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课件范文网>范文大全 > 工作计划 > 大学英语课件 译文 第二册 三单元

大学英语课件 译文 第二册 三单元

2020-11-09 19:34:12 浏览量:

Passage one:

 沟通中的“‘你’最大”原则

 莉儿·朗兹

 1 为什么“你”是如此有力的一个词?因为当我们还是婴儿时,我们以为自己就是宇宙的中心。没有什么能大过“我”。周围往来穿梭的一团混沌(后来我们才知道这是“其他人”)不过因其对我们的用处而存在。我们这些自我为中心的小不点儿,小脑瓜里把别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解读为“这对我有什么影响?”

 2 真正的成功人士都知道,我们一点都没变。成年人以文明礼貌的面具来掩饰他们的自我为中心,然而人脑仍会本能地即时将一切都精准地转化为“这对我有什么影响?”比如,假设你想问你的同事吉尔是否愿意和你共进晚餐。于是你对她说:“镇上新开了一家相当不错的印度馆子,今晚你愿意和我一起去那儿吃晚餐吗?”

 3 回答之前,吉尔暗忖:“他说‘不错’是指食物还是环境,还是两者都不错?”她接着想:“印度菜,我拿不准。他说好,可是我会喜欢吗?”想着想着,吉尔就犹豫了。她的犹豫可能会使你感到不快,交流的乐趣也因此而打了折扣。试想,你换一种问法:“吉尔,你一定会喜欢这家新开的印度馆子的。今晚和我一起去那儿吃怎么样?”这样措辞,你已经下意识地解答了吉尔的疑问,因此她更有可能会很快答复你“好啊。”

 4 “快乐—痛苦原则”是生命中的指引力量。心理学家告诉我们,每个人都会自动趋向于令其快乐的事物而远离令其痛苦的事物。对于很多人而言,思考便是痛苦的。

 5 因此,真正的赢家(当他们想控制,想激励,想被爱,想向人兜售什么或想请人吃饭时)总是替别人考虑。他们把一切都转化为从对方的角度出发,尽可能多地以“你”这样一个简单而有力的字开头。因此,我称这种沟通技巧为“唯‘你’独尊”。

 6 以“你”开头可以得到更好的反响,特别是当你有求于人时,因为这样会触动人们的自尊按钮。假设你周末想连休三天,你决定问老板周五是否可以请假。哪种方式老板会给出更积极的反馈呢?是“老板,我周五可以请假吗?”,还是“老板,我周五不来,您这边可以吗?”

 7 第一种方式,老板还得把你的问题“我周五可以请假吗?”转化成“这个员工周五不来,我能不能行?”这就是一个额外的思考过程。(你应该清楚,一些老板多么讨厌思考!)

 8 然而,第二种方式的“老板,我周五不来,您这边可以吗?”恰好替老板作了打算。这种措辞使老板觉得无须你在她自己搞定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她会对自己说:“当然,周五没有你帮忙我照样行。”

 9 “唯‘你’独尊”还会丰富你的社交语言。对于男士们来说,假如有位女士赞赏你的衣着,哪一种会让你觉得更热情?是“我喜欢你的衣服”还是“你穿上这件衣服显得很帅气”?做商务展示的行家里手也把“唯‘你’独尊”的优势发挥到了极致。假设你在讲话,一位观众提了一个问题。如果你说“这是个好问题”,他固然开心;但如果你说“你提了一个好问题”,想想他会有多得意。

 10 销售人员们,不要仅仅告诉你的目标客户“XX很重要”,应该用“你会看到XX的重要性”来说服他们。谈判时,也不要说“结果将会是……”,要让他们知道,“如果你……,你会看到结果。”

 11 用“你”开头即使对街头的陌生人也同样奏效。有一次,我开着车在旧金山的街头完全迷了路,我问路边的行人金门大桥怎么走。我拦下一对正在艰难爬坡的夫妇。“劳驾,”我隔着车窗喊道,“我找不到金门大桥了。”那对夫妇交换了一下眼神,耸了耸肩,脸上写满“这些旅游的人到底有多蠢”。丈夫直指前方,咕哝道:“那边。”

 12 仍在迷途中的我冲着我遇到的下一对夫妇喊道:“劳驾,金门大桥在哪儿?”他们面无表情地指向了反方向。

 13 然后我决定试试“唯‘你’独尊”。遇到又一对正在散步的夫妇时,我向窗外喊道:“劳驾,你们可以告诉我金门大桥在哪儿吗?”“当然。”他们直接回答了我的问题。看,这样的措辞略微有点挑战的成分。本质上我是在问“你们有能力给我指明方向吗?”这就触动了他们的自尊按钮。他们走上前来详细地给我指明了路线。

 14 “嘿!这个‘你’什么什么还真管用”,我想。为了验证我的假设,我又多试了几次。我不断地以三种方式问路过的人。显而易见,比起以“我”或“哪儿”开头,当我问“你可以告诉我……在哪儿”时,人们更乐于提供帮助。

 15 我相信,一旦人们破解了当年伊甸园那棵无花果树下的“黑匣子”,人类堕落背后的真实因由大白于世时,“你”这个字的力量将会令全世界信服。夏娃没有要求亚当吃苹果,她也没有命令他吃,她甚至都没有说“亚当,我想让你吃了这个果子。”她说的是(所有成功人士都会这么说):“你会爱这个果子的。” 正因如此,他咬了一口。

 16 根据治疗专家统计,精神病院的患者说“我”的次数比普通人多出12倍。随着患者情况好转,他们用第一人称的次数也有所减少。对于心智健全者而言,使用第一人称的次数越少,在听者看来也越明智。如果能听到真正的成功人士之间的谈话,你会发现在他们的谈话中“你”远比“我”多得多。

 Passage two:

 语言能塑造思维吗?

 约舒亚·哈特肖恩

 1 我七年级的英语老师在鼓励我们学词汇的时候是这样说的:“思想是由词汇构成的,你懂的词汇越多, 想法就越多。”这种理念属于“沃尔夫假说”,即语言使我们拥有不曾有过的想法,那么掌握不同词汇的人自然就生活在不同的思维世界里。“沃尔夫假说”得名于它的学术传播者——本杰明·李·沃尔夫, 这套假说在现代思想界传播甚广,人们对此已习以为常。

 2 据说,爱斯基摩人对于雪有无数种表达,他们对于冰冻降落物的看法因此受到影响。一本介绍英语的畅销书写道,与英语不同,“法语和德语可将通过认知得到的知识和通过理解得到的知识区分开来。” 政治家们为了获取政治上的有利条件,在修辞战场也相争不下(比如,用“保护生命”还是“反对堕胎”, 用“遗产税”还是“死亡税”)。

 3 然而,在社会层面取得巨大成功的“沃尔夫假说”在科学层面就没那么成功了。仔细思考上述例子, 就会发现原因。当你把干的雪叫做“dax”,把湿的雪叫做“blicket”的时候,你对雪的看法会有所变化吗?反正我没有。上面那本畅销书的说法是,“如果你不知道一个事物的具体名称,你就没法谈论它。” 这种说法经证明是错的。最后,将2001年10月26日颁布的法律称为《美国爱国者法案》确实增加了人们对这一法案的热情,但其实是对“爱国者”这个词的玷污。

 4 哦,其实爱斯基摩人也并没有那么多词汇来形容雪。

 5 其实,科学家们也很难证明语言能够影响思维,因此,在1994 年,著名心理学家史迪芬·平克提出“沃尔夫假说”已死。自那之后,“沃尔夫假说”也经历过短暂回温。例如,莱拉·博罗迪特斯基和她的同事们发现,俄语里将浅蓝和深蓝视作基本色,因此,讲俄语的人能更迅速地区分不同程度的 蓝色。

 6 尽管这些工作有趣且重要,但诸如此类的结果并不能证明“你懂的词汇越多,想法就越多”。近期最接近证明上述观点的是一项与数字有关的调查。

 7 尽管大多数文化中,从我们会捉迷藏时起,数词和数数在生活中已不可或缺,但在有些语言中,数词的数量却很有限。2008年,麻省理工学院的认知神经学家迈克尔·弗兰克和同事们发表论文指出,在亚马逊地区有一种仅为少数人掌握的语言,叫毗拉哈语,里面完全没有数词。研究团队让毗拉哈人数电池、坚果以及其他常见物品的数量,毗拉哈人却不是用固定的词表示“一个……”,“两个……”,“三个……”,而是用“hói”表示少量,“hoí”表示较多的量,用“baágiso”表示更多的量。大体上,这三个词的意思分别是“一两个”、“一些”和“很多”。

 8 数词的缺失给毗拉哈人的日常生活造成了深远而惊人的影响。在一系列实验中,研究人员交给毗拉哈人一定数量的线轴,要求他们找出相同数量的气球拿给研究人员。如果允许参与者将气球一一摆放在线轴旁边,结果就不会错。可是如果禁止他们借助这种方式——比如,将线轴一次性放进桶里,再让他们找出相同数量的气球,尽管最后结果相差不大,但就是无法成功。如果桶里有很多线轴,他们会找出很多气球,如果线轴数量少,他们找出的气球数量也少,他们主要靠有依据的猜测完成实验。

 9 那是不是毗拉哈人不明白“相同数量”的含义呢?并不是。因为当他们可以将气球一对一放在线轴旁边时,他们的答案都是对的。而似乎只有当他们需要依靠记忆时,才找不出相同数量的气球。

 10 这其实很好理解。如果不让你数,在脑海中想象一下17只气球,你会发现你做不到。几十年的研究显示,人们可以不靠数数将一个物体和两个物体,或三个物体和四个物体区分开来,但如果数量比较多,比如17个物体和18个物体之间的细微差别就很难区分了。光凭眼力你找不出与17个线轴对应的17只气球。你得先数出线轴的数量,再数出相同数量的气球。

 11 然而,毗拉哈人不会数数,他们的语言中没有数词。

 12 这表明了另外一种关于语言影响思维的观点:语言是非常方便的记忆术。我们也许记不住17个线轴的画面,但我们能记住数字17。哲学家杰里·福多在他的著作《思维的语言》中写道,很多词的功能和首字母缩写词一样。法国学生利用缩写词“bangs”记忆名词前形容词的顺序问题(“Beauty美、Age年纪、Number数字、Goodness善恶、Size尺寸”)。同理,有时记住一个词本身(如“微积分计算”, “爱沙尼亚”)比记住它的意思要容易。我们使用某个词的时候,如有必要,会在脑海中,或从百科全书中搜寻它的相关信息(如何“计算”一个积分,“爱沙尼亚”的人口、首都、在地图上的位置)。数字也可以起到同样的作用。

 13 不知道我那位七年级的英语老师会不会感到失望。懂的词汇越多,想法就越多吗?也许并非如此。不过词汇量越大,想法确实越容易记忆,有时,这一点也很重要。

 

最新推荐

课件范文网 友链、商务、投稿、客服:QQ:1870841073 邮箱1870841073@qq.com

Copyright @ 2006 - 2020 课件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课件范文网 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1245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