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课件范文网>语文课件 > 高一 > 高一语文学案:《短新闻两篇》

高一语文学案:《短新闻两篇》

2021-04-10 15:49:49 浏览量:

  我们醒来的每一天都是一个新的开始,又一个机遇。为什么要把时间浪费在自怜、懒散、自私上呢?下面是课件范文网小编为您推荐高一语文学案:《短新闻两篇》。
 

高一语文教案:《短新闻两篇》

  教学目的:

  1, 了解新闻特写和新闻通讯的写作特点。

  2, 品味作品中呈现的有深意的语言,学习对比这一修辞手法的作用,从中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3,了解香港回归的历史和德国纳粹分子的残酷罪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的情感。

  教学重点:

  1,理解新闻作品中精练而富有深意的语言。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反对战争、爱好和平的情感。

  教学方法:

  分析法、点拨法。

  课时安排:

  两课时

  预习要求:

  1、通读全文,复习初中学习过的有关新闻的知识。

  2、查找有关香港回归、二战中的集中营的历史资料。

  第一课时

  一,导入。(5分钟)

  今天我们要一起来阅读的是《短新闻两则》。我们日常生活中在电视里、报刊上、广播中天天都可以接触到许多新闻,大家一定对它不陌生。

  平常我们接触新闻一般都是为了了解新闻的内容,很少去注意它的行文特点,大家学习这两篇课文时老师一定有介绍过新闻的一些基本情况,我们来复习一下。

  明确:四部分——标题、导语、正文、结语

  类型——消息、通讯、特写等。

  这堂课我们先一起来看第一篇新闻作品——《别了,“不列颠尼亚”》

  (给学生2分钟阅读课文)

  二,回顾历史,感受荣辱。(5分钟)

  香港回归的时候,大家只有五岁。可能在那个年纪还不能感受到这一历史事件的重要。现在我们阅读了这一篇新闻作品,回过头去审视这一历史事件,我们就可以好好想一想,为什么新华社派了四名记者来一起报道这样一件事,为什么这四名记者又花了这么多心思来谋篇布局。我们可以从一些历史中找到答案。

  (同学间接香港被割让的历史,回归的过程)

  教师补充:香港回归是一个艰难的过程,那时我国还处在改革开放初期,经济政治都不发达,而那时的英国已经是世界上的强国之一,要从虎口夺肉这是需要何等的魄力。但是当时我们就做到了。那时候和英国进行谈判的是邓小平同志,英国的谈判代表是有铁娘子之称的撒切尔夫人。面对英国的武力威胁,邓小平同志有两句话至今让世界感受到一个崛起的中国的魄力:一是“如果不收回,就意味着中国政府是晚清政府,中国领导人是李鸿章”;二是“中国人穷是穷一点,但打起仗来是不怕死的。”这是被世界蔑视了整整110年的中国面对英美发出的声音。香港割让给英国,这是当时我们的祖国长期贫弱。我们中国人讲气节,这样的事实让我们的民族背负了多大的耻辱。156年,一个半世纪后我们才有这个能力把香港收回,这如何不使国人心情激动。

  三,分析课文。(30分钟)

  1,理解题目。(5分钟)

  [提问] 看完文章,那位同学能够说一下“不列颠尼亚”是什么?

  明确:英国皇家游轮的名字。

  [提问] 作者用了这个游轮的名字做标题,作者仅仅指的是这一艘游轮吗?

  明确:不是,指英国在香港殖民统治的结束。

  作者在构思标题时就别出心裁,“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是英国的全称,作者用英国皇家游轮的名号来借代英国达到了一语双关的作用。

  [提问] 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结束了呢?

  明确:“别了”。

  “别了”说明英国殖民统治的结束,这里作者化用毛主席写过的一篇文章《别了,司徒雷登》的篇名表达了香港屈辱的历史一去不复返的意思。作者这样的题目设计就将历史的厚重寄寓其中,“别”一字说明从此不再,背负了一百五十年的屈辱历史从此不再这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是何等的快慰,这个标题将历史的沉重与当下的欢欣结合在了一起。

  2,结构分析。(8分钟)

  [提问] 刚才同学说过了新闻包括标题、导语、正文、结语四个部分,标题我们研究了,那么下面同学们一起找一找文章的导语、正文、结语各是哪几段?

  明确:导语(1);正文(2-10);结语(11)

  [提问] 正文部分是按照什么顺序进行叙述的?

  明确:时间顺序。

  [提问] 依次记叙了哪一些事件呢?(请几个学生回答,相互补充。)

  明确:4时30分 末任港督的降旗仪式

  4时40分 彭定康离开港督府

  6时15分 举行象征英国管制的告别仪式

  7时45分 港岛的第二次降旗仪式

  子夜时分 中英香港交接仪式上的易帜

  0时40分 “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

  [提问] 作者如此详细地记叙了整个事件的发生情况,由此我们可以归纳出新闻特写的什么特点呢?

  明确:真实性。

  [提问] 在文章的结尾标记着“1997年7月1日电”,这又说明了新闻特写的什么特点啊?

  明确:及时性。

  3,语句赏析。(15分钟)

  我们在阅读这篇新闻作品的时候可以发现,它在真实和及时地记录了当时的场面之外,在语言上也特别的与众不同。作品在纪实的语言外还作了许多的背景交待和抒情,我们站在一个新闻记者的角度上一起来揣摸一下这样表达的作用是什么。

  1、在蒙蒙细雨中,末任港督告别了这个曾居住过25任港督的庭院。

  2、根据传统,每一位港督离任时……从这里升起。

  3、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日落仪式”的背景。

  4、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

  (以小组讨论形式展开,每组讨论一句,结束时指定一位同学发言,其他组可作补充。)

  明确:“蒙蒙细雨中”,是天气状况的实写,对仪式的气氛起到了烘托的作用;2句运用对比,强调这次降旗不再是港督的更换,它是具有历史意义的最后一次;3句,象征英国的“不列颠尼亚”号与象征香港主权回归的紫荆花旗形成鲜明对比,揭示了这个仪式所蕴含的深刻历史内涵;4句,将几百年的历史浓缩在一句简短的话中,今昔对比展现了历史沧桑的巨变。

  作者用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从不同的角度体现香港回归的重大意义。其中有对历史的反思,对英国殖民者的讽刺,对回归有的殷切希望,也有对祖国命运的感慨。把这些语言融入到一篇新闻通讯中,可以多角度多层次引发人们的情感和思考;同时也超越了新闻的时效性,使人在10年后的今天读来,依然回味和反思。

  从以上语句的分析我们还可以看出新闻特写的一个特点就是语言的丰富性。它不像消息,力求简短、精炼。新闻特写在客观的记叙外还包含了记者的主观情感,表现在文字上就是多种表现手法的综合。

  四,总结。

  1997年7月1日,是一个彪炳史册的日子,这一天,全世界都在谛听从东方响起的庄严的钟声,这是雪百年耻辱,长民族志气,振国家声威的喜庆时刻,学习了今天的这篇新闻,我们不仅了解了新闻特写的写作特点以及这篇报道的经典之处,我们还知道了这一段历史对于中华民族的重要意义,这篇新闻不仅值得大家去阅读,还值得细细的去回味。

  五,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第四题第一小题。

  2、预习《奥斯维新没有什么新闻》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课件范文网 友链、商务、投稿、客服:QQ:1870841073 邮箱1870841073@qq.com

Copyright @ 2006 - 2020 课件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课件范文网 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1245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