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课件范文网>地理课件 > 高二 > 高二地理试题讲评课必修三第二单元综合检测

高二地理试题讲评课必修三第二单元综合检测

2021-07-08 13:56:34 浏览量:

 高二地理试题讲评课必修三第二单元综合检测


 教材分析

  必修三第二单元各节内容均以典型案例的形式来分析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本单元是必修三的教学重点部分,为帮助学生分析区域发展问题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在学习第二单元的过程中,表现出区域地理知识的严重匮乏,教学过程中逐步深化区域知识,本次试题检测中,学生易错题部分仍然突出表现为以区域信息为载体,进行区域可持续发展问题分析的试题上。客观题目中,资源跨区域调配和产业转移问题掌握很好,但荒漠化、流域综合治理、矿产资源开发知识掌握欠佳。主观题的地理术语的运用欠佳,规范性有待提高。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

  1、 结合错题的出错原因,分析解题的方法和技巧。

  2、 运用图文信息材料,帮助引导学生分析获取有效信息、解读信息的能力。

  3、 根据出错试题考查内容,巩固知识薄弱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1、将习题进行细化分类,通过知识点的复习,解决试卷问题,并进行相关试题变式提升,达到能灵活迁移运用知识的目的。

  2、通过小组分组讨论形式,展现成果,分享成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试卷的评讲,让高二学生对地理学习更加有信心,在发现地理不足的同时,逐步提高学习地理的基本技能。

  教学重难点重点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图文结合,图文转换的能力;

  难点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教学策略与 设计说明根据教学重难点,结合试卷的特点,从学生正答率错率较低的客观性试题和得分率较低的主观题着手,引导学生如何进行自查纠错,尤其是怎样从题干中挖掘主观题的关键词语,进而找到解题的突破口。课堂中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互相帮助,解决问题,体现新课程所提倡的理念,即“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应该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注明每个环节预设的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教学过程一、 试卷考查内容和批改情况分析

  1、考查内容分析:

  必修3: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选择题1---9题;7-8组题;15-16组题;21-23组题;综合题51题;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10--50题;综合题的52、53题。重点考察区域可持续发展内容。

  2、试卷的批改情况

  选择题部分:第16、17、30、31、题得分率基本上都在60%以下。综合题部分: 53题通过读材料和图上信息分析问题部分表现较差。

  批改试卷过程当中,还发现了学生在解题答题时一些相似的问题:主要是同学没有形成正确的地理思维方法,没有掌握正确的地理解题的基本技能,甚至有的同学连题目都没有看懂,没有认真审题。

  二、通过解读高考大纲和课程标准,结合试卷的典型题例,重组试题,分项进行讲评。

  1.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1)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地理信息,包括读取题目的要求和各种有关地理事物定性、定量的信息。

  2)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判读和分析各种地理图表所承载的信息。

  3)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所获取的地理信息。

  典型例题:

  坐标图分析是地理考查的一大特色,在分析风速、植被和输沙率的关系时,学生在读取信息和解读信息方面,不能将数据信息有机的结合起来。如16~17题。

  读图5植被、风速与输沙率的关系图,回答16~17题。

  16.图中反映出( )

  A.同一植被条件下,输沙率与风速呈负相关

  B.同一风速条件下,输沙率与植被呈负相关

  C.在植被覆盖度为10~20%时,风速对输沙率的影响较小 D.输沙率与植被、风速的关系不明显 17.由图可知,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是( )

  A.合理利用水资源

  B.保护和恢复天然植被、植树种草

  C.设置草方格沙障

  D.小流域综合治理

  在第16—17题组中,学生在读取植被覆盖度与风速、输沙率之间的关系时,对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分析不透,输沙率与植被覆盖率和风速均有关系。总体上看,风速越大,输沙率越小;但在不同植被覆盖度下,又有变化。在同一限定条件下(如同一植被、同一风速),可做垂线分析,得出正确答案。

  读图12a、b示意图,某流域开发的三个阶段(a)和三条流量变化曲线(b),回答34~35题。

  图12(a)

  图12(b)

  34.该流域开发过程中(  )

  A.降水量增加 B.蒸发量增加

  C.下渗减少 D.地表径流减少

  35.假设该流域三个阶段都经历了相同的一次暴雨过程,在P处形成的流量变化过程与图b中①、②、③分别对应的是(  )

  A.Ⅰ、Ⅱ、Ⅲ B.Ⅱ、Ⅰ、Ⅲ

  C.Ⅲ、Ⅱ、Ⅰ D.Ⅰ、Ⅲ、Ⅱ

  第34---35题组中,考查的是流域开发问题。以虚拟流域为信息载体,考查学生对某流域开发过程中,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根据图a流域中地理事物的变化来分析,暴雨天气对当地河流的影响。植被覆盖率降低,其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能力下降,河水水位变化明显,洪峰提前,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2.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

  ·能够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理数据、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理原理与规律等知识,对题目要求作答。

  ·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相关地理信息。

  ·能够选择和运用中学其他学科的基本技能解决地理问题

  典型例题:

  与煤、天然气和核发电等传统电能制造技术相比,太阳能热气流式发电系统(太阳能塔),不烧任何燃料,不需用水,只是应用了一些简单的科学原理,使太阳光的热能被利用来制造强大的上升气流,驱动涡轮发电机发电,它将是未来理想的清洁能源生产方式。读图10“太阳能热气流式发电系统(太阳能塔)原理示意图”,分析完成30~31题。

  图10

  30.顶盖透明的太阳能集热棚所利用的原理为(  )

  A.热岛效应 B.绿岛效应

  C.温室效应 D.狭管效应

  31.下列地区最适宜应用太阳能热气流发电系统的是(  )

  A.澳大利亚中部地区 B.北美五大湖地区

  C.菲律宾群岛地区 D.亚马孙平原地区

  第30—31题组中,首先从题干中获取重要的地理信息“使太阳光的热能被利用来制造强大的上升气流,驱动涡轮发电机发电”,可知利用太阳能产生上升气流发电,学生极易选择“热岛效应”,而30题题目设计的是“顶盖透明的太阳能集热棚利用的原理”,其类似玻璃温室的设计,故选择温室效应。

  31题,学生对各地区的地理位置不清楚,故选择上不知所措。

  3.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能够用简洁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或其他表达方式描述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特征,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变化,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要点。

  ·能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通过比较、判断、分析,阐释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典型例题:

  53.喀斯特与黄土、沙漠、寒漠并列为我国的四大生态环境脆弱区。由于喀斯特环境本身的脆弱性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使喀斯特环境日益恶化,而石漠化景观是其最具代表的景观。下面是贵州清镇王家寨小流域石漠化资料。分析资料,完成下列问题。(16分)

  资料一:图21为“不同坡度石漠化景观分布统计图”

  图21

  资料二:图22为“不同坡向石漠化景观分布统计图

  图22

  资料三:图23为“石漠化地区恶性循环示意图

  图23

  (1)潜在石漠化一般出现在地形坡度________以上地区。然而,实际上无石漠化现象最可能出现在坡度________以下地区;严重石漠化出现的坡度范围是________。(3分)

  (2)石漠化最为严重的地区出现在 方向的山坡上,并分析原因。(7分)

  (3)请指出该小流域石漠化严重的人为原因,并提出治理措施。(6分)

  53题,考查学生对荒漠化的分析能力。图形信息量较大,分析过程较复杂,学生的出错率高,得分率不高。侧重错在分析和表达过程中,“石漠化最为严重的地区出现的方向上”学生大多数写的是西南地区,犯了“审题不清,思维定式”的错误,误认为数值越大的地区,荒漠化越严重,没有注意“图例的标注”。在表达问题上,地理术语的运用欠佳,条理性采分点少。荒漠化产生的原因、过程及治理的措施上,前因后果分析问题不明晰。根据坡向、气候、人为破坏等方面分析53题荒漠化问题。

  表述题解题的思路分析:

  任何地理表述题,在题干均有解题的突破口,关键是在图中的“图例”,材料中与题目中的问题切合点上下功夫。进而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

  查找自己试题错误原因,并及时制定改进方案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查找各种出错原因,探究解题的思路。

  学生思考分析简单的思路过程

  小组竞争答题,分析流域开发问题。

  小组竞争答题,分析原理应用,并举例说明现实生活中,还有哪些相似的现象。

  重温试题,挖掘关键信息,突破解题的障碍,重新作答。

  对照标准答案,分析总结自身的不足,并制定适合自身学习的能力提高的方案。让学生明确试题的考查重点,分析知识掌握的薄弱点、难点和试题分析的薄弱点,进而使学生认识到各种的不足之处,以便今后的学习中逐步改进和提高,尤其是在解读和获取地理知识的环节上要下功夫。

  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和展现各种表达能力的训练

  地理语言的运用和解题技巧的指导。

  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能力。

  热力环流原理与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综合应用。

  提升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和规范的答题习惯。

  自查自纠,发现问题,及时补救,提高自学能力。

  课堂小结

  2分钟区域可持续发展试题检测中,暴露了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分析区域开发问题时对特定区域发展(土地开发、湿地开发、流域开发、资源开发、城市化与工业化发展等)细节问题分析时,获取地理信息、解读信息、阐述地理问题上都有不同层次的差异问题,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总结学习方法和技巧,不断升华知识内涵,在最终的高考中展现自己最好的成绩。

  布置作业

  1分钟课后进行错题整理,并预习第三单元第一节地理信息技术内容,填写完成导学案。记录自学过程中,质疑问题。

  板书设计一、 试卷考查内容和批改情况分析

  1、试卷分析

  2、试卷批改情况

  二、分类讲评试卷

  1、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题目

  2、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题目

  3、描述和阐述地理问题和地理原理问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以学生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相结合,学生展现讲述试题的过程,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从中可以得到学生解题过程的优点和不足,整节课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积极性高,起到了不错的教学效果。最让我兴奋的地方是学生能够在试题中进行思维拓展,发散思维有了很大的提高,而且还能进行试题的变式分析,达到了举一反三的学习效果。由于教学时间有限,不可能所有的试题都能讲到,一些试题中个别学生存在疑问。课后也跟学生沟通过,但还是不能照顾到全体学生的学习过程。听课教师给我的建议中,多媒体教学的使用要有学生出错试卷的展现更好,可让自己关注自己,这样可逐步提升他们在综合题作答的规范性。如果在重新设计这堂课,我会在学生的规范性上更关注。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课件范文网 友链、商务、投稿、客服:QQ:1870841073 邮箱1870841073@qq.com

Copyright @ 2006 - 2020 课件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课件范文网 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1245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