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课件范文网>语文课件 > 初三 > 苏教版九年级(下)语文教案第一单元一厘米

苏教版九年级(下)语文教案第一单元一厘米

2021-04-06 16:53:28 浏览量:

  让生活的句号圈住的人,是无法前时半步的。 没有激流就称不上勇进,没有山峰则谈不上攀登。以下是课件范文网小编为您推荐苏教版九年级(下)语文教案第一单元一厘米。
 

苏教版九年级(下)语文教案第一单元一厘米

  一厘米

  毕淑敏

  教学目标:

  1、分析“以小见大”的写法,理解本文深刻的主题。

  2、分析情节曲折的具体表现,掌握烘托、对比手法的作用。

  3、结合语言的鉴赏来分析人物形象。

  4、培养学生正确对待“诚信”的意识。

  教学重点:1、分析情节曲折的具体表现,掌握烘托、对比手法的作用。

  2、分析“以小见大”的写法,理解本文深刻的主题。

  教学难点:烘托、对比手法的区别,对诚信的认识。

  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结合语言的鉴赏来分析人物形象。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全国政协委员、安徽大学副校长韦穗在政协会上递交大会发言,呼吁将对母亲的教育列入基本国策。她说:“我国面临的人口素质危机,与母亲素质不高有很大关系。” 一个素质不高的母亲会教孩子什么呢?

  二、新授。

  (一)、检查预习:

  1、给加点字注音,比画字形。

  惩(chéng) 罚 皲(jūn)裂 吝(lìn)惜 捺(nà)

  挑剔(tì) 允(yǔn)诺 逻辑(jí) 矜(jīn)持

  吮(shǔn) 磕(kē)头 骄横(hèng) 顷(qǐng)刻

  哄(hōng)笑 脱臼(jiù) 兀(wù)自 狡黠(xiá)

  内疚(jiù) 反驳(bó)

  2、简介作者:

  毕淑敏: 女,1952年出生于新疆,中学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学院附属学校。1969年入伍,1980年转业,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开始专业写作,共发表作品200万字.获各种文学奖30余次。国家一级作家,内科主治医师,北京师大文学硕士。著有《毕淑敏文集》八卷,代表作《昆仑殇》《补天石》,长篇小说《红处方》、《血玲珑》等。她的作品最突出的特点有三个。第一:正常而不烦琐;第二:优美而不浮躁;第三:深刻而不偏激。

  (二)、学生浏览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基本内容 ,回答下列问题。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情节发展的过程。

  张师傅送票→公交车上为小也买票→公园门口因买票引发矛盾→小也对妈妈的误会加深→陶影投书报社→矛盾解决。

  2、本文的矛盾有以下几组:陶影与“红衣青年”的矛盾、陶影和小也的矛盾、陶影和丈夫的矛盾。你能说说最主要的矛盾是什么吗?你的理由是什么?

  答:最主要的矛盾是陶影和小也的矛盾。依据是:陶影和“红衣青年”的矛盾焦点是为了维护自己在儿子心中的形象;文章结尾,陶影请求那两位爷爷对小也说一句:“妈妈没有错。”这也是为了给儿子“诚实”的印象;文章的主题是在陶影和小也的矛盾中得到凸现的。

  (三)、再次浏览课文,回答下列问题,分析陶影的形象。

  1、你所了解的陶影是怎样的人?你的依据是什么?

  (1)含辛茹苦、任劳任怨

  ——天班上下来,累得不想动弹,真想凑合凑合算了。

  ——(掏了张纸币)买一根冰棍就成了,妈不吃。

  (2)执著、认真

  ——(轻松但是极坚决)他不够1、1米的。不够!

  ——我不知道国际米尺是什么造的,可我知道我的儿子是没有那么高,我知道我们没有逃票。

  (3)竭力维护人格尊严,立场坚定

  ——这件事对我来说就是最大的

  ——(执拗地)如果再没有音讯,我就直接去找!

  ——(郑重地)小也,你离两位爷爷再近点,我什么都不图,只请两位爷爷把那天的事同孩子讲清楚,告诉孩子:妈妈没有错!……

  2、陶影的台词中哪一句使你难忘,为什么?

  三、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一、三。

  2、思考本文的主题。

  3、找出文中的对比,思考其作用。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文章的主题。

  2、分析“以小见大”的写法,烘托、对比的作用。

  一、检查、交流作业:

  为什么陶影和小也都这么重视小也是否达到1.1米的问题?有人觉得老奶奶为小也量身高的情节是多余的,完全可以省略。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答:儿子重视自己的身高,起初是为了证明自己长大了,后来是对妈妈的诚实有了怀疑;陶影重视此问题,是为了讨回失去的尊严,是为了在儿子眼里塑造一个完美的妈妈的形象。

  老奶奶为小也量身高的情节必不可省。因为这样就使陶影和查票小伙子的矛盾转化为陶影和小也的矛盾,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使陶影不能不把这个问题弄个水落石出。

  二、讨论、交流:

  关于本文的主题有以下两种理解,你赞同哪一个,为什么?

  A、有人认为本文的主题是教育,是对下一代的精神塑造。

  B、有人认为本文的主题是对人的尊严的赞颂。

  答:赞同A。因为陶影在《妈妈无小事》中说:“当人们在无边的琐碎中,朦胧了自己的价值观,我们的孩子被忽略之时,我希望有小也妈妈那样的女人,站在土地上,温暖严格地呵护着自己的孩子。无论父母怎样卑微,依旧含辛茹苦地培育着人类的良知和勇敢。”

  赞同B。无论是从情节的发展看,还是从人物的性格看,都表现了陶影对尊严的追求。

  三、浏览课文,交流下列问题:

  1、找出在公园门口的矛盾冲突中,作者写围观群众的反应和当时气氛的短语或句子,分析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围观的人议论纷纷”“四周一时变得非常安静,有人轻微地咳嗽”“众人‘呀’了一声”“众人哄笑”“众人嬉笑”等围观群众的反应和语音,烘托了使陶影陷入尴尬境地的气氛,强化了双方的矛盾冲突和陶影的情绪。

  2、本文用了对比的手法,你能找出两组并分析它的作用吗?

  答:作品把公园卖票的红衣青年和陶影以及公交车上卖票的司机进行对比,突出了红衣青年的胡搅蛮缠,不讲道理。陶影和丈夫对这件“小事”的不同态度也是一组对比,很有力地表现了陶影对人格追求,对人的尊严的追求的执着。对比,不仅有助于人物性格的表现和情节的展开,同时也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四、总结写作特点:

  1、以小见大

  这是一篇很典型的以小见大的作品。作者所写的实在是一件小事:一个妈妈带孩子去公园,因为公园门口的尺度不准确而被误会是逃票,而那高度就是相差了一厘米。这在许多关注那些天下大事的人的眼里,这的确是一件小事。可这在一位母亲的眼中却是一件不能含糊的大事。作者通过这样一件小事,一个小故事写出了一个大主题:如何让一个孩子有一个健康的心灵,或者说一个人应该怎样看待尊严的问题。这样的主题,在我们今天这个物质逐渐丰富、精神逐渐贫乏的社会有着振聋发聩的意义。难怪日本、英国等国家很看重这样一篇不“大”的作品。

  2、情节曲折

  在去公园的公交车上,先写了买票的一个波折。这个波折是陶影和儿子小也之间的矛盾。儿子身高不够,但是坚持要买票,陶影起先不同意,后来还是买了两张票。在公园门口,陶影因为儿子的身高和红衣青年发生矛盾。离开公园后,量身高的老奶奶好心帮了倒忙,使母子矛盾更加突出。受了气的陶影得不到丈夫的支持,又多了一重矛盾。人民来信寄出去,却迟迟没有回音,失望中公园管理人员却找上了门。管理处的人提出了几个处理方案,陶影都不答应,最后的要求却是“告诉孩子:妈妈没有错!”这样的情节安排,不仅本身就具有一种艺术魅力,更重要的是,使主题在情节中得到凸现。

  3、烘托对比手法的成功运用

  作品还成功地运用了烘托、对比的手法,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在公园门口的矛盾冲突中,作者写出“围观的人议论纷纷”“四周一时变得非常安静,有人轻微地咳嗽”“众人‘呀’了一声”“众人哄笑”“众人嬉笑”等围观群众的反应和语音,渲染了使陶影陷入尴尬的气氛,强化了双方的矛盾冲突和陶影的情绪。作品还把公园卖票的红衣青年和陶影以及公交车工卖票的司机进行对比,突出了红衣青年的胡搅蛮缠,不讲道理。陶影和丈夫对这件“小事”的不同态度也是一组对比,很有力地表现了陶影对人格追求,对人的尊严的追求的执着。另外,读者对事实真相十分清楚,但作品里的主人公却难以澄清,这也是一种悬念手法的运用。这些手法的运用,不仅有助于人物性格的表现和情节的展开,同时也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从人物关系看,儿子小也的行为和思想也对陶影这一形象起到了很好的侧面表现作用。

  五、拓展:

  1、本文给了你哪些启发。

  2、比较陶影和你的家庭教育,说说你的母亲对你进行教育的特点。

  3、阅读下面的材料,结合原文,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诚信”的看法。(不少于80字)

  材料: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要求我们说实话,办实事,表里如一,不弄虚作假;还要讲信用,作出承诺后一定要兑现。我们要努力做个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虚假失信为耻的人。

  六、板书设计

  一厘米

  毕淑敏

  公共汽车——少也买票——责任感

  公园门口——多也不买——正义感 在孩子面前做完美母亲

  陶影家里——给也不要——价值观

  教学反思: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课件范文网 友链、商务、投稿、客服:QQ:1870841073 邮箱1870841073@qq.com

Copyright @ 2006 - 2020 课件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课件范文网 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1245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