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课件范文网>范文大全 > 调查报告 > 对xx县山区土地撂荒的调研报告

对xx县山区土地撂荒的调研报告

2023-07-06 14:49:38 浏览量:

  对xx县山区土地撂荒的调研报告

  人才那得如金铜,长在泥沙不速朽。愿公爱士如爱尊,毋使埋渣嗟不偶。下面是课件网小编为您推荐对xx县山区土地撂荒的调研报告。

 

对xx县山区土地撂荒的调研报告

  一、不可忽视的山区土地资源

  xx县幅员面积xx.xx平方公里,辖xx个乡镇xx个村(社区),总人口xx万。xx县属xx平行岭谷低山丘陵区,境内xx山、xx山、xx山三条山脉背斜平行排列,形成“三山两槽”的特殊地貌,特殊的“三山两槽”的地形地貌决定了xx%以上的乡镇涉及山区乡村,山区乡村的土地对于xx县来讲,无疑是一个庞大的自然资源。据调查,目前xx县山区乡村农民人均耕地面积均在xx亩左右,而全县农民人均耕地面积不足xx.xx亩,平原及场镇附近乡村农民人均耕地面积仅为xx.xx—xx.xx亩。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平原地方的土地因农民建房、场镇建设、工业用地、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用地等原因还将加速流失,使山区乡村的土地更显珍贵,成为全县不可忽视的可以充分利用的土地资源。

  二、山区土地撂荒呈现的特点

  据抽样调查推算,全县山区乡村土地撂荒面积占山区总耕地面积的xx%左右,个别山区乡村撂荒面积比重超过了xx%,全县山区总撂荒面积达xx余亩,占全县总耕地面积的xx.xx%,且土地撂荒的趋势还在逐年增长,土地撂荒成为影响全县粮食安全的重要因素。山区土地撂荒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土地撂荒趋势与山区偏僻程度成正比

  据调查,山区土地撂荒程度与山区偏僻程度成正比。越是偏僻的山区乡村,土地撂荒现象越突出,如兴仁镇的马丰村因地处大竹和垫江交汇处,地理位置十分偏僻,全村总面积为xx亩,其中水田面积xx亩,该村总撂荒面积达xx余亩,占总面积的xx.xx%,其中水田撂荒面积达xx余亩,占水田总面积的xx.xx%。全县像兴仁镇马丰村这样较偏僻的山区乡村占全县总行政村数的xx.xx%。

  (二)旱地撂荒重于水田撂荒

  xx县山区乡村旱地面积约xx.xx万亩,占全县总耕地面积xx.xx%左右。由于山区旱地种植比水田种植受坡度较大、土质较差、劳动强度大、耕种难度大等诸多因素影响,导致旱地撂荒在xx.xx%左右,高出水田撂荒xx.xx%左右。

  (三)小春土地撂荒程度大于大春

  xx县农民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从事农业生产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解决生活口粮,重视大春生产,轻视小春生产的观念十分突出,导致全县小春重视油菜种植,忽视小麦种植,小春生产中土地撂荒程度远远大于大春。据调查,小春耕地撂荒在xx.xx%左右,大春耕地撂荒在xx.xx%左右。

  (四)土地隐形撂荒现象突出

  部分农民为了避免土地的彻底撂荒,采取宽行、大窝、单行、单一种植的方式进行种植,造成土地的隐形撂荒,这种现象比较普遍,山区乡村和平原乡村均有此现象,这种做法仅仅是为了保土而已,无从谈起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从而导致了农业生产的比较效益更加低下。

  三、山区土地撂荒的原因

  今年中央农村工作会强调稳粮、增收、强基础,保护土地红线,防止粮食出现重大的滑坡,要求粮食生产要做到稳中有增,高度重视土地问题,尽管各级党政始终高度重视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建设,但近年来全县土地撂荒现象日益明显,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业生产比较效益低

  一是耕种收入低。粗放的农业生产活动导致一个农村劳动力无力经营更多的土地,加之,全县人均可耕种的耕地面积较少,单纯的种植业收入按每人年均耕作xx亩耕地计算,其务农年收入大概在xx元左右,收入仅能应付一个人全年的生活开支,基本没有应付遭遇生病等特殊情况的能力,小孩子的抚养、教育等费用更是难于支撑;二是务工收入远高于务农收入。一个劳动力外出务工年中等收入平均在xx元左右,一个人在家耕种xx亩地年收入远不及外出务工中等收入的半年收入;三是农民有效的保障少、差。如今绝大多数企业职工均有社保、医保、工伤保险等,保障体系比较健全,而目前务农的农民所能享受的保障措施仅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报销标准比例较低的新型合作医疗保障;二是部分低收入群体享受的农村低保。保障措施较少;四是务农劳动强度大于务工劳动强度。xx县特殊的地理环境导致山区种植劳动强度和难度较大,收益效益低下,且山区的交通差,市场交易难、成本高,更是加大了山区农民的劳动强度,从而导致xx%的山区青壮年农民放弃在家务农选择外出务工,据调查,举家外出的山区农民家庭占山区农民家庭总数的xx%;五是农业生产风险大。xx县山区农作物生长较平坝地区受环境、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大,如遇大的自然灾害,较偏僻的山区乡村还可能导致颗粒无收,粮食生产风险远大于务工带来的风险。务工效益高、保障好、风险小,这又促使了大多数农民加入弃农务工行列,山区农业生产风险大成为山土地撂荒的催化剂。

  (二)有用的务农劳动力严重缺乏

  首先是大量的年轻劳动力外出务工,导致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严重缺乏。xx年全县乡村人口xx.xx万人,乡村从业人员xx.xx万人,外出从业人员xx万余人,外出从业人员占乡村从业人员的比重达到了xx%,同时,外出务工人员大多为年富力强的中、青年人,且具备一定的专业技术和劳动技能,真正留下来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多为老弱病妇,不能完全胜任繁重的农业生产劳作。二是在家务农的农民综合素质低,由于年轻、有力、有知识、有技能的中青壮劳动力外出务工,留下来务农的农民综合素质普遍偏低,不易接受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即使愿意接受其接受能力也相当有限,从事农业生产只能采取粗放的经营方式。有用的务农劳动力严重缺乏是造就土地撂荒的重要原因。

  (三)惠农政策从某种角度上“不惠农”

  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农业生产的补贴力度,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粮食综合补贴等政策相继出台,从积极的方面讲,为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注入了活力,但由于全县对各项政策性农业补贴采取的是以承包面积而不是以种植面积兑付,从某种角度上讲,助长了懒惰,农民的土地即使撂荒,因为是土地承包的主体,惠农补贴照归不误,农民土地撂荒照样有点补贴效益,惠农政策不仅不能从根本上减缓土地撂荒的趋势,相反还助推了山区土地撂荒。

  (四)基础设施和自然环境差

  xx县“三山两槽”的特殊地形地貌决定了山区乡村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全县xx个行政村中地势为山区的行政村有xx个,由于全县财力有限,实施新农村建设和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还不能及时普照山区乡村,导致山区乡村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和环境相当恶劣,山区乡村基础设施和环境与平原和丘陵乡村相比落差更大,山区农民从事农业生产仅靠人力耕作,是典型的重体力劳动,劳动强度大,耕作难度大,部分农民不得以只能撂荒耕种难度较大的土地。基础设施和自然环境差是加速土地撂荒的重要原因。调查中,一位姓李的农民这样讲:我们撂荒土地心也痛呀,可是没有办法,种植有难度,收获难度更大,我们不求别的,只希望有两块水泥板宽的便民路,能够用摩托车运送肥料和收割粮食就心满意足了。

  (五)山区农业生产技术滞后

  近年来,尽管全县大力开展高效农业生产示范,但大多数农业生产示范均在自然条件好、交通便利的平原乡村实施,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无缘山区乡村,导致山区农业生产技术更加滞后,农业生产比较效益更加低下,成为加速山区土地撂荒的又一重要原因。

  (六)粮食生产边缘化

  改革开放以来,一方面全县粮食生产基本实现了连年丰收,另一方面,大量的劳动力外出务工,节余了口粮,全县基本消除了无粮户,大多数人忘记了粮荒给人们带来的灾难,主攻粮食生产无业绩,重工业发展轻农业生产的现象日益突出,对农业生产的投入不大,推广农业生产新技术经费不足,抓粮食生产已成为“上热下冷中间恒温”的格局,粮食生产日趋边缘化,“三弱”现象进一步显现:一是上级考核粮食生产和基层抓粮食生产力度明显削弱;二是农业新技术推广力度和投入明显减弱;三是粮食生产“两不增”(不增产、不增收)或增产不增收,导致农民种粮的积极性逐渐弱化,给土地撂荒埋下了伏笔。

  四、撂荒的山区土地亟待复耕

  土地撂荒已经敲响了粮食安全的警钟,成为农业农村经济建设中不容忽视的问题,应该把将它提升到“抓安全、保稳定”的高度予以遏制。

  (一)大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一方面要加大土地流转的力度。实行土地转包、转让、出租、入股、互换等方式来缓解撂荒,充分利用山区土地资源;另一方面积极发展多种经营,转变经营种植方式,将全县的脐橙产业向山区转移,使山区撂荒的土地复耕。

  (二)加大山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

  采取农民自筹、政府扶持的方式加大山区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多为山区农民修建便民路,解决农民发展生产的后顾之忧,改善山区的生产生活环境,以此激励农民主动复耕撂荒的土地。

  (三)加大山区的农业生产技术推广力度

  一方面要大力推广良种良法,推广种植品质好、产量高、抗病虫害强、耐旱涝能力强的品种,提高山区农民的种植安全系数,提高种植效益;另一方面,要积极倡导科学的耕作方法和管理方式,提倡免耕法,减轻山区农民的务农劳动强度,提高山区农民的种植效益,缓解山区土地撂荒的程度。

  (四)规范土地管理体系

  针对因全户外出或部分劳动力转移的不断增多,少数偏远、土质贫瘠的土地撂荒多年无人问津的情况,基层组织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一是完善土地流转登记、运行等机制,切实掌握土地撂荒的真实情况;二是充分发挥村级组织和村民自治的作用,村级组织主动调节撂荒土地,对一定期限内未复耕的撂荒土地,由村支两委和村民小组及时通过租、转、包等方式解决撂荒问题。

  (五)调整惠农补贴兑付方式

  调整各项惠农补贴兑付方式,对水稻种植补贴、玉米种植补贴、粮食综合补贴等惠农政策的兑现要按照谁种植补贴谁的方式,充分发挥政策补贴的效应。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课件范文网 友链、商务、投稿、客服:QQ:1870841073 邮箱1870841073@qq.com

Copyright @ 2006 - 2020 课件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课件范文网 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1245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