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课件范文网>政治课件 > 高二 > 高二政治学案:《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高二政治学案:《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2021-04-16 10:23:56 浏览量:

  六经三史,诸子百家,非无可观,皆是为治。下面是课件范文网小编为您推荐高二政治学案:《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高二政治学案:《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学习目标】——导

  1、识记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2、理解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3、理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重难点】

  重难点:实践和认识的关系

  一、基础梳理——思

  1、实践与认识的关系是什么?

  2、如何理解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3、人们获得认识的途径有几个?

  4、如何理解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5、如何理解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6、为什么说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二、合作探究——议、展、评

  1、下列谚语主要体现的哲理归类(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1)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2)吃一堑,长一智

  (3)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4)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

  (5)说了不算,做出来再看。

  (6)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

  (7)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

  (8)学以致用

  (9)社会一旦有某种需要,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2、20世纪20年代,弗莱明第一个发明了抗生素青霉素。抗生素问世后,肺炎、脑膜炎等疾病得到了救治,抗生素成为应用最广的治疗药品。然而大量的临床实践使人们发现,抗生素具有导致血液疾病和产生耐药性等弊端。现在,医学界也不再 把抗生素看成灵丹妙药。而是慎重使用抗生素。

  以上材料是怎么样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个道理的?

  三、自我检测——检

  1、“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谷,不知地之厚也。”这句话包含的哲理是( )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实践是联系主观与客观的桥梁 ③实践出真知 ④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③④

  2、“由于战争的需要,古代人设烽火台,用烽火和狼烟为信号传递军情。同样的原因,促使现代人创造了无线电波发报、雷达等科学技术去探测和传递军情。”这说明( )

  A.实践是认识的惟一来源

  B.人类的认识总是由浅入深,由低级到高级发展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实践不断给人们的认识活动提供必要的物质手段

  3、“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其哲学寓意是( )

  A.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

  B.实践是检验认识的唯一标准

  C.一切真知都来自于实践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4、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从认识论上说,这是由于(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检验标准

  B.物质对意识有决定作用

  C.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

  D.只有亲身体验才能获得知识

  5、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就是检验认识是否同( )

  A.已有的理论相符合

  B.已被实践证明的真理相符合

  C.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相符合

  D.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相符合

  【日日清】——清

  1、课后完成“分层训练”《意识的作用》。

  2、下节课堂上完成“状元之路新课标政治必修4”《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课时作业部分。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课件范文网 友链、商务、投稿、客服:QQ:1870841073 邮箱1870841073@qq.com

Copyright @ 2006 - 2020 课件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课件范文网 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12459号-1