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课件范文网>范文大全 > 征文稿 > 2021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主题征文三篇

2021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主题征文三篇

2021-08-05 14:20:55 浏览量:

  说起奔小康,你一定会问。什么是小康?小康用俗话说,就是指过着一种经济比较富裕,吃穿不用发愁的好日子。奔小康是党也是我们老百姓最想办的事改革开放后,特别是“两会”以来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关系都上了一个很大的台阶。下面是课件范文网小编为您推荐2021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主题征文三篇。


2021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主题征文

  2021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主题征文1

  人生最美的风景是藏在心里的,那是别人也许看不见,但足以让自己自豪一生的东西,这种风景叫默默奉献,也叫无怨无悔。参加脱贫攻坚,就是人生的一道风景。

  因为参加扶贫工作,二十年后,我再一次到云南省大理州祥云县普淜镇普淜村。

  二十年前去普淜是毕业后分配到工商所工作,二十年后去普淜是驻普淜村任第一书记,参与脱贫攻坚这场战争。

  一前一后两次到普淜,时间变了,但普淜还是普淜,没有变。变化的是,昨天的彝族乡,变成了现在的镇;昨天的石板路,变成了今天的水泥路;政府的木板房,变成了现在的水泥房;当年的地摊街,变成了有商铺的街道,有统一的农贸市场。当年,每天清晨成群结队到箐里大水井挑水的人没有了,集镇统一供水,清洁自来。感觉当年是宽宽的街道,稀少的车辆,而现在呢,街道更宽,车子更多,人更拥挤。

  普淜变了,普淜发展了。普淜的群众富了,还没有富起来的极少数人,在扶贫政策的帮扶下正走在致富的路上。

  20xx年9月6日,周六。这天是祥云县脱贫攻坚工作大会后的第一天,我带着单位的六名同事,冒着小雨到普淜村完成了入户走访,后来我一了解,我和我的同事们,完成了脱贫攻坚工作最早的一次行动。那天,我在微信里发了几张照片,写下了这样的话“回到人生工作的第一站——普淜,和同事一起入户走访。老乡的淳朴,让我感动。中国,有望!”

  后来的入户走访,采集数据情况几乎就成了常态,除驻村帮扶外,单位的同志,隔三岔五都要去走走看看自己挂钩的帮扶户。五年来,在我们的挂钩帮扶中,有几件小事,让我感触很深。

  回 家

  高文明属虎,是20xx年的脱贫户。

  之前,高文明从普淜村消失多年,当地人们的说法是媳妇跑了,他又得了肺结核,他一个人觉得没有脸面在村里呆下去,于是也离家出走二十几年。在当地村民的统计名册里,已经没有高文明这三个字,在当地派出所的户籍里,户口已经注销。

  村里曾想尽多种办法,亲戚朋友四处打听,始终没有一个明确的结果。最后统一的说法是,他可能在外面死了。

  就在全村人把高文明这个人彻底淡忘的时候,就在人们想不起高文明长什么样子的时候,2016年10月的一天,他突然出现在村子里。

  他原来的家已经面目全非,几近坍塌。一个在外漂泊多年回家的人,住,没有房子;吃,没有粮食。家在哪儿?此时的高文明内心全是凄凉。村里得知这一情况后,边安抚边进行妥善安置,让邻居暂时接济,然后向镇里汇报,对他的房子进行修缮。后来,他住上了新房子,看上了驻村工作队给他买的新电视,解决了扶贫帮扶的各项政策,他逢人便说“感谢党,感谢政府!”

  高文明,他回家了。他在外打工,被黑心包工头骗,拿不到一分工钱,四处流浪,最后找到自己的家。多年回不了家的人回家了,多年想家的人找到了故乡,找到了自己的家。

  高文明家,县里的领导去看过;镇村干部多次去察看过;驻村工作队员常常走访。“感谢党,感谢政府!”这是他每一次都说的相同的话。可以肯定,他的话是发自内心的。

  一个曾经失去家的人,在县镇村和工作队的帮扶下,高文明终于回到属于自己温暖的家。

  泪 水

  李慧芬家是普淜村20xx年脱贫户,也是最后惟一一户建档立卡脱贫户。她家原来的户主是吴成凤,也就是她的老公。

  吴成凤是普淜街头脑灵活,善于经营的人,跑车,代销肥料,电焊什么活计他都做得有板有眼。2018年2月,他因癌症病故,丢下妻子和两个孩子。

  治病,他家花光了多年的积蓄,原本以为他的病会有所好转,然后重振家业,起房盖屋,培养子女,但这一切美好的愿望,最终还是落空了。

  吴成凤走了,他的妻子李慧芬不知淌了多少眼泪,家里的一切大事小事,大到儿子读书,小到锅里的一粒盐,都得她一个人来扛。

  吴成凤是因病纳入建档立卡户的,每次开会,到会的是他的妻子李慧芬。好几次,我们在上面讲,她坐在下面默默抺眼泪,这泪水里更多的是悲伤,但也藏着希望。特别是我们在讲到帮扶政策和相关措施时,她都会认真地听。记得有一次讲健康扶贫的相关政策,同时为建档立卡户每户发了一只小药箱,药箱里有酒精、棉球、创可贴、体温计。药箱外面还有家庭医生李医生的电话号码,我们反复强调,如果家里人生病时,就拨打药箱外面的电话,与李医生取得联系,这样做的目的是保障大家的健康,防止因病陷入更大的困难。

  为了让李慧芬尽快走出悲伤,唤起对生活的信心,这是我们大家不说,但各自心里都明白的事。健康对于一个家庭和一个人来说是有多么的重要。如果李慧芬的老公不病,她家的日子一定是富足的,她家的期盼,或许就是一幢大洋房。

  可是,老天就和她家开了一个不小的玩笑,让她家所有的美好憧憬都消失了。小平房不但没有变成洋房,相反还漏风漏雨。

  帮扶就是责任,责任就是解决问题。多少次,镇里村里反复研究,她家的房子问题;多少次,我们反复做她家的思想工作。丈夫走了,但房子还得盖,不盖,连居住的基本条件都不达标。就这样,一而再,再而三,三不竭,县里走访,镇里去看,村里研究,工作队员反复动员,如今她家盖起了一层小洋房。每次路过,我都停下来去看一看,对着房子大叫一声李慧芬,她听见声音,忙着赶出来,明明知道我不会抽烟,还是要客气一番。我给她打电话,问起生活生产上的困难,她说,暂时没有。结束时,她还要说一句“谢谢领导的关心!”

  现在,李慧芬的大儿子吴云鹏职中毕业,到派出所当了协警,小儿子吴云涛还在上初一。说起往事,李慧芬又是泪水盈眶,“谢谢您!谢谢您们帮了我家这么大的忙......”李慧芬此时的泪水不再是悲伤,而是感激之泪水,是对未来新生活的希望。

  圆 梦

  一个人生产生活;一个人种烟养鸡;一个人借别人的路走才能回家。

  这个人叫吴成龙,20xx年的脱贫户。

  吴成龙年过50,至今单身,问起他不找媳妇的原因,除了条件不好,就是房子不如意。对于建新还是修旧,镇村干部和工作队费了不少力,但最终还是按照他本人的意愿。

  吴成龙的房子在村子中间,与前面临街的一户人家使用一条通道,也就是说,如果这户人家把门锁了,他就回不了家。 要回也行,但必须从村子后面穿过一条臭水沟,再低头让过一堵土墙。

  要找吴成龙,得看运气,有时你有心去找他,他不在,连影子都见不着。到地里干活,他一般很晚回家,你在门口等是等不到的。他不回家的另外一个原因是,他在自己的烤房里生活,包括煮饭,睡觉,养鸡养鸽子。这样,家里的电视、电炒锅、电饭煲就一直闲下来,新沙发新床他用布盖了起来,也不知道他什么时候用。

  有一次我去走访,好不容易遇上了他。中午一点多钟了,他才从地里回来,一个人呆呆地坐在编织带钢脚独凳上抽烟,那长长吸进去的一口烟,吐出来云雾缭绕,而他木然地注视着那渐渐飘起的白色烟雾。他究竟藏着多少心事?他究竟要对我说些什么?我给他拍了几张像,除了眼前的一束亮光,背景全是幽暗,我做了个美篇后,有人告诉我说,别把建档户的生活表现得太凄惨。其实,当时还在扶贫之初,掌握一些真情实况,就是要解决问题。这现实的一幕幕,就是要我们去改变现状。

  吴成龙,他总是穿着那件不知多少年没洗过一次的迷彩服。他告诉我不洗的理由是,干活,干脏活,洗了也是白洗。全村人都知道,他是一个很会算帐的人。曾经一位领导去找他做工作,盖房子的事,他听了半天,突然冒出一句,你不懂,让那位领导下不了台,只好接上说,那你说说吧,我来听。他一套一套,说得样样在理,比如盖房子不要施工队,要自己请人做,这样才能保证质量又节省钱,又比如,备料要自己亲自到下庄街瞧,老板会买歪货等等。说吧,说了半天,吴成龙不要施工队,他要自己动手。在修缮他原来的老屋时,他自己节省下来七千多元。

  而这一次,是要他建盖砖木结构房,他终于同意了,并将保证金交到了村上。农村的事是很细也很复杂的,今天他说同意,明天他说不同意。今天他说不同意,明天他说同意,到了后天,他又说不同意,再过一天,他又说同意了。这样就成了做也得罪人,不做也得罪人,而吴成龙这次是真正地下定决心了。从打基础开始,施工用的是他自己的石头,修便道,推沙车,搬砖搬瓦他样样都干。上瓦那两天,他爬上屋顶与工人们一起干,我们去了几次,每次都见他在忙碌的影子。

  吴成龙变了,因为他圆了多年藏在心底的一个梦。

  新房子就要完工,他和我开玩笑似的说,“你们瞧瞧,合适么介绍给我一个对象。”年过50的人,我们的建档立卡户,他真的变了。今天,他圆了房子梦,明天,他还将圆一个妻子梦。

  感悟

  我参加过各种工作队,只有这次参加扶贫工作队,才切实地感受到身上的责任,体验很深。2015年到村时,地熟但人生,起初经常接到电话,比如子女读书、上城看病协调,甚至电视看不成等等,后来都成了熟人。有时走在街上,建档立卡户遇见我,都要热情地打一个招呼。到家里走访,他们也和我说说子女读书的情况,外出务工的意愿等等。有时去代荣富家,正遇做豆腐,他总是要盛出一大碗豆浆来,不喝下去,感觉就是对不起他,只好一喝了之。付劲松家,每次去走访,临走时,他妻子都要把葵花籽往衣袋里塞满,无法拒绝,只好受之。高柱香今年80岁,因为语言障碍,每次去都听不清她在说些什么?去的次数多了,她也就熟悉起来,一看见我们就忙着招手。她和儿子高普顺两人相依为命,年事高但身体好,很精神,也很客气。她心地善良,是从一件件小事上表露出来的。只要到了她家的院子,她一定把自己坐着的凳子让给你。不够,她还会去找来,并用衣袖抹去灰尘,把凳子放到你的面前。记得有一次我们五六个人去,凳子不够,她于是去和邻居借,见邻居坐着不让,她就一把掀开邻居,把凳子搬来,让我们坐下。然后,她就忙着去端瓜子,同样是一大把一大把地塞给我们,一个都不放过。如果你不要,忙着跑,她就来追你,直到你接了她的东西,她才回去。陆成才,今年也是70岁,与女儿和孙女生活,他身板硬朗,干起农活比年轻人还攒劲。他家烤烟种得好,养着七八只大公鸡,一只比一只雄赳。他说,今年猪肉贵,多养几只鸡,杀了自己吃。有一次我和单位的小王去帮助他安装衣柜,大热天,实在受不了,我叫他把大门关上,脱掉上衣,光着上身干活,把他逗笑了。衣柜安装完,他倒了两纸杯酒给我和小王,酒没有喝,但我们从心里已经感动。

  在这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懂得尊严,并希望自己活得有尊严。我们的建档立卡户也是有尊严的,他们从心里就不喜欢贫困二字。当我们真正把他们当作亲人一样看待时,当我们设身处地地想,我就是他们时,也许能让自己的心柔软下来。

  普淜,二十年后我又回来了。脱贫攻坚,一切都在发生着,一切都在改变着。

  普淜,从一间间新居中我看到了你的光亮。

  普淜,只是云岭大地上祥云县脱贫攻坚工作的一个缩影。今天,与祥云县48万父老乡亲一样,我们正在努力着,并用一件又一件实实在在的事,在彩云大地上写下两个字:小康。

  2021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主题征文2

  从江南主城向江北出发,穿过扬子江隧道就是江北新区顶山街道,这里也是江北新区的核心区所在地。

  漫步顶山,这里俨然已是江北新主城的展示窗口——“月光宝盒”造型的新区市民中心,已成江之北的“颜值担当”;青龙绿带延绵数公里,让“诗与远方”成为日常;江北新区图书馆、南京美术馆新馆雏形初现,文化新地标即将诞生……

  “十年前这里还都是菜地,如今这样的城市面貌,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随着江北新区的发展,在此居住了几十年的吴瑞兰实现了村民到城市居民的转变,这些“高大上”的周边配套,成为23万“吴瑞兰”们出门即享的幸福。

  新高度,“在天空里过起了日子”

  今年71岁的吴瑞兰是徐州人,1978年嫁到了顶山。回忆起过去矮小平房的居住环境,她历历在目,“当时最大的梦想就是能像城里人一样住进高楼。”吴瑞兰回忆,1983年,配备了国内第一部高速电梯的“中国第一高楼”金陵饭店开业,饭店36层有我国第一个高层旋转餐厅——璇宫,吸引了众多市民前去“尝鲜”。

  “还记得1985年,我等了一个月,好不容易才约上了旋转餐厅一人5块钱的参观票,在当时可不算小钱,坐着俯瞰南京城全貌的确新鲜,可惜时间太短,一杯咖啡没喝完就下来了。”吴瑞兰打趣道。

  2016年,吴瑞兰的梦想成为现实,她和老伴搬入位于珍珠雅苑小区35楼的新居。这个于2015年11月正式交付的安置房小区,拥有8栋高层楼房,小区的很多住户也都是吴瑞兰的熟人,“以前忙田忙地,现在我早上打太极,下午打扑克牌,晚上跳广场舞,生活过得潇洒得很!”

  站在自家阳台上,吴瑞兰远眺长江大桥,“到了晚上灯火通明,那才叫漂亮,一开始住进来都高兴得睡不着,真是过上了神仙般的日子。”她说。

  新感受,“交通便利配套齐全”

  三房两厅一卫,客厅通透明亮,屋内家电一应俱全,吴瑞兰的邻居谷成青习惯了劳作,每天都把家里打扫得一尘不染。作为家里的老大,谷成青每天要肩挑120余斤的蔬菜,赶凌晨4点半浦口码头的第一班船到“南京”卖菜,直到中午才能回家。“那时候顶山的位置很尴尬,坐公交到长江大桥过江要绕很远,所以我们菜农都是做轮渡去城里。”谷成青说,当时她就想如果能在顶山附近也修一座大桥就好了。

  谷成青没有等到大桥,但2016年,扬子江隧道开通了,同年,她也搬进了距扬子江隧道出口只有3公里的珍珠雅苑小区。“从我家开车到龙江,如果不堵车只要半小时,以后地铁11号线在小区附近也有站点,我们出门就更方便了。” 谷成青告诉记者。

  不仅出行更便利,小区周边的配套也变得非常完善。早年的辛苦生活让今年53岁的谷成青落下了腰肌劳损的毛病,需要定期到综合性大医院复诊。“以前去城里看病,一来一回,一天时间就没了,今年上半年,我的病情复发,第一次到鼓楼医院江北国际医院做了检查,只要十几分钟。”

  随着大医院来到身边,优质教育资源也接踵而至。一出小区门,记者注意到往左是幼儿园,右手边即是小学。谷成青的小孙子如今在南京晓庄学院顶山实验小学上二年级,上下学接送对她来说变得异常轻松。

  新标准,“新家处处不输商品房”

  北临江北大道、南临建宁西路隧道、5分钟可达扬子江隧道、15分钟进主城、8分钟步行至地铁……在距离珍珠雅苑不足千米的“黄金地段”上,2200套保障房正在建设之中。

  咖色与米色相间的真石漆映衬在蓝天下,现场,江北新区棚户区改造(05、09地块)保障房项目正如火如荼地建设中,其中,05地块5幢高层住宅将于牛年春节前竣工交付,09地块则即将完成主体结构验收,预计2022年年初正式交付,小区定名为静雅嘉园,寓意美好。

  “它的建设标准比较高,能有效防止渗漏的发生,也为日后拆迁居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项目现场负责人介绍。值得一提的是,项目将实现车库充电全覆盖,这也是新区首个可以达到地下车位100%预留充电桩建设安装条件的建设项目。

  聂新久是原顶山街道吉庆社区竹园组的组员,拆迁后,他经常来工地附近转一转、看一看,“元旦前不久,我选到了一套2栋95平方米的房子,房型非常好,楼栋间距设计得也很合理,很快就能拿到新房,希望后面再配一个好物业,这样一来,小区处处不输商品房。”对于未来的新生活,他充满期待。

  在安置房住出幸福感

  位置偏远、配套欠缺、质量一般……提及安置房小区,大多数人对其的第一印象都与高品质不搭边。然而在采访中的所见所闻,无一不刷新着记者对安置房小区的原有认知。

  据悉,2020年上半年,江北新区直管区保障性安居工程已累计完成新开工面积约52万,竣工交付约61万。瞄准品质做文章,江北新区以贴心的设计理念以及严格的建筑标准赢得了居民的认可,也为小康生活筑牢了基石,让安置房住出幸福感。

  2021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主题征文3

  “小镇通公交了!”消息不胫而走,成为老家村民们茶余饭后热议的话题。母亲第一时间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我,“以后去县城看孙子就更方便了,而且全程票价只要3元钱。”

  自从离开陕西礼泉县去外地读书后,我回乡的次数少了,母亲就是我了解乡里变化的重要渠道。每次通电话,她总会把镇村发生的新变化,绘声绘色地向我述说一番。比如新农合报销比例提高了、屋后的生产路拓宽了、苹果梨等时令水果又丰产了,等等。

  听完母亲的话,我为乡亲们的幸福生活感到高兴。县城通公交也才是近几年的事情,一转眼镇上也通上了公交。我兴冲冲地去体验了一把,感受交通出行的便利。

  公交车是县上今年全新采购的新能源电动车,既经济又环保。新车干净宽敞舒适,乘客大多都是邻近村上的父老乡亲,他们有的是去县城看病,有的是去卖水果,有的是去走亲戚。村里人爱热闹,天南海北“闲谝”一通,说着说着就说到了公交车上面去了。

  一位年近五旬的大妈高嗓门说:“这新车坐起来就是舒服,视野也开阔。”一位中年大叔紧接着说:“可不是嘛,别的不说,就说现在这条路,我以前经常去县城进货,这条路别提多颠簸了。如今,全是水泥路面,再也看不到坑坑洼洼,下雨天也不积水了。”“是呀,以前去县里上学,每逢雨雪天气,我就犯愁,你不摔上几跤,都走不出去。”我深有感触地说。

  公交车沿线,目之所及都是果树,有苹果树、梨树、桃树、葡萄树等各种经济树种,这也是我们镇村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大家靠着这些果树,再加上农闲时间打些零工,日子一天比一天好,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的家庭梦想。现在,我们村家家户户基本都有小轿车了,冰箱、空调等各种家用电器就更不用说,不少家庭都在城里买了房。

  交通越来越便利,城里人能够吃到新鲜的蔬菜水果,乡里人的蔬菜水果能够卖上好价钱。如今,不光农村人到城里买房,农村环境改善了,城里人也愿意去农村小住几天,体验田园生活。城乡之间,距离越来越短;小康生活,日子越来越甜!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课件范文网 友链、商务、投稿、客服:QQ:1870841073 邮箱1870841073@qq.com

Copyright @ 2006 - 2020 课件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课件范文网 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1245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