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课件范文网>政治课件 > 高一 > 高一政治教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

高一政治教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

2021-07-02 15:07:34 浏览量:

  当你没有借口的那一刻,就是你成功的开始。命运是可以改变的。下面是课件范文网小编为您推荐高一政治教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

高一政治教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全面依法治国”为核心,探究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原则,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化建设,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面推进。

  第七课围绕我国为什么进行法治问题,重在说明我国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主要探究:依法治国是中国人民的主张、理念、实践,是由我国的国情和社会制度所决定的,了解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在法治建设的进程,明确新时期我国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原则,理解全面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党全国人民共同努力,需要全方位提升人权保障的法治化水平。

  第二框“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回答了我国坚持依法治国的原因,阐述了我国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坚持的原则,为我国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指明了道路,我们要从中理解依法治国和党的领导的关系,明白依法治国的方略的系统性、渐进性和持久性。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一、教学目标

  1. 必备知识:依法治国的目标,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则。坚持依法治国的原因。

  2.关键能力:学习和初步形成运用马克思注意法律思想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掌握从法治的角度分析当前社会重大问题和热点问题。

  二、学科核心素养

  1.政治认同:通过学习,认同我国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原则的正确性;相信依法治国下的中国能够实现公平正义。

  2.科学精神:通过学习,明白依法治国的方略的底层设计,理解依法治国方略的系统性、渐进性和持久性。理解该目标和原则符合我国国情。

  3.法治意识:明白依法治国是我国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树立法治观念,将法治与生活结合起来。

  4.公共参与:通过各种渠道参与到国家立法中去,同时个人要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营造法治中国的氛围。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全民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的原则。

  2.教学难点:依法治国为什么和怎样坚持党的领导、为什么和怎样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关系。

  【课前准备】

  结合预习导学案预习本课,对教材进行初步了解。

  有条件的同学可以查看《中共中央关于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内容。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活动: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和极大的权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宪法中增加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把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确.立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对新时代深化依法治国实践作出了全面部署。

  思考:从材料可以看出,我国使用过“法制”和“法治”两个概念。请说说“法制”和“法治”这两个概念有什么区别。

  学生活动:简短发言,其他同学补充发言。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分析“制”和“治”的区别。归纳指出:法制内涵是指法律及相关制度,法治内涵则相对于人治的治国理论、原则和方法。本节课我们就一块学习全面依法治国的顶层设计。

  【进行新课】

  一、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议题一:“法治中国”的顶层设计——总目标

  议题情境:视频《“法治中国”路线图:<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发布》

  议题问题:1.结合视频和教材知识,分析我国为什么要坚持依法治国方略,建设法治国家?

  2.结合视频和教材知识,回答我国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什么?

  学生活动: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结合自主预习和教材知识组织答案,自由发言,其他同学随时补充。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发言,引导学生补充,归纳讲解知识点。

  知识点:1. 我国贯彻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的原因

  (1)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是治国理政最大的规矩,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

  (2)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3)必要性:无论哪个国家,什么时候法治昌明,什么时候就国泰民安;什么时候法治松弛,什么时候就国乱民怨。

  (4)全面落实依法治国,是推动我国国家长治久安和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是我国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以理性方式解决社会矛盾的最佳途径,有利于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2. 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2)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二、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则

  议题二:“法治中国”的顶层设计——应贯彻的原则

  议题情境:视频《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则》

  议题问题:1.视频表明我国依法治国应坚持的原则是什么?

  2.贯彻上述原则有何积极意义?

  学生活动:学生分析材料信息,查找教材,解决问题。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发言,引导学生补充,归纳讲解知识点,追加问题。

  知识点:1. 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则。

  原则具体要求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必须坚持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把依法治国与依法执政统一起来。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必须切实尊重宪法法律权威,模范遵守宪法法律,坚持依宪执政和依法执政。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必须坚持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以保障人民根本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承担应尽的义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共同富裕。

  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尊重宪法法律权威,都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都必须依照宪法法律行使权力或权利、履行职责或义务,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必须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切实保证宪法法律有效实施,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借口凭借形式以言代法、以权正法、徇私枉法。

  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必须坚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

  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必须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同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相适应,总结和运用党领导人民实行法治的成功经验,围绕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推进法治理论创新,发展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体现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依法治国提供理论指导。

  2. 贯彻上述原则有何积极意义。(拓展延伸)

  有利于保证依法治国的正确方向,有利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3.法治和德治的关系。(拓展延伸)

  (1)依法治国是最根本的治国方略,以德治国是在依法治国的基础上,对人们的思想道德提出的更高的要求。

  (2)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二者本质上是一致的,但属于不同范畴。前者属于思想建设、精神文明,后者属于政治建设、政治文明。

  (3)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相互促进。依法治国方略的充分实现,有利于社会主义道德的推行,社会主义道德水平的普遍提高又必然促进社会主义法治的有效实现。

  【小结本课】

  时代呼唤法制,人民期盼法治。全面依法治国,宏伟的目标、壮阔的蓝图。激励着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信心、团结奋斗,共同建设一个充满生机、成就辉煌的法治中国。中国,这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中华民族,正在民主与法治的道路上阔步前进,努力开创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新境界。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课件范文网 友链、商务、投稿、客服:QQ:1870841073 邮箱1870841073@qq.com

Copyright @ 2006 - 2020 课件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课件范文网 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1245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