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课件范文网>范文大全 > 征文稿 > 青少年建党百年学党史感党恩跟党走征文简洁范文三篇

青少年建党百年学党史感党恩跟党走征文简洁范文三篇

2021-07-27 11:24:29 浏览量:

  说服自己、感动自己、征服自己,带着真诚感恩的心,勇敢地走完选定的生活道路,决不回头。下面是课件范文网小编为您推荐青少年建党百年学党史感党恩跟党走征文简洁范文三篇。
 

青少年建党百年学党史感党恩跟党走征文简洁范文

  篇一:学党史感党恩跟党走征文

  读长征精神有感

  刘禹心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红军,一个受人敬仰的名字;长征,一段艰难的路途。与其说是红军走完了二五千里长征,不如说长征造就了中国红军。

  长征,使红军从不到十万人的浩浩大军锐减到了一万,在国民党穷追猛打的攻势之下,红军一路辗转,路途艰险死伤无数。有人说,不走这长征,直接迎战,还怕它不成?实则不然,虽然当时红军人数庞大,但是物资供给完全跟不上,正面和蒋介石的国民党军队硬刚,这无疑是打不过,再加上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成功的几率渺茫。为了创建和保存革命根据地,红二红六军进行了战略转移。可以说长征是历史之必然,是一个几乎完全正确的战略抉择。

  这长征,是必须要走的,至于走多远,当时的红军战士们不知道,当时的领导人也不知道。然而,就是在一切都是未知数的前提下,长征悄然开始,悄然进行着。从瑞金启程,到占领遵义,再到四渡赤水河,红军战士们在全力以赴,各领袖也在夜以继日地思考路线和策略。再到后来的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或许单凭这些短句我们难以体会到当时的艰难,但是“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可以让我们明白当时的艰险,红军在这些地方的损失是非常大的,人数锐减。接着就是翻雪山,过草地,还记得《丰碑》和《金色的鱼钩》吗?那个老军需处长,还有那个炊事员,一座冰雪中的雕像高大雄伟地矗立在了雪山之上,一个生了铜锈的鱼钩却带着闪闪金光。人都是平凡的,但是平凡的人做了不平凡的事的时候,这个人的所到之处一定发着光。这些红军战士们都是平凡的,我们无法知道他们的名字,但是我们记住了他们,因为他们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长征。

  长征的意义不仅仅局限于当年的战略转移和革命火种的传播了,它变成了一种精神供世人学习传承,我们不能具体地指出这长征精神究竟在什么地方,只知道它已经流淌在了中国人的血液里,根植于中国人的心中。长征精神之所以伟大,是因为这里面蕴藏的不仅仅是那二万五千里的艰苦,还有当时的红军战士们心中的信念。此话怎讲呢?这二万五千里对于谁来说都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从人的生理功能上看。那为什么红军完成了呢?因为他们的信念,他们是带着一种必胜的信念,坚强不屈的执着踏上这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路迢迢不知尽头兮,如果说身体机能的话,他们根本做不到。他们凭借的就是这种“前方有路,未来有光”的信念,一步步地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对于他们来说一切未知的长征,做了不平凡的事。这便是长征精神,一种“前方有路,未来有光”的信仰。

  如果说长征精神在当时极大地鼓舞了红军战士们,那么在现在,它仍在发挥着新的重大意义。中国在一代代人的接力赛中完成了站起来、富起来,那么强起来是当代及以后的年轻人们的任务。在如今的大数据时代,我们要想强大凭借的便是科技,科技强国,科教兴国,中国现在已经是制造大国,正在向科技大国跨越,但是这难度系数不亚于当时的长征,还有西方各国的各种阻挠。依旧是路迢迢不知尽头,我们这一代代的任务更加艰难,肩头沉重,路途漫长不知尽头,我们要做的就是像当时的红军一样怀着必胜的信念,一步步地完成这艰巨的任务!

  路迢迢不知尽头兮,怀揣必胜信念。敢问路在何方,路就在脚下,光就在未来!

  篇二:学党史感党恩跟党走征文

  大漠的星,戈壁的梦

  董喜道

  一甲子之前的那个中国危机重重,不论是国外势力恶意的技术封锁,还是国内国防实力的欠缺,都让我们逐渐的意识到增进国家“硬”实力的重要性。但在那个技术人才欠缺的年代,我国武器和卫星的研发都举步维艰。在这样紧急的情况下,悄然间,有一批人回到了中国,在戈壁滩上,在大漠戈壁之中,实现了梦,升起了星。

  或许直到现在我们都没办法想象当时他们为了回国在精神上做了多大的斗争,在实际中克服了多大的困难。但我们却能够深深体会到他们那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的精神所在,而这种精神也是我们现在所需要去继承去发扬的。

  不论时代发展到哪个阶段,“爱国”一直都是作为一个中国人所必须具备的品质之一。而什么是“爱国”,我想两弹一星精神已经很好地诠释了它。爱国精神就是两弹元勋们不论自己身处何地仍一心关心祖国的精神;是他们毅然放弃国外优越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克服万难,转而回到一穷二白的祖国的精神;是他们在回国后面对艰苦的条件不断牺牲自我,夜以继日努力工作的精神。就像他们所说:“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却有祖国”。然而时至今日,面对我们蒸蒸日上的祖国,仍然还有如杨舒平那样拥有高学历,却抹黑家乡,诋毁祖国,来吹捧:“美国空气都是香甜的”。这让我们在愤慨与痛心的同时,也越来越关注爱国教育问题,因此我们现在仍应该继续传承两弹一星精神。与此同时,我们看到滑雪运动员谷爱凌自愿放弃16年美国身份,加入中国国籍,并为中国夺得7枚金牌。谷爱凌对中国充满热爱,也对我国文化充满了认同,她的爱国情怀让我们感动,让我们看到了现时代两弹一星精神的伟大传承。在“大漠的星”的照耀下,有着越来越多“中国的星”在冉冉升起!

  另一方面,在艰苦奋斗上我们也是看到了一个个优秀的党员干部们坚守在自己的岗位发光发热,其中就有谢军的身影。作为北斗卫星系统的总设计师,谢军不畏牺牲,透支自己的身体,只为工程能赶得上交付日期,期间他甚至多次晕倒,差点就到达了“过劳死”的地步,所幸在他的努力下,在他和他的团队的努力下,我们的北斗卫星终于飞上了太空,实现了“三年一腾飞,五年一跨越”,而伴随着北斗三号的升空,北斗也终于照亮了中国人的梦。不仅如此,在刚刚过去的2020年中,我们看到了无数的扶贫工作者们奋斗在扶贫一线,甚至有些人的生命永远停留在了这个岗位上,经过他们的不懈努力与艰苦奋斗,我们也终于实现了全面脱贫的伟大目标,而这也就是两弹一星精神中,艰苦奋斗精神的传承发展,不论是谢军还是扶贫工作者们,他们都用自己的奋斗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完成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在“戈壁的梦”的传承中“中国的梦”也在一步步的实现着!

  今年是建党一百周年,当我们回过头去看党来时的路时,感慨于先人的努力奋斗与自强不息,所以我们更应该继往开来,传承诸多如两弹一星精神一样的中国共产党精神。就像两弹一星工作者们在那个年代升上大漠的星,实现戈壁的梦一样,我们也一定会成为“中国的星”,实现“中国的梦”!

  篇三:学党史感党恩跟党走征文

  全面脱贫之我感

  乔子航

  时至2021年,我国达成全面小康,中国对全球的减贫贡献率达至70%,数字的背后凝聚的是无数后浪与前浪们的奋斗与奉献,而我们全面小康的成绩,也一定会载入人类史册。

  记得脱贫攻坚的起点河北省阜平县,习近平主席坚定信念“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的底气,“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的具体目标打响了脱贫工作的第一枪,共同富裕逐渐化为行动,造福了每一位百姓。从破旧木屋到整洁公寓楼,从烂在地里的果实到电商多销的有机农产品,从无人问津的萧条小镇到人头攒动的魅力景区,阜平的变化是党的红色精神焕然一新的体现,是习主席践行“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承诺的证明。

  像阜平一样的例子还有许多,但这除了前辈的指导以外,更少不了党员干部青年奉献一线,全力为民的付出。

  有部分西方媒体或许会质疑如此多的青年投身扶贫工作图什么?我想他们的所作所为已经给出了答案。黄文秀,身处风华正茂的年纪,却选择泥泞,告别繁华青春正盛的岁月,担任广西百色驻村第一干部,扎根基层,反哺家乡。“自己的家乡面对如此情况,怎么还有理由不回来”,这是她投身脱贫工作的初心。她帮助百坭村发展电商,引进砂糖橘技术,挨家挨户走访195家建档立卡贫苦户,一笔一画书写每家致贫的原因,用实践行动书写当代大学生的时代担当。家庭和睦富裕的他们,选择下乡帮扶难道是如西方媒体所言有利可图吗?每一位扶贫者都是英雄,他们用自己的行动托举起中国美好未来的愿望。这是参与扶贫工作的初心,也是不断鼓舞他们前行的动力;这是无数扶贫工作者所想要的结果,而这也是所谓的参与这场“亏本买卖”的原因。

  有人问,作为一位青年,我该如何报国?我想西部计划的志愿者们就是其中一个答案。三十七万余名大学生前往西部地区支教,支医,支农,用所学奉献西部,成就脱贫胜利的关键一环。报国不是空喊口号,它是发光发热的具体行动。它可以细小如站立唱国歌,拥有坚定维护党和国家的思想觉悟,坚决同反华势力作斗争。也可如宏大者报国参军,驻守边疆,为国献力等具体行为。总之,无论是疫情,还是脱贫攻坚,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都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只要以奋斗的姿态继续踏浪前行,我们都是在履行爱国的职责,一波一波向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如今正值2021年,全面小康这个历史目标已然达成,党对人民的承诺按时兑现。而每一位扶贫人的奋斗历程,我相信党和人民绝不会忘记,正因为有他们的付出,才让每一户农户摆脱,让美丽乡村与老百姓的笑容共同绽放。而今年同样是建党一百周年,为了达成每一个百姓过上小康生活的目标,我们仍有很长一段距离。让我们继续前行,带着无数扶贫人的心愿,走向新篇章,去书写属于中国的新蓝图。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课件范文网 友链、商务、投稿、客服:QQ:1870841073 邮箱1870841073@qq.com

Copyright @ 2006 - 2020 课件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课件范文网 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1245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