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课件范文网>语文课件 > 初一 > 七年级语文上《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知识点及例题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知识点及例题答案

2021-04-07 10:13:34 浏览量:

  伟大的成绩和辛勤劳动是成正比例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下面是课件范文网小编为您推荐七年级语文上《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知识点及例题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知识点及例题答案

  一.文学常识。

  1.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有“诗仙”之美誉。

  2.写作背景:王昌龄被贬官,左迁龙标尉。在《芙蓉楼送辛渐》中,王昌龄对他的好友说:“活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用“清如玉壶冰”的比喻,来表明自己的光明磊落,廉政高洁。李白在听到王昌龄的不幸遭遇后,写了这首充满同情和关切的诗,从远道寄给他。

  二.课文知识过关梳理

  ㈠课下注释

  ①选自《李白集校注》。王昌龄(?-约756),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天宝年间被贬为龙标尉。左迁,降职。龙标,唐代县名,在今湖南洪江西。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出生于西域,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

  ②[杨花]柳絮。

  ③[子规]即布谷鸟,又称“杜鹃”。

  ④[龙标]指王昌龄。古代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

  ⑤[五溪]今湖南西部、贵州东部五条溪流的合称。

  ⑥[夜郎]唐代夜郎有三处,两个在今贵州树校梓,本诗所说的“夜郎”在今湖南怀化境内。

  【内容理解】

  ㈠主题思想

  以形象思维的方式,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借明月来表达对友人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以及对友人的关切、安慰之情。

  ㈡写作特色

  1.寄情于景,情景交融

  诗人写景,独取飘忽不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切全当时情境,融情入景,因此句子于景中见情,虽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现。

  2.想象丰富,抽象化为形象

  通过丰富的想象,抒写志同道合的友情,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它竟会随月到夜郎西。将自己的感情赋予客观事物,使之同样具有感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这是形象思维所具有的特点和优点。

  ㈢理解性默写

  ⑴诗中与苏轼的词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意境相似,借月来表达美好祝愿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本诗中与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意境相近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本诗中以景写哀,衬托作者听到友人贬迁的消息后伤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⑷本诗中借月抒怀,表达对即将远去的友人的关怀惦念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⑸诗中融情于景,突出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写出贬谪之地偏远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⑹《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表达诗人对友人强烈思念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⑴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⑵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⑶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⑷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⑸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⑹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㈣重要问题探究

  1.课后题:《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此描写“杨花”“子规”两样景物起笔,从全诗看,有什么用意?

  [参考答案]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诗歌中作者选取的景语往往寄寓了作者某方面的思想感情,分析诗歌中作者描写的景物的作用,我们一般可遵照这样的答题思路:

  ①明意象。即找出诗中写到的景物,明确景物的特点。

  ②品意境。即展开联想,根据诗中的景物在自己的头脑中构建诗中所展示的画面,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

  ③悟情感。即根据作者的身份、地位、处境等想象作者处于其中会有怎样的情感。

  诗人选取这两个景物,一是取其季节的意义,表明事情发生的时令;二是取其形象意义,即二者都是有形之物,给读者以画面感;三是取其象征意义,杨花飘忽不定,行游无踪,暗喻征人前途命运未卜,子规常鸣“不如归去”,借用来关怀跋山涉水、远走他乡的友人王昌龄,希望他早日归来。

  2.杨花落尽子规啼。

  【赏析】

  ⑴意象角度:杨花,有漂泊无定之意;子规:啼鸣哀伤。

  ⑵表达效果:点明暮春季节,营造悲凉氛围,突出飘零离恨之感,为全诗奠定哀伤的感情基调,为下面两句抒情做铺垫。

  3.闻道龙标过五溪。

  【赏析】

  记叙听到友人的消息。“过五溪”表明了迁谪之地的荒凉,暗含诗人对被贬友人的同情和牵挂。

  4.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赏析】

  运用拟人,将明月人格化,以想象赋予月亮人的特性,拜托“明月”将愁心带给远方的朋友,抒发了诗人对远行友人的同情、思念和关切之情。

  试题汇编

  1.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⑴⑵两个小题。(4分)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⑴诗人表达离别伤感的愁绪时,写到了哪些景物?(2分)

  【答案】杨花、子规、明月。

  【解析】从诗句中提取景物名称即可。

  ⑵诗歌后两句语言凝练,内涵丰富,你从中读出了哪几层意思?(2分)

  【答案】

  ①诗人只能把自己的愁思托付给明月;②诗人和朋友可以同时看到高照的明月。③希望明月尽快带去诗人对朋友的问候。(选答两层,每层1分)。

  【解析】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本题给2分,一般能写出两层意思即可。首先说说诗句的字面意思,再想想诗人这样说的潜在意义是什么。

  2.阅读下面诗文,回答⑴⑵⑶小题。(6分)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⑴首句中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2分)

  【答案】杨花和子规鸟。渲染了无限悲凉感伤的气氛。

  【解析】从诗句中提取景物名称即可。写“杨花”且“落尽”点明了时令,这样的“暮春”在古诗中是一个花与泪同落的季节,这就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子规”即杜鹃,在我国古典诗词中,它总悲哀凄惨地啼叫着。

  本诗首句通过各种意象,渲染出在暮春季节的一种哀伤、惆怅的气氛,表达了作者悲苦、哀怨的心情。

  ⑵在“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一句中,诗人运用了拟人、想象、情景交融等手法,请任选一个角度,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其作用。(2分)

  【答案】

  示例①:拟人修辞,把明月当作使者,表达对友人的同情与关切。

  示例②:奇特的想象,把无知无情的明月,想像成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把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夜郎西。

  示例③:情景交融(或以景传情、借景抒情),把明月之景与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交融在一起,表达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

  【解析】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首先选定一种手法,然后分析诗歌的意思,再说说这两句诗表达了什么。

  ⑶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答案】抒发了诗人对朋友遭遇的深切同情和关心,以及因朋友要去的地方偏僻荒凉而充满了深深的担忧之情。

  【解析】可以从最后两句看出作者的情感。本诗最后两句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月亮人格化。明月有了人性,能将“愁心”带给远方的朋友,诗句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抒发了作者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忧虑、关心之情。

  ⑶阅读下面诗文,完成⑴⑵⑶小题。(6分)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⑴第一句选取了杨花与子规两个意象,有什么作用?

  【答案】选取杨花与子规两个意象作用是:点明时令,点明主旨,营造基调气氛。杨花象征离别与漂泊,子规啼声悲哀。

  【解析】描写了“杨花”和“子规”。写“杨花”且是“落尽”是点明了时令是“暮春”,“暮春”在古诗中是一个花与泪同落的季候,这就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又因为“杨花”是漂泊无定的,表现了王昌龄被贬荒僻之地给人的飘零流落之感。“子规”即杜鹃,在我国古典诗词中,它总悲哀凄惨地啼叫着。因此,可以说诗中开头一句的写景,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现。

  ⑵后两句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后两句诗歌寄情于景,运用浪漫主义手法,发挥想象,把明月人格化,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与同情。

  【解析】常见的表现手法有:对比(对照)、虚实结合(联想和想象)、反衬(有时与“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共用)等,先确定后两句诗用的表现手法,再具体分析表达的情感。凭借想象让自己的心独立于身体之外,或随狂风,或随明月,飞向远方,于浪漫的想象中表达了悠远深邃的感情。

  ⑶作者为什么要把“愁心”寄与“明月”?

  【答案】因为月照中天,千里可共,作者寄情于月,朋友见月如见作者。

  【解析】结合本诗的写作背景可知,此时诗人并不在朋友身边,所以只好把对朋友的担心和关怀寄托给天上的明月。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课件范文网 友链、商务、投稿、客服:QQ:1870841073 邮箱1870841073@qq.com

Copyright @ 2006 - 2020 课件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课件范文网 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1245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