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课件范文网>范文大全 > 作文范文 > 史记的读书笔记200字共20篇4篇

史记的读书笔记200字共20篇4篇

2022-12-27 09:39:53 浏览量:

史记的读书笔记200字共20篇4篇

史记的读书笔记200字共20篇篇1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说的真是一点不错。一本好书就可以让人明白很多的道理。一本好书可以让人陷入深深的沉思。每读完一本好书就会让人豁然开朗。是书让人类走上了进步的阶梯,有了今天这欣欣向荣的世界。书这无声的预言家,预知着未来,预知着中国的梦。

  司马迁为了完成《史记》,忍受了别人无法忍受的奇耻大辱,受到了肉体和精神的双重打击,但他还是完成了《史记》,实现了自我生命的最高价值,启发和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文学大师,被鲁迅评价是“无韵之离骚,史家之绝唱”。

  翻看《史记》,不知怎么,心中有一种感动,仿若穿越时空的界限,将那些在历史上投下或多或少身影的人,投到了我的心中,依稀看见那个时代的残血夕阳……

  史记中有许多个经典小故事。如烽火戏诸侯、刘邦的故事等。看史记故事,看每1篇故事我都会有不同的感受。看商纣王与妲己的故事,我为比干的直谏而感动。为商纣王的残忍而心酸。看到商纣王对妲己的痴迷为她做的一切。我心中充满了气愤。看到武王伐纣的故事,我感谢他的义举,因为他拯救了一方百姓。

  看时,我有时会把自己当做故事中的人物,有时我会想如果我是妲己,我会劝商纣王以国事为重。如果我是商纣王,我会专心务国,以国事为重。

  史记作者司马迁的坎坷人生让我感动万分。司马迁生于公元前145年,大约死于公元前90年,子长。司马迁出身与史官世家。汉武帝天汉三年曾因李陵事件被被捕下狱。司马迁痛苦万分,曾想过一死了之。可他并没有那样做,因为他想到自己历经千辛万苦创作的史记还没有完工,所以打消了这个念头……

  看《史记》就仿佛在作一次足不出户的历史旅行,领略了那个时代的一切,回顾了各种令人难以忘怀的历史事件。体会了当时人们的思想感情。

史记的读书笔记200字共20篇篇2

  中华⺠族国学博⼤精深、历史悠久,留给我们的却是何等财富!《史记》这本书是由我国伟⼤的史学家、⽂学家司⻢迁忍辱负重⽤⼼⾎写成的。全⾯地记述了我国在这时期政治、经济、⽂化各⽅⾯的发展历程,通过这本书,我看到了繁荣昌盛的唐朝、残暴凶恶的秦始皇……

  司⻢迁在写史记时,吃了不少的苦头。原来,他为了⼀位将军求情,得罪了汉武帝,⼊狱遭到酷刑,但是他为了⽗亲遗愿,坚强的活了下来,完成了史记。司⻢迁笔下的⼈物个个栩栩如⽣,优美的语⾔,⽣动⽽⼜形象的把每⼀个鲜明的个性描述的此起彼伏。

  在《项⽻本记》这⼀篇⽂章中,笔下的项⽻⽓宇轩昂,踌躇满志,⼀⼼想要⼲成⼤事业,但项⽻的性格⽬空⼀切,⾃以为是,战略上的失误,虽有⼤志但⽆谋,最终⾛投⽆路、乌江⾃刎的下场。项⽻为什么会落此下场,在《项⽻本记》⼀⽂中司⻢迁⽣动传神的描写,项⽻少年时学书学剑都不成,他却总有⾃⼰的道理:书⾜以记名姓⽽已,剑⼀⼈敌,不⾜学,学万⼈敌。意思是说,读书写字只要能⽤来记姓名就⾏了,击剑只能对付⼀个⼈,不值得学,要学会对付万⼈的本领。他的⼀番话体现出了不懂得循序渐进,逐步积累⾃⼰的能⼒和实践经验,要使⾃⼰有⾜够的能⼒来对付在作战中所遇到的各种突发情况。⻅此情形,他的叔⽗⼜让他学兵法,最终还是半途⽽废。但项⽻的雄⼼⼤志也是很难得,在钜⿅,⾯对秦军,是他率领江东的⼦弟以少胜多,楚军的呐喊响彻云霄,震慑诸侯,和秦军展开⽣死决战,杀死宋义,⼤破秦军。那时起,他是楚⼈的骄傲。

  ⾯对危难,把死置之度外,不退缩终将成功,是项⽻为⼈们所⽴的榜样,项⽻的缺点和优点在司⻢迁的描述下是个⾮常鲜明的⼈物。

  司⻢迁把⼀个个耐⼈寻味的故事世世代代流传下去,当我读了这本伟⼤的史学巨著之后,使我更加了解历史,让我深深地体会到要想国家强⼤,⾃⼰强⼤,就在必须努⼒学习,有所作为,如果不付出艰⾟,就不会有好成绩!

史记的读书笔记200字共20篇篇3

  这个寒假我读了由司马迁传写的《史记》,翻开《史记》我就感受到历史的凝重。两千多年前,一个文人在遭受了莫大的屈辱以后,忍辱负重,以心灵和血肉之躯,完成了一部伟大的`史学著作。此后的几千年里,这部伟大的著作,犹如一颗璀璨的明星,又如一座高耸的丰碑,屹立在中国文学和历史的长河之中。这个文人就是司马迁,而这部无与伦比的史学著作就是《史记》。

  《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原是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史官,和其他人一样,读过万卷书,行过万里路。然而命运的捉弄,使得他饱受了身心上的折磨,备受屈辱。但值得赞叹的是,在那般恶劣的境况下,司马迁为了完成《史记》,忍辱奋进,付出了超出常人的数倍心血,终于出色的完成了作为一个史学家最顶尖的杰作《史记》。单凭这一点,我就由衷地敬佩司马迁先生,他的执着,他的毅力,他的韧性,也和他的作品同样受人景仰。我敬孔子,畏霸王,颂毛遂,服姜尚,笑幽王,憎纣王,悲韩信,怜李广。

  而最让我感慨的是,《史记》中有其他史学家想都不敢想,写都不敢写的内容对开国皇帝刘邦和当朝皇帝汉武帝的揭露及批判。记录当朝皇帝的历史已经是一些史学家不敢恭维的事了,更何况是去揭露他的一些负面的事迹,这很容易就会招致杀身之祸。然而《史记》却完完整整的将他们一一收入书中,犀利,深刻地把他们内心的隐秘剖析得十分清楚,让我看到了最最真实的朝代,绝不带半点阿谀奉承之味。这可是史无前例的啊。这也许正是《史记》为何如此珍贵的原因所在。

史记的读书笔记200字共20篇篇4

  ⾃⼈类有意识以来,死亡⼀直是个历久弥新的话题。因其超体验的实质,造成了⼈类最原始的恐惧,也成了所有恐惧的终极指向。任何⽣命都只有⼀次,所以贪⽣怕死也⾃然成了⼈的本能与本性。

  值得⼀提的是,正是在明知必死的前提下,⼈类怀着对死亡的极度恐惧,强烈地追求永⽣,并为此做出不懈努⼒,从古⾄今都不曾停歇。因为理智知道永⽣是不可能实现的事情,于是⾃然就衍⽣出了不朽的理念。古⼈对不朽有三个衡量标准,即“太上⽴德,其次⽴⾔,其次⽴功。”并很有把握地认为,只要做到了其中之⼀,就可以名垂⻘史,流芳百世。但是在变化莫测,⽆迹可寻的命运轨道上,这样的标准显然不能放之四海皆准,因着突如其来的命运降临,历史不断演绎出了⼀幕幕⽣死抉择的画⾯。

  是择⽣还是择死?这⼀难住了哈姆雷特的选择题也常常就摆在了⼈们的⾯前。⽽这⼀难题也由于不朽标准的存在,就使得⽆论是选择⽣还是选择死都不能单纯地⽤勇敢或怯懦来划定。⾯对⽣死抉择,⼈们常常认为死能明志,⽣却践志。但是成败与否更不能单凭这样的标准来衡量。所以,当这样的选择出现在司⻢迁⾯前时,他经过深思熟虑和⽆数次的⾃我思想抗争之后艰难的选择了⽐死还痛苦的⽣,并且最终提出了“⼈固有⼀死,或重于泰⼭,或轻于鸿⽑,⽤之所趋异也。”的⽣死观念。这⼀观念不仅为后⼈树⽴起⽣命的价值尺度,同时也贯穿着整部《史记》的创作过程的始终。

  择⽣还是择死。时⾄今⽇,我们依然能够从鸿篇巨制的《史记》和激切感⼈的《报任安书》中感受到司⻢迁在这个选择上的煎熬。择⽣意味着⾁体的痛苦,⼈格的侮辱,灵魂的漂泊。⽽此时的择死似乎看起来更加容易些,但⼀了⽩了地逃避之后,也就永远丧失了永垂不朽的机会,成为了“轻于鸿⽑”的死。

  此间的孰轻孰重不仅⼀次⼜⼀次的拷问着司⻢迁饱受重创的⼼灵,与此同时,也⽆时⽆刻地向后⼈发出深刻的疑问。但最终庆幸的是,司⻢迁还是选择了艰难地⽣,中华⺠族因此才得以增添⼀部可以引以为⾃豪的历史⽂学杰作,中华⺠族的早期历史也因此有了⼤致可以确认的轮廓。我们可以认为,经此⼀役,司⻢迁已经完全经受住了⽣与死轮回的考验。因此他的⽣死观不仅是灵与⾁的不断碰撞的结晶,也是维护⼈格尊严与追求永恒不朽的伟⼤结晶。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课件范文网 友链、商务、投稿、客服:QQ:1870841073 邮箱1870841073@qq.com

Copyright @ 2006 - 2020 课件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课件范文网 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1245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