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课件范文网>语文课件 > 初三 > 苏教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 第一单元练习试卷

苏教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 第一单元练习试卷

2021-03-26 15:31:12 浏览量:

  愚昧从来没有给人带来幸福;幸福的根源在于知识。 以下是课件范文网小编为您推荐苏教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 第一单元练习试卷。
 

苏教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 第一单元练习试卷

  九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测试(一)

  ( 第一单元)

  (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班级 学号 姓名 得分

  第Ⅰ卷(选择题16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泓(hóng) 万籁俱寂(lài) 嶙峋 (xún) 涟漪(lián )

  B、惬意(qiè) 翩翩飞舞(piān) 墩子(dūn) 分道扬镳(biāo)

  C、惹动(rě) 枝虬(zá) 螺蛳(luó) 稠密(chóu)

  D、铭刻(míng) 阴晦(huì) 喷薄(bó) 红彤彤(tóng)

  2、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①一个学问家常常要评判和 过去学者的学说,这样才能产生更新更完善的学说。

  ②这次政府工作会议就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完善为民办实事等重要工作作了 。

  ③把英语对话融入唱歌之中,这种 的教学方法颇受同学们的欢迎。

  A. 修改 布置 新颖 B. 修正 部署 新颖 C. 修正 布置 新鲜 D. 修改 部署 新鲜

  3、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眼前的老人,古铜色的脸上布满皱纹,一看就使人感到这是个饱经风霜的老人。

  B.据调查,目前中学生中“追星”现象已经蔚然成风。

  C.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的发展变化更加飞黄腾达,可以作为艺术反映的题材更加丰富

  多彩。

  D.在新居,我把你赠送的电子台历摆在了天天面面相觑的写字台上。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2分)

  A.旅游景点大都承担着对广大群众进行历史文化教育的责任,景区门票价格由谁定、如何定、定多少?都需要充分论证。

  B.李老教导他的学生说:“一定要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要强不知以为知”。

  C.实践,要靠认识来指导;认识,要靠实践去检验:实践和认识是密切相关的。

  D.上海文艺出版社最近推出了《当代文坛大家文库》:《巴金七十年文选》、《冰心七十年文选》、《夏衍七十年文选》、《施蛰存七十年文选》、《柯灵七十年文选》,这些书都是留给子孙后代的精神财富。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2分)

  A.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们所缺乏的,一是勇气不足,二是谋略不当。

  B.今年春节前后各大媒体详细报道了抗击冰雪灾害的感人事迹。

  C.实验中学在嫦娥一号发射成功时,开展话说“嫦娥奔月”。

  D. 藏独分子的言论充满了颠倒是非、隐瞒和歪曲西藏历来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的事实。

  6、下列关于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3分)

  A.谢大光的《鼎湖山听泉》是一篇游记散文,以空间转换的顺序为主来组合材料,文中透露出了作者对人生的见解。

  B.柯蓝的《飞红滴翠记黄山》有别于一般的游记,它是一篇解说词,是借助于电视镜头展示画面来介绍黄山风光的,使用了现代影视的表现手段。

  C.《画山绣水》是著名散文家杨朔写的一篇散文,课题采用了互文的手法,意思是画出来的和绣出来的山和水。

  D.俄国作家普里什文在《〈林中小溪》一文采用第一人称和主观视角的方式来述说,表现出了自己的生活信念和人生理想。

  7、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上的语句最恰当一项是( )(3分)

  做任何事情,你只有感觉它有味道,才会有兴趣。比如喝茶,你品出了茶的清香, ;比如看画,你悟出了画的神韵,才有兴趣去看它……读书也一样, ,是不可能有持久的读书兴趣的。

  ①才感到喝茶有兴趣 ②才有兴趣去喝它

  ③你若读不出味道来 ④读书的味道不浓烈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第Ⅱ卷(非选择题134分)

  一、 积累与运用(19分)

  8、请根据语境及拼音在横线处填上恰当的字。(4分)

  在生命的旅途中,能拥有来自四面八方的各种提醒,该是多么令人欢xīn 鼓舞啊。那是一双双关切的眼睛在注视着我们的前行;那是一块块清xī 的路标;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那是迷茫中的一zhǎn 灯,那是陶醉时的一lǚ 清风,那是求索中的一份勉励,那是落寞时的一语问询…… (---选自《提醒,是一种特别的爱》)

  9、根据原文填空。(每空1分,共8分)

  (1)那柔曼如提琴者,是 ;那清脆如弹拔者,是 ;那厚重如倍司轰响者,应为 。

  (2)月黑雁飞高, 。

  (3) ,春风不度玉门关

  (4)五岳归来不看山,

  (5) 自四川汶川发生8.0级超强地震后,灾情深深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请写出两个充分体现中华民族优良传统、血肉深情的成语。(课内外皆可)

  10、专题及综合性学习(7分)

  (1)学习了 “物候”专题,相信你一定会有不少收获。请运用相关知识完成下面的任务。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①.这首诗中列举了什么物候现象?(1分)

  ②.影响这物候的主要因素是什么?(2分)

  (2)为了解课外读物的阅读情况,初三某班的语文学习小组对本校和一所高中进行了同票抽样调查,并统计如下:

  窗体顶部

  课外阅读的主要读物初中高中

  投票数百分比投票数百分比

  文学名著42票14.38%94票 32.2%

  科普读物39票13.36%74票25.3%

  学科辅导书149票51.03%25票8.6%

  武打作品26票8.90%27票9.2%

  言情小说29票9.93%46票15.8%

  为人处世指南7票2.40%26票8.9%

  ①仔细分析上表,用简要的语言说说高中学生与初中学生相比具有哪些显著的区别。(2分)

  ②学习小组认为课外读物的类型与提高语文水平有密切的关系,他们针对统计表中初中学生的阅读情况将开展一次语文主题阅读活动,请你拟出简洁、鲜明的主题,并根据主题运用一种修辞方法为本次活动自行设计一条生动的标语。(2分)

  主 题:

  标 语:

  二、阅读理解(55分)

  (一)诗歌鉴赏(5分)

  惠崇《春江晚景》

  苏 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11、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这是一首题画诗,既描述了画面的景象,又充分展开了诗人的想象。

  B.首句描写岸上场景,突出画面的春色盎然,色彩明丽。

  C.前三句所描述的景物构成了一幅形象生动而又意境丰满的早春画面。

  D.第四句也是对画面的描述,描写了随春潮而上的河豚,使画面生机勃发。

  12、“春江水暖鸭先知”是一句富有哲理的名句,请你选定一个角度(例如内容、哲理、写法等)作一点赏析。(3分)

  (二)、阅读《鼎湖山听泉》、回答问题(12分)

  ①山泉作娇儿之态,泉声则是孩子如铃的笑语。受泉声的感染,鼎湖山年轻了许多,山径之幽曲,竹木之青翠,都透着一股童稚的生气。使进山之人如入清澈透明的境界,身心了无杂尘,陡觉轻快。行至半山,有一补山亭。亭已破旧,无可驻目之处,惟亭内一楹联:“到此已无尘半点,上来更有碧千寻”,深得此中精神,令人点头会意。

  ②站在亭前望去,满眼确是一片浓碧。远近高低,树木枝缠藤绕,密不分株,沉甸甸的湿绿,犹如大海的波浪,一层一层,直向山顶推去。就连脚下盘旋曲折的石径,也印满苔痕,点点鲜绿。踩着潮润柔滑的石阶,小心翼翼,拾级而上。越向高处,树越密,绿意越浓,泉影越不可寻,而泉声越发悦耳。怅惘间,忽闻云中传来钟声,顿时,山鸣谷应,悠悠扬扬。安详厚重的钟声和欢快清亮的泉声,在雨后宁静的暮色中,相互应答着,像是老人扶杖立于门前,召唤着嬉戏忘返的孩子。

  13、①②两段文字所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3分)

  14、第②段写鼎湖山树的浓密,与课题“听泉”有什么联系?(3分)

  15、“亭已破旧,无可驻目之处,惟亭内一楹联:‘到此已无尘半点,上来更有碧千寻’,深得此中精神,令人点头会意”一句中,“此中精神”所指的内容是什么?(3分)

  16、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鼎湖山为岭南四大名山之一,作者却单选无数山泉,且又只在一个“听”字上用足了功夫,单这选材,这角度,足以让人叹服。

  B.文中多处运用衬托的手法,如用景物朦胧、视线模糊来反衬听觉的敏锐,泉声的清朗;用低处泉声反衬高处泉声的悦耳;用白天听泉反衬深夜听泉的清晰。

  C.作者听泉听得如痴如醉,听泉,听得百感交集。读者读着这篇散文,也如同有一股清澈的泉水流过心头,让人得到美的享受与爱的升华。

  D.文章最后说“我愿清泉永在。我愿清泉常鸣”,是由于作者听懂了鼎湖山小溪、滴泉、激流飞瀑那优美的歌声,山泉为他注入了一股生命的活力。

  (三)、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22分)

  定格一种倒下的姿势

  迄今没有见到为他们留下的影像,定格他们倒在废墟里的姿势。也许根本就没有人为他们留下过影像。但是,随着搜救人员一点点挖开瓦砾、水泥和砖块,我们依旧记住了这样一种倒下的姿势:

  21岁的幼儿园老师瞿万容,被扒出废墟时,人们看到她扑在地上,用后背牢牢挡住一块垮塌的水泥板,紧紧护住自己怀里的一个孩子。

  孩子只受了轻伤,呼吸很平稳,而年轻的女老师,却因为头部和背部骨折,早已停止呼吸。

  这一幕,定格在“5·12汶川大地震”后的第二天,人们扒开绵竹市遵道镇欢欢幼儿园废墟时的那一刻。

  在地震刹那间摧毁我们的家园后,从城市的碎片下,不止一处,人们看到这种凝固的姿势。

  5月13日22时12分,震后第二天,德阳市看到了这种姿势。在汉旺镇东汽中学的废墟下,年近50岁的教导主任谭千秋,张开双臂趴在课桌上,身下死死地护着4个学生。他的后脑被楼板砸得深深凹下去,但4个学生都活了下来。

  5月14日7时,震后第三天,崇州市看到了这种姿势。当一夜未眠的搜救人员从怀远镇中学垮塌的教学楼下找到吴忠洪的遗体时,这位45岁的英语老师背部向上弓曲着,双手撑地,身下是两名已经死去的学生。

  5月14日早上,震后第三天,什邡市看到了这种姿势。搜救人员在龙居中心小学的废墟里刨出一个死去的女子,她同样正努力护着3个孩子,而她的头已被砸下的重物削去一半。幸存师生仔细辨认,才认出那是学校最年轻的女老师向丽。

  5月14日10时,震后第三天,绵阳市看到了这种姿势。在平武县南坝小学塌下的一根钢筋水泥横梁下,48岁的代课女老师杜正香趴在瓦砾里,头朝着门的方向,双手死死地各拉住一个孩子,胸前还护着3个孩子。

  汶川县也看到了这种姿势。当那里的幸存者们徒手搬开垮塌的映秀镇小学教学楼的一角时,他们惊呆了:29岁的男老师张米亚跪扑在废墟上,双臂紧紧搂着两个孩子。孩子都还活着,这位平时爱唱歌的老师却已经离我们而去。他紧抱着孩子的手臂已经僵硬,为了救出孩子,救援人员不得不含泪将手臂锯断。

  这样一种倒下的姿势,定格在他们生命的最后一瞬,尽管不能以影像的形式流传,却足以在人们心间永久驻留。

  这样一种倒下的姿势,定格了他们在这世上的最后一次努力,那就是用自己的生命去换取他人。

  在这最后的瞬间,我相信没有功利的考量,来不及是非的权衡,而只有人性深处的本真,以及人类心中永不泯灭的爱。再强大的自然伟力,也摧毁不了它。这种爱,足以战胜自然的伟力,为生命支撑起一块的空间,尽管狭小局促,甚至狼狈,但是无比壮美。

  17、文章标题“定格一种倒下的姿势”有哪两重含义?(6分)

  18、揣摩加点词的表达效果。(6分)

  (1)老师们倒下的姿势,基本上都有“紧紧护住”、“死死护着”、“死死拉着”这样的动作,请你说说这些加点词的作用。

  (2)第6段中“他紧抱着孩子的手臂已经僵硬,为了救出孩子,救援人员不得不含泪将手臂锯断。”这句话的加点词体现了救援人员怎样的心情?

  19、请你说说对第10段中“这种爱,足以战胜自然的伟力,为生命支撑起一块的空间,尽管狭小局促,甚至狼狈,但是无比壮美。”这句话的理解。(4分)

  20、读完全文,请你给文中一位最让你感动的老师或老师群体写一句颁奖词。(要突出人物的特点,有一定的文采,不超过60字)(6分)

  (四)、阅读下面散文,回答问题(16分)

  福州的三坊七巷

  ①早就听说福州“三坊七巷”的历史文化地位与江苏周庄、山西平遥、云南丽江齐名,在建筑界被誉为“明清建筑博物馆”。但省里每次接待北京和外省的客人时,参观的目的安排表上却未出现“三坊七巷”。带着疑惑,我拨通了福州大学陈晓博士的电话,约他周末与我去“三坊七巷”看个究竟。

  ②我们相约在塔巷的老字号“永和鱼丸店”集合,穿过塔巷到了南后街。陈博士边走边说,“三坊七巷”由白墙、灰瓦、亭台、楼阁等组成。具有典型的闽越民居特色,是福州历史文化名城的标志性建筑,占地约40多公顷。它始建于西晋末年,到唐代逐渐形成规模。当时在南街建起了“七巷”,后来隔了一条街(南后街)又建起了“三坊”,形成了以南后街为中轴的“非”字形结构的大型建筑群。“三坊七巷”是南后街两侧从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条坊巷的统称。

  ③听了陈博士绘声绘色地介绍,我建议说,那我们就按古人的建筑顺序先去“七巷”再走“三坊”吧。陈博士摊开双手摇了摇头遗憾地告诉我,杨桥改造成杨桥路以后,遗址上仅留存黄花岗烈士林觉民的故居,盛下的全是高楼和商业街。

  ④站在南后街与杨桥路的岔路口,面对车水马龙的杨桥路和衣锦坊的建筑工地,我们和“三坊七巷”一道仿佛一同被挤在高楼大厦的夹缝中。“三坊七巷”成了现代建筑群中的孤岛,现代派家居豪华大厅中的一件小古董。

  ⑤不经意间我们走进了郎官巷.这里与最繁华的东街口只一步之遥,却是两个世界,一边是灯红酒绿的花花世界,一边是幽深古老的庭院,它静谧地躺在高楼大厦之中,散发出古老的芬芳。郎官巷20号是严复的故居,那是一幢三进三开式的古建筑群,白墙灰瓦,精致的木雕,土筑的马鞍形风火墙。这里的每块砖瓦仿佛都透露出浓浓的书卷味,让人释怀。参观结束时,为了纪念这位近代史上的启蒙思想家,我还专门买了一本《天演论》。

  ⑥现在的南后街成了一条时装街。据说,每一种时装新款刚上市,在南后街就能买到它的仿制品,而且价格十分便宜,每到节假日,满街都是购物者。在福州这片最古老的坊巷里,我们仅看到一家字画装裱店。这是南后街唯一的文化窗口。店内正中挂着一副精致的匾额,上写“米家船”三个字,我走进店内向林师傅请教,他递给我一张名片后解释说,该店建于1865年,由清代著名学者何振岱题匾。取意北宋书画家米芾携带书画作品游览山水,以船为家。

  ⑦漫步在“三坊七巷”中,仿佛置身于明清时期,浮躁的心境也会随着挂钟不慌不忙的摆动而平和下来。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杨桥巷和吉庇巷已分别扩建为杨桥路和吉庇路,衣锦坊的一大半已被推倒拆建为现代化住宅小区。“三坊七巷”成了“二坊半五巷”。但尽管如此,“三坊七巷”宏大的规模和别具一格的建筑群,仍然掩不住昔日曾有的气派和辉煌。

  ⑧在宫巷我们慕名来到林聪彝的故居。据说它是明清以来福州最大的私宅,占地面积约3000多平方米。现今里面住了二三十户人家,内有十多个小天井,天井里栽培着各种各样的花草,把整个庭院衬托得更加妖娆。

  ⑨院外却是另一番景象。那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建筑风格的坊巷,两边的高墙有已倾斜的、白粉墙有的已脱落,坊巷里的名牌有的已残缺,蓝天被凌乱的电线分割得支离破碎。经过历史沧桑,昔日辉煌的历史文化景象如今已黯然失色,再也很难寻找到往日的风采。“三坊七巷”不知不觉地变得浮躁起来,那浓重的商业味,把整个坊巷压得透不过气来,承载着福州久远的历史文化的“三坊七巷”渐渐被现代文明吞没。福州是否在远离多样性、差异性和历史性文化特色中逐渐失去了记忆。

  ⑩建筑学家黑川纪章说:“建筑是一本历史书,我们在城市中漫步,阅读它的历史。把古代建筑遗址留下来,才便于阅读这个城市,如果旧建筑都拆光了,那我们就读不懂了,就觉得没有读头,这座城市就索然无味了。”城市现代化不仅仅意味着高楼大厦,更重要的是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当人类砍倒第一棵树的时,文明就诞生了;而当人类砍倒最后一棵树的时,文明结束了。难道城市不也是如此? (选自《美文》2005年第11期,有删改。)

  21、在作者看来,福州的“三坊七巷”具有怎样的特点?请整合文意作答。(4分)

  22、“三坊七巷”成了现代建筑群中的孤岛,现代家居豪华大厅中的一件小古董。”结合上下文,说说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4分)

  23、本文的标题是“福州的三坊七巷”,文中又多出将“三坊七巷”与“高楼”,“商业街”,“现代化小区”联系在一起,请说说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4分)

  24、能否将文章的最后一自然段删去?为什么?(4分)

  三.作文(60分)

  题目:梦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课件范文网 友链、商务、投稿、客服:QQ:1870841073 邮箱1870841073@qq.com

Copyright @ 2006 - 2020 课件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课件范文网 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1245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