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课件范文网>政治课件 > 初三 > 初三政治《实现我们的共同理想》教学课例

初三政治《实现我们的共同理想》教学课例

2021-08-10 08:47:27 浏览量:

初三政治《实现我们的共同理想》教学课例

 

  【教学思路】

  我是第一次接触初三政治的教 学,而实现我们的共同理想,也是初三政治第二学期的最后一单元,毕业在即学生的思想,行为都显得有些乱,我选择在第一学期的第二节课上这一课,而且是观摩课!有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个原因是,今年刚好召开了十九大,在十九大会上重点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主义的内容,我想通过这次教学给学生加深一下对这两个方面的理解,让学生真正意义上深入了解中国梦!第二个原因是在平时的接触中,我发现好多同学对自己今后的目标和打算基本上是含糊不清的,所以我想借此教学,帮助同学们学会为自己今后的生活树立明确的学习,生活目标,并为之努力奋斗。

  我在课堂上重点讲解了学生的人生理想和中国梦的联系。将人文教学放在了第一位,针对这一教学目的,提出了新的教学目标:一,设计自己的人生目标,并为之规划路线。二,了解新时期中国梦的具体内容。三,把俩个梦想完美的结合起来。四,为实现俩个梦想制定奋斗目标。教学这一课,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思考政治教学的实效性,寻求将文本教学与素质教学,及学生的情感能力培养方面能够最大可能的完美结合。

  【教学流程】

  一,实验导入,引出中国梦。

  师:毕业之际,请问同学们都有哪些梦想?

  生:基本不确定,很含糊。

  师:这个时期好多同学都显得很迷茫,我想做个实验来帮助同学们一起设想自己的人生目标。

  生:气氛活跃,迫不及待等着实验。

  师:这个大的空塑料瓶,代表你的人生,这些兵乓球代表你人生中你给自己制定的宏伟目标及远大理想,先把这些乒乓球装到这个空的塑料瓶里面,把它装满!问大家仔细看有没有装满?

  生:满了呀!(肯定)

  师:对的,是装满了的,演示一个再也装不下了,再拿出一些稍微大一点儿的小石块儿,告诉同学们代表的是他们以后的工作,关爱的家人,及以后孩子的教育等等,问大家可不可以也装进那个瓶子里去?

  生:疑惑的摇头。

  师:演示全倒进去了,满到瓶口。

  生:若有所思,略有触动 ,互相开始目光交流。

  师:倒进去了!不是你们想象的可能装不下!也没有丝毫的矛盾!现在这个瓶子满了吗?

  生:这回是真满了呀!(十分确定)

  师:拿出一瓶可乐,从字面上理解就是逍遥快乐。它代表在你生活劳累了,工作压力大了,你可以约上三五知己,把酒言欢,解压一下自己,让生活过得轻松快乐一些,缓缓的全部倒入瓶子里……直到瓶口

  生:有人沉思,有人兴奋,有人窃窃私语,有人低头回想,……

  师:同学们,换个方式,你的人生,一开始就给这个空塑料瓶装满(可乐)醉生梦死的逍遥自在。那,请看现在还能装进去什么呢?乒乓球(你的远大理想与宏伟目标)试一下,装不进去,这些小石块儿呢?(你的工作,你的家人,你所重视的一切……)同样,也是装不进去的。

  生:全班恍然大悟,鸦雀无声,静静的等待……

  师:所以啊,同学们,你的人生必须先给自己装满宏伟而远大的理想与目标,然后再努力奋斗,这样的人生才是充实而快乐的!

  生:全班默认点头,投来求知的目光。

  师:停顿几十秒,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我认为政治课最重要的教学目标是触动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的人生品德,树立学生正确的三观教育,而不是单纯的课本内容的教学。政治课学生认为一般都是枯燥,无趣的,也很讨厌老师空洞的说辞,而且一节优质的课堂,开头实在是很重要,要让学生心悦诚服的跟着你,求着你告诉他们为什么?然后呢?下来呢?……所以我选择用实验的方式导入,让学生亲历亲眼的感受,思考,深入他们的内心,然后毫无疑问的承认这是真理,我应该这么做!而不是我们强求学生必须如何如何!这也算是无形中达到了教学目的)

  师:人生如此。国家更应该拥有远大而宏伟的梦想,因为没有国便没有我们的家。那我们个人所有的梦想便都是浮云,请问大家知道中国梦吗?

  生:大多数人是不太清楚。

  师:好的,要了解中国梦,我们一起来学习《实现我们的共同理想》这一课。

  二,对比漫画,解读中国梦。

  师:大家先看这幅漫画《到哪里去?》它里面包含有五个问题,请同学们认真审图,仔细的找找看能不能找出来?

  师:给学生分组观察,讨论。启发,指导每一个组学会读图识图。

  师:这个图非常简单,有些问题一目了然,但我们的目的不是要解决这些问题,而是从这副图中学习解决识图问题的方法。

  师:先从总体分析,你认为这副图的主讲内容是什么?

  生:每个人的成长过程图。

  师:成长过程应该包括那些阶段?

  生:儿童─青少年─中年─老年(学生们开始笑了)

  师:再看这副图是有这些吗?只是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理想的工作,所以说这位同学的分析概括范围是大了些,那么你再缩小范围联系今天的课题再重新总结一下。

  生:学生的共同理想图。

  师:应该是比较全面了,如果把理想换个说法 ,再把中国梦联系起来简单明了一些。

  生:人生梦!

  师:很好,就这样我们要反复琢磨靠近主题。那么下来我们再把这副图分解学习 ,纵观此图它很明显的分成几个部分?

  生:可分成俩部分:学生阶段─工作阶段

  师:可以,这么分显而易懂,一目了然,基本上不带有任何思考的余地,如果你再结合教育的现实性,深入分析一下,按我们大多数人实际受教育的情况(进入大学的人较少,高中生已是很普及)还能如何分?

  生: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理想的工作,师:好,这种分法比前面更确切,更实际了,那么请问现在的高中在我们县上也称为什么教育?大学可以普及人人都上吗?比如北大?

  生:异口同声高中是普及高中教育,大学必须考。

  师:那么这两个阶段准确定义为?从简到难的分析。

  生:初级阶段,高级阶段。

  生:1.理想的阶段?(初级阶段:小学—初中—高中;高级阶段:大学—工作)

  师:你们看出来这副图是台阶式的并逐步上升的了吗?说明?

  生:由初级阶段到高级阶段。

  师:那问题应该是?

  生:2.理想的变化。

  师:就你们自己来说,你希望自己念到哪里?

  生:全班回答大学。

  师:请思考都是这个目的,那说明大学是?

  生:共同理想。

  生:理想工作是最高理想。

  师:总结这个问题应该是?

  生:3.理想的名称。

  师:好棒,把这两个理想和起来的问题是?

  生:4.两个理想的联系?

  师:你们太有才了,请作答?你们看图形上它俩是有层次的,就业要经过大学,你们上大学的目的是选好工作,说明?

  生:共同理想是最高理想的必经阶段,最高理想是共同理想的最终目的。

  师:找出了前面的问题,那下来的问题也就很明显了,刚才同学们说高中是什么教育?

  生 :(义务—普及;普及—高等)

  生:5.这就是理想的教育水平。

  师:分析这幅图的目的是为了帮你解读中国梦,因为他们二者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请大家再看这一幅漫画也是《到哪里去?》这个就是我们的中国梦想图!请你们解决它跟上面那幅图一样的五个问题,请大家结合导学案,如同我们刚才分析前面那幅图的方法,按小组共同讨论完成五个问题的答案。

  师:发给学生提前准备的导学案。多点拨,指导学习稍有吃力的小组,老师一直要关注每个组的学习情况,一个组,一个组的检查他们的思路,要求学生完全靠自己靠组团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

  生:1.理想的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共产主义阶段。

  2.理想的经济水平:贫穷─温饱;温饱─小康。(这个问题没有组自行找出来,在我的不断解读,结合历史知识才有个别同学找出来)

  3.理想的变化:物质生活─精神生活。

  4.理想的名称:共同理想─和谐社会主义,最高理想─共产主义。

  5.两个理想的联系:共同理想是最高理想的必经阶段,最高理想是共同理想的最终目的。

  (为了学生看的更清楚,了解我们的学习目标,我给每人印发了一张导学案,把整个课本上的内容用俩幅连贯的画(到哪里去?)串在一起,并结合历史知识,让学生以简就难,结合自身的亲身经历,很快,也很容易的解决了共同理想中的问题,把中国梦的漫画图清晰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可以清楚的进行对比分析俩幅漫画,然后很容易的找出自己要解决的问题,这也是历史教学中要求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以及教会学生结合已有知识能独立的,连贯的解决现实问题,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实梦结合,攻克难点。

  师:很好,同学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是很强的,尤其在识图这方面。不过这幅中国梦的图,我们还没有分析完,大家接着再看从这幅图上,你能看到现在的中国进入到了哪个阶段吗?

  生:21世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师:好,那你有没有看出来在这一阶段我们的梦想是什么呢?

  生:过上小康生活。

  师:有谁给咱们能简单的说一下“小康”的意思是什么?

  生:就是吃的好了,穿的也好了 ,住的也比以前好多了……

  师:这位同学说的很直白,也解释的较透彻!我们用书面语来简单总结一下?老师引导指点。

  师生:就是在温饱的基础上,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达到丰衣足食。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你们现在的小康生活或者说你们家现在的生活状态。你们还有不满意的地方吗?

  生:已经很知足了。

  生:不满意,别人家都有车,我们没有,也想买。

  生:不是太满意,我们家没买楼房。

  ……

  师:看来大家对我们这样的小康生活还是有很多的不满意的地方。那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全国人民对这种小康生活还有哪些不满足的地方呢!放一段中央电视台对小康生活的采访节目,请同学们认真听,仔细分析,听听他们对小康生活的看法!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小康社会的特点。

  师:放视频到有人说住房问题压力很大暂停,老师抓关键词句,引导学生寻找隐含的问题,要指点学生找准,找全面,(学生找不准时,可多次回放。)

  生:住房问题,经济问题,房贷问题。

  师:大家听得很到位,请问这些问题我们同学中谁家没有,举手(没人),那就是说这是个普遍问题,是最基本的问题:买不起房,因为没有钱,经济水平太低,有房贷了压力山大,基本的生活问题不能解决,请各小组联系这些问题,结合我们家庭的实际困难,阅读文本中有关小康生活的评析,分析总结我们现在的小康生活是啥样子的?

  生:从视频中的人们生活压力大,基本生存问题很难解决,大家的经济水平都很低,再结合组内每个人家庭的实际水平,我们组总结出现在的小康社会是低水平的特点。

  师:分析透彻,总结的很现实,但还有一点没有说到,你们每人平均得到的零花钱是多少?(有人脱口而出,有人没有算过,有人没有……)那你现在想想大概算一下,如果分家里的一年收入,你们家每人会分到多少钱?(大多数学生都说估算下来不是很多)这个问题是什么问题?

  生:人均经济水平低。

  师:完美,把这一点加上,就没有再补充的了,掌声鼓励!接下来就这么分析概括。

  师:接着放下面的视频到乡村教育太差暂停,教师提醒城市生活,乡村生活,城市教育,乡村教育,教导学生联系起来组建所有可能存在的问题,让学生看清楚不能落下任何有用的关键词。

  生:城市和农村的问题,教育的问题,教育的水平不一样,城乡教育差距大,

  师:这是个好问题,切合你们的实际,统计一下家住农村,来城里上学的人数(近一半)让去农村转过的城里同学说说自己的感受(穷,差,落后,不想呆)让农村来的学生介绍自己乡下的学校(没有美术,音乐课,没有专门的实验室……)针对你们的实际问题谈谈你们对今天的教育的看法?

  生:我们从视频中的城乡不一样,尤其是如今我们亲身感受到的教育方面的问题 ,教育水平不平衡,乡村水平很低,总结现在的小康社会水平是不平衡的特点。

  师:你们的问题你们来评论,是最恰当不过了,评的很经典,那么下面的问题又是什么呢?再往下看又存在那些问题呢?为什么有的人说这样的生活他们很满意,而有的人又说不谐和,缺少幸福感呢?你听明白了吗?教师着重提醒视频里采访到的有吃国家低保的人,环卫工人,公园里的退休科学家,现代大学生。他们对生活的看法肯定不相同,你是如何分析的呢?

  生:视频中的人们有物质上较穷的人,物质上好一些的人。有读书多的人,还有读书很少的人,穷的人,读书少的人感觉很满足,富得人读书多的人感觉没有幸福感。

  师:那么你赞成那些人呢?(分成了两派,老师让统一一下,结果学生自己互相不能说服。学生自己想要富有而幸福的生活。)

  生:提出的谐和,幸福感,是精神生活的要求,而他们口中的满足只是指物质生活,说明现在的小康生活有矛盾,我们认为现在的小康生活不全面,有物质富裕了却没有精神文明 ,必须提高人们的精神生活,达到双文明并驾齐驱。

  师:从你们的分析中,总结现在的小康生活是低水平,不平衡,不全面的,所以我们把这样的小康生活叫总体小康社会。那么对于人们的这些问题,我们刚开完的十九大会议上国家领导人是如何作答的呢?

  师:放19大会议有关小康社会的视频。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

  师生:习近平主席指出必须建立全面小康社会。现在已经是决胜阶段,到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即范围更大,水平更高,质量更高,更加公平的小康社会,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政治教学教育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不能只为学习知识而学习!为了让学生融入生活,选择真实的生活视频,让他们自己去看,去说,去做。这一部分是我教学中的难点,为了突破它,我用了俩个紧贴教学生活的视频再结合中国梦的漫画,把要解决的问题明确的告诉学生,如果问题多的话给学生分组解决,然后在学生迫切的需要中带他们进入视频生活中去思考,去总结……我认为学生会很轻松的去了解难点,解决难点,用视频教学显而易懂,但老师不能完全脱离出来,否则的话学生会感觉毫无章法,我们要做一个导说员,把学生带入情景之中,让他们身临其境的感知,感受并发声,把与课本相连的内容要放慢速度,多次回放,老师要一再的提醒,帮助学生衔接,接轨,并用自己的语言把听懂的内容讲出来,这样让学生去解决难点,剖析难点,学生的印象会是刻骨铭心的。攻克难点对老师来说也是轻松了许多。以后学生分析解决材料问题也会得心应手。)

  四,突破重点,实现梦想

  师:在完成第一个百年目标后,我们要乘势而上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军,要实现这个理想对我们国家和每一位中国人都有哪些要求呢?请大家认真倾听下面的一段视频(有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结合课本内容,学习对上面视频的分析方法,老师适时点拨指导,完全看学生总结概括,学生按组讨论解答。(这个视频可完全交给学生让他们现学现用,老师观察,督导,提醒,特别是发现错误的地方一定要好好讲解改正,这个进步是最大的,提高学生的悟性也是最快的)

  师:视频中采访的前俩个人的谈话内容较多,也较复杂,大家分析起来有点费劲,我们来一起解决,有谁听出来它是哪方面的要求了吗?老师可以连接奥运会,知名运动员等,马云谈创业。

  生:总结是和谐生动。

  师:可能是他们谈的世界性的内容太多,误导了这位同学,使她的总结有些太泛。单从创新,创造新记录方面考虑你的修改是?

  生:1.富有活力(充满活力) (同学们的提醒,帮助下)

  师:下面的总结就交给你们了,多次放视频,多次点拨,学生自己总结,读阅课本内容得出较为贴切的答案。结合课本准确修改为课本语言。

  2.公平正义。

  3.诚信友爱。

  4.安定有序。

  5.民主法治。

  (初三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概括总结的能力是很有限的,尤其是分析听懂视频材料,难度较大,他们的分析概括能力参差不齐,老师必须给学生做出恰如其分的评点,并指导学生综合思考,做出恰当的分析概括。在老师的点拨,启发下由学生自己做出修改,不断完善,他们最终贴近了我想要的结果,这对学生来说,也有种拨开云雾见青天的成就感。 课堂上及时纠正,自我完善的方法对提高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综合分析能力都有明显的效果。这是一个分解整合的过程,教师千万不能操之过急,如若在一个简单的否定之后给出一个所谓的完美答案,看似顺利完成教学步骤,实际上是没有解决任何实质性的问题。学生也不会感觉的到真实的教学过程。)

  师:对于以上的要求大家看出来指的是谁?

  生:人类。

  师:那么和谐社会不仅仅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还有人与自然的和谐,那么我们人类又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呢?老师出示动态图让学生体味其中的感觉。

  生:学生感叹确实很难做到如此和谐!但都从内心发出要保护自然,保护小动物,倡议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师:所以啊,同学们一百年的努力,人人有责,人人共享,而主力军是你们大家,为我们下一个伟大的共同理想而努力学习,努力奋斗吧!

  【教学反思】

     从我选择政治教育这个专业以来,一直在寻求和摸索适合学生的教育方式,努力把课堂交给学生,把自己变成引导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不断的教学探求我反思如下:

  一,教师要特别注重课堂时效性的教学

  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引导学生选择正确的学习方法,在分析解读文本知识的时候,教育学生任何个性化的理解都要联系实际,融入生活,必须以生活为基础,遵照文本精神,把生活情景展现在课堂上,把课堂缩印成社会生活。真正让学生做到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比如我在教学小康社会那个难点时,引用19大视频,新文采访节目让学生再结合自己的生活一起分析概括总结,然后推导结果!

  二,政治教育过程中不能把人文教育,情感教育只喊在嘴上

  政治教育不同与其他学科的教学,必须要把人文教育放在第一位,知识教育在第二位,如果换位了,那就失去了它的教育意义。教学时要抓住在触动学生人性的同时再付之于文本知识的教育,让学生自觉接受态度,价值观,知识的传授!本节课在教授和谐社会时,我选用的外国人评中国的视频,触动了学生的心灵,他们更爱国了,更愿意为国奉献,也感觉到必须好好学习,报效祖国。达到了我认为的人文教育的预期效果!

  三,政治教育一定要教会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初三的学生还是不能脱离初中生的气氛,认为政治教学还是要不停的背,记,抄。上课等着老师抄,自己记,下课了就没完没了的背,因此,我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文本,分析视频,分析材料;教他们联系自己,联系他人,联系生活……在这节课上我用了三个视频一付动态图,第一个视频材料我教学生学会听,教他们如何处理这样的材料,怎样分析,怎样听,听什么……不停的指导,点拨学生自己学,自己说,自己做;第二个视频我就把学生分组,一组学习找问题问,导;一组学习分析,处理材料,老师旁听,适时点拨,引导;第三个视频完全交给学生解决,老师查漏补缺……让学生去分析,去找相关点,去找突破点,然后自己总结结果!这样的一节课学生一直在动,在忙,而老师只是指导,提醒 ,帮助。

  【点评】

  校长点评:在新课程理念下执教政治教学 ,我们是要放开手脚去大胆的创新,大胆的探索,同行们认为还是较为成功的。

  我自己觉得这节课的优点是突出了政治课的教育意义,以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为目标,培养学生的分析,探究能力同时,她把这个探究的过程变成了一个让学生获得知识能力和方法的过程,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做到了“教是为了不教”。完全把学生放开了教学,把课堂实实在在还给了学生,真正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组长点评:边老师注意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堂课用导学案的方式给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进行了有意义的知识搭建,学生主动学习,体现了主体性要求,更重要的是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获得了深刻地情感体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体现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课件范文网 友链、商务、投稿、客服:QQ:1870841073 邮箱1870841073@qq.com

Copyright @ 2006 - 2020 课件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课件范文网 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1245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