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课件范文网>历史课件 > 高二 > 高二历史选修1教案:《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

高二历史选修1教案:《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

2021-04-30 16:21:37 浏览量:

  在劳力上劳心,是一切发明之母。事事在劳力上劳心,变可得事物之真理。下面是课件范文网小编为您推荐高二历史选修1教案:《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
 

高二历史选修1教案:《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

  教学目标

  1.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富国强兵的改革和变法;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2.春秋齐国管仲改革;战国时期的李悝和吴起变法

  3.秦朝的社会状况;秦孝公即位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春秋战国时期改革变法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管仲改革;李悝和吴起变法

  难点:春秋战国时期改革变法的历史必然性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一个地处西部边陲,远离中原核心地带,偏远落后的秦国,为什么能在群雄角逐中,脱颖而出,统一了六国,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秦国一统天下。靠的是什么?靠的是制度创新、与时俱进。公元前4世纪的秦国,在兼并战争的硝烟中,抓住了巨大的历史机遇,经过变法,使秦国迅速强盛起来,最终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大业。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来重温这段历史,依然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由此导入新课。

  【讲述内容】

  一、社会变化的新气象

  提问:春秋战国时期主要的社会特征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指出: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大动荡、大变革时期,社会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1.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

  西周晚期,铁器开始使用;春秋时期,铁器用于农业生产;战国时期,铁农具的使用范围扩大。铁器和牛耕的出现和推广,标志着我国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建议教师用多媒体出示春秋战国时期铁器使用的相关的史料,请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然后,请学生回答:铁器和木器、石器以及青铜工具相比有什么优点?

  春秋战国时期牛耕技术的运用,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牛耕技术的出现,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为私田的大量开垦和农田水利设施的兴修创造了条件。

  提问:春秋战国时期的水利工程有哪些?学生回忆高一必修2后回答:秦国的都江堰和郑国渠是最著名的水利工程。

  这些水利工程的修建,有什么重要作用?学生回忆高一必修2后回答:荒地大量开垦出来,农业生产获得了较大发展。

  关于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都可以让学生回忆高一必修2的内容后回答。最后教师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冶铸、纺织、制漆等方面说明了手工业技术的进步。商业日趋活跃。商业发达,货币经济获得发展(指导学生阅读【历史纵横】),各地土特产品相互交流,中原地区出现了繁华的商业中心。

  2.富国强兵的改革和变法

  生产力的进步引起了生产关系的变化,主要的表现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土地私有化和阶级关系的变化。

  随着私田的增多,私田主人为了增加收入,开始改变剥削方式。将自己的“私田”分成小块,租给奴隶和破产的平民耕种,向租种者收取地租。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小生产和个体经营为特色的小农经济发展起来。奴隶制社会的经济基础──井田制走向没落,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起来。随着土地私有,剥削方式和阶级关系发生变化,使奴隶社 会的经济基础——井田制瓦解,从而标志着奴隶社会的逐步瓦解。

  经济基础的变化引起了上层建筑的变化。战国时期,随着封建经济的不断发展,新兴地主势力的壮大,逐步废除奴隶主贵族政治制度,建立封建专制统治,从而成为历史的必然。顺应时代潮流,推行变法,建立和强化封建专制统治,用中央集权制代替君主与贵族联合专政就历史的必然。

  另外战国时期,群雄角逐,战争频繁。为了富国强兵,各诸侯国也纷纷变法。

  3.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春秋战国时期,文化学术出现了学术思想的空前发展,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提问:其主要原因是什么?(经济繁荣和激烈的政治斗争的促进)。当时,诸侯割据,从不同的政治立场出发,各持一说的“士人”可以自由发表见解。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学派纷纷登场,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而李悝、吴起、商鞅等代表法家思想顺应了时代的需要,成为变法改革的思想理论武器。

  思考:为什么法家学说在战国时期,备受推崇,并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武器?让学生前后讨论交流。教师指出:顺应时代变革需要,为各国的变法改革奠定理论基础。

  二、风起云涌改革和变法

  春秋战国时期,为适应生产力发展,稳定和巩固统治,并为在争霸或兼并战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各诸侯国先后开展了变法运动。

  1.春秋齐国管仲改革

  齐国管仲最早改革。为了富国强兵,齐桓公任用管仲为辅佐,进行改革。管仲首先从经济入手,实行 “相地而衰征”,根据土地多少和田质的好坏征收赋税,实质上是承认了土地私有权。管仲改革调推动了生产的发展,为齐国的强大和首创霸业奠定了物质基础。

  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规定不论公田和私田,一律“履亩而税”。这就公开承认了土地私有。春秋时期,齐国和鲁国等诸侯国通过赋税制度改革,确立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因此春秋时期变法的实质是什么?(变革生产关系)赋税制度改革的实质是废除奴隶社会的井田制,承认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2.战国时期的李悝和吴起变法

  战国时期,随着封建土地所有制不断发展,新兴地主阶级的经济地位不断提高,政治势力也越来越大,并成为一种强大的阶级力量。他们都希望通过变法,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发展封建经济。同时,各国统治者希望通过变法改革,增强在激烈兼并中的军事力量,实现富国强兵。其中最著名的是李悝在魏国、吴起在楚国的变法。

  战国最早的变法发生在魏国。变法内容让学生阅读概括,然后着重强调指出:李悝实行“尽地力之教”、推行“平籴法”、制定《法经》,注意加强法制。

  让学生阅读【学思之窗】的内容,思考课本问题。然后教师指出:李悝研究、总结了当时各国的法律,并集其大成,制订了《法经》。《法经》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较完整的成文法典。它适应了封建统治阶级的需要,有利于维护封建政权,有利于防范和镇压民众的反抗。《法经》对战国时期的改革变法有指导作用。作为法家最著名代表人物之一的商鞅,继承并发扬了李悝的法家思想,并以法家理论作为指导思想,在秦国进行的变法。

  魏国通过李悝的变法,在战国诸雄中率先强盛起来。

  吴起在楚国的变法影响也比较大。变法内容让学生阅读概括,然后着重强调指出:吴起主张限制和削弱贵族势力、整顿吏治和改良社会风气。楚国吴起的变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楚国在对外兼并战争中屡屡获胜,成为战国中的强国。

  提问:各国的变法对商鞅变法起到什么作用?(为商鞅变法提供了成功和失败的经验和教训)

  三、处在十字路口的秦国

  1.秦朝的社会状况

  秦国地处西部,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边远落后地区。并一向为诸侯各国所轻视,称之为“夷狄之邦”。秦穆公时,任攻灭十二国,称霸西戎。秦国从此步入了强国的行列。但是,秦国比起中原各国,其经济、政治和文化都要落后。虽然秦献公时进行了一些,但落后面貌并没有根本改观。

  2.秦孝公即位

  到公元前4世纪时,秦国面临着巨大的历史机遇。

  提问:公元前4世纪,秦国面临着怎样的历史机遇?(晋国分裂,士人、说客追求建功立业、秦孝公即位,商鞅来到秦国)

  另外,秦国还有哪些改革的有利条件?(国君权力比较集中;法家学说得到认同;当地民风质朴、尚武精神充斥等)

  所有这些都为处在十字路口的秦国开创了最为有利的历史条件。也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战国时期战国最为成功的变法开始了。

  【课后研讨】

  《吕氏春秋o贵公》载:管仲病甚,桓公往问之谁可为相。管仲曰:“公谁欲相?”公曰:“鲍叔牙可乎?”管仲对曰:“不可。夷吾(管仲,名夷吾,字仲)善鲍叔牙,鲍叔牙之为人也,清廉洁直,视不己若者,不比于人(意思是:清正廉洁,但不肯接近那些不如自己的人);一闻人之过(过,过错),终身不忘。”

  我们都知道正是由于管仲的辅佐,齐桓公才在春秋时期成就了率先成败的伟业。根据材料,你认为作为一个大政治家应当必备什么样的品质?这对我们今天具有什么借鉴意义?

  思路:一个大政治家拥有一个什么样的品质对于一个国家很重要。清正廉洁正直是最重要的;只有清正廉洁正直、品德高尚的人来领导,才能保证改革事业健康的进行;一个大政治家不光要有能力、品德高尚,而且要有博大的胸襟和对人对事包容的态度;不仅是有远见的,而且一定是一个能顺应时代潮流,带领人们实现理想的领导人。

  【本课小结】

  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动荡、大变革和大发展时期,社会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同时,也引起了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经济基础的变化,必然引起上层建筑的改革。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发展封建经济,改革和变法风起云涌。各诸侯国为了在兼并战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纷纷以法家思想为指导,进行了富国强兵的改革。这些改革和变法为商鞅变法提供了经验教训。处在十字路口的秦国,面临着巨大的历史机遇,秦孝公发愤图强,重用商鞅进行变法,秦国迅速强盛起来。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课件范文网 友链、商务、投稿、客服:QQ:1870841073 邮箱1870841073@qq.com

Copyright @ 2006 - 2020 课件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课件范文网 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1245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