绩、廉等表现的综合材料,也是反应考察结果的基本形式,写好考察材料事关总体考察工作的成效,组工干部在撰写考察材料时应本着对干部本人负责、对组织负责的态度,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把握考察对象个性特征,把材料写准;扣住考察对象的工作经历、工作内容、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效,把材料写实;结合谈话反馈和本人自评,理性分析考察对象的优缺点,尤其在缺点描述时要避免出现限制词多、遮遮掩掩的现象,为组织分析研究干部提供参考依据,把材料写真。用简练的文字、客观的评价品鉴出干部考察工作淡雅“好茶味”。

  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组工干部应在考察工作中多下功夫,煮好干部考察这壶“功夫茶”,为组织提供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课件范文网 友链、商务、投稿、客服:QQ:1870841073 邮箱1870841073@qq.com

Copyright @ 2006 - 2020 课件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课件范文网 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1245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