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课件范文网>历史课件 > 高一 > 高一历史教学教案人教版下册必修《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高一历史教学教案人教版下册必修《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2021-05-12 16:19:31 浏览量:

  谁也不能随随便便地成功,它来自彻底的自我管理和毅力。下面是课件范文网小编为您推荐高一历史教学教案人教版下册必修《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高一历史教学教案人教版下册必修《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识记建国初期严峻经济形势;国民经济的恢复;一五计划的成就;三大改造及其影响;八大;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国民经济的调整;文革期间国民经济的惨重损失;周恩来、邓小平对经济的调整。

  理解:建国初严峻经济形势的成因、社会主要矛盾、 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错误所在,违背客观经济规律、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原理。

  2.过程与方法:情景再现、材料分析、问题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复杂性,要充分依据具体国情,按经济规律办事。

  要正确分析和判断社会主要矛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发展的实践活动

  难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

  教学工具

  多媒体设备

  二、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新中国成立前夕,由于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和国民政府的肆意搜刮,加上多年战争破坏,国民经济全面崩溃。那时,除东北三省外,全国主要铁路干线几乎没有一条可以全线通车,公路、海运严重堵塞。通货膨胀极其严重,人民生活十分困苦。

  讲述新课:

  第一篇章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出示有关建国初期经济状况的一组图片

  图片反映我国国民经济什么状况?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

  状况:纵向看,大幅度下降,全面崩溃;横向看,与周边国家差距较大。

  原因:帝国主义长期掠夺,国民政府和官僚资本家大肆搜刮;长期战争破坏。

  建国初三年,工农业生产增长较快,超过历史上的最高水平,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完成。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领导下,到1952年,仅用三年时间,工农业生产就超过历史最高水平,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

  过渡:“一五”计划要解决的两大基本任务是什么?阅读下段材料回答。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在国内既不能制造汽车、飞机,也没有冶金设备、矿山设备和大型发电设备等制造业。1953年,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行。

  第一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在其实行期间,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先后建成投产。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答: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建立对农业、手工业和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

  问:一五计划的显著特点是优先发展重工业,为什么这要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因为我们过去重工业的基础极为薄弱,经济不能独立,国防不能巩固,帝国主义国家都来欺负我们……资本主义国家从发展轻工业开始,一般是花五十年到一百年的时间才能实现工业化,而苏联采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从重工业开始,在十多年中就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学生自主概括:历史原因重工业基础薄弱;现实原因帝国主义包围中,发展重工业有助于增强综合国力尤其是国防力量。外部经验是苏联较短时间内优先发展重工业取得举世瞩目成就。

  问:从地区分布看,重工业分布区域集中在哪里?为什么?

  答:东北地区。原因:临近苏联,有利于接受苏联经济技术等方面的援助;有较丰富的煤铁等资源;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在此建立一些近代化工业企业,所以工业基础较好。

  根据第一个五年计划,在发展重工业的同时,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广大农民组织起来,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手工业者也纷纷加入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在农业、手工业合作化影响下,资本主义工商业掀起全行业公私合营高潮。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了三大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

  问:工业化建设的同时,进行三大改造。其实质是什么?

  答:生产关系的变革,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从而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建立起来,促使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小结:过渡时期(建国初到1956年底),我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公私合营经济--个体经济--资本主义经济。说明过渡时期我国社会性质是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性质。)依据是生产资料公有程度。此时期我国公有制有主,多种所有制并存。

  第二篇章 为有牺牲多壮志 敢叫日月换新天

  1956年,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根据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已在我国建立起来的新形势o,大会提出,当前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矛盾的实质是先进的社会制度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解决的办法是发展生产力。据此判断八大是否是成功的探索?

  党和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这次大会对当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的分析是正确的,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但八大确定的路线并未能坚持下来。

  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会后,全国掀起“大跃进”的高潮。

  如何认识此口号?

  “大跃进”片面要求大办工业、大办农业。工业生产各部门制定出在几年内产量赶超英国和美国的高指标;农业上,对粮食产量的估计也越来越高,出现了“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等主观臆断的口号。这些情况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面貌的愿望,但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片面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大跃进特点是大办工业,大办农业,盲目追求社会主义建设的高速度;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特点是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分配中的平均主义。

  在“大跃进”运动进入高潮时,中央政治局又通过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的决议。人民公社初期一切财产由公社统一核算,统一分配。许多地方的公社大办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

  阅读下列材料,概括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特点

  材料1:到1958年底,全国74万个农业合作社合并为2万6千个人民公社,99%的农户都参加了人民公社。

  材料2:不但土地等生产资料公有,而且经济活动的若干环节也公有;一切财产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大办公共食堂。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一大二公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结果:“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导致国民经济出现混乱。1959—1961年,我国出现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

  纠正:面对严重经济困难,中共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左”的错误,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从1962年起,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并在一些领域取得重大成就。但未从思想根源上彻底纠“左”,因此终于酿成“十年文化大革命”。

  第三篇章 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

  出示文革时期国家财政总收入坐标图

  认识文革对国民经济的破坏,以及1973年和1975年发展的原因

  探究升华

  纵观20世纪50-70年代中国的经济建设的实践,从中可以吸取哪些经验教训?

  (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总结升华)

  1.要坚持从实际出发、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

  2.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3.必须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4.生产关系的变革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5.健全民主和法制,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的原则,防止个人崇拜。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课件范文网 友链、商务、投稿、客服:QQ:1870841073 邮箱1870841073@qq.com

Copyright @ 2006 - 2020 课件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课件范文网 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1245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