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课件范文网>范文大全 > 心得体会 > 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党员心得体会感想精选5篇

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党员心得体会感想精选5篇

2021-05-24 15:59:55 浏览量:

  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了“一个加强”“四个确保”,即:加强党的组织和政权建设,确保国家安全和长治久安,确保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确保生态环境良好,确保边防巩固和边境安全。下面是课件范文网小编为您推荐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党员心得体会感想精选5篇。
 

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党员心得体会感想精选

  2021年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心得体会感想1

  孔繁森是新时期党员领导干部学习的好榜样

  “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腔热血洒高原。”孔繁森用生命书写了共产党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新篇章,为新时期党员领导干部树立了光辉榜样。4月1日《人民日报》刊登了“双百”人物中的共产党员,人民公仆 孔繁森,讲述了他许多感人的先进事迹。

  1995年,“孔繁森”这个名字响彻神州大地。他被人们称为“新时期的雷锋”、“焦裕禄式的好干部”。他的事迹传遍了城乡各地,走入了百姓心田。那一年,在央视的专题晚会上,被他救助过的藏族失学女童大声痛哭,呼喊着“叔叔,你快回来啊!”此情此景,感动了无数中国人。

  孔繁森出生于1944年7月,山东聊城人。1961年,17岁的孔繁森光荣参军,1966年9月,孔繁森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1979年,国家要从内地抽调一批干部到西藏工作,时任地委宣传部副部长的孔繁森主动报名,并写下了“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作千秋鬼雄死不还乡”的条幅。孔繁森生前是西藏阿里地区地委书记,他两次赴藏,历时十载,为西藏的稳定、建设和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并同当地藏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1994年11月,他不幸因公殉职。但他的英雄事迹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奉献之歌、奋斗之歌,将永远回荡在西藏人民的脑海里。1995年4月14日,中组部、中宣部发出通知,要求全国广泛开展向孔繁森同志学习的活动。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同志题词“向孔繁森同志学习”;《人民日报》也发表社论“向孔繁森同志学习”,要求广大干部学习孔繁森同志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坚强党性,热爱人民、服务人民的满腔热忱,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高尚品德,开拓进取、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2009年9月14日,孔繁森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孔繁森是新时期党员领导干部学习的好榜样。对待组织:他无限忠诚;对待人民:他无限热爱;对待事业:他有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对待艰苦:他决不退缩;对待家庭:他爱母亲、爱妻子、爱子女;对待自己:他一贯严格要求;对待金钱和名利地位:他看得很轻、很淡,从不计较,从不向党和人民伸手,从不以权谋私;看到别人有困难,总是慷慨解囊。他的这种工作作风获得社会广泛好评,赢得了人民的信赖。为此,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的,全体党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都应把孔繁森的事迹与精神作为一面镜子、一把尺子,经常照一照、量一量,扬长补短,不断进步,使自己真正经得起各种严峻考验,真正无愧于我们的时代,无愧于党和人民。

  孔繁森同志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了当代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具有时代精神的奋斗之歌。孔繁森虽然离我们远去了,但他给我们却留下了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他的先进事迹将净化着人们的心灵,激励着全党同志为崇高的事业而奋斗不息。孔繁森是一面旗帜,是一面镜子,也是新时期党员领导干部学习的好榜样。作为党员领导干部要经得起各种考验,要过好权力、金钱、美色等社会各种诱惑,要始终牢记党的宗旨,增强党性锻炼,以身作则,防微杜渐,自觉抵御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的侵蚀,经受住各种考验,做人民的好公仆,像孔繁森那样成为人民喜爱、信赖的好干部。

  孔繁森是新时期党员领导干部学习的好榜样,他的英雄事迹将永远载于史册。孔繁森也永远活在人们心中,人们永远记住他、怀念他。

  2021年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心得体会感想2

  牢记一加强四确保,建设现代化新西藏

  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了“一个加强”“四个确保”,即:加强党的组织和政权建设,确保国家安全和长治久安,确保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确保生态环境良好,确保边防巩固和边境安全。

  “一个加强”“四个确保”,可谓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的基本目标,必须实现好。西藏,地处喜马拉雅山脉、我国的西南边陲。从和平解放,驱逐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出西藏,百万农奴翻身做主人,60多年来,党中央始终高度重视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先后召开6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大力支持下,西藏各族干部群众团结一心、艰苦奋斗,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各项事业取得全方位进步、历史性成就。实践证明,党中央关于西藏工作的方针政策是完全正确的。

  西藏发展,必须加强党的组织和政权建设。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统一十分重要,关键在加强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各族人民谋利益,是一个能够办大事的党,西藏百万农奴翻身解放做主人靠的是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依然需要加强党的领导,特别党的十八大以来,针对西藏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发生深刻变化,深刻把握西藏工作的规律,总结党领导人民治藏稳藏兴藏的成功经验,形成了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做好西藏工作的“九个必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是做好西藏工作的根本遵循,必须长期坚持、全面落实。

  西藏发展,必须做到“四个确保”。党的一切工作,归根结底都是要让全国各族人民过上幸福安宁的美好生活。“四个确保”对西藏来说更有着特别的意义,从国家安全和社会长治久安,到边防巩固和边境安全,从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到生态环境良好,每一项工作都关系到西藏各族人民的福祉和社会和谐稳定。所以,各级党组织和政府必须坚定地执政为民,履行好为民职责,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要在巩固脱贫成果方面下更大功夫、想更多办法,做好各方面的发展工作,尤其需要广大干部特别是西藏干部要发扬“老西藏精神”,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在工作中不断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增强能力、锤炼作风。这样,才能做到“四个确保”。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央支持西藏、全国支援西藏,是党中央的一贯政策,必须长期坚持,认真总结经验,开创援藏工作新局面。最后说来,牢记“一个加强”“四个确保”,建设现代化新西藏,还需全国共同支持、共同发展,特别是四川、云南、甘肃、青海等相关省份省党委要高度重视涉藏工作,承担起主体责任,加强同西藏自治区的协调配合。相信,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有全国人民的支持,一定能够在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上谱写出新的篇章。

  2021年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心得体会感想3

  联合作战打赢堰塞湖抢险救援战

  10月11日和11月3日,金沙江西藏自治区昌都市江达县和四川省甘孜州白玉县境内先后两次发生山体滑坡,如同一只巨手将山体撕下一块,生生将奔涌的金沙江截断,直接威胁着上下游数万群众的生命安全。(11月19日《四川日报》)

  两次险情中,四川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批示精神,在应急管理部牵头的部际联合工作组的指导下,在西藏自治区的紧密配合下,在党政军警民多方及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科学应对、应急处置,最终打赢这场惊心动魄的抢险救援战。取得金沙江白格堰塞湖应急抢险救援战胜利的关键,在于有效组织实施了“联合作战”。

  联合作战,联得统一。此次金沙江发生大面积山体滑坡是突发险情,金沙江被硬生生阻断,情况万分危急。险情重大,跨两个省区,联合作战无疑成为最佳选择。金沙江白格堰塞湖应急抢险救援战的指挥力量高度合成,指挥员既有国务院工作组、国家应急保障部人员,又有四川省、西藏自治区相关人员,既设有前方指挥部,又设有后方指挥部。联合作战的精髓在于指挥的统一,在堰塞湖抢险救援战中,做到了集中统一指挥,步调一致行动,确保了救援行动有序高效。部际联合工作组制定了周全的安全方案,加强监测预警,动用无人机、北斗卫星、边坡雷达以及人工盯梢等。有一次,山体发生小型滑坡,挖掘人员根据预警信息迅速撤离,安全后又重新投入紧张的挖掘工作。

  联合作战,联得顺畅。11月3日发生的第二次滑坡垮塌量更巨大,致使堰塞体坝高大大增加,较之前几乎翻倍,高出了60-100米,堰塞湖无异于一颗高悬的“炸弹”。而解除堰塞湖这枚高悬“炸弹”可行的最终方案被锁定——用机器挖掘出一条泄洪槽,又一场大型战役就此拉开序幕。面对前线指挥部下达的“必须开辟一条大型机械能够通过的道路”死命令,面对如何将大型机械运送到坝体上的难题,大家当机立断,驾驶挖掘机自行前往。命令得到了顺畅执行。一边,用给挖掘机淋水降温,照明带路的方式,把挖掘机开到则巴村。一边,开辟则巴村通往江边,江边通往坝顶的道路。就这样,风雪中提前18小时打通生命通道。从挖掘机抵达坝顶那一刻开始,挖掘泄洪槽的工作就启动了。几十名机械手换班不换机,24小时连轴转,人工导流槽顺利泄洪,高悬的“炸弹”被解除。

  联合作战,联得齐心。如此艰巨复杂的堰塞湖抢险救援,离不开群众的支持。在绒盖乡俄巴村通往抢险一线的道路边,村民们自发搭起帐篷,备好干粮茶点,免费送给往返奔忙的抢险人员。在从则巴村通往坝体的生命通道上,来自则巴和生公两村的上百名藏族村民自发成立摩托铁骑队,从11月3日开始直至抢险结束,每天沿着崎岖的山路不间断往返运送抢险人员和物资,有的村民还在途中摔伤了。不少搭乘摩托车的专家和抢险队员想要给车费,都被村民们推回去,“发生这么大的灾难,党和政府第一时间赶来救援,我们做这点事情不算什么。”参加铁骑队的39岁村民巴登多吉说。联合作战参与人员众多,联得非常齐心。

  打赢堰塞湖抢险救援战,联合作战显奇功。堰塞湖险情得到迅速有效处置,受灾群众转移安置实现零伤亡,这充分体现了党政军警民、部省州县乡村,以及省际之间的有效联动,指挥体系高效运转,各方通力协作,一线抢险人员英勇奋战,从始至终做到了科学安全、有力有序有效。

  2021年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心得体会感想4

  领悟抗美援朝战争铸就的“这股气”

  10月19日,“铭记伟大胜利 捍卫和平正义——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主题展览”在北京开幕。该展览以时间为序,全景式回顾展示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历程。21日,来自驻京各大单位的1000余名官兵参观了主题展览。

  70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赴朝作战,抗击以美国为首入侵朝鲜半岛的“联合国军”。在敌我力量极其悬殊的情况下,英勇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历经两年零九个月的浴血奋战,取得了这场正义之战的伟大胜利。对此,毛泽东总结道,“敌人是钢多气少,我们是钢少气多”“志愿军打败了美国佬,靠的是一股气”。参观主题展览,要感悟抗美援朝战争中的“这股气”,把抗美援朝精神作为激励前进的动力。

  抗美援朝战争激荡浩然正气。这场战争发生在距二战结束刚5年,距结束日本在朝鲜半岛的殖民统治也刚5年。中国刚获解放,百废待兴,还面临着繁重的追击残敌任务,还有台湾和西藏问题亟待解决。不出兵,朝鲜政权就会灭亡,美国的势力就会压到我东北边疆,东北亚战略格局将被彻底改变。出兵,意味着我们将与最强大的敌人交手,巨大的代价无法避免。为了保卫和平、反抗侵略,我们党和政府毅然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历史性决策,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高举正义旗帜,同朝鲜人民和军队一道舍生忘死、浴血奋战,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抗美援朝战争是维护世界和平,维护中国人民、朝鲜人民的独立和自由的必要之举、正义之举,体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维护和平的决心和力量,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是正义的胜利、和平的胜利、人民的胜利。

  抗美援朝战争彰显忠贞义气。奔赴朝鲜战场的志愿军将士,经历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洗礼,他们是“共产主义信仰的集合体”“特殊材料制成的人”,视民族尊严、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党、国家和人民,甘于流血牺牲。志愿军战士,身着单衣在白雪皑皑的山林雪原间战斗,饥肠辘辘地在零下40摄氏度的阵地上冲锋。他们笑对战场上的苦和穷,“一把炒面一把雪,枕着石头盖着天”,凭着“誓将纸虎化为尘”的革命气概,在崇山峻岭、冰河雪原上,与当时世界上武器最先进、装备最精良的军队英勇搏杀,打出了国威、打出了军威,令美国等西方国家惊叹,“现在的中国人,与以往的中国人不能比了”。抗美援朝战争,极大地彰显了志愿军将士革命理想高于天,为祖国和人民奋不顾身、勇于牺牲的忠贞之气。

  抗美援朝战争展现英雄豪气。志愿军战士有句名言,美军是老虎,我们便是武松,专门打虎。无论是两水洞首战、清川江会战,还是云山城激战、长津湖血战,无数志愿军勇士身负重伤后从血泊里爬起来冲向敌人,甚至用身体挡住敌人的枪口,即使战斗到只剩一人一枪,仍然坚守阵地,顽强地同敌人殊死搏斗。上甘岭战役中,特级战斗英雄黄继光舍身堵枪眼,为部队夺取胜利开辟了通道。他牺牲10天后,班长吕慕祥再次演绎了这种令一些人感到不可思议的壮举——多处负伤的他,拉响手雷扑向敌人地堡。“共产党的军队就像着了魔法一般,全部不要命地扑向我军,每当这时,我军总是被打得如潮水般溃退”,这是一个美国将军的噩梦。正是凭着这种决不向敌人屈服的勇气和胆气,中国人民志愿军把抗美援朝战争打成了美国人眼中“最寒冷的冬天”。

  “胜负之征,精神先见。”抗美援朝战争中铸就的这股气,是我们战胜一切敌人、赢得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新时代应对风险挑战、战胜艰难困苦的力量源泉。在新的伟大征途上,只要我们稳住神、鼓足劲,气贯长虹、勇往直前,就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华民族的前进步伐。

  2021年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心得体会感想5

  芦山重建经验是宝贵的民族精神财富

  芦山强震,三年重建。自打中央把重建“指挥棒”交给四川,探索“中央统筹指导、地方作为主体、灾区群众广泛参与”的重建新路就一直延展,这片曾在7.0级强烈地震中受伤的土地,逐渐恢复平静和美丽,正在展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画卷。截至2016年3月底,由地方承担的2419个总体规划项目,完工2301个、完工率95.1%。瓦砾变新村,旧貌换新颜,相伴相生的还有为恢复重建先行先试探索出的“芦山经验”。

  以“看齐意识”回应中央信任。党中央高度重视芦山地震灾区恢复重建工作,可是和以往灾后重建不同,这次中央把恢复重建的“指挥棒”交给了四川,并且还要求四川在灾后恢复重建中探索出一条“中央统筹指导、地方作为主体、灾区群众广泛参与”的重建新路的重要任务,统筹指导理念下,中央赋予四川制定重建专项规划、审批重建具体项目的权力,并将确定的460亿元中央财政重建补助交由地方包干使用,这无疑给予了地方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的空间和条件,体现了中央对地方的极大信任和殷切期望,这是我国重大自然灾害恢复重建由中央直接安排部署转向地方负责制的重大转变与创新。既要恢复重建,也要探索经验,在中央统筹指导下,四川省委省政府充分发扬“看齐意识”,郑重接过灾后重建这支沉甸甸的“指挥棒”,带领灾区干部群众落实主体责任,创新体制机制,凝聚重建合力,深耕芦山“国家课题”实验田,趟出一条灾后重建的新路。

  以“使命担当”聚焦主体责任。中央统筹指导到位以后,关键要看“地方作为主体”。四川省委省政府满怀中央殷切期待和重大使命感、责任感,将灾后恢复重建作为全省的重要工作来抓。震后1个月成立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委员会,王东明任主任;震后3个月制定出台11个专项规划,为恢复重建绘制出详细“蓝图”。省委十届三次全会明确“三年基本完成、五年整体跨越、七年同步小康”的重建目标,推进灾区科学重建、跨越发展,加快建设幸福美丽新家园。从架构合理、统一高效的组织指挥体系到建立责任明晰的工作推进体系,再到最大限度简政放权,以安全、高效、有序的灾后重建工作验证了整套重建机制的科学有效。芦山重建中从未出现地方遇到具体问题而向上请求解决的情况,说明“四川负总责、地方为主体”的重建模式极大调动了地方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省委省政府在灾后重建过程中充分发挥“作为主体”作用,始终聚焦主体责任。

  以“赶考精神”创新体制机制。重建经验是否靠得住,必须经得起三年乃至更长时间“硬碰硬”的考验。能否按照既定规划保质保量地如期完成重建任务,达到中央要求,让灾区群众满意,无疑是一种“双重考验”。四川充分发挥靠近一线指挥、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敢于创新,探索出一整套高效运转的灾后重建体制机制。比如,将灾区重要区域和重点民生项目推行“规划设计总负责、建设施工总承包、项目建设总管理”的新机制,使地方党委政府从日常建设事务工作中解脱出来,考虑灾区未来发展的大事。此外,四川还重点探索了法规政策体系、对口援建体系、力量统筹体系、监督监管体系、项目运营体系、考核督查体系等“八大体系”,健全了落实“地方负责制”的体制机制。在这样的机制保障下,芦山灾区625户特困群众在震后不到一年率先搬进由政府“兜底”建设的保障房,纳入总体规划的380个项目基本完工。

  以“务实作风”落实科学重建。建立科学合理的灾后恢复重建模式,是提高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题中应有之义。我国地域广阔、自然灾害频发,不可能所有灾后重建都采取举国援建模式。正是由于地方党委政府最清楚灾区群众诉求、重建重点难点和未来发展方向,只有调动地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保证灾后重建更加科学。芦山灾后重建坚持“尊重规划与动态调整相结合,恢复提升与生态保护相结合,量力而行又尽力而为,在有限目标框架内取得成果最大化”,先后两次对总体规划实施项目进行优化调整,调减财政资金1.2亿元,全部用于住房、道路、学校等民生项目,把钱花在灾区最需要的地方。比如,芦山国省干线交通重建的“插花式”修路就充分体现了尊重自然、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基金+专项”资金配置模式促使将恢复功能与提升水平有机结合起来,不断增强灾区自我造血功能,雅安还成功入选全国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以“鼓励引导”激发内生动力。灾后重建中,四川创造性地把农房建设纳入监管,制定系列管理办法和技术指标,同时注重简政放权,激发群众主体意识,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各类市场主体参与灾后重建,形成了自力更生、共建共享的强大合力。黎明村“自建委”重建模式有效组织发动群众“自己建”“自己干”,很快在雅安232个新村聚居点全面推开;成立“雅安抗震救灾社会组织和志愿者服务中心”引导社会公益组织有效开展援建工作;让工商资本踊跃参与又解决了资金不足的问题。有人,有精神;有钱,有保障,芦山灾区形成了内外联动、协同配合的大格局。震后一周年,芦山地震灾区4482户建房困难户全部搬进新居;震后20个月,9.3万户农房重建全部完成;震后32个月,3.5万户城镇重建住房进入分配阶段。三年过去,灾区户户安居乐业,民生保障提升,产业创新发展,生态文明进步,同步奔康致富。

  以“民生优先”积累重建经验。芦山灾后重建始终坚持民生优先,将城乡住房重建放在首位,优先推进公共服务设施重建,高起点实施产业重建,为我国重特大自然灾害灾后重建提供了可复制推广的经验。芦山模式摸清了灾后重建的基本规律、建设时序、动力来源、根本保障等关键问题,为我国重特大自然灾害灾区重建创造了“样板”,“芦天宝飞地产业园”成为在生态脆弱区推进工业集中集约集群发展的“标本”。“中央统筹指导、地方作为主体、灾区群众广泛参与”的重建战役,跑赢了时间、检验了干部、赢得了民心。“地方负责制”主导的重建,正确处理了中央和地方、政府和市场、当前和长远的关系,在时间的长河中闪烁光辉。芦山重建探索出的“中央统筹指导、地方作为主体、灾区群众广泛参与”的重建新路子,已在“8·;3”鲁甸灾后重建、“4·;25”尼泊尔地震西藏灾区灾后恢复重建中得到推广。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全面深化改革深入推进的今天,尤其难能可贵的就是这种敢试敢闯敢干的“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中央交给四川的这个重任充分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充分发挥地方作为主体的能动作用,着眼于应对重大自然灾害的长远考虑。四川在芦山灾后重建的“国家课题”试验田里深耕细作,向祖国和人民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这份沉甸甸的答卷不仅造福了灾区人民,并且饱含着四川人民不惧灾难、勤劳勇敢,自力更生、敢为人先的重建精神,苦难当中凝聚而成的这种宝贵经验和精神财富必将在民族复兴路上继续发出耀眼的光芒!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课件范文网 友链、商务、投稿、客服:QQ:1870841073 邮箱1870841073@qq.com

Copyright @ 2006 - 2020 课件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课件范文网 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1245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